第三篇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概念: 过电压—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可能危及绝缘的各种高电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电气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不对称短路故障分析.
第八章 雷电放电与防雷保护装置 8.1 雷云放电与雷电参数 一、雷云的形成 雷电放电电流高达数十、数百千安。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电力系统过电压.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执讲人;李先知 组 别: 电子电工组 丰县职教中心 制作.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简介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Jin Jie.
2.6 节点电压法. 2.6 节点电压法 目的与要求 1.会对三节点电路用节点电压法分析 2.掌握弥尔曼定理.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3.3 节点电压法 一、节点电压法 在具有n个节点的电路(模型)中,可以选其中一个节点作为参考点,其余(n-1)个节点的电位,称为节点电压。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节点分析法 一、节点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待求量列写方程。 R6 节点数 n = 4 R4 R5 R3 R1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分析电路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作为变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列方程,然后联立求解,得出各支路的电流值。 图示电路有三条支路,设三条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 、 节点的电流方程 : 节点a: 节点b: 这两个方程不独立,保留一个。
一 电势 B点电势 A点电势, 令 令.
工厂供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白耀鹏.
习题1.1: 一个四端元件的端子分别标为1、2、3、4。已知U12 =5V,U23 =-3V,U43 =6V。 (1)求U41 ;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3.3 支路法 总共方程数 2 b 1、概述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第三章 短路电流及其计算 第一节 短路与短路电流有关概念 第二节 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三相负载的功率 §7-3 学习目标 1.掌握三相对称负载功率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三相不对称负载功率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ACAP程序可计算正弦稳态平均功率 11-1 图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 (1) 电压源发出的瞬时功率。(2) 电感吸收的瞬时功率。
5.2 转折频率的另一种求法——时间常数法 增益函数A(s)--求转折频率--复杂。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任课教师:褚晓东 Tel.: (office),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2章 电力网各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重点: (1)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 (2)标幺值的概念 难点:标幺值的概念.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回顾: 支路法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 KCL: n-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8章 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 8.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第 8 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概述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4章 三相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对称三相电压;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的关系;对称与不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照明灯如何接入电路? 【引例】 什么是三相四线制? 三相四线制电路供电示意图.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第四节 第七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四 电动机.
电工基础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二章 直流电路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 三相电路 第五章 磁路与变压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第五章 过电压保护 一、单选题 1、国家相关标准中规定10KV系统中最高工作电压是( )。 A、11KV B、11.5KV C、12 KV
第六章 三相电路 6-1 三相电路基本概念 一、三相电源 uA uB uC uC uB uA 时域特征: o t.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电阻的串联 2014机电班.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篇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概念: 过电压—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可能危及绝缘的各种高电压 研究各种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发展过程、影响因素、防护措施等。 绝缘配合---确定各种设备应有的绝缘水平 及相互之间的配 合关系

第7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波的传播过程 图 7-1 波颜均匀无损导线传播示意图

必须用分布参数电路分析 图7-2 电压波沿线路的分布 线路上电压、电流是距离和时间的函数 即:

7.1 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一、波动方程及其解 由图可得: 均匀有损单导线分布 参数等值电路 图7-3 均匀有损单导线分布参数等值电路 均匀有损单导线分布 参数等值电路 忽略对地电导、导线电阻---均匀无损单导线分布 参数等值电路 图7-4 均匀无损单导线分布参数单元等值电路 由图可得:

推导可得: --波动方程 解得通解: 注:前行波—沿x轴正向传播;反行波—沿x轴反向传播

简记为: 二、波速 波阻抗 波速 架空导线: H/m F/m 其值决定于导线周围的介质 电缆:

波阻抗 单位:Ω 特点:其值决定于导线周围介质和几何尺寸,与线路长 度无关(电压波与电流波之间的一个比例常数) 不产生能量损耗 架空线路: 单导线:Z=500 Ω ,考虑电晕影响,取 Z=400 Ω 分裂导线:取 Z=300 Ω 架空线路: 电缆: L0小, C0大 Z=10~50Ω

7.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电压反射系数 ------电压折射系数 不同波阻抗的线路连接点——节点 7.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不同波阻抗的线路连接点——节点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行波投射到节点时,电磁能量重新分配 ——节点处出现电压(电流)折、反射 一、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无穷长直角波u1f 沿线路Z1传向线路Z2 u1f 图7-5 波从线路1传向线路2 ------电压反射系数 ------电压折射系数

· · 二、几种特殊端接情况下的波过程 (一)线路末端开路 (二)线路末端短路 v1 u1b i1f u1f i1b A (b) 电流波形图 图7-6 线路末端开路时波的折、反射 v1 · u1f u1b A i1f i1b (a) 电压波形图 (b) 电流波形图 (二)线路末端短路 图7-7 线路末端短路时波的折、反射 v1 · i1f i1b A u1f u1b (a) 电压波形图 (b) 电流波形图

· (三) Z2<Z1 图7-8 z2<z1时电压和电流折、反射波形图 A U1f v1 Z1 Z2 u1f v2 u2 u1b i1f i2 i1b (b) 电流波形图

· (四) Z2>Z1 图7-9 z2>z1时电压和电流折、反射波形图 A U1f v1 Z1 Z2 i1f v2 i2 i1b u1b (a) 电压波形图 (b) 电流波形图

三、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彼得逊法则) 已知波通过节点后各线路上Z2的折射电压: 求Z2的折射电压时,可将其转化为集中参数的等值电路来分析: u1f 图9-10 波从线路1传向线路2 求Z2的折射电压时,可将其转化为集中参数的等值电路来分析: 2u1f Z1 Z2 等效电源 u2 图9-11 彼德逊等值电路 彼德逊等值电路: 等效电源 电源电压2u1f 电源内阻为Z1

适用范围: 节点后各线路无反射波(或反 射波未到考查点) 线路中接有集中参数的元件 图7-11 线路接有集中参数的彼德逊等值电路

四、波通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 (一)波通过串联电感 据彼德逊等值电路有: 解得: Z2上的折射电压 -----线路时间常数 图7-5 波通过串联电感 据彼德逊等值电路有: 解得: Z2上的折射电压 -----线路时间常数

线路1中的反射电压波: t=0, 线路2上折射电压上升速率(陡度)最大值: 可见,最大陡度与Z2和L有关,L越大,陡度降低越多

图7-6 波通过并联电容 (二)波通过并联电容 据彼德逊等值电路有: 因: 有: 解得: -----线路时间常数

-----线路时间常数 Z2上的折射电压: 线路2上折射电压上升速率(陡度)最大值: 可见,最大陡度与Z1和c有关,c越大,陡度降低越多

线路1中的反射电压波: t=0,

7.3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多种不同波阻抗线路连接,在连接点(节点)之间出现波的多 次折、反射 分析方法:网格图法 u0 Z0 A Z1 B L

结点A、B折、反射系数: 经过n次折反射,线路2上电压 n →∞ (t→ ∞ ) 图7-14 计算波的多次折、反射的网格图法

由初值向最终变化过程中,线路2上电压波形与z0有关 将各参数表达式代入,得: 可见入侵波为无穷长直角波时:  线路2上电压最终值与中间线段无关  由初值向最终变化过程中,线路2上电压波形与z0有关 图7-15 β1 β2>0时u2波形图 若β1 β2>0,各次折射电压均为正值,u2逐次叠加增大, 但增幅越来越小,最终趋于稳定值。

若β1 ×β2<0,各次折射电压值正、负交替出现,u2波形振荡变化,但振幅越来越小,最终趋于稳定值。

7.4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n导线系统,每根导线对地电位决 定于系统中所有导线上的电荷 静电场的麦克斯韦尔方程 qk ----k导线单位长度所带电荷 ----k导线自电位系数 ----k、n导线间互电位系数

电位方程等式右侧各项同乘以 ----k导线电流 (Ω) ----k导线自波阻抗 (Ω)----k、n导线间互波阻抗

若线路中同时存在前行波和反行波时,则有: 多导线系统波过程分析:⑴ 列出电位方程, ⑵ 加入边界条件求解

例1 如图示雷击杆塔顶,求线路绝缘所受的过电压 例1 如图示雷击杆塔顶,求线路绝缘所受的过电压 图7-18 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耦合系数 解:两导线系统,电位方程: 边界条件:i2=0 (导线2对地绝缘) 可得: ----耦合系数 线路绝缘承受的过电压:

例2 平行多导线系统的等值波阻抗 波同时作用于三相电路时 因三相线路对称,即有: 三相等值波阻抗 U0 Z13 Z11 Z33 Z22 例2 平行多导线系统的等值波阻抗 U0 Z13 Z11 Z33 Z22 Z12 Z23 U3 U2 U1 图7-19 波沿三相导线同时传播 i i3 i2 i1 波同时作用于三相电路时 因三相线路对称,即有: 三相等值波阻抗

7.5 波在有损线路上的传播 引起能量损耗的因素有: 1)电阻(包括:导线电阻和大地电阻); 2)电导(包括:线路绝缘泄漏电导与介质损耗) 3)冲击电晕。 一、线路电阻和电导的影响 引起波的衰减和变形 图7-20 有损导线分布参数等值电路 线路参数满足: 仅有衰减,不会变形(幅值变,形状不变) ---无畸变条件

K0---无电晕时导线耦合系数,决定于导线和避雷线的几何尺寸,相对位置 影响1---使导线等值半径增大,导线和避雷线的耦合系数增大 二、冲击电晕对导线波过程的影响 冲击电晕---雷电压在导线上产生的电晕 K0---无电晕时导线耦合系数,决定于导线和避雷线的几何尺寸,相对位置 影响1---使导线等值半径增大,导线和避雷线的耦合系数增大 K1---电晕校正系数 影响2---使行波衰减和畸变 图7-21 冲击电晕引起波的衰减与变形 影响3---使行波波速减小(0.75C) 影响4---使行波波阻抗减小20~30%

7.5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变压器绕组遭受线路传入的过电压作用,使绕组中产生电磁振荡过程----绕组中的波过程。 导致:主绝缘过电压 纵绝缘过电压。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与下述因素有关: 1) 绕组的接法[星形(Y)或三角形(△)]; 2) 中性点接地方式(接地或不接地); 3) 进波情况(一相、两相或三相进波)。

假定电气参数在绕组各处均相同(即绕组均匀); 2) 忽略电阻和电导; 3) 不单独计各种互感,而把它们的作用归并到自感中 一、单相绕组中的波过程 简化等效电路: 假定电气参数在绕组各处均相同(即绕组均匀); 2) 忽略电阻和电导; 3) 不单独计各种互感,而把它们的作用归并到自感中 图7-22 单相绕组的等效电路

a. 绕组的初始电位分布 距首端x处,电容k0/dx上电荷: 电容c0dx上电荷: 由上二式可得: ------绕组特征系数 图7-23 t=0瞬间绕组等效电路 距首端x处,电容k0/dx上电荷: 电容c0dx上电荷: 由上二式可得: ------绕组特征系数

其通解为: A、B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末端接地 边界条件: 得: (1) 末端开路 边界条件: 得: (2)

可见 时, (一般变压器 ) 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初始电位影响不大 图7-24 不同 下 绕组电位起始分布 图7-24 不同 下 绕组电位起始分布 (a) 绕组末端接地 (b) 绕组末端开路 可见 时, (一般变压器 ) 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初始电位影响不大

初始电位最大梯度出现在绕组首端 ---平均电位梯度 α下降,最大电位梯度下降,起始电位分布的均匀性改善。 从降低陡度要求,α越小越好。 波到达绕组首端瞬间,其对来波的影响,可用一等值电容来表示CT。 变压器的入口电容 C---绕组总的对地电容 F K---绕组总的纵向电容 F

35 110 220 330 500 变压器入口电容值 额定电压(kV) 入口电容(pF) 500~ 1000 1000~2000 500~ 1000 1000~2000 1500~3000 2000~5000 4000~6000

b. 绕组的稳态(t→∞)电位分布 末端接地 t→∞ 电位分布,决定于绕组单位长度电阻 末端开路 t→∞ 绕组各点电位相等 1.0 0.8 0.2 0.4 0.6 0.8 1.0 b. 绕组的稳态(t→∞)电位分布 末端接地 电位分布,决定于绕组单位长度电阻 t→∞ 0.2 0.6 0.4 0.8 1.0 末端开路 绕组各点电位相等 0.2 0.4 0.6 0.8 1.0 t→∞ 0.2 0.6 0.4 0.8 1.0

绕组末端接地:最大电位出现在距首端l/3处,其值可达1.4U0 绕组末端开路:最大电位出现在末端,其值可达1.9U0 图7-25 振荡过程中绕组的电位分布 (a) 绕组末端接地 (b) 绕组末端开路 C .振荡过程中绕组的电位分布 绕组末端接地:最大电位出现在距首端l/3处,其值可达1.4U0 绕组末端开路:最大电位出现在末端,其值可达1.9U0

结论: (1) 振荡过程中最大电位: 末端开路时出现在绕组末端,其值可达1.9U0 绕组末端接地:出现在距首端l/3处,其值可达1.4U0 (2) 振荡过程中最大电位: 末端接地(或开路)均出现在绕组首端,其值为: (3) 振荡过程与入侵波的幅值、波形有关,波头越陡,振荡过程越激烈,绕组各点的最大电位及电位梯度越高。

思路:改善变压器绕组电容参数,使起始电位分布和稳态电位分布接近,减弱振荡过程。 二、变压器对过电压的内部防护措施 思路:改善变压器绕组电容参数,使起始电位分布和稳态电位分布接近,减弱振荡过程。 (一)补偿对地电容电流(横向补偿) 采用静电屏、静电环、静电匝措施,以补偿对地电容△C,以使纵向电容△K上电压降均匀,从而使起始电位分布均匀化 图7- 电容补偿原理图 (a)全补偿 (b) 部分补偿

(二)增大纵向电容(纵向补偿) 原理:加大纵向电容K0值,使对地电容C0的影响相对减小,使绕组起始电位分布均匀化(沿绕组压降线性化)。 方法: 采用纠结式绕线(纠结式绕组)

三、三相绕组中的波过程 (一)星形接法中性点接地 (Y0) 可视为三个独立的末端接地的绕组,按单相绕组波过程处理 如果三相同时进波,与末端绝缘的单相绕组的分析方法相同,中性点处的最大电压可达首端电压的两倍左右 仅有一相进波,因绕组对冲击电压的阻抗远大于线路波阻抗,可视线路波阻抗为0,未进波相绕组首端可视为接地,据此分析可知:中性点稳态电压为U0/3, 最大电压2/3 U0

单相进波:导线1进波时,导线2、3可视为接地,振荡中最大电压在绕组中部,数值接近2U0 (三)三角形接法(△) 单相进波:导线1进波时,导线2、3可视为接地,振荡中最大电压在绕组中部,数值接近2U0

四、波在变压器绕组间的传递 (一)静电感应(电容传递) 通过绕组之间的电容耦合而传递过来。 只要用一只阀式避雷器FV接在任一相出线端上,就能为整个 三相绕组提供保护。 (二)电磁感应(磁传递) 因磁耦合产生。 只是在低压绕组进波时,才有可能在高压绕组中引起危险。 依靠紧贴每相高压绕组出线端安装的三相避雷器对过电压进行 保护。

四、波在变压器绕组间的传递 (一)静电感应(电容传递) 通过绕组之间的电容耦合而传递过来。 只要用一只阀式避雷器FV接在任一相出线端上,就能为整个 三相绕组提供保护。 保护。

(二)电磁感应(磁传递) 依靠紧贴每相高压绕组出线端安装的三相避雷器对过电压进行 因磁耦合产生。 只是在低压绕组进波时,才有可能在高压绕组中 引起危险。 依靠紧贴每相高压绕组出线端安装的三相避雷器对过电压进行

6.7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 等值电路和简化电路如图6-48和图6-49

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与输电线路相似。 用平均波阻抗和平均波速表示绕组的波过程。 波阻抗Z与电机的容量、额定电压和转速有关。 Z随容量的增大而减小、岁额定电压的提高而增大。 波速v随容量的增法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