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西方行政制度》复习重点 试题类型本次考试的题型分四大题,分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 不定项选择题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2. 判断分析题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3. 简答题 4 道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4. 论述题 1.
Advertisements

学习要求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 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 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 2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 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第三讲 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试验及失败 主讲人:张永.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公元1912年1月一1949年10月).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建立 概念: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它代表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兴起: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北洋军名称从此开始。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北洋军成为清未最大.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 专制复辟 民主共和 1、1913年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第四讲 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2015年11月8日,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准备举办隆重的纪念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八国联军侵华.
共 和 国 之 恋.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经济(第19课) 1.实业家 2.民族工业 二、近代社会生活(第20课) 1.交通通讯的变化 2.文化生活的变化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 (公元1912—1927年)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终结的.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QQ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请问: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代表 基本主张 实践效果 特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付诸实践
辛亥革命.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900········ XY.
三次历史巨变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推 翻帝制,成 三民主义 立中华民国
Sssss.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辛亥革命”——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梦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背景篇:山雨欲来风满楼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步暴露。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怎么样?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步暴露。

兴中会的成立 创办时间:1894年 创办地点:檀香山 创办人:孙中山 地位: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怎么办?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三民主义 ①时间: 1905年 ②地点: ③政治纲领: 日本东京 ④主要领导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⑤机关刊物: ⑥性质: 1905年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孙中山、黄兴 《民报》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简介共进会和文学社;群众斗争: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1905年,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人民从美国资本家手里收回粤汉铁路,清政府允许三省人民分段集股自造。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策”,将粤汉、川汉两条主要铁路干线的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背景 1.革命的必要性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2.物质基础 清廷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革命的酝酿 (1)组织准备: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并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2)军事准备:组织并发动“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3)思想准备:共进会和文学社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4.有利时机 清政府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武汉清军兵力空虚。

武昌起义谱春秋 过程篇: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概况: 攻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中华民国。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影响 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成就篇:立国行宪废帝制

1、立国:建立中华民国 成立时间:1912.1.1 定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法令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汉 满 蒙 回 藏

移风易俗,社会风气逐渐开化 称呼:“大人”“老爷”—— “先生”“君” 平等 礼节:“叩拜”“作揖”—— “鞠躬”“握手” 服饰:“长袍”“马褂”—— “中山装” 发型:“长辫”—— “短发” 开放 女脚:“缠足”—— “放足” 移风易俗,社会风气逐渐开化

2、行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 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主要内容: 主权归属: 国民权利: 政治体制: 主权在民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 国民权利: 自由平等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目的 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根本目的:维护民主共和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3)影响:

评价篇:有花无果恨悠悠?

材料一: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反对封建统治,政治民主化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移风易俗,革除旧风

材料反映当时下层民众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此地的下层人士中,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 ——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在致朱尔典的信

辛亥革命的意义 性质: 积极性: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社会生活: 移风易俗 消极性: 经验教训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积极性: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上: 政治民主化 经济上: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工业化 思想上: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文化多元化 社会生活: 移风易俗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消极性: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导致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双半社会的社会性质 原因:由于民资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反帝主张;没有发动群众;没有自己的军队) 经验教训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894-1912) 1894 兴中会 1905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1911.4 1911.10.10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都督、国号?) 1911.11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2.12 清帝退位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1912.3 1912.4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知多少? ※考考你: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八年。你知道民国八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A 1917年 B 1919年 C 1918年 ※考考你:下列旗帜,哪个是中华民国建国初的国旗? A B C D ※考考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不正确:推翻的是君主专制政体,而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三民主义 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3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主权在民 皇权至上君主专制 自由平等 等级制度 君主专制 三权分立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责任内阁制 否定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皇权至上君主专制 自由平等 否定 等级制度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否定 君主专制 三权分立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责任内阁制

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 清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临时政府 立宪派和旧官僚 革命党人 被迫重用 支持 逼宫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妥协退让 临时政府 施压 立宪派和旧官僚 革命党人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