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 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袁卫 彭非 2006年12月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编制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 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袁卫 彭非 2006年12月
人大中国发展指数(RCDI)研究 一、为什么要建立RCDI指数 二、RCDI指数的构建方法 三、2005年我国省级行政区的RCDI指数
一、为什么要建立RCDI指数 主要目的:建立RCDI指数,全面测量我国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差异: 具体目的: 1、客观评价我国各地区综合发展情况 2、针对发展不协调的现实,寻找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4、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我国HDI区域 差异研究 HDI指数 定性 构建RCDI指数 实证分析 社会指标体系 “十一五”规划 聚类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首次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1990)”中,首次使用了人文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简称HDI)来综合测量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状况;该指数由以下三个单项指数复合组成:即平均寿命指数(也称健康指数)、教育水平指数(也称文化指数)和人均GDP指数(也称生活水平指数)。 HDI指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取值越高,人文发展水平越高;取值越低,人文发展水平越低。此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发布一次全世界的“人类发展报告”。 在2006年发布的报告中,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发展指数进行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分为三类:HDI取值在0.800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属于人文发展高度水平,HDI取值在O.500-0.799之间的国家和地区属于人文发展中度水平,HDI取值在0.500及以下的国家和地区属于人文发展低度水平。
2006年处于人文发展高度水平的有63个国家和地区,处于中度水平的有83个国家和地区,有31个国家和地区处于人文发展的低度水平。 2006年我国处于人文发展的中度水平,在全世界排名第81位。一般认为,美国是人文发展高度水平的代表国家,中国是人文发展中度水平的代表国家,而印度是人文发展低度水平的代表国家。 在2006年,世界人文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是挪威,自2001年以来,挪威已连续6年排名世界榜首。依次排在世界前三位的另外两个国家是冰岛和澳大利亚。我国香港地区名列第22位。
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数及其每年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也称人类发展报告),已经以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成为评价世界各国人文发展综合水平的重要依据,但我国尚未有政府部门或学术机构对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文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展持续地分析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极大,一些地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居民健康和文化水平未能同步发展。此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差异扩大的问题也引起了宏观决策机构和媒体的强烈关注。利用编制HDI的方法,综合测量并评价我国地区的人文社会发展水平与差异,为科学制定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促进我国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型社会,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HDI指数的三个单项指数主要由以下五个指标构成 健康指数:由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两个指标加权构成; 教育指数:由成人识字率(或成人文盲率)(2/3权数)和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数)加权构成; 生活水平指数:以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构成。 其理论依据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内涵,应当是能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能够到学校接受必要的教育,并能够得到较好的生活资源。由于其综合性很强,被普遍认为是能够代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测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对联合国HDI指数的评价: 优点 综合性强、编制简单、容易理解、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和接受。 缺点 受到国际可比性、数据可获取性的限制(三个分项指数,只有五个指标)。 发展 对所研究的国家建立针对性的人类发展指数。
我国 “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十一五”时期的22个指标 经济增长类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要求 经济结构类 人口资源环境类 公共资源环境类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制约协调发展的长期深层次矛盾 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农”问题等
二、RCDI指数的构建方法 RCDI评价方法体系 1、评价结论要直观、通俗,容易让人接受; 2、评价过程各个环节之间没有信息传递关系,各个环节的方法可择优选取,然后将这些方法进行组合; 3、评价方法要充分体现RCDI指数的综合全面性、强调均衡发展的特性。
RCDI指数体系结构:
1、RCDI指标体系 选取指标的思路 以HDI指标体系为基础 结合社会指标体系、“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采用统计部门的指标数据 选取代表性强、可操作的指标
RCDI指标体系结构( :正向指标; :逆向指标) 出生预期寿命 健康指数 婴儿死亡率 每万人病床数 成人文盲率 教育指数 大专以上程度人口比例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生活水平 指数 人均GDP RCDI指数 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比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镇失业登记率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 社会环境 指数 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省会城市API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
2、 功效函数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特点 不考虑指标间的相关作用; 指标权数不由功效函数决定; 对无量纲化方法没有限制; 评价结果是一个点值; 指标阈值确定,无论处于哪个集合中,评价值唯一; 可分层处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依次综合,最后得到一个总评价值。
指数功效函数的改进模型:RCDI的无量纲化方法 假设 15个指标实际值的等量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表示的意义不同,认为:当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要增加(或减少)就越来越困难了。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应满足的性质 单调性 对于正向指标:一阶导数大于零; 对于逆向指标:一阶导数小于零; 凸性 对于正向指标:二阶导数大于零,为下凸函数; 对于逆向指标:二阶导数大于零,为下凸函数;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的公式 其中, 为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或功效分值); 为单项指标的实际值; 为不容许值(或不允许值); 为满意值(或刚容许值); 、为正的待定参数。 参数的确定: 当 时,表示 达到了“不允许值”,取 ,有: 当 时,表示 达到了“满意值”,取 , 有: 从而得出:
处理指标阈值的原则 本实证分析中,作如下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取2006年统计年鉴公布数据实际值的最大值为满意值,最小值为不允许值; 具体指标具体分析,要以实际状况为依据,以历史数据为基础; 注意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可把估计值作为参考依据; 发挥调节和管理作用,可把规划值、计划值等标准数据作为阈值; 要以评价结果的反馈来调整,以适用多数被评价对象为准。 本实证分析中,作如下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取2006年统计年鉴公布数据实际值的最大值为满意值,最小值为不允许值; 对于逆向指标,取2006年统计年鉴公布数据实际值的最小值为满意值,最大值为不允许值。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的优点 正向、逆向指标具有统一的形式,弥补了指数记分模型的缺点; 功效函数具有下凸性,解决了正、逆向指标越接近满意值功效分值要上升越快的问题; 该无量纲化方法不受样本变动的影响; 对于互补型的正、逆向指标具有统一的形式; 指标值可以超过阈值,便于历史对比,弥补了幂功效函数的缺点。
3、 RCDI指标构权方法 为了充分体现RCDI指数的现实意义,选取德尔菲法。 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经验与意见,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RCDI指数合成方法-加权几何平均合成模型 选择指标时,没有考虑指标间相关关系,最好采用乘法模型; 乘法模型强调各指标评价值的一致性,符合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乘法模型更加敏感,有助于拉开被评价对象的档次,综合评价的效度更高; 指数功效函数改进模型计算的指标评价值不会出现负值和零值,满足乘法模型对数据的要求。
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RCDI指数( 根据2006年公布数据计算)
我国省级行政区RCDI指数结果排序 (2006年公布数据) 序位 地区排序 总指数 1 北京 93.40 17 湖南 74.37 2 上海 91.70 18 宁夏 3 天津 84.33 19 河南 74.35 4 浙江 82.84 20 新疆 74.25 5 江苏 81.07 21 广西 74.04 6 广东 79.19 22 海南 73.95 7 辽宁 78.74 23 江西 73.14 8 吉林 78.21 24 陕西 72.51 9 福建 77.79 25 四川 71.80 10 山东 77.60 26 安徽 71.42 11 内蒙古 76.31 27 青海 70.56 12 山西 75.86 28 甘肃 70.20 13 河北 75.82 29 云南 69.46 14 黑龙江 75.41 30 贵州 67.14 15 重庆 74.87 31 西藏 65.56 16 湖北 74.38 全国 75.15
我国省级行政区单项指数结果排序 (2006年公布数据)(1) 健康指数 教育指数 生活水平指数 社会环境指数 序位 地区 指数 1 上海 99.55 北京 100.00 96.55 83.46 2 97.05 92.36 93.95 浙江 83.16 3 天津 88.84 88.80 87.74 江苏 81.19 4 辽宁 85.06 83.48 82.59 福建 81.08 5 吉林 83.72 新疆 81.72 81.82 79.67 6 81.45 山东 79.85 广东 79.19 7 81.84 黑龙江 81.06 78.98 海南 79.02 8 79.62 80.57 内蒙古 78.60 77.64 9 78.05 山西 78.56 西藏 77.62 10 77.61 79.76 76.38 宁夏 77.06 11 重庆 77.28 79.45 河北 76.29 广西 76.02 12 76.49 79.04 76.09 云南 75.17 13 湖北 75.96 陕西 78.75 76.05 75.15 14 湖南 75.27 78.32 75.31 74.91 15 河南 74.58 78.14 75.22 江西 74.82
我国省级行政区单项指数结果排序 (2006年公布数据)(2) 健康指数 教育指数 生活水平指数 社会环境指数 序位 地区 指数 16 河北 73.91 广西 77.66 河南 74.54 山东 74.75 17 黑龙江 73.78 浙江 77.32 宁夏 73.86 74.16 18 72.68 湖北 73.40 安徽 74.02 19 内蒙古 71.98 76.99 新疆 72.98 四川 73.57 20 71.61 重庆 76.81 江西 72.90 青海 72.17 21 海南 71.41 76.61 72.12 吉林 72.15 22 71.29 福建 76.48 71.53 71.48 23 陕西 70.09 76.30 71.05 山西 71.37 24 69.96 75.04 70.67 25 68.68 73.55 甘肃 70.27 71.10 26 68.47 72.83 70.02 71.09 27 67.31 72.63 69.18 辽宁 70.87 28 云南 65.47 72.22 67.67 70.49 29 65.39 71.84 贵州 66.51 69.73 30 西藏 63.53 71.20 65.86 湖南 69.16 31 61.55 60.00 62.44 68.82 全国 73.00 77.84 74.48 75.34
四、对我国RCDI指数的分析
我国RCDI指数的定性分析( 2006年公布数据) 地区 健康指数(排序) 教育指数(排序) 生活水平指数(排序) 社会环境指数(排序) RCDI指数(排序) 北京 2 1 上海 5 海南 21 14 28 7 22 山西 12 9 23 贵州 31 30 29 云南
我国RCDI指数聚类分析结果(2006年公布数据)(1)
我国RCDI分指数聚类分析结果(2006年公布数据)(2) (按照总指数得分大小排序) 第一类(2个):北京、上海 第二类(4个):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第三类(18个):天津、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山西、河北、黑龙江、重庆、湖北、湖南、宁夏、河南、新疆、广西、海南、江西、陕西 第四类(7个):四川、安徽、青海、甘肃、 云南、贵州、西藏
我国RCDI指数聚类分析结果 (2006年公布数据)(3) 类别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全国平均 省区个数 2 4 18 7 31 健康指数 98.30 80.25 75.67 65.99 73.00 教育指数 96.18 78.45 79.32 70.61 77.84 生活水平指数 95.25 81.16 74.77 68.27 74.48 社会环境指数 81.57 81.15 73.35 73.34 75.34 总指数 92.55 80.22 75.69 69.45 75.15
我国RCDI分项指数聚类分析谱系图 (2006年公布数据)
我国RCDI指数聚类结果(2005年公布数据)(1)
我国RCDI指数聚类结果(2005年公布数据)(2) 类别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全国平均 省区个数 2 7 10 12 31 健康指数 97.49 77.89 76.08 66.74 71.13 教育指数 92.76 81.42 79.06 72.81 77.66 生活水平指数 93.66 77.87 75.77 68.33 73.82 社会环境指数 80.41 78.56 69.86 72.05 73.01 总指数 90.84 78.86 75.09 69.89 73.87
我国RCDI指数聚类结果2006年与2005年公布数据比较 第四类省区数从12个减少为7个 第三类省区数从10个增加到18个 第二类省区数从7个减少为4个 第一类省区数不变(2个)
四类地区的RCDI指数及其分指数比较(2006年公布数据)
四类地区的RCDI指数及其分指数离散程度比较(2006年公布数据)
我们关注的问题:我国城乡差距较大 在RCDI指标体系中,用指标“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比”测量城乡差距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 1、消费与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而消费的数据质量一般好于收入的数据质量; 2、消费占收入的比率比较稳定,用“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比”反映城乡差距比较客观。
我国当前的城乡差距状况: 1、城乡居民消费比小于百分之二百的省区仅有上海(189.25%),即上海城镇居民消费比乡村居民大89.25%,或城镇居民消费是乡村的1.89倍。 2、城乡居民消费比大于百分之三百五十的省区依次有:西藏(499.90%)、重庆(402.56%)、贵州(396.76%)、云南(391.11%)、甘肃(358.83%)、陕西(350.99%)六个省区。 3、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差距相对较小,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相对较大。 4、我国南北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基本相近,东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差别比较显著。
结论 本文成功构建了我国RCDI指数的初步形态。 RCDI指数的特性得到体现: 在反映我国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时更加综合、全面和客观。涉及到健康、教育、经济、生活水平、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RCDI指数实现了强调协调均衡发展的目的,是综合评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数。 分单项指数来看, 我国健康指数的地区差异最大,社会环境指数的地区差异最小; 与2004年相比,我国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当前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