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 第二讲 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开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供求理论 需求与供给: 弹性理论 (一)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二)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三)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关于汇率计算.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一、需求 二、供给 三、均衡价格 四、需求与供给的弹性理论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Demand-Supply 一、需求 二、供给 三、市场均衡 四、经济模型 五、弹性 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西方经济学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论 三、均衡理论 四、弹性理论 五、价格政策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弹性?弹性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问题?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二篇 供给与需求(I):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影响买者物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卖者物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供给与需求怎么决定物品出售的价格与数量?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 :供求定理 Demand-Supply 五、经济模型 一、微观经济学特点 六、弹性 二、需求曲线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三四章 供給與需求.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 预算线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求法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2 供给与需求(I):市场如何运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发展 海 闻 教授 2006年秋季.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曲线及其有关概念
第三章 供需量對價格的反應程度 授課老師:簡立賢.
第2章 国际贸易一般均衡与贸易利益 2.1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2.2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 第一节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节 需求 第三节 供给 第四节 供求法则: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第三章 弹性分析理论 五、其他需求弹性 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弹性概念 二、需求价格弹性 七、蛛网模型 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第一节 垄 断 一、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1.基本特征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上海杉达学院 国贸系.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第 3 章 彈性 陳映君 3.1 需求的價格彈性之意義 3.2 衡量需求的價格彈性 3.3 直線型需求曲線上各點的彈性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一、需求曲线 二、供给曲线 三、供求均衡 四、弹性理论 五、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选择:三个基本问题 稀缺性资源 人们的福利 优化配置与有效使用 需求 供给.
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
2 供给与需求 2.1 需求的基本原理 2.2 供给的基本理论 2.3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4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二章 供求与均衡价格  .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彈性及其應用 東華書局製作.
实数与向量的积.
需求、供給與 市場均衡 2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需求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了解供給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認識市場供需均衡與市場失衡時的調整。 了解價格機制與價格管制。
二、供給,需求與市場平衡 需求 供給 市場均衡 均衡的變動 價格彈性.
需求與需求法則 需求變動與需求量變動 供給與供給法則 供給變動與供給量變動.
共同決定價格與交易量, 這是市場經濟分配資源的方法。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4章 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1.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彈性的意義與衡量 瞭解需求的價格彈性 瞭解供給的價格彈性 瞭解需求的所得彈性 瞭解需求的交叉彈性 瞭解價格彈性的應用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第6版)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二讲: 供给、需求、均衡价格 环境经济学补充知识 2019/7/23.
本章将探讨如下问题: 税收怎样影响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 什么是税收的无谓损失? 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Sssss.
市场营销概述 企业发展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经济学概论 第二讲 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开始

第二讲 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Demand,Supply & Equilibrium Price §1、价格、需求、供给和供求规律 §2、供求弹性及其运用 §3、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对供求规律的干预 §4、市场和福利: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价格、需求、供给和供求规律 一、价格 二、市场的基本决策单位:厂商和家庭 三、需求 四、供给 五、需求和供给的结合:市场均衡 §1、需求、供给和供求规律

一、价格 Price 钻石为什么比水贵:物以稀为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和需求这两种市场的基本力量决定了商品和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千变万化的价格是商品和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体现。 钻石比水贵,是因为钻石的供给相对于水来说极其有限,而需求却相对庞大 。 §1、需求、供给和供求规律

二、市场的基本决策单位:厂商和家庭 商品、劳务 供给 厂商 家庭 需求 产品市场(产出市场) 要素市场(投入市场) 劳动(工资) 资本(利润、利息) 土地(地租) 产品市场(产出市场) 商品、劳务 家庭 厂商 供给 需求 §1、需求、供给和供求规律

三、需求 Demand 1、定义Definition : 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个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要素的数量。 “愿意--- 购买欲望” (willing) (needs)(wants)(desires) “能够--- 支付能力” able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需求是 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需求、供给和供求规律

2、需求曲线The Demand Curve 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规律: The Law of Demand: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1 2 3 4 5 6 7 8 9 100 11 3.0 0.5 1.0 1.5 2.0 2.5 12 小莉的蛋挞需求量(Q) 小莉的蛋挞需求曲线 蛋挞的价格(P) (元/个) 需求规律: The Law of Demand: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Q; P,Q。 向右下方倾斜 减少商品消费量 的最好办法是: 提高商品的价格

需求规律的特例*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吉芬之迷(Giffen Paradox): 吉芬物品 P,Q; 炫耀商品 P,Q。 其他。。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吉芬之迷(Giffen Paradox): 19世纪早期,吉芬Robert Giffen(1837-1910)提出,土豆涨价引起英国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需求规律的特例*

2)炫耀性消费理论(conspicuous consumption) 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 包法利夫人(爱买名牌包的女士) 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Positional Goods,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这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人口聚集的蜂巢式的生活方式助长了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之风 。 由凡勃伦提出。 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那么,他们将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那么,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消费。 需求规律的特例*

3)表面上的“例外” a)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 b)在经济波动时,价格高多买,价格低少买;这是由收入的更大变化产生的。 c)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二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需求规律的特例*

3、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函数 商品本身的价格 Demand Function 相关商品的价格 即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消费者偏好(嗜好)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政府的消费政策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下降 消费者收入增加 互补品价格降低 替代品价格上升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增强 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

互补与替代 互补商品Complements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汽车与汽油,一种的 P与另一种的Q呈反方向变动。 替代商品Substitutes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牛肉与羊肉 ,一种的P 与另一种的Q 呈同方向变动。

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D 1)需求量变动 P 元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Q 价格 A Shift in the Demand Curve 在同一根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D 。a P0 。b P1 数量 Q Q0 Q1

2) 需求的变动A Shift of the Demand Curve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P 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 需求增加 收入增加 D1 D0 D2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 P0 Q Q1 Q0 Q2

表:需求的决定因素 影响需求量的变量 这些变量的变动将导致: 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收入和财富 需求曲线移动 相关商品和劳务价格 偏好 预期 测试: 家庭收入为年均10000元的情况下,下列物品可否列入你的需求计划?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元的廉价西装若干套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4500元左右的国产高清彩电一台

5、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因而取决于个人需求曲线的形状、位置和数量。 进入市场人数的变化,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市场需求:每一时期在一特定市场中所有个人(家庭)购买的全部需求量的总和。 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市场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因而取决于个人需求曲线的形状、位置和数量。 市场需求:每一时期在一特定市场中所有个人(家庭)购买的全部需求量的总和。 进入市场人数的变化,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小莉的蛋挞 需求量曲线 蛋挞市场的 需求量 1 2 4 8 6 12 价格 小三的蛋挞

四、供给Supply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1、定义 供给是指厂商或家庭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在本章,我们主要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厂商的产品供给。 “愿意--- 供给欲望” “能够--- 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曲线The Supply Curve 供给规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供给曲线表示: 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1 2 3 4 5 6 7 3.0 0.5 1.0 1.5 2.0 2.5 蛋挞的供给量 蛋挞的价格(元/个) 蛋挞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曲线表示: 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规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Q ; P,Q 。

3、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函数 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a,b,c,d,n) 厂商的目标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政府的政策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函数 Supply Function 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4、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S 1)供给量的变动 P 元 Q斤 价格 。b P2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供给量增加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而其他因素不变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价格 P 元 S 。b P2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供给量增加 。a P1 量 Q斤 Q1 Q2

2) 供给的变动 P S1 S0 S2 Q P0 Q1 Q0 Q2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原因是投入品价格上升 P S1 S0 S2 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P0 技术进步,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Q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前者由价格变动引起的。 后者由生产技术变动以及生产成本变动等因素引起的。 Q1 Q0 Q2

表:供给的决定因素 影响供给量的变量 这些变量的变动将导致: 价格 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投入价格 供给曲线移动 技术 预期 有关新技术和投入品价格的预期的变化,也会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如果一个汽车制造商相信,未来一年之内,汽车价格将大涨,那么,他将扩大现在的投资,相应减少产出,以备将来增大产出选取更大利润,供给曲线将左移。

5、市场供给与单个厂商供给 市场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取决于它赖以获得的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市场供给:每一时期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数量的总和。 市场供给曲线:是所有所有单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市场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取决于它赖以获得的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市场需求:每一时期在一特定市场中所有个人(家庭)购买的全部需求量的总和。 市场上生产厂商数量的变化,会导致供给曲线的移动。 厂商A的供给曲线 厂商B的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 供给量 1 2 4 8 6 12 价格

五、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市场均衡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1、市场均衡:供给和需求这两种市场的基本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需求量与供给 量、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 同时相等时的价格。 蛋挞的价格(元/个) (c)供求均衡 供给 均衡 3.0 均衡价格 2.5 2.0 市场出清价格:在这种价格时,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满足,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 1.5 均衡数量 需求 1.0 0.5 1 2 3 4 5 6 7 8 9 100 11 12 蛋挞数量 供求规律:在一个自由交换的市场上,无论市场状况如何——超额供给或者超额需求,最终都会通过价格的调整,使市场回复到均衡状态——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价格分配”:市场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价格上涨把可以得到的物品分配给那些愿意而且能够支付最高价格的人。 1 2 3 4 5 6 7 8 9 100 11 3.0 0.5 1.0 1.5 2.0 2.5 12 (a)超额需求 D S 超额需求 Q P 需求量 供给量 1 2 3 4 5 6 7 8 9 100 11 3.0 0.5 1.0 1.5 2.0 2.5 12 P (b)超额供给 需求量 Q 超额供给 S D 供给量 调整过程——增价拍卖:需求者对有限的供给品竞相出价, P↑ ,一些购买者退出竞价,从而需求量下降。同时,由于P↑ ,增加供给量变得有利可图,从而供给量上升。直到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为止,竞价过程结束。 调整过程——减价拍卖:一开始,拍卖者的要价太高,乏人问津,于是逐步放低价格。由于价格下降,吸引了新的买者,从而需求量上升;同时,由于供给者竞相压价,一些承受不住的供给者退出,或者安排生产要素转产其他物品,供给量从而下降。直到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为止。 “价格分配”:市场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价格上涨把可以得到的物品分配给那些愿意而且能够支付最高价格的人。

2、供求均衡的变动 1)如果供给不变 A Demand Shift 需求增加则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P 均衡价格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需求增加则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则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S P2 E2 E0 P0 P1 D2 E1 D0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图示 D1 Q Q1 Q0 Q2

2)如果需求不变 A Supply Shift 供给增加则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则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S0 S1 E2 P2 E0 P0 P1 E1 Q Q2 Q0 Q1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Simultaneous Shift 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 需求增加,减少 供给增加,减少 ○ ○ ○ ○

§2 弹性理论 Theory of Elasticity 一、需求价格弹性 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运用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四、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五、供给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问题:两条需求曲线为什么不同?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P P D2 D1 Q Q 反应程度小 反应程度大

一、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Ed)是负的,一般取正值:∣Ed∣ 弹性(elasticity), 物理学名词 ,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 1、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弹性系数—— 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 ————————— 价格变动的比率 弹性系数(Ed)是负的,一般取正值:∣Ed∣

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需求量增加 例:价格从1元降到0.8元, 需求量从100斤增加到150斤,则: 价格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这时卖者的总收益怎样? 减少

4、点弹性与弧弹性 中点法计算的弹性称为弧弹性。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二点之间的弹性。 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二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零时)。它衡量在需求曲线某一点上需求量无穷小的变动 率对价格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在本质上是相同。区别在于:弧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需求曲线上二点之间的弹性;点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非线性需求曲线dd在A点的点弹性:AD/AC 线点弹性的 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非线性需 求曲线的点弹性 需求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 非线性需求曲线dd在A点的点弹性:AD/AC

提醒:容易犯错的地方: 人们往往把需求曲线的斜率和它的弹性混淆起来。认为斜率大就缺乏弹性,斜率小就富有弹性。 事实上,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P和Q的绝对量的变动,而弹性则取决于百分比的变动。 在直线的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的斜率,但具有不同的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弧弹性)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如:急救药) 1)需求完全无弹性(perfect inelastic) Ed = 0 P D1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如:急救药) Q

2)需求有无限弹性(perfect elastic)Ed =  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银行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收购黄金 农产品的保护价 P D2 Q 如果一个企业面临着对其产品无限弹性的需求,那么它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

3)单位需求弹性(unitary elastic)E d= 1 价格变动的比率 =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D3

4)需求缺乏弹性(inelastic)E d<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柴米油盐 一些耐用消费品,如家具 D4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0%,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缺乏弹性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大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提高价格会增加总收益。

5)需求富有弹性(elastic) E d>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奢侈品。 D5 商品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 富有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药酒 C.食盐 D化妆品

5、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需求强度(对生活的重要程度) 2)可替代程度 需求强度大 必需品 Ed小 粮食 需求强度小 奢侈品 Ed大 旅游

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价格高时,消费者只购买少量用于最重要用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用途。 3)时间维度 时间长 更易找到替代品 Ed大 长期内的石油 时间短 不易找到替代品 Ed小 短期内的石油 4)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广泛 使用的机会大 Ed大 电 用途小 使用的机会小 Ed小 小麦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所占的比例大 Ed大 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 Ed小 肥皂(支出小,无所谓) 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价格高时,消费者只购买少量用于最重要用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用途。

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运用 主要研究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化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总收益TR = P * Q =价格×销售量 讨论: 对于给定的需求曲线,厂商能决定什么? 商品价格,还是商品数量? 易腐商品如何来买卖?比如卖鲜鱼。

1.需求富有弹性 E >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 , 如价格下调10%?试分析以下收益状况。 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20%, P2=500 –500*10%=450元/台, Q2=100+100*20%=120台 TR2=P2×Q2=450×120=54000元 TR1=50000 TR2 –TR1=54000 –50000=4000元 TR2 >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

如果价格上调10%? TR3=P3×Q3=550×80=44000元 TR3 –TR1=44000 –50000= -6000元 已知: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 。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20%。 P3=500 +500×10%=550元/台, Q3=100 -100×20%=80台 TR3=P3×Q3=550×80=44000元 TR3 –TR1=44000 –50000= -6000元 TR3<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 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适当降低价格

“薄利多销”: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 >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 对生产者不利。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练习: 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化妆品√ 面粉× 药品×

2.需求缺乏弹性 E d<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 。 如价格下调10%,总收益怎样? 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5%, P2= 0.2 –0.2×10%=0.18元/斤, Q2=100+100×5%=105斤 TR1=P1×Q1=0.2×100=20元 TR2=P2×Q2=0.18×105=18.9元 TR2 –TR1=18.9–20= -1.1元 TR2 <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减少。

如价格上调10%,则总收益?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 P3=0.2 +0.2*10%=0.22元/斤, 已知: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 。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 P3=0.2 +0.2*10%=0.22元/斤, Q3=100 -100*5%=95斤 TR3=P3×Q3=0.22×95=20.9元 TR3 –TR1=20.9 –20= 0.9元 TR3>TR1,表明面粉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谷贱伤农”: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 < 1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小结: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Ed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益变动 ∣Ed∣>1 上 升 下降更多 下 降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益变动 ∣Ed∣>1 上 升 下降更多 下 降 下 降 上升更多 上 升 ∣Ed ∣<1 上 升 下降较少 上 升 下 降 上升较少 下 降 ∣Ed ∣=1 上 升 同比例下降 不 变 下 降 同比例上升 不 变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1、定义:以收入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弹性。 弹性值的计算: 收入增加10%引起需求量增加5%,则收入弹性是0.5

2、根据弹性系数大小,需求的收入弹性分为5类 (1) 收入富有弹性 Em>1 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该类商品为优等品(superior goods) ,如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外出旅游等)。 或奢侈商品(luxury, luxurious goods) (2)收入单位弹性 Em=1 需求量随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衣服。 (3)收入缺乏弹性 0< Em<1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如一般消费品。是必需商品(essential )(necessary goods〕。 Em>0 正常商品 normal goods

(4)收入无弹性 Em =0 消费者收入变化后,这类商品的消费量完全没有变化。 如食盐。 (5)收入负弹性 Em<0 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等。 是劣等品(inferior goods)、吉芬物品(Giffen goods)

3、恩格尔定理 (1)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2)恩格尔定律 【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 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 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 【动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恩格尔系数:联合国判别生活水平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具有可比性的指标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最初步入商海:你如何投资? 风险最小? 利润最大?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不同档次的商品需求量增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对经济的预期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来考虑企业发展的策略: 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利润大、风险也大: 需求收入弹性小的商品,利润小、风险也小。 不同收入弹性的组台,可降低风险,保证一定的利润 最初步入商海:你如何投资? 风险最小? 利润最大?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 The 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 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变动; 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正向变动。 定义 :一种商品的价格为自变量,另一种相关商品的需求为因变量的弹性。 A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A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B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Ec>0 是替代品 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代关系。 Ec<0 是互补品 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 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当Ec =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 即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需求,即,如茶叶与食盐之间的关系。既不相互竞争,也不相互补充的物品

五、供给的价格弹性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1、定义:以价格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应变量的弹性关系。 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P A Q

3)线性供给曲线点弹性的几何表达 2、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和弧弹性 1)供给价格点弹性 2)供给价格弧弹性 的中点公式:

4)非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3、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的几种情况 1)过原点。 Es=1 2)与Q或P轴平行ES=∞或ES=0

3)富有弹性与P轴相交Es>1 4)缺乏弹性与Q轴相交ES<1

问题: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毒品的需求弹性小(对某些人群是必需的),而供给弹性大。 禁毒是控制供给。控制需求更为重要。 反毒品教育是控制需求。

§3 政府政策:对供求规律的干预 一、价格控制:政府直接规定一种商品的法定价格 1、价格上限: 政府规定一种商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3 政府政策:对供求规律的干预 一、价格控制:政府直接规定一种商品的法定价格 1、价格上限: 政府规定一种商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上限必然导致短缺。短缺又会导致商品分配机制的改变。 计划经济——短缺经济。 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上限不会影响市场结果。 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应该设立在低于均衡价格的水平

政府规定一个高于商品市场均衡价格的法定最低价格 2、价格下限: 政府规定一个高于商品市场均衡价格的法定最低价格 价格下限导致过剩。 计划经济——统一收购→过量生产→资源配置无效率。 最低工资加剧失业。 美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对农业生产的价格支持。 为了稳定生产和保证生产者的收入,政府设立保护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证价格,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卖出高价。如国市场均衡价格下跌到低于这一保证价格时,生产者则从政府手中得到两种价格的差额。 农业生产的价格支持政策,造成了美欧农产品生产的大量过剩,消耗过剩只能求助于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从而引发美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冲突。

二、税收:政府向买者或卖者征税。 1、向买者征税(交易税 )的市场结果 对买者征税,相当于减少了购买者在购买时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降低将导致需求曲线向下移动。需求曲线移动的距离就是税额。 供给曲线位置不变。 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市场的均衡状况,市场均衡数量减少。 税收的负担:买卖双方共同负担。征税以后买者支付的实际价格是3.3元,比原来多支出了0.3元,这是每单位0.5元税额中,买者承担的部分。征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变成2.8元,和原均衡价格3元相比,卖者每单位减少了0.2元的收入,这是每单位0.5元税额中,卖者承担的部分。

1、向卖者征税的市场结果 由于征税,生产者增加了销售成本,成本增加将导致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移动的距离等于税额。 需求曲线位置不变。 供给曲线的移动改变了市场的均衡状况,市场均衡数量减少。 两个结论: A、无论对卖者征税还是对买者征税,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是一样的,都将减少市场规模; B、税收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 税收的负担:买者和卖者又一次共同分担税收。买者面对的税后价格是3.3元,每单位比原来多支出0.30元,这是买者承担的税额;卖者得到的市场价格3.3元,但里面存在0.5元的税,实际只得2.8元,每单位比原来减少收入0.2元。

3、供求弹性与税收归宿:谁负担的多? 结论: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税收更多的由买者承担;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税收更多的由卖者承担。

一、消费者剩余 二、生产者剩余 三、市场效率的衡量 四、政府的政策效率 §4 市场和福利: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4 市场和福利: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问题:市场交换为什么是有效的,如何衡量这种有效性?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否造成了有效性的缺失? 一、消费者剩余 二、生产者剩余 三、市场效率的衡量 四、政府的政策效率 衡量市场的有效性,实际上就是要证明: 通过市场实现的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一、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消费者剩余就是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水平之上的区域 P=300时,只有小莉一个购买者,因为只有小莉有支付意愿,此时,小莉的消费者剩余为零。P=150时,市场上出现了三个购买者,小莉的消费者剩余为150元,用A+B表示;小明的消费者剩余为100元,用C表示,小三的消费者剩余为零,总的消费者剩余为A+B+C=250元。 消费者剩余是购买者的一种心理现象,买者在购买过程中并未真正得到实在的利益,只不过他在心理上认为得到了。

二、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卖出某种商品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愿意接受的金额之差。 生产者剩余实际上就是供给曲线之上价格水平之下的部分 。 P=25元时,只有小刚愿意提供服务。当P=40元时,四人都愿提供服务。这四人提供的服务,就构成了市场的家教服务供给曲线。当P=30元时,小刚有5元的生产者剩余,用A表示。当P=35元时,小刚的生产者剩余增加到A+B。小三也有了生产者剩余5元,用C表示,总生产者剩余为A+B+C=15元。 生产者剩余实际上就是供给曲线之上价格水平之下的部分 。

三、市场效率的衡量 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评价(支付意愿)-买者的支付 生产者剩余 =卖者得到的量-买者的成本(出售意愿) 卖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市场价格 总剩余= 买者的评价(支付意愿) -卖者的成本(出售意愿) 市场效率: 当市场达到供求均衡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总剩余、总福利)为最大,这意味着市场上配置资源的效率。 市场把商品分配给对这些商品评价最高的卖者; 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商品的卖者。 市场均衡点上,总剩余最大。

产品数量在市场均衡点左边,也就是低于均衡水平时,买者的评价大于卖者的成本,增加生产会增加总剩余。 偏离市场均衡点,不是买者的评价大于卖者的成本,就是买者的评价小于卖者的成本,无论哪一种情况,总剩余都小于市场均衡市时的水平 。 产品数量在市场均衡点左边,也就是低于均衡水平时,买者的评价大于卖者的成本,增加生产会增加总剩余。 如果产品数量在市场均衡点右边,也就是高于均衡水平时,卖者的成本大于买者的评价,减少产量会增加总剩余。 偏离均衡点,都意味着市场福利的损失。

四、政府政策的福利损失 1、价格上限导致的福利损失 在供给量为Q1的时候,消费者意愿支付的价格实际上是P2。 P2—P1的差价便是地下黑市经济产生的根源。 一种政府配给的极端情况——政府把票证发给只愿意在P1价格购买商品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福利净损失为图中的曲边梯形P1E‘E0F’的面积-(D+E+A+B+C)。 没有上限时 有上限时 变动 消费者剩余 D+E+B D+E+A A-B 生产者剩余 A+C+F F -(A+C) 总剩余 A+B+C+D+E+F A+D+E+F -(B+C)

2、价格下限导致的福利损失 A、生产者以销定产:知道市场的确切需求量Q2,只生产Q2。 总剩余变化为-(B+C)。 B、生产者没有以销定产:不知道确切需求量,分散利益,价格误判,产量达到Q1。消费者剩余变化:- (A+B);能够在市场上出售商品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增加:A;因为销售量的下降而导致的生产者剩余减少为:C。 但是,市场存在的Q1-Q2的过剩产品,形成了净损失为梯形D。所以,总的生产者剩余变化为A-C-D。总剩余的变化为-(B+C+D)。 以销定产 没有下限时 有下限时 变动 消费者剩余 A+B+E E -(A+B) 生产者剩余 C+F A+F A-C 总剩余 A+B+C+E+F A+E+F -(B+C)

3、税收导致的福利损失 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为:C+E 无谓损失的大小取决于供求曲线的价格弹性 没有税收时 有税收时 变动 消费者剩余 A+B+C A -(B+C) 生产者剩余 D+E+F F -(D+E) 税收收入 无 B+D +(B+D) 总剩余 A+B+C+D+E+F A+B+D+F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