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化学反应速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 学 电 源. 电池的分类 化学电源的分类 原电池知识复习 几种电池介绍 实践活动 科学视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化 学 电 源 典例精析研究性学习.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Rate Constant for the Saponification of Ethyl Acetate by a Conductometric Method 化学系基础实验中心.
Rate of a Chemical Reaction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的皂化 主讲人:孙红先 讲师.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 反应速率的定义 一、平均速率 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量表示
实验八十二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7-1 化学反应速率 7-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7-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阿仑尼乌斯公式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十二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高中化学学考与选考 高二化学备课组.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11.2 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2.2 一级反应 (1)积分形式 (2)动力学特征 (3)应用举例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2.了解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二、影响化学平衡 移动的因素.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实验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
第5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 5.1 化学反应速率 5.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反应级数 5.4 反应机理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基础课 无 机 化 学 化学反应速度.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主讲:燕翔(讲师) 单位:科学教育系.
化学反应速率 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
溫室效應.
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复杂反应的类型 可逆反应 在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的同时,产物之间也在发生化学反应回复成原料。如:
物理化学电子课件-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率及温度的选择.
高中化学竞赛 【第七讲 速率与平衡】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前言 有些人在運動後會喝運動飲料,以補充體內的電解質。電解質是什麼?
第三章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讨论化学反应的 可能性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但实际上反应能否发生,平衡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基于有机物的鉴别 再现基团的特性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郑倩茹.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4 化学反应速率.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积分法 微分法 半衰期法 孤立法 平行反应 对峙反应 连续反应 链反应 一级反应.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燃烧理论 主讲教师:韩奎华 电话: 手机: 办公室:千佛山校区东院热力楼308室.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式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大头婴儿 大头婴儿的头比较大,面部肌肉松驰,表情比较呆滞,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反应较低。为什么婴儿长期吃劣质奶粉会出现这种症状?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甲虫的御敌武器与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实验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 v = k ·cm (S2O82-)·cn(I-) 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S2O82-与I-发生如下反应: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第二节 糖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5 章 化学反应速率

4-2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3 反应机理 4-4 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4-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4-1 反应速率的定义 4-2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3 反应机理 4-4 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4-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4-6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7 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4 - 1 反应速率的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经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 单位:mol·dm-3·s-1 , mol·dm-3·min-1或 mol·dm-3·h-1。

CH3COOC2H5 + OH- = CH3COO- + CH3CH2OH 4 - 1- 1 平均速率 例4-1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 CH3COOC2H5 + OH- = CH3COO- + CH3CH2OH 式中的负号是为了使反应速率保持正值。

例4- 2 N2O5的分解反应 2 N2O5 = 4 NO2 + O2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 gG + hH 原则上,用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均可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我们经常采用其浓度变化易于测量的那种物质来进行研究。

4 - 1 - 2 瞬时速率 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称为瞬时速率。 例4-3 利用表中反应物的浓度对时间作图。 4 - 1 - 2 瞬时速率 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称为瞬时速率。 例4-3 利用表中反应物的浓度对时间作图。 AB的斜率表示时间间隔 Δt = tB-tA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4-2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实验事实表明,一定温度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从图中可观察0、5、10、15min时的各条切线,看出它们的斜率所代表的瞬时速率依次减小。

4 - 2- 1 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指反应物分子一步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4 - 2- 1 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指反应物分子一步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其 化学计量数为幂指数的连乘积成正比。 对于基元反应 a A + b B = g G + h H 质量作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r = k c(A)m c(B) n k 称为速率常数 m,n 称反应物A,B的反应级数 k,m和n 均可由实验测得

解:对比实验 1,2,3,发现 r ∝ c(H2) 对比实验4,5,6,发现,r ∝ c(NO) 2 所以反应速率 r ∝ c(H2) c(NO) 2 建立速率方程 r = k c(H2) c(NO) 2 利用实验数据得 k = 8.86 × 104 dm6  mol -2  s-1 在恒温下反应速率常数k不因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变化。

4 - 2 -2 反应级数 若某化学反应 a A + b B = g G + h H 其速率方程为 r = k c(A ) m c(B) n 4 - 2 -2 反应级数 若某化学反应 a A + b B = g G + h H 其速率方程为 r = k c(A ) m c(B) n 则反应级数为 m + n 对于化学反应 2 H2 + 2 NO = 2 H2O + N2 其速率方程为 r = k c(H2) c(NO)2 该反应是三级反应,或者说反应对H2是1级,对NO是2级。

反应级数可以为零,也可以为分数。例如反应 2 Na (s) + 2 H2O = 2 NaOH (aq) + H2 (g) 其速率方程为 r = k 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有的反应速率方程较复杂,不属于 r = k c(A) m c(B) n 形式,对于这样的反应则不好谈反应级数。 如 H2 (g) + Br2 (g) = 2 HBr (g)的速率方程为:

4 - 2 - 3 速率常数k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是在给定温度下,各反应物浓度皆为 1 mol·dm-3时的反应速率,因此也称比速率常数。速率常数是温度的函数。 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级数有关: 一级反应 s-1 二级反应 dm3·mol-1·s-1 n级反应 dm3(n-1)·mol-1(n-1)·s-1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速率常数的数值是不同的。例如反应 a A + b B = g G + h H 即不同的速率常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4 - 3 反应机理 4 - 3 - 1 基元反应 所谓基元反应是指反应物分子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如:NO2 + CO = NO + CO2 反应物NO2 分子和CO分子经过一次碰撞就转变成为产物NO分子和CO2 。 基元反应是动力学研究中的最简单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中间产物。

又例如: H2 ( g ) + I2 ( g ) = 2 HI ( g ) 实验上或理论上都证明,它并不是一步完成的基元反应,它的反应历程可能是如下两步基元反应: ① I2 = I + I (快) ② H2 + 2 I = 2 HI (慢) 化学反应的速率由反应速率慢的基元反应决定。 基元反应或复杂反应的基元步骤中发生反应所需要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数目一般称为反应的分子数。

单分子反应 SO2Cl2 的分解反应 SO2Cl2 = SO2 + Cl2 双分子反应 NO2 的分解反应 2 NO2 = 2 NO + O2 三分子反应 HI 的生成反应 H2 + 2 I = 2 HI 四分子或更多分子碰撞而发生的反应尚未发现。

4 - 3 - 2 反应机理的探讨 反应 2 NO + O2 = 2 NO2 实验得 r = k c(NO) 2 c(O2) 4 - 3 - 2 反应机理的探讨 反应 2 NO + O2 = 2 NO2 实验得 r = k c(NO) 2 c(O2) 设反应历程:① 2 NO = N2O2 (快) ② N2O2 = 2 NO (快) ③ N2O2 + O2 = 2 NO2 (慢) ③是控速步骤, 其速率方程为 r = k3 c(N2O2 ) c(O2) 因为有 r1 = r2 故有 k1 c(NO)2 = k2 c(N2O2 ) 所以 c(N2O2 ) = k1 / k2 c(NO) 2 可以推导出反应的总速率方程 r =k c(NO)2 c(O2)

4 - 4 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4 - 4 - 1 零级反应 若零级反应 A → H c(A) = c(A) 0 - k t 4 - 4 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4 - 4 - 1 零级反应 若零级反应 A → H c(A) = c(A) 0 - k t 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用t1/2表示。即零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 零极反应半衰期与速率常数k和初始浓度c0 有关。

4 - 4 - 2 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三级反应 一级反应 SO2Cl2 = SO2 + Cl2 速率方程为 - dc/dt = k c 4 - 4 - 2 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三级反应 一级反应 SO2Cl2 = SO2 + Cl2 速率方程为 - dc/dt = k c 即:lnc - lnc0 = - k t

只有1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 只有1种反应物的三级反应:

4 - 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0世纪,反应速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4 - 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0世纪,反应速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1918年路易斯(Lewis)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 三十年代艾林(Eyring)等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

4 - 5 - 1 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先决条件。反应物分子能量高;碰撞频率越大;碰撞方向有利;有效碰撞次数多,反应速率越大。 即 Z**=Z f P f 为能量因子 ; P为取向因子; P 取值在1~10-9之间。 Ea 称活化能,一般的化学反应 Ea 为几十到几百 kJ·mol-1 。

4 - 5 - 2 过渡状态理论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当两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中的化学键要发生重排,即反应物分子先形成活化配合物的中间过渡状态,活化配合物能量很高,不稳定,它将分解部分形成反应产物。 该理论认为,活化配合物的浓度;活化配合物分解成产物的几率;活化配合物分解成产物的速率均将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例如 反应 NO2 + CO = NO + CO2 正反应活化能Ea = 活化配合物的势能 - 反应物平均势能 逆反应活化能Ea’= 活化配合物的势能 - 产物平均势能 反应的热效应 ΔrHm= Ea - Ea’

结论: ①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其逆反应必定吸热。不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必须先爬过一个能垒反应才能进行。 ②如果正反应是经过一步即可完成的反应,则其逆反应也可经过一步完成,而且正逆两个反应经过同一个活化配合物中间体。这就是微观可逆性原理。 ③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ΔrHm = Ea - Ea’ 当 Ea > Ea’时, ΔrHm > 0 反应吸热; 当 Ea < Ea’时, ΔrHm < 0 反应放热。

4 - 6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碰撞理论认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4 - 6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碰撞理论认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必须爬过一个能垒才能进行。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提高,减小了活化能的值,反应速率加快。

1899年Arrhenius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归纳出反应速率常数和温度的定量关系 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Ea为活化能,A为指前因子。 通常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增加。

4 - 7 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① H2 (g) + 1/2 O2 (g) = H2O (l) ΔrG =-237.1 kJ·mol-1 4 - 7 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① H2 (g) + 1/2 O2 (g) = H2O (l) ΔrG =-237.1 kJ·mol-1 ② H2 (g) + O2 (g) = H2O2 (l) ΔrG =-120.4 kJ·mol-1 ③3/2H2 (g) + 1/2 N2 (g) = NH3 (g) ΔrG=-16.4 kJ·mol-1 在热力学上看,均为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进行的的反应。但是由于反应速率过慢,在通常的条件下不能得到人们所希望的反应 ① 释放的能量和反应 ②、③ 的产物。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改变反应历程

多相催化在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为常见。催化剂经常是固体,不论反应物为气体还是液体,反应都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 反应的主要步骤是: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并被吸附;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产物;产物物分子从固体催化剂表面脱附并扩散离开催化剂。 化工生产中的合成氨反应,就是由被吸附在铁催化剂表面上的N2 和 H2完成的。生成的NH3 分子解吸后扩散离开铁催化剂表面。

酶催化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物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及分解均属此类反应。 酶是生物体内反应的催化剂,酶本身就是一种蛋白质,粒子的直径约为 10  100 nm。 酶催化反应介于均相催化和多项催化反应之间,既可以看成是底物(酶催化反应中称反应物为底物)与酶形成中间产物,又可以看成是酶的表面上吸附了底物,然后底物在酶表面上完成反应。

催化剂的选择性,表现在对于不同的反应要用不同的催化剂,即使这些不同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也是如此;还表现在同样的反应物可能有许多平行反应时,如果选用某种催化剂,则可专一地提高所需要的反应的速率。 酶催化反应具有极高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而对于其它反应不具活性,例如脲酶只能将尿素转化为氨和二氧化碳。酶催化的效率之高也是一般无机或有机催化剂所不能比拟的。例如一个分子过氧化氢分解酶,在较温和的条件下1秒钟可以分解105个过氧化氢分子,而硅酸铝催化剂在773K条件下,每4秒钟才裂解一个烃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