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五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Ⅹ Ⅹ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凝 血凝 血凝 血凝 血 纤 溶,抗凝 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栓形成 ( Ca 2+ ) 血栓溶解.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ffecting Blood  Thrombosis  Platelet inhibitor  Anticoagulants  Thrombolytic agents  Treatment of Bleeding  Treatment of Anemia.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十二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平顶山市卫校药理教研室.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抗贫血药.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二十四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作用于血液及 造血器官的药物 药学院 陈百泉.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cting on Blood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第29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 器官的药物 给学生的问题: 1、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的药物有哪些? 2、肝素如何发生作用的?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二节 抗贫血药.
具有抗血栓作用的酶抑制剂 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 1)血管壁改变 2)血液成分改变 3)血流改变.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十四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抗血栓药.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血栓形成及其治疗 进展 周浦医院心内科 张湘.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Systems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 临床合理应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学社 主讲:王海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三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一节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s) PK 前激肽释放酶、 HMWK高分子激肽原 血小板的磷脂 Ⅰ 纤维蛋白原 Ⅱ 凝血酶原 Ⅲ 组织凝血激素 Ⅳ Ca2+ Ⅴ 前加速素 Ⅶ 前转变素 Ⅷ 抗血友病因子 Ⅸ 血浆凝血激酶 Ⅹ Stuart-Prower因子 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Ⅻ 接触因子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凝血过程 蛋白质有限水解 “瀑布”样的反应链

凝血过程:三阶段 Χ Χ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肝素(heparin) [化学结构与来源] D—葡糖醛酸和N-乙酰D葡糖胺残基交替排列 直链粘多糖 分子量为5—30 kDa,平均12 kDa 药用肝素由猪小肠粘膜和牛肺提取

基本结构

【药理作用】 1.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 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

肝素与AT 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 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分子越长则酶抑制作用越大。

2. 降脂作用 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脂酶,水解乳糜微粒及VLDL 停药后 “反跳”

【体内过程】 肝素是带大量阴电荷的大分子,口服不被吸收。常静脉给药,60%集中于血管内皮,大部分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极少以原形从尿排出。肝素抗凝活性T1/2与给药剂量有关,静脉注射100,400,800U/kg,抗凝活性T1/2分别为1,2.5和5小时。肺栓塞、肝硬化患者T1/2延长。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 注射鱼精蛋白(protamine) 2. 血小板缺乏 3. 早产及胎儿死亡   3. 骨质疏松 

低分子量肝素 (low-molecuIar-weight heparins,LMWHs) 依诺肝素(enoxaparin) 替 地肝素(tedelparin)

与肝素比较 糖单位小于18,其抗凝作用不以监测aPTT决定,而应测定抗Xa活性。 与血浆蛋白、基质蛋白、PF4的亲和力低,有更好的量效关系 tl/2比肝素长2-4倍。

较少与PF4结合,较少诱导血小板减少 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释放 骨Ca2+丢失轻

水 蛭 素 (hirudin) 水蛭唾液中的抗凝成分 强效、特异的凝血酶抑制剂。1:1分子直接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凝血酶活性 基因重组水蛭素(r—hirudin)作用与天然水蛭素相同.

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 基本结构:4-羟基香豆素 双香豆素(dicoumarol)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口服抗凝药 基本结构:4-羟基香豆素 双香豆素(dicoumarol)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药理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 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 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特点: 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 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 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 1~3天达到高峰 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完全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 t1/2为10~60小时 主要在肝及肾中代谢

【临床应用】 与肝素同,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②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 ③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④巴比妥类、苯妥英钠诱导肝药酶,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fibrinolytic drugs)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fibrinolytic drugs) 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而促进纤溶,溶解血栓,也称溶栓药(thrombo1ytic drugs) 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对形成已久并已机化的血栓难已发挥作用

目前应用的纤溶药主要缺点是对纤维蛋白的作用无特异性,溶解血栓同时可诱发严重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cu-PA)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但人体应用仍有出血并发症,半衰期又短。 为加强特异性以减少出血并发症,并延长半衰期,采用生物工程学方法研制开发高效而特异的新纤溶药的工作正在进行。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C组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分子量为47kDa的蛋白质 能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SK-纤溶酶原复合物,促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 因人体内常有链球菌抗体,尤其是近期有链球菌感染者含量更多,可中和链激酶,故首次剂量宜大以中和抗体。

静脉或冠脉内注射可使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梗死血管重建血流。 对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均有疗效。 须早期用药.血栓形成不超过6h疗效最佳。

尿激酶(urokinase,UK) 由人肾细胞合成,无抗原性。 肝、肾灭活。 临床应用同SK,用于脑栓塞疗效明显。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含527个氨基酸残基的丝氨酸蛋白 内源性t-PA由血管内皮产生 对血栓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对循环血液中纤溶酶原作用弱.对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作用则强数百倍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vitamin K) 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K1:存在于植物中 K2:由肠道细菌合成或得自腐败鱼粉 脂溶性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vitamin K) 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K1:存在于植物中 K2:由肠道细菌合成或得自腐败鱼粉 K3:人工合成、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K4:人工合成、乙酰甲萘醌 脂溶性 水溶性

【药理作用】 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这些因子上的谷氨酸残基必须在肝微粒体酶系统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9~12个γ-羧谷氨酸,才能使这些因子具有与Ca2+结合的能力,并连接磷脂表面和调节蛋白,从而使这些因子具有凝血活性。

在羧化反应中,氨醌型维生素K被转为环氧型维生素K,后者在NADH作用下还原为氢醌型,继续参与羧化反应。

【临床应用】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生儿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出血。

【不良反应】 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 新生儿、早产儿溶血及高铁血红蛋白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病人也可诱发溶血。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比较困难。

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构椽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和右旋糖苷铁(iron dextran)等。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金属黄素蛋白酶等不能缺少的成分。铁缺乏,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严重时也会影响儿童行为和学习能力。

口服铁剂以亚铁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食物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铁,以血红素分子形式最易吸收,也不受饮食成分影响。 体内过程 口服铁剂以亚铁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食物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铁,以血红素分子形式最易吸收,也不受饮食成分影响。 非血红素铁和无机铁必须还原为Fe2+才能吸收,吸收很差,受饮食成分干扰。

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于铁的还原,可促进吸收。 胃酸缺乏以及食物中高磷、高钙、鞣酸等物质使铁沉淀,妨碍吸收。 四环素等与铁络合,也不利铁吸收。

临床应用 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甚佳。 硫酸亚铁吸收良好,价格也低,最常用。 构椽酸铁铵为三价铁,吸收差,但可制成糖浆供小儿应用。 右旋糖酐铁供注射应用,仅限于少数严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者应用。

便秘,因铁与肠腔中硫化氢结合,减少了硫化氢对肠壁的刺激作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腹痛、腹泻 便秘,因铁与肠腔中硫化氢结合,减少了硫化氢对肠壁的刺激作用 小儿误服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坏死性胃肠炎症状,可有呕吐、腹痛、血性腹泻,甚至休克、呼吸困难、死亡。急救措施以磷酸盐或碳酸盐溶液洗胃,并以特殊解毒剂去铁胺

叶酸(folic acid) 由蝶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

药理作用 食物中叶酸和叶酸制剂进人体内被还原和甲基化为具有活性的5—甲基四氢叶酸(5-CH3H4PteGlu)。进入细胞后5-CH3H4PteGlu作为甲基供给体使维生素B12转成甲基B12,而自身变为H4PteGlu,后者能与多种一碳单位结合成四氢叶酸类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 对叶酸对抗剂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二氢叶酸还原酶被抑制,应用叶酸无效,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calcium leucovorin)治疗。 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治疗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vitamin B12) 为含钻复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 [药理作用] 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体内过程] 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内因子”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进人空肠吸收。胃粘膜萎缩所致“内因子”缺乏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引起“恶性贫血”。

[临床应用] 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与环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素A2(TxA2)的产生,使血小扳功能抑制。

抑制血管内皮产生前列环素(PGI2),后者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 对血小板中环氧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只有当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才能恢复

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噻氯匹定(ticlpidine) 强效血小板抑制剂; 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干扰血小板膜糖蛋白GP Џb/Ш 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激活。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 潘生丁(persantin) 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 抑制磷酸二脂酶。 抑制腺苷摄取,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使cAMP浓度增高。

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l2) 激活腺苷环化酶使cAMP浓度增高。既能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与分泌,又能扩张血管,有抗血栓形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