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XUT School of sciences 第二十章 XUT School of sciences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一、概述  多数流行性传染病由病毒感染所引起  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 80 年代初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所 致的艾滋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Advertisements

夏季瘙痒性疾病与真菌感染的诊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李 航 1. 瘙痒是皮肤科永恒的主题 2  瘙痒与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皮疹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全身健康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疼痛之间的关 组织胺、白三烯、 前列腺素等 皮肤 中枢.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知识点 2 : 抗 HIV 病毒药物概述 沈阳药科大学 郭春. 艾滋病 (AIDS) 全称为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目前已发现.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抗病毒药 Antivirus drugs 病毒:核酸核心 + 蛋白质外壳。 衣壳 - 抗原性。 DNA 病毒。 RNA 病毒。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 HIV:AIDS.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主要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肤癣真菌 ( Dermatophytes ) 1 、生物学性状 Sabouraud 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各种癣菌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两性霉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非典、禽流感,这两年,全人类一下子绷紧了病毒性传染病这根“弦”,在“谈病色变”的现实面前――― 病毒感染的治疗
正确使用药物.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viral Drug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第四十二章 抗病毒药 Antivirus Drugs
第三十二章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复 习.
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抗病毒药 Antiviral drugs.
抗病毒药.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吴宜艳.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 与抗病毒药.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抗病毒药物 01级7年制4班第3组: 张 玄 高丽萍 程蓓蕾 孟 静 王 雷 吴昌顺 张恩东 毕明明.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真 菌 神木职教中心 李姣.
消化功能调节药.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甲状腺激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五十讲 授课老师:许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The Refinement of Anti-influenza Drug Tamiflu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内容提要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嘧啶类抗真菌药 治疗艾滋病的抗HIV药 治疗疱疹病毒药物 治疗流感病毒药物 治疗肝炎病毒的药物 抗真菌药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嘧啶类抗真菌药

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重点 掌握:抗HIV药、抗真菌药主要药物的特点。 熟悉:其他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一节 抗病毒药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 第一节 抗病毒药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 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病毒吸附(attachment)并穿入(penetration)至宿主细胞内,病毒脱壳(uncoating)后利用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按病毒基因组提供的遗传信息进行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然后病毒颗粒装配(assembly)成熟并从细胞内释放(release)出来。

第一节 抗病毒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 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如肝素或带阴电荷的多糖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 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如肝素或带阴电荷的多糖 阻碍病毒穿人和脱壳,如金刚烷胺能抑制A型流感病毒的脱壳和病毒核酸到宿主胞浆的转移而发挥作用 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增强宿主抗病能力,如干扰素能激活宿主细胞的某些酶,降解病毒的mRNA,抑制蛋白的合成,翻译和装配

抗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药 当前抗HIV药主要通过抑制反转录酶或HIV蛋白酶发挥作用,包括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lptase inhibitors,NRTIs) 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ltors,NNRTIs) 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HIV药 NRTI类是第一类临床用于治疗HIV阳性患者的药物,包括嘧 啶衍生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扎西他宾(zalcitabine,ddC)、司他夫定(stavudine,d4T)和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等和嘌呤衍生物如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和阿巴卡韦(abacavir,ABC)

第一节 抗病毒药 齐多夫定(ZDV) 是第一个获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第一节 抗病毒药 齐多夫定(ZDV) 是第一个获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症状,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HIV药合用。 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还有一定骨骼肌和心肌毒性。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扎西他滨 是第三个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为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有对抗HIV-I和HIV-2的活性, 竞争性地抑制HIV逆转录酶,从而终止病毒DNA的延伸。 2 .用于对齐多夫定无效的艾滋病病人的治疗。或与齐多夫定合用治疗晚期HIV感染,临床显示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疗效都好且不增加副作用。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司他夫定 为脱氧胸苷衍生物,对HIV-1和HIV-2均有抗病毒活性。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司他夫定 为脱氧胸苷衍生物,对HIV-1和HIV-2均有抗病毒活性。 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HIV感染,可用于不能耐受齐多夫定或对齐多夫定反应不佳的患者。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 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能抑制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性,而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 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能抑制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性,而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 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去羟肌苷 能抑制HIV的复制。其作用机制与ZDV相似。 应在用餐30min以前或在用餐2h以后,空腹服用。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去羟肌苷 能抑制HIV的复制。其作用机制与ZDV相似。 应在用餐30min以前或在用餐2h以后,空腹服用。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Ⅰ型HIV感染艾滋病的治疗。 严重毒性是胰腺炎,其他的毒性反应还有乳酸性酸中毒,脂肪变性,重度肝肿大,视网膜病变和和视神经炎。

第一节 抗病毒药 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NNRTI类包括地拉韦定(delavirdine)、奈韦拉平(nevirapine)和依法韦恩茨(efavirenz)。 NNRTI类可有效预防HIV从感染孕妇到胎儿的子宫转移发生率,也可治疗分娩后3天内的新生儿HIV感染。但从不单独应用于HIV感染,因单独应用时HW可迅速产生耐药性。

第一节 抗病毒药 蛋白酶抑制剂(PIs ) 利托那韦(ritonavir) 奈非那韦(nelfinavir) 第一节 抗病毒药 蛋白酶抑制剂(PIs ) 利托那韦(ritonavir) 奈非那韦(nelfinavir) 沙奎那韦(saquinavir) 英地那韦(indinavir) 安普那韦(amprenavir)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治疗疱疹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也有一定作用。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治疗疱疹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也有一定作用。 作用机制是被病毒编码的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从而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并可掺入病毒DNA分子中,阻断病毒的DNA合成。 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也可用于乙型肝炎。

第一节 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也有一定作用。 第一节 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也有一定作用。 作用机制是被病毒编码的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从而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并可掺入病毒DNA分子中,阻断病毒的DNA合成。 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也可用于乙型肝炎。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伐昔洛韦 伐昔洛韦(valacyclovir)为阿昔洛韦二异戊酰胺酯,口服后可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所达血浓度为口服阿昔洛韦后的5倍。 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及耐药性与阿昔洛韦相同。 可治疗原发性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及频发性生殖器疱疹。偶见恶心、腹泻和头痛。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对HSV和VZV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但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较强,约为阿昔洛韦的100倍。 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只用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时严重CMV感染性肺炎、肠炎及视网膜炎等。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曲氟尿苷 曲氟尿苷(trifluridine)为卤代嘧啶类核苷,在细胞内磷酸化成三磷酸曲氟尿苷活化形式,可掺人病毒的DNA分子而抑制其合成,主要抑制HSV-1、HSV-2、牛痘病毒和某些腺病毒。 局部应用治疗眼部感染,是治疗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和上皮角膜炎应用最广泛的核苷类衍生物。 滴眼时可能引起浅表眼部刺激和出血。

第一节 抗病毒药 碘 苷 碘苷(idoxuridine)又名疱疹净,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使DNA合成受阻,故能抑制DNA病毒,如HSV和牛痘病毒的生长,对RNA病毒无效。 本品全身应用毒性大,临床仅限于局部用药,治疗眼部或皮肤疱疹病毒和牛痘病毒的感染。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 可特异性抑制A型流感病毒,大剂量也可抑制B型流感病毒、风疹和其他病毒。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 可特异性抑制A型流感病毒,大剂量也可抑制B型流感病毒、风疹和其他病毒。 金刚乙胺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优于金刚烷胺,抗病毒谱也较广。 主要用于预防A型流感病毒的感染。 不良反应包括紧张、焦虑、失眠及注意力分散,有时可在老年病人出现幻觉、癫痫。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谱抗病毒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A型和B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以多种机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最佳。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奥斯米韦 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奥斯米韦 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 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 治疗流行性感冒。 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呕吐。症状是一过性的,常在服用第一剂时发生。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肝炎病毒药物 干扰素 是机体细胞在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肝炎病毒药物 干扰素 是机体细胞在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 干扰素有三种(,,),分别由人体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目前使用基因工程制得的干扰素作为治疗药物。 干扰素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抗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 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较单用效果更好。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干扰素 干扰素在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防止再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中也有一定作用。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干扰素 干扰素在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防止再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中也有一定作用。 干扰素能激活宿主细胞的某些酶,降解病毒的mRNA,抑制蛋白的合成,翻译和装配。 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较单用效果更好

第二节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物(antifungal agents)是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第二节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物(antifungal agents)是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抗生素类(antibiotic)抗真菌药 唑类(azole)抗真菌药 丙烯胺类(allylamine)抗真菌药 嘧啶类(pyrimidine)抗真菌药如氟胞嘧啶等。

第二节 抗真菌药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第二节 抗真菌药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两性霉素B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为广谱抗真菌药。对新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等有较强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 两性霉素B可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从而改变膜通透性,引起真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氨酸等)和电解质(特别是钾离子)外渗,导致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性脑膜炎时,除静脉滴注外,还需鞘内注射。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性脑膜炎时,除静脉滴注外,还需鞘内注射。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指甲及粘膜等表浅部真菌感染。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 较多,常见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厌食、贫血、低血压、低血钾、低血镁、血栓性静脉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如事先给予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治疗初期寒战、发热反应的发生。 应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剂量。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制霉素(nystatin,制霉菌素,fungicidin,nilstat,mycostatin)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制霉素(nystatin,制霉菌素,fungicidin,nilstat,mycostatin) 抗真菌作用和机制与两性霉素B相似,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制霉素主要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粘膜浅表真菌感染。口服吸收很少,仅适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注射给药时制霉素毒性大,故不宜用做注射。 局部应用时不良反应少见。口服后可引起暂时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第二节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grifulvin,grisactin) 第二节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grifulvin,grisactin) 杀灭或抑制各种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属、小芽胞菌属和毛菌属,对生长旺盛的真菌起杀灭作用,而对静止状态的真菌只有抑制作用。对念珠菌属以及其他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没有作用。 灰黄霉素可沉积在皮肤、毛发及指(趾)甲的角蛋白前体细胞中,干扰侵入这些部位的敏感真菌的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抑制其有丝分裂。

第二节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grifulvin,grisactin) 主要用于各种皮肤癣菌的治疗。对头癣疗效较好,指(趾)甲癣疗效较差。 第二节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grifulvin,grisactin) 主要用于各种皮肤癣菌的治疗。对头癣疗效较好,指(趾)甲癣疗效较差。 常见有头痛、头晕等反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皮疹等皮肤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azoles)抗真菌药可分成咪唑类(imidazoles)和三唑类(triazoles)。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azoles)抗真菌药可分成咪唑类(imidazoles)和三唑类(triazoles)。 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和联苯苄唑等,酮康唑等可作为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三唑类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等,可作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作用机制 可干扰真菌细胞中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使真菌细胞膜缺损,增加膜通透性,进而抑制真菌生长或使真菌死亡。

第二节 抗真菌药 酮康唑(ketoconazole) 第二节 抗真菌药 酮康唑(ketoconazole) 酮康唑是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口服可有效地治疗深部、皮下及浅 表真菌感染。亦可局部用药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 与食品、抗酸药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同服可降低酮康唑的生物利用度。 口服酮康唑不良反应较多。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咪康唑(miconazole)和益康唑(econazole) 咪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时生物利用度很低。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咪康唑(miconazole)和益康唑(econazole) 咪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时生物利用度很低。 目前临床主要局部应用治疗阴道、皮肤或指甲的真菌感染。 因皮肤和粘膜不易吸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益康唑抗菌谱、抗菌活性和临床应用与咪康唑相仿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克霉唑(clotrimazole,三苯甲咪唑,canesten) 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克霉唑(clotrimazole,三苯甲咪唑,canesten) 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不易吸收,血药峰 浓度较低,代谢产物大部分由胆汁排出,1%由肾脏排泄。t1/2均为3.5~5.5h。 局部用药治疗 各种浅部真菌感染。

第二节 抗真菌药 联苯苄唑(bifonazole) 第二节 抗真菌药 联苯苄唑(bifonazole) 联苯苄唑不仅抑制24-甲烯二氢羊毛固醇转化为脱甲基固醇,也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化为甲羟戊酸,从而双重阻断麦角固醇的合成,使抗菌活性明显强于其他咪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高效抗真菌活性。 临床用于治疗皮肤癣菌感染。 不良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一过性轻度皮肤变红、烧灼感、瘙痒感、脱皮及龟裂。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抗真菌谱较酮康唑广,体内外抗真菌活性较酮康唑强5~100倍,可有效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已成为治疗罕见真菌如组织胞浆菌感染和芽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55%。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昏、低血钾、高血压、水肿和皮肤瘙痒等。

第二节 抗真菌药 氟康唑(fluconazole) 氟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包括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孢子菌属等作用。 第二节 抗真菌药 氟康唑(fluconazole) 氟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包括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孢子菌属等作用。 是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与氟胞嘧啶合用可增强疗效。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恶心、腹痛、腹泻、胃肠胀气、皮疹等。因氟康唑可能导致胎儿缺陷,禁用于孕妇。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UK-109496)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UK-109496) 伏立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条件性真菌和地方流行性真菌均具有抗菌活性,抗真菌活性为氟康唑的10-500倍。 对多种耐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真菌深部感染有显著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较氟康唑低,患者更易耐受。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terbinafine)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terbinafine) 特比萘芬是通过对naftifine结构改造,发现的活性更高、毒性更低和口服有效的丙烯胺类衍生物。对曲霉菌、镰孢和其他丝状真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可以外用或口服治疗甲癣和其他一些浅表部真菌感染。对深部曲霉菌感染、侧孢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和肺隐球酵母菌感染并非很有效,但若与唑类药物或两性霉素B合用,可获良好结果。 不良反应轻微,常见胃肠道反应,较少发生肝炎和皮疹。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嘧啶类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flucytosine,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嘧啶类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flucytosine,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 氟胞嘧啶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是通过胞嘧啶透性酶作用而进入敏感真菌的细胞内,在胞嘧啶脱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而形成抗代谢物5-氟尿嘧啶。后者再由尿苷-5-磷酸焦磷酸化酶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影响DNA的合成。 主要用于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和着色霉菌感染,疗效不如两性霉素B。由于易透过血脑屏障,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有较好疗效,但不主张单独应用,常与两性霉素B合用。

第二节 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82%。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到5%,广泛分布于深部体液中。口服2h后血中浓度达高峰,90%通过肾小球滤过由尿中排出。t1/2为3.5h。在肾功能衰竭时t1/2可延长至200h。 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发热、转氨酶升高、黄疸、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尿素氮升高等。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象和肝、肾功能,如有异常立即停药,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