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動物的循環 第一節 循環的類型
單細胞動物的運輸 ◎單細胞生物可藉擴散作用與外界交換物質 ,藉細胞質流動運輸細胞內的物質。
開放式循環 (節肢及部分軟體動物) 1.如:蝗蟲、螃蟹、蜘蛛、蝸牛、蚌。 2.循環系統-養分與廢物的運輸 (1)組成:心臟、血管、血腔。血液與組織液 間無明顯區隔,稱為「血淋巴」。 (2)血淋巴大都不含血紅素及紅血球。甲殼類有 血青素 (含銅蛋白質,含氧量高時呈淡藍色) 3.無微血管,血淋巴在組織間流動 心臟 → 背血管 → 組織(血腔) → 心孔 → 心臟 4.心孔具辦膜,可防止血液由心孔逆流出去。
閉鎖式循環 1.代表性動物:蚯蚓。 2.功能:運輸氧氣、二氧化碳、養分、廢物等。 3.血液在封閉的血管中流動,血液與組織液分開 4.蚯蚓的循環過程:(流速較開放式循環快) 背血管 → 動脈弧 → 腹血管 →微血管→背血管 (血紅素在血漿中,透過微血管壁交換物質) 5.閉鎖式循環的動物:章魚、烏賊、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功能 1.將氧氣運到組織,將二氧化碳運到鰓或肺。 2.將營養物質由消化道運送到組織。 3.將廢物運送到腎臟排泄。 4.將有毒物質運送到肝臟處理(解毒)。 5.運輸激素,在特定組織產生生理功能。 6.血小板與凝血因子-防止體液流失。 7.運輸抗體,對抗外來異物。 8.調節體溫(血液能提供熱能)。
脊椎動物的閉鎖式循環系統 魚類 兩生類 鳥類、哺乳類 一心房 二心房 二心房 一心室 一心室 二心室 (爬蟲類心室閉鎖不全)
魚類的循環系統 1.魚類的心臟只有一心房、一心室 2.循環過程: 心室(減氧血) → 鰓的微血管 (氣體交換後成為充氧血) → 出鰓動脈 → 體微血管 (組織細胞進行氣體交換) → 靜脈 → 心房
兩生、爬蟲類的循環系統 1.青蛙的心臟,具兩心房、一心室 2.青蛙的心室中間具有突起,可用 來分開來自左、右心房的充氧血 及減氧血 (無法將兩者完全分開) 3.大多數爬蟲類的心室間隔不完整 ,左、右心室間有小孔相通。 4.鱷魚的心室完全分隔為二。
鳥類、哺乳類的循環系統 1.鳥類及哺乳類的心臟分為四個完整 的腔室(兩心房、兩心室)。 2.右心房和右心室含減氧血, 左心房和左心室含充氧血。 3.左、右心的血液不相混合,具提高 輸送氧到全身的優勢。
第五章:動物的循環 第二節 循環系統
1.心房 2.心室 3.瓣膜 心房與心室間 (三尖瓣、二尖瓣) 心室與動脈間 (半月瓣) 4.血管 動脈-離心 靜脈-回心 心臟的構造
想一想 ◎有些嬰兒皮膚血管因缺氧而呈現泛藍色 ,稱為「藍嬰症」,其原因為何? 1.過多的硝酸鹽污染自來水,在嬰兒體內轉變成亞硝酸鹽,將血紅素中的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降低血紅素攜氧能力。 2.心室間的間隔缺損,使缺氧血不經過肺臟就進入左心室,經主動脈循流全身。
心搏週期 心臟搏動是由右心房上大靜脈處的節律點引發 ,心搏週期包括心肌的收縮及舒張。 1.心房收縮、心室舒張:將血液推入心室。 2.心房舒張、心室收縮: 血液推開半月瓣,推入動脈, 房室瓣關閉,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3.心房、心室同時舒張:心室內的壓力低於心 房時,房室瓣被推開,血液流入心室。此時 ,半月瓣關閉,防止動脈血液逆流。
心音 1.第一心音: (1)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時受血液衝擊的聲音 (2)為長而低的聲音。 2.第二心音: (1)動脈管彈回,血液回流撞擊半月瓣的聲音。 (2)為短而高的聲音。
節律點的興奮波傳導 1.心臟不需要神經系統的直接刺激,就能不停的 收縮與舒張。因為節律點(一群特化的心肌) 具有神經元的特性,每隔一段時間會自發性 的產生興奮波,引發心搏。 2.興奮波先到達心房,引起 左、右心房肌肉的同時收縮 ,再傳到心室,引發左、右 心室同時收縮。
心電圖 (ECG) 心臟所傳遞的電訊號可經體液傳導,在體表由 心電儀獲得紀錄,稱為心電圖。 P波:心房收縮時的電位變化 QRS波:心室收縮時的電位變化 T波:心室舒張時的電位變化
心搏的調節 1.控制中樞- 延腦。心臟內部及某些血管內有對 血壓敏感的受器,將訊號傳到延腦 2.休息狀態下,成人心搏數約每分鐘 70 次。 3.受自律神經與激素的調節:皆會影響節律點。 (1)交感神經-分泌正腎上腺素,心跳加速、增強 副交感神經-分泌乙醯膽鹼,心跳變緩、減弱 (2)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分泌,使心跳增快。 (3)體溫升高(如發燒、運動)也會使心跳加速
心搏的調節 (續) 4.心律不整: (1)心跳的節律不規則,過快、過慢或忽快忽慢 ,甚至停止跳動數秒。 (2)心律不整可能是心臟本身的疾病引起,也可 能是興奮、緊張、壓力或情緒失控而引起。 5.心輸出量: (1)每分鐘由左心室輸入主動脈的總血量。 (2)成年男子仰臥休息時,左心室每次壓出的 血量約70毫升,劇烈運動時則增加數倍。
血管 ◎動脈、靜脈管壁分為三層: 1.內層-單層的扁平上皮細胞,稱為內皮。 2.中層-平滑肌及彈性纖維(結締組織)。 3.外層-只有結締組織。
血管(續) 1.動脈:管壁較厚、口徑較小,平滑肌和彈性 纖維比靜脈管壁多,收縮性和彈性都比靜脈佳 2.靜脈:口徑大,血壓低,管壁常具有靜脈瓣, 可防止血液的逆流。若靜脈瓣異常,則呈現局 部淤血現象(靜脈曲張)。
微血管 1.微血管僅由單層內皮細胞組成,其管徑最小。 兩端分別與小動脈及小靜脈連接。 2.微血管直徑小,每次僅容單列紅血球 通過,流速慢,有利於進行物質交換 3.血球及大分子血漿蛋白無法通過內皮 細胞間隙進入組織,無機鹽及小分子 養分可通過細胞間隙,形成組織液, 組織液可與細胞進行物質的交換。
血 壓 1.心臟流出的血液會對血管壁產生衝擊力, 稱為血壓。血壓與心臟的收縮力相關。 2.最接近左心室的主動脈的血壓最高,靜脈的 血 壓 1.心臟流出的血液會對血管壁產生衝擊力, 稱為血壓。血壓與心臟的收縮力相關。 2.最接近左心室的主動脈的血壓最高,靜脈的 血壓低於微血管,上、下大靜脈的血壓最低
血液流速 1.血液流動時與血管壁發生摩擦,對血液流動 產生阻力。當管徑愈小,血流阻力就愈大。 微血管的管徑最小,因此流速最慢。 2.血液流速與血管的總截面積大小有關, 微血管的總截面積最大,流速最慢。 總截面積:微血管 > 靜脈 > 動脈 血流速度:微血管 < 靜脈 < 動脈
血壓的測量 1.通常人體測量血壓時,是測上臂的肱動脈壓 2.心室收縮時,測得動脈的壓力稱為收縮壓; 心室舒張時,測得的壓力稱為舒張壓。 3.正常成人的收縮壓大約是120 mmHg,舒張壓 約是70 mmHg。血壓大小和年齡、性別、姿 勢以及情緒等因素有關。
血壓的調節 1.影響血壓的因素:心輸出量、血管口徑變化、 周邊阻力的增加或減少、血液總量的增減等。 2.穩定血壓的調節機制: (1)心輸出量與周邊阻力的調節: 主要是神經及激素的作用。 (2)總血量的調節: 主要是與腎臟再吸收Na+及水有關。
血壓的調節-神經性調節 1.頸動脈及主動脈管壁的「壓力受器」 可感受血管內的壓力變化,傳導至 延腦的心血管調節中樞。再經由 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來調節心臟 及血管的狀態,以維持穩定的血壓。 2.血壓上升的刺激傳到延腦 →副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活性降低 →心跳變慢、收縮力減低、心輸出量減少 小動脈平滑肌舒張,使周邊阻力降低 →血壓降低 3.這種調節方式,稱為壓力受器反射,目的 是維持血壓的恆定,調節速度較快。
血壓的調節-激素的調節 1.血壓調節的相關激素: (1)抗利尿素 由下視丘分泌後貯存在腦垂腺後葉。 (2)腎上腺素及正腎上腺素 由腎上腺髓質分泌。 2.以上三種激素會促使小動脈管壁收縮,血壓 因而增高。調節速度較神經慢,但較持久。
血液循環的動力 1.動脈:心臟收縮、動脈管壁的回彈力(心室舒張時)。 2.靜脈:瓣膜雖不提供動力,但可防止血液逆流 (1)骨骼肌收縮時擠壓靜脈管,推動血液流回心臟。 因此,肢體活動有助於四肢的靜脈血液回流心臟 (2)內臟的靜脈血回流和呼吸運動較密切相關 吸氣時,胸腔體積變大使胸腔內壓力降低,有助 於靜脈血液由腹腔回流至胸腔。 (心臟舒張形成負壓將大靜脈內的血液導引回心臟)
微血管網的血流調節 1.血液無法充滿全身血管,微血管內的血液通 常是間歇性輸送,生理活動較旺盛處會有較 多的血流量。 2.微血管前的括約肌能調節局部血液流量。 如:運動時,皮膚表面微血管血流量增加, 天冷時,括約肌收縮,通過的血液減少。
冠狀循環 1.心壁肌肉很厚,無法迅速由腔室內血液獲得 所需的氧及養分,因此有專門供應心肌氧氣 與養分的冠狀循環。 2.起點位於主動脈基部 (心室舒張時血液流入) 冠狀動脈 → 微血管 → 冠狀靜脈 → 右心房
心血管疾病 1.心絞痛:冠狀動脈若阻塞變窄,導致心臟缺血使氧 供應不足,可能造成心絞痛。 2.動脈阻塞和粥狀硬化:動脈內皮細胞不斷受高濃度 的低密度膽固醇刺激,產生發炎作用、增厚變硬。 3.心臟病及中風:若管壁中的粥狀硬化斑塊引發血液 凝固形成血栓或血塊,發生在冠狀動脈會引發心絞痛 或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發生在腦部及頸部的動脈粥狀 硬化則會造成缺血性中風。
肝門脈循環 1.人體血液循環的路徑一般區分為體循環、肺循環。 肝門脈循環和冠狀循環也屬於體循環的一部分。 2.來自消化器官、脾臟與胰臟及腸胃微血管網的靜脈 血會先匯流入肝門靜脈,再運抵肝臟。之後經由 肝靜脈、下大靜脈流回心臟(右心房)。 3.肝門脈循環的特點是靜脈血由器官(胃、腸、胰等) 先流至肝臟,而不是匯流至較大靜脈流回心臟。 4.肝門靜脈的血液富含養分。若肝臟功能不好(肝硬化) ,會使肝門靜脈內的壓力不正常,使流入或流出肝門 靜脈的血液不順暢,會影響相關消化器官的功能。
體液- 細胞外的液體 1.血 液:血球 + 血漿 2.組織液:血漿 – 大部分蛋白質 3.淋巴液:流入淋巴管的組織液
淋巴循環系統 1.組成:淋巴管、淋巴結 、淋巴液、脾臟 2.功能: (1)回收組織液。 (2)防禦作用(淋巴球)。 (3)運輸脂溶性物質。 3.微淋管:分佈於組織間最微細的淋巴管, 其一端為封閉狀態。 4.淋巴管中有瓣膜使淋巴 液單向流動。
淋巴節 1.淋巴管 + 淋巴組織(能產生淋巴球) 在人體頸部、腋下、胯下分佈較密集。 2.內部管道彎曲,流速慢,便於吞噬細胞吞噬 異物,能過濾病原體或癌細胞 2.淋巴流動的動力來源: (1)呼吸運動(吸氣造成負壓) (2)肌肉收縮 3.淋巴節不通 → 肢體腫脹。 4.淋巴節受病原體損害→腫大、發炎。
淋巴液的流動 1.右側上半身: 微淋管 → 淋巴管 → 淋巴節 → 右鎖骨下靜脈 → 上大靜脈 2.左側及右側下半身: 微淋管 →淋巴管 → 淋巴節 → 左鎖骨下靜脈 → 上大靜脈 (胸管)
第五章:動物的循環 第三節 循環的功能
血 漿 1.血漿約佔血量的55%,呈淡黃色。 2.血漿中的90%為水,此外還溶有氣體、鹽類等 血 漿 1.血漿約佔血量的55%,呈淡黃色。 2.血漿中的90%為水,此外還溶有氣體、鹽類等 3.無機鹽(如碳酸鹽、磷酸鹽)以離子形式存在血漿 中,具酸鹼緩衝的功能,使pH值維持在7.4。 4.血漿蛋白:維持滲透壓,亦可作酸鹼緩衝劑 (1)血纖維蛋白原- 凝血。 (2)免疫球蛋白(抗體)- 抵抗病原體。 (3)白蛋白- 維持滲透壓。 (4)脂蛋白-脂肪酸、膽固醇、維生素A、E、K需 與蛋白質結合才能經由血液運輸。
紅血球 1.雙凹圓盤狀,成熟時無核,壽命約120天。 2.在紅骨髓內製造,衰老後在肝臟、脾臟分解 ,由吞噬細胞移除。 3.是血液中最多的血球,400萬~500萬/mm3。 (通常男性的數值較女性高) 4.能運輸氧及少量二氧化碳。
白血球 1.有核,圓球形,有些能行變形蟲運動。 2.數量較少(5,000~10,000/mm3)。 3.主要由紅骨髓製造。 4.功能:防禦作用 T細胞- 細胞免疫 B細胞- 抗體免疫 巨噬細胞- 由單核球發育而來 嗜中性球-能鑽到組織間隙吞噬病原體
血小板 1.血球中顆粒最小者,不規則形,無細胞核。 2.由紅骨髓產生(25~40萬/mm3)。 3.與傷口粗糙表面摩擦後釋出凝血因子 (1)凝血因子和鈣離子引發一連串化學變化。 (2)血纖維蛋白和血球形成血餅,阻止血液流出 (3)血清:在血餅周圍的澄清、淡黃色液體。
想一想 1.收集捐血者血液的血袋內需添加甚麼物質 以防止血液凝固? 抗凝血劑-檸檬酸鈉, 可與鈣離子結合,防止血液凝固。 2.捐血協會呼籲大眾不要一窩蜂去捐血,這和 血袋保存有關嗎? (最佳庫存量是5到7天) 理由為何? 離體的血球細胞無法維持生理平衡,血球會慢慢的死亡,故不能持久保存。
淋巴的組成與功能 1.可通過微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成為組織液的物質,包括葡萄糖、胺基酸及無機鹽等小分子物質。若組織液累積,會造成水腫。 2.淋巴是澄澈無色的液體,成分與血漿相似,但含有較多的淋巴球、少量的蛋白質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脂溶性物質(乳糜)。 3.淋巴中的B淋巴球和T淋巴球會藉由專一性免疫作用來破壞病原體或其他外來的入侵者,以協助防禦作用。
探討活動-溫度對心搏的影響 1.水蚤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體型左右對稱,體側扁,前方具一大型複眼。 2.水蚤為開放式循環,血液(血淋巴)透明無色。 3.水蚤常行單性生殖,心臟後方或許可看到 育兒室,以及正在發育中的小水蚤。
探討活動-溫度對心搏的影響 將水蚤放於凹槽玻片中,若無凹槽玻片,可 以剪0.5 ~ 1公分長度的頭髮,放在載玻片上 ,藉以承擔蓋玻片重量,以免將水蚤壓傷。 下表為甲生進行「水蚤心搏」實驗的結果 溫度處理對水蚤心搏次數的影響與你的預測相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