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十三 讲 主讲教师: 吴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五、 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 制造费用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预算以外预计发生的其他生产费用水平而编制的一种预算。 在变动成本法下,本预算可按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两部分内容分别编制。变动性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 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逐项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学习目标 应知目标 了解全面预算的基本概念 熟悉编制预算的具体方法 熟悉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应会目标 会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
第 9 章 战略规划与全面预算 管理会计. 第八章 全面预算 第一节 全面预算的基本体系 第二节 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全面预算编制的其它方法.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知识点11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应用.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概述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 财务评价基本报表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认识报表.
课题: 销售百分比法 授课教师:胡红艳 授课班级:高三(4) 班级人数:36.
《管理会计》 ——金融管理专业剑桥商务 管理证书指定教材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第三章 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 一、成本预测的意义 (一)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二)成本预测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施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十一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一、利润的构成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固定资产折旧 欧少霞.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 务 管 理 学习情境二 筹资管理.
第七章 时间序列预测法.
项目五 经营预测分析.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第5章 财务预测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利用Excel进行财务预测和建立财务预测模型的相关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如下内容:
量化视角下的豆粕投资机会分析 格林期货研发培训中心 郭坤龙.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章 本-量-利(CVP)分析 第三章 本量利(cvp)分析.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成本管理会计学 主讲人:盛洁 华农本科自考辅导系列.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管理会计 财贸系 会计教研室 王凤锦.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管理会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成本管理会计课件 制作人:支雪娥 淮阴工学院.
第五章 本量利分析 制作人:支雪娥 淮阴工学院 商学院.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实数与向量的积.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1、某项目变动对总资产的影响是用某项目本年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扬智科技 (股票代号: 3041) 2016年第4季法人说明会 2017年03月17日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二次函数(一) 讲师:韩春成 学而思初中数学教研主任 中考研究中心专家成员 学而思培优“卓越教师”.
第四章 财务预测.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Sssss.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十三 讲 主讲教师: 吴斌

第四章 预测分析 掌握预测分析的意义;预测分析的内容;预测分析的方法;目标利润的含义;目标成本的含义;成本预测的方法。能够掌握 销售预测的加权平均法、平滑指数法、回归分析法的应用;目标利润预测分析。 第一节  预测分析概述 第二节  保本点的预测分析 第三节  利润的预测分析 第四节  销售的预测分析 第五节  成本的预测分析

第一节 预测分析概述 一、经济预测与分类 是根据反映客观事物的资料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来预计和推测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可能性。 第一节  预测分析概述 一、经济预测与分类 是根据反映客观事物的资料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来预计和推测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可能性。 经济预测是人们事先对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的一种科学预见。

预测分析的特点 预测分析一般具有预见性、明确性、相对性、客观性、可检测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根据预测的时间与范围不同,经济预测分类如下: 1、按照预测时间的长短,经济预测可以分为短期预测(1年)、中期预测(2-5年)和长期预测(5年以上)。 2、按照预测范围的大小,经济预测可分为宏观预测(整个国民经济)、中观预测(部门和地区经济)和微观预测(企业)。

二、预测分析程序 (一)确定预测目标 (二)收集整理材料 (三)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分析判断 (四)检验与修正预测分析结果 (五)报告预测结论

三、预测分析的基本方法 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大类。 (一)定量分析(又称数量分析法) 1、概念 是根据过去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应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数量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借以充分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的联系,作为对未来事物发展趋势预测的依据。

2、方法 (1)因果分析法。 是从某项指标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 包括 因果预测法; 回归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 (2)趋势分析法。 是以某项指标过去的变化趋势作为预测的依据,是把未来作为“过去历史的延伸”。 包括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第二节 保本点的预测分析 一、 保本点的意义、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第二节  保本点的预测分析 一、 保本点的意义、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保本点即损益平衡点,又称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处在一种既不盈利又不亏损,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等,利润为零状态时的业务量。 损益平衡点具有广泛的经济用途,例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必须事先计算出生产和销售多少产品才能使企业保本,企业预计的生产规模能否达到这一保本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划分企业盈利与亏损的数量界限,在该数量水平上,企业的收入与成本刚好持平,销量稍微增加一点,企业就有盈利;反之,便会导致亏损。企业首先要实现保本,然后才谈得上盈利,保本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条件,长期亏损的企业势必难以为继。

保本点的表现形式 1、实物量表现形式 2、货币量表现形式

二、单一产品保本点的预测方法 损益平衡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种特殊情况,主要研究在利润为零,销售单价一定的条件下,产品的销售量、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对于企业投资决策、制订利润计划、改善成本管理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单一品种损益平衡点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方程式法,②边际贡献法,③图解法。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十四 讲 主讲教师: 吴斌

(一)本量利分析 1、概念 本量利分析(CVP分析),全称成本—业务量—利润相互关系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它是在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研究的内容是产品的成本、销售量(产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原理和方法在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和分析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基本模型: 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量×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假定产品的单位销售价格不变。 假定所有的成本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假定企业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如果同时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其品种构成不变。 假定全期内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一致,不考虑产成品存货水平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3、盈亏临界图 固定成本线 销售总成本线 销售总收入线 盈亏临界点

4、盈亏临界图特点 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截距)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斜率)的多少。 盈亏临界点不变,销售量越大,能实现的利润越多,亏损越少;销售量越少,能实现的利润越小,亏损越多。 销售量不变,盈亏临界点越低,能实现的利润越多,亏损越小;盈亏临界点越高,能实现的利润越小,亏损越多。 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截距)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斜率)的多少。

(二)单一品种损益平衡分析 损益平衡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见教材例题

考虑税金因素的影响 企业在计算利润时,往往还要涉及到根据销售收入缴纳销售税金,以及根据扣除销售税金的净利缴纳的所得税。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有: 税后净利=净利-所得税 由于:净利=销售收入净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1-产品税率) 所得税=净利×所得税率,所以: 税后净利=净利-净利×所得税率=净利×(1-所得税率) =[销售收入×(1-产品税率)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所得税率) =[销量×单价×(1-产品税率)-销量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所得税率)

(三)贡献毛益分析方法 贡献毛益,又叫边际贡献、边际利润、创利额等,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余额。它首先用于补偿企业的固定成本,如补偿有余额则形成企业的利润;如果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则企业发生亏损。边际贡献代表一种产品为企业创利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如果用单位产品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一品种损益平衡分析 边际贡献法是在方程式法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其推导过程如下:边际贡献法是在方程式法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其推导过程如下: 损益平衡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损益平衡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损益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见教材例题

(四)基本图式

基本说明 将成本、销售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构成的图示,称本量利图,又叫损益平衡图、盈亏分析图等等。本量利图清晰地显示了企业的损益平衡点,反映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收入、利润、亏损区和利润区,以及边际贡献、安全边际等指标,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一目了然。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使用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本量利图有多种结构形式

基本图式绘制步骤如下 1.选定直角坐标系,以横坐标表示销售量,纵坐标表示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等的金额。 2.在纵坐标上找到固定成本数值,以此点为起点,绘制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固定成本线;再以此点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总成本线。 3.以坐标原点为起点,以单价为斜率,绘制销售收入线。 4.销售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的相交点,即损益平衡点。在此基础上,增加销售量,销售收入超过总成本,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距离为利润值,形成利润区,反之,形成亏损区。 5.实际(预计)销售量与损益平衡点销售量的距离为安全边际,实际(预计)销售收入与损益平衡点销售收入的距离为安全边际金额。

本量利图—边际贡献式

本量利图—边际贡献式 绘制方法是先以原点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变动成本线;在此基础上在纵坐标上找出固定成本数值,以此为起点绘制与变动成本线平行的总成本线。其余步骤同基本图式的绘制方法。 此图的特点是,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清楚地了显示出边际贡献的形成和构成,直观地说明边际贡献减去固定成本后才能形成利润。 缺点是无法直接反映固定成本线。

本量利图—利量式

本量利图—利量式 利量式本量利图的绘制方法是: 确定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销量,纵坐标表示利润,原点以上部分为正值,原点以下部分是负值即亏损值。 在原点下面纵坐标上找出固定成本点,以其为起点作平行于横轴的固定成本线。 任取一销量X1,计算其相应的利润M1,通过点(X1,M1)和固定成本点连接,即为利润线,与横轴之交点为损益平衡点。 利量式本量利图的特点是省略销售收入线和变动成本线,只反映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和利润的关系,结构简单明了。局限性在于该图只能部分反映本量利之间的关系。

本量利图—简略式

本量利图—单位式

本量利图—单位式 单位式本量利图,是根据单位产品的售价、成本、利润和销量之间的关系绘制的,用于详细分析某种重要产品的本量利关系。 单位式本量利图的特点是,单位成本曲线的曲率大小由固定费用决定,单位变动成本是一个常量,它决定单位成本线水平位置的高低。从图3-5可以看出,在销售量较小的基础上增加销量,成本降低程度较大,迅速实现扭亏为盈;当销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销量对成本影响逐渐减小,这时要想降低单位成本,应该重点从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方面来考虑。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十五讲 主讲教师: 吴斌

三、多品种产品损益平衡点的计算——联合单位法 (一)按主要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进行预测 如果在企业的各种产品中,有一种是主要产品,其他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极小,或者其他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与主要产品十分接近,可以视同单一产品,按主要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进行分析。 主要产品法的特点是简便,但计算结果存在一些误差,需要事先掌握误差的方向和大致幅度。

按主要产品的贡献毛益率 按主要产品的贡献毛益率是指将固定成本按照适当标准分配给各种产品,然后就每种产品分别按照单一产品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分别绘制本量利图的方法。产品品种较多时,可以先按边际贡献率大小适当分类,按类别进行分析。 特点是能够提供分品种的本量利资料,是基层管理者按品种进行计划和控制所需要的。 缺点是不能提供企业总括的资料,固定成本的分配往往带有主观性和假定性,而且当企业品种繁多时,工作量会很大,所以运用时具有一定局限性。

(二)分算方法

(三)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法,又称综合边际贡献率法,将每种产品本身的边际贡献率按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综合边际贡献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边际贡献率=∑(产品边际贡献率×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 然后计算企业综合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额,再按每种产品的销售比重乘上企业综合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额,求出每种产品各自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额,进而可以求出各产品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量。

例题

(四)贡献毛益率分解法

四、安全边际的意义及其计算 1、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量与损益平衡点销售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它标志着企业的销售量下降多少,仍不至发生亏损。安全边际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越安全。其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实际(预计)销售量-损益平衡点销售量

2、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与实际(预计)销售量两者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预计)销售量×100% 这一指标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我们一般用它来评价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其安全程度检验标准的经验值如表3-1所示

保本作业率 本量利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保本作业率 在国外,某些企业不考核安全边际率,而是计算保本作业率来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程度。保本作业率,又叫损益平衡点的作业率、危险率等等,是指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与企业实际(预计)的销售量二者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保本作业率=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实际(预计)销售量×100% 损益平衡点把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另一部分是安全边际,即: 实际(预计)销售量=损益平衡点销售量+安全边际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得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是: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 由于销售收入包括变动成本和边际贡献两部分,因此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之和等于1。 即: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第三节 利润的预测分析 一、利润的性质

二、预测利润 1、利用本量利分析公式 2、利用贡献毛益分析方法 3、利用经营杠杆的公式 4、利用安全边际的公式

例题

三、确定目标利润 比例法是指根据各种利润率指标来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的一种方法。 1、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1、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2、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 3、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十六讲 主讲教师: 吴斌

四、保利分析的意义及其数学模型 损益平衡分析,是以利润等于零为前提的,它是探讨盈利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基础。这里的盈利可以指实际利润,也可以指在未来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成本、销量、单价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只要将损益平衡点计算公式中,加上事先确定的目标利润,就可以计算出实现该目标利润应生产销售的产品数量和金额。

计算公式如下: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对以上公式做适当的变形,可以分别得出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式。

公式回顾 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利润=销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利润=(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 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 利润=(预计销售收入-保本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 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 利润=预计销售收入×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例题

五、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 1、概念 利润预测的敏感分析,是指分析各项影响利润的因素 发生变动,对于利润的影响,从而确定各项因素变动对利润影响的大小程度。影响额越大的因素,就是越敏感的因素。

分析方法 单一因素变动对利润增加的敏感分析 例题1:某产品预计销售量5500件,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成本总额120000元。计算该产品预计利润?如果销量、单价各增长10%,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各下降10%,求各影响因素单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

预计利润=5500×(100-60)-120000 =100000元 销量增长10%,而增加的利润 =5500×(1+10%)×(100-60)-120000 =122000元 增长率 =22% 单价提高10%,而增加的利润 =5500×[100×(1+10%)-60]-120000 =155000元 增长率为55% 单位变动成本降低10%,而增加的利润 =5500×[100-60×(1-10%)]-120000 =133000元 增长率为33% 固定成本降低10%,而增加的利润 =5500×(100-60)-120000×(1-10%) =112000元 增长率为12%

上述计算分析表明,按敏感程度由大到小顺次排列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即企业增利的主要方向为生产试销对路、质量可靠的优质产品,通过提高价格,增加利润。若不能提价,则应从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入手,或设法增加销量。靠降低固定性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去增加利润,是一种收效不大的途径

例题2:某产品基期销售量5500件,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成本总额120000元。计算该产品净利?若企业打算计划期比基期多实现利润32000元,各因素应如何变动才能保证利润的增加?

基期利润=5500×(100-60)-120000元 =100000元 销售量的影响:(设:销量为X) 则∵X(100-60)-120000=132000 ∴ X =6300件 需提高产量 =14.55% 单价的影响(设:单价为P) ∵5500×(P-60)-120000=132000 ∴ P =105.82 需提价 =5.82%

单位变动成本的影响:(设:单位变动成本为b) 单位变动成本需降低9.7% 固定成本的影响:(设:固定成本为a) 则:5500×40-a=132000 a=220000-132000 =88000元 固定成本需降低26.67% 计算分析说明:付出努力最少的因素是单价,其次是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仍然是单价最敏感。

多因素同时变动对利润影响的敏感分析 例题3:某产品基期销售量5500件,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成本总额120000元,目标利润80000元。计算基期保本销量、目标销售量、基期利润?若计划期销量能够提高10%,单价降低5%,单位变动成本减少5元,固定成本减少20000元,目标利润88000元,则计划期保本销量、目标销量、预计利润? 基期保本销量=3000件 基期目标销量=5000件 基期利润=(5500-3000)×40 =100000元 计划期保本销量=2500件

比基期减少500件 计划期目标销量=4700件 比上年减少300件 计划期利润=[5500×(1+10%)-2500] ×40 =142000元 或=5500×(1+10%)×[100×(1-5%)-(60-5)] -(120000-20000)=142000元

(四)产品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十七讲 主讲教师: 吴斌

第四节 销售的预测分析 一、销售预测的意义 销售预测是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计市场对本企业产品在未来时期的需求趋势。 第四节  销售的预测分析 一、销售预测的意义 销售预测是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计市场对本企业产品在未来时期的需求趋势。 销售预测是根据历史销售资料,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

二、销售预测分析的定性预测方法 市场调查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对产品本身的调查 2、对消费者情况进行调查 3、对市场竞争情况的调查 4、对经济发展趋势的调查 最后,将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查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加工、计算,就可对产品的销售预测作出判断。

(二)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是一种客观判断法,由美国兰德公司在 20世纪40年代首先倡导使用。经过这些专家连续三次预测,对产品最乐观、最悲观和最有可能三种情况的销售量水平作出估计,预测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特尔菲法专家意见汇总表 专家编号 第一次判断情况 第二次判断情况 第三次判断情况 最高 最可能 最低 1 2300 2000 1500 1700 1600 2 1400 900 1800 1100 1300 3 2100 1900 4 3500 3000 5 1200 700 6 7 1000 平均值 1986 1557 1214 1643 1286 2086 1686 1343

要求:根据上表第三次判断的资料,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最高0. 3,最可能0. 5,最低0 要求:根据上表第三次判断的资料,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最高0.3,最可能0.5,最低0.2)和中位数法,作出计划期新产品预计销售量的判断

三、销售预测分析的定量方法――趋势预测分析法 趋势预测分析法又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法,具体应用形式包括算术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法等。

(一)算术平均法 该法又称简单平均法。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各期销售量(额)之和÷计算期数 例如,某公司上半年的销售资料见表所示。试用简单平均法预测7月份公司的销售额。

销售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合计 销售额 1000 900 1200 1100 1300 1400 6900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Σ某期销售量(额)×该期权数

(三)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利用过去第t期实际销售数和第t期预测数计算的加权平均数,作为下期预测数的方法。采用该法预测计划期销售量或销售额时,需介入平滑系数a测算,a的取值要求大于0、小于1,一般取值在0.3—0.7之间。其计算公式为: 是根据前期销售量的实际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下一期销售量的方法。 预测期销售量=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系数)×上期预测额

(四)直线回归预测法: 其预测模型为 y=a+bx 其中:a、b:回归系数 y:销售业务量(因变量函数) x:时间的自变量 a=(Σy-bΣx)÷n b=(nΣxy-ΣxΣy)÷(nΣx2-(Σx)2) 该公式可简化为:a=Σx÷n ,b=Σxy÷Σx2

假如,假定某企业前6个月的销售资料如表所示,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7月份的销售额。 销售资料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合计 销售额(万元) 7 9 8 10 35

资料整理表 月份 X 销售额y(万元) xy x2 Y2 1 -5 5 -25 25 2 -3 7 -21 9 49 3 -1 -9 81 64 6 18 36 10 50 100 N=6 Σx=0 Σy=45 Σxy=21 Σx2=70 Σy2=355

可得: b=Σxy÷Σx2=0.3 a=Σy÷n=45÷6=7.5 则计划期7月份销售预测数为: y=a+bx=7.5+0.3 X 7 =9.6 (万元)

(五)二次曲线趋势法 二次曲线的基本公式为: y=a+bx+cx2 b=Σxy÷Σx2 a=(Σx4·Σy-Σx2·Σx2y) c=(nΣx2y-Σn2·Σy)÷(nΣx4-(Σx2)2)

三、因果预测分析法

四、判断分析法

五、调查分析法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十八讲 主讲教师: 吴斌

第五节 成本预测 一、成本预测的意义

二、成本预测的程序 成本预测通常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提出目标成本方案 2、预测成本 3、拟定降低成本的各种可行方案 4、修订目标成本

三、预测成本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的方法有高低点法、加权平均法和回归分析法三种。

(一)高低点法 y=a+bx

(二)加权平均法 yp=Σaixi+Σbiwi·xp 计划期单位成本的预测值=yp÷xp

(三)直线回归法 该方法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相关系数r 。 计算公式如下: r=(nΣxy-ΣxΣy)÷(开平方[nΣx2-(Σx)2][nΣy2-(Σy)2]) 2、计算回归系数a与b 。a、b是回归方程中的特定回归系数,a反映固定成本数值,b则表示单位变动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b=(nΣxy-ΣxΣy)÷(nΣx2-(Σx)2) a=Σy÷n-b·Σx÷n 3、预测计划期成本额。根据计划期业务量计算成本预测值。

例如:根据表中资料,用回归分析法预测计划期产量为135千件时的成本总额。 资料表 n x y xy X2 Y2 1 46 50 2406 2304 2500 2 53 54 2862 2809 2916 3 55 56 3080 30285 3136 4 68 64 4352 4624 4096 5 90 85 7650 8100 7225 6 116 104 12064 13456 10816 N=6 Σx=430 Σy=413 Σxy=32408 Σx234318 Σy2=30689

第六节 资金的预测分析 一、 资金预测分析的依据

二、销售百分比法 1、分析研究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与销售收入总额之间的依存关系。 (1)资产类项目 (2)权益类项目 2、计算基期的销售百分比

3、计算计划期内所需追加资金量。 (1)由于计划期间销售额增加而追加的资金量,它是根据增长的销售额按销售百分比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增长的销售额所需追加资金=(A/S。-L/S。)(Si-S。) 其中: S。:基期的销售总额 Si :计划期的销售总额 A/S。:指基期随着销售额增加而增加的资产项目金额占销售额的百分比 L/S。:指基期随着销售额增加而增加的负债类项目金额占销售额的百分比

(2)计划期提取的折旧未使用的余额(Dep1)。它是应提取的折旧 (3)计划期的留存收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期留存收益=S1R。(1-d1) R。:基期的税后销售利润率 d1 :计划期的股利发放率 (4)计划期的零星资金需要量(M1) 综合上述四部分,有: 计划期间预计追加的资金数量=(A/S。-L/S。)(Si-S。)-Dep1-S1R。(1-d1)+M1

例如:某公司基期销售收入总额为500000元,获得税后净利润20000元,发放股利10000元,基期的厂房设备利用率已达饱和状态。该公司基期末的简略资产负债表如下表,若该公司计划年度销售收入总额将达到800000元,并仍按基期股利发放率支付股利,折旧提取数为20000元,其中60%用于更新改造现有的厂房设备,又假定零星资金需要量为12000元,试预测计划期间需要追加的资金数量。

XX公司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及权益 1、现金 10000 1、应付帐款 50000 2、应收帐款 85000 2、应付税款 25000 3、存货 100000 3、长期负债 115000 4、厂房设备(净额) 150000 4、普通股股本 200000 5、无形资产 55000 5、留存收益 合计 400000

首先根据基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与销售额的依存关系,计算并填列用销售百分比形式反映的资产负债表,如下所示:

按销售百分比反映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及权益 1、现金 2% 1、应付帐款 10% 2、应收帐款 17% 2、应付税款 5% 3、存货 20% 3、长期负债 不适用 4、厂房设备(净额) 30% 4、普通股股本 5、无形资产 5、留存收益 合计 69% 15%

再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 计划期间预计需追加的资金额=(A/S。-L/S。)(Si-S。)-Dep1-S1R。(1-d1)+M1 =150000(元)

销售百分比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回归分析法

作业 习题1,2,3,5,6,12,13,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