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LabVIEW 程序设计》 一书随书课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1 热烈欢迎各位朋友使用该课件!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 工科高等数学 广州大学袁文俊、邓小成、尚亚东.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无源RC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如何用合適的書報和新人一起追求 初信餵養-365 屬靈問答-500.
§1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的性质 ★线性空间的子空间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的高等部分,是代数学
1.9 支路电流法 上节课我们给大家讲了基尔霍夫定律,有了这个基础,再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复杂电路基本上就可以求解了。当然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很多,我们本节只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支路电流法。
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北航电路分析考前串讲 主讲人:王兴通.
2017/4/10 电工技术.
介休市职业中学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项目3 分析直流电路.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节点分析法 一、节点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待求量列写方程。 R6 节点数 n = 4 R4 R5 R3 R1
项目二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时间:6次课,12学时).
合肥市职教中心 李劲松.
电路总复习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第8章 相量法 第2章 电阻的等效变换 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电路基础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INF )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分析电路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作为变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列方程,然后联立求解,得出各支路的电流值。 图示电路有三条支路,设三条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 、 节点的电流方程 : 节点a: 节点b: 这两个方程不独立,保留一个。
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课件-第11章.
习题1.1: 一个四端元件的端子分别标为1、2、3、4。已知U12 =5V,U23 =-3V,U43 =6V。 (1)求U41 ;
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张 赐 Mail: CSDN博客地址: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3.3 支路法 总共方程数 2 b 1、概述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12-1试写出题图12-1(a)和(b)所示双口网络的转移电压比 ,并用计算机程序画出电阻R=1kΩ和电感L=1mH时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走进编程 程序的顺序结构(二).
3-5 功率因数的提高 S P  电源向负载提供的有功功率P与负载的功率因数有关,由于电源的容量S有限,故功率因数越低,P越小,Q越大,发电机的容量没有被充分利用。 电源端电压U和输出的有功功率P一定时,电源输出电流与功率因数成反比,故功率因数越低,输电线上的发热损失越大,同时输电线上还会产生电压损失。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第七章 动态电路的状态变量分析 7.1 电路的状态和状态变量 7.2 状态方程及其列写 7.3 状态方程的解法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电路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6.2 多频率激励电路 6.3 RLC串联谐振电路 6.4 GLC并联谐振电路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1) 求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振幅、角频率、频率和初相。 (2) 画出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 s域分析法 第十章 频率响应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ACAP程序可计算正弦稳态平均功率 11-1 图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 (1) 电压源发出的瞬时功率。(2) 电感吸收的瞬时功率。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2019/5/1 电工技术.
第六章 Excel的应用 一、Excel的单元格与区域 1、单元格:H8, D7, IV26等 2、区域:H2..D8, HS98:IT77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第五章 正弦稳态电路 第一节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第三节 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向量形式
回顾: 支路法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 KCL: n-1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8章 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 8.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9/5/21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11:21:44.
第四节 第七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4.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4.2 正弦量的有效值 4.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4 正弦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9.1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问题引出: 本章任务:研究电路特性与频率的关系 一、网络函数 齐性定理: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14.1 二端口网络 一端口:流入一个端子电流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电流 二端口:满足端口条件的2对端子 举例: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精通LabVIEW 程序设计》 一书随书课件 清华大学 张桐 2009.1

第8章 LabVIEW在电路中的应用 8.1 概述 8.2 线性电阻电路 8.3 动态电路 8.4 正弦电流电路 8.5 频率特性 8.1 概述 8.2 线性电阻电路 8.3 动态电路 8.4 正弦电流电路 8.5 频率特性 8.6 谐振电路

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LabVIEW在电路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学习目的 读者应能够自行独立设计基于LabVIEW的大多数电路仿真实验,并能够结合理论对常见电路现象做出分析。对于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读者,可以再结合数据采集、MATLAB混合编程等其他方面的应用深入学习。

8.1 概述 LabVIEW中各种强大而灵活的数学分析功能,为电路仿真和计算提供了便利的支持 矩阵型数据 复数计算 线性代数函数库 8.1 概述 LabVIEW中各种强大而灵活的数学分析功能,为电路仿真和计算提供了便利的支持 矩阵型数据 复数计算 线性代数函数库 图8-2 复数计算函数 图8-1 矩阵型控件 图8-3 线性代数函数库

8.2 线性电阻电路 支路电流法实例,具体步骤如下: 8.2 线性电阻电路 支路电流法实例,具体步骤如下: 新建“支路电流法.vi”,使用第4章中例4-13通过自定义控件方法所实现的电阻元件来搭建电路图。 为了显示清楚起见,前面板背景色设置为白色,并去掉网格。各个电阻元件和电压源元件都是数值型控件,具体数值在将来程序运行时可随时调整。 在前面板上添加其他另外5个数值型显示器,用来表示5个支路电流I1~I5。 考虑到引入线性代数函数库的使用,又结合脚本与公式节点的优势,这里使用MathScript节点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已知向量,再利用求解线性方程VI(Solve Linear Equations.vi)求出解向量,向量的各个元素值就是待求的I1~I5等五个支路电流值。 图8-5 “支路电流法.vi”的前面板 图8-6 “支路电流法.vi”的框图

8.2.2 回路电流法 具体步骤如下: 新建“回路电流法.vi”,与例8-1类似,仍然使用自定义控件搭建前面板电路图。另外,计算出的电流结果从5个支路电流变为3个回路电流。 仍然使用MathScript节点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已知向量,再利用求解线性方程VI(Solve Linear Equations.vi)求出解向量,向量的各个元素值就是待求的IL1~IL3等三个回路电流值。 图8-7 “回路电流法.vi”的前面板 图8-8 “回路电流法.vi”的框图

8.2.3 节点电压法 具体步骤如下: 新建“节点电压法.vi”,仍使用自定义控件搭建前面板电路图。不同之处在于计算出的变量从电流变为两个节点电压。 仍然使用MathScript节点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已知向量,再利用求解线性方程VI(Solve Linear Equations.vi)求出解向量,向量的各个元素值就是待求的U1和U2节点电压。 图8-10 “节点电压法.vi”的前面板 图8-11 “节点电压法.vi”的框图

图8-13 “三要素法分析电路.vi”的前面板和框图 8.3 动态电路 8.3.1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法 一阶动态电路求解实例 建立如图8-13所示的“三要素法分析电路.vi”,对于已有现成公式的计算,最易实现的方法就是使用公式节点了,这里使用公式节点分别计算出IL、I1和I2,组成数组后再绘制成曲线,就可得到图中所示的指数型衰减(增长)曲线,与理论估计也是相符的。 公式节点中唯一的输入变量就是R2,读者可以随意改变R2的值然后重新运行程序,就能直接地观察到电流曲线随R2的变化情况,这也正是虚拟仪器程序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灵活性和直观性的体现。 图8-13 “三要素法分析电路.vi”的前面板和框图

8.3.2 二阶动态电路分析法 图8-16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vi”的前面板 图8-20 不同阻尼情况下的波形比较图 8.3.2 二阶动态电路分析法 图8-16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vi”的前面板 图8-20 不同阻尼情况下的波形比较图 图8-18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vi”的框图程序(过阻尼或欠阻尼情况)

8.4 正弦电流电路 图8-23 计算电路参数 图8-24 “形式转换vi”的前面板和框图 图8-25 “绘制相量图.vi”的前面板和框图

8.5 频率特性 使用LabVIEW中计算复数模和幅角的相关VI,可以直接绘出网络函数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十分方便. 8.5 频率特性 使用LabVIEW中计算复数模和幅角的相关VI,可以直接绘出网络函数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十分方便. 图8-28 “一阶低通电路的频率响应.vi”的前面板和框图

8.6 谐振电路 具体步骤: 新建“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vi”,使用第4章中例4-13通过自定义控件方法所实现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来搭建电路图。 按照前文中推导出的公式编写程序,观察到整个电流曲线的全貌。将计算到的曲线送至XY图上绘制。 通过改变R的值来改变品质因数Q,从XY图中可以看到不同品质因数下的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8-30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vi”的前面板和框图 图8-31 不同品质因数下的曲线

习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