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 http://kj.eywedu.com/Movi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4
鲁迅相册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 散文诗《野草》
背景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 图为科举考试场所南京江南贡院
生字 颓唐( ) 附和( ) 分辩( )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砚( ) 荤菜( ) 羼水( ) 拭( ) 颓唐( ) 附和( ) 分辩( )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砚( ) 荤菜( ) 羼水( ) 拭( ) 蘸( ) 惋惜( ) 阔绰( ) 舀水( ) 涨红( )绽( ) 哄笑( ) 间或( ) 着了( ) 打折( ) 门槛( ) tuí hè biàn xiè hēng yàn hūn chàn shì zhàn wǎn chuò yǎo zhàng zhàn hōng jiàn zháo kǎn shé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一般常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
小说三要素 环境 人物 情节 咸亨酒店 孔乙己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被打残后的惨象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酒客奚落孔乙己没进学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给孩子分茴香豆 酒客、 气氛 小说三要素 时间、地点、
酒店的客人 短衣帮 长衫客 短 穿着 长 站 喝酒方式 坐 外 喝酒地点 里 对比 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对长衫主顾: 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对短衣帮: 不讲情义,能欺则欺 对小伙计: 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嫌贫爱富,唯利是图。
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
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 穿着长衫 生活贫困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低 不甘居下层 向往上层生活 轻视劳动人民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摸出四文大钱 排出九文大钱 身材高大 青白脸色 皱纹间常夹伤痕 盘着两腿 乱蓬蓬花白胡子 脸黑而瘦 又脏又破的长衫 穿一件破夹袄 外貌 语言 低声说到: 跌……跌断 满口之乎者也 动作 摸出四文大钱 排出九文大钱 涨红脸 睁大眼睛 不屑置辩 颓唐不安 神态 不十分分辩 脸色很像恳求
孔乙己的性格 自命清高 好喝懒做 自欺欺人 穷酸迂腐 心地善良 死要面子
综合说明孔乙己的性格特征。说明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孔乙己,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总的说来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来说: ⑴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了废料笑料,任人取乐践踏的对象。 ⑵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他不但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 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孔乙己看不起劳工大众,又使民众麻木不仁,意识不到自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反而以嘲笑更加不幸的孔乙己为乐趣。 ⑷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为什么说“大约”又说“的确”? “大约”是根据孔乙己二十多年来 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死消息而推测的。 “的确”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情况肯定他活不下去了,只有死路一条
在我们阅读,学习过程中, 你是否听到有一种声音?是什么? 笑
在笑声中出场 在笑声中生活 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笑料
麻木不仁、穷极无聊,蕴藏着一股悲凉的意味 “笑”的深刻含义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 2、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 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 麻木不仁、穷极无聊,蕴藏着一股悲凉的意味 3、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一群孩子都在笑声中散了 天真无邪的笑 4、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已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 冷漠无情,没有人性的笑
人与人之间在千百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下,形成了一种隔膜,冷酷、麻木、不觉悟,甚至连最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 你从笑声里听出了什么? 一种社会疾病 人与人之间在千百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下,形成了一种隔膜,冷酷、麻木、不觉悟,甚至连最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
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1)‘我”一12 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 2)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 (3)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结构: 承上启下 内容: 概括孔乙己一生的悲剧遭遇,深刻说明孔乙己在人们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yODE1NjU2.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4Njg0Mz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