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 · 地理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研究课题: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及应用 指导教师:张明康、潘双喜 参与学生:邵武一中高二(7)班地理兴趣小组.
Advertisements

地球仪 随歌谣学地理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经天纬地辨方向,SNEW是缩写;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专题一 地球运动(2课时) 第1课时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要点·疑点·考点 1.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东西方向和东西经度。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昼夜长短的规律与计算 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辉 2011、3、2.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知道: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四季的划分。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小结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的概念 (2) 天体的多样性 1.宇宙的物质性
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Ⅰ会考复习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章 太阳和宇宙 复习课件 4.1 太阳和月球.
目 录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 单元回味一刻钟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3讲 地球的运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8课 光照图的判读.
第一部分 核心专题攻略 专题二 地球运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 地球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课 地球运动规律.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1.解释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关注和应对地理高考改革 袁书琪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福州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首批专家
0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三) ——自然地理和地图【Ⅱ】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 地球运动(新人教版) 枣庄矿业集团第一中学 陆德天.
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时间计算 授课人 梁良梁.
第一部分 中考大纲解读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海边看帆船、月食、站得高望得远、卫星图片、环球旅行等。 3.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浅谈时区和日界线知识的 系统复习.
日照图(以侧视图为例)复习方法 ——高一、高二年级用
课件名称 全面突破学生惯性思维的障碍 -----地球运动篇.
[网控全局]. [网控全局] [表解考情] 考点 回顾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每年必考,并且难度往往在中等偏上,考查内容以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为主。 考向 预测   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有关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你注意过一天中人的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吗?它有何变化规律?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 地球运动.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第4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地轴 顺 自西向东 逆 23时56分4秒 15度 1447  1670.
专题一 地球运动 【考纲要求】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初高中地理衔接 四川省大竹中学 李亮.
微课主题:简单判定 两极地区的方向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临朐县寺头初中王晓辉.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7.2 直线的方程(1) 1、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斜率公式: 2、什么是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直线?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2.6 直角三角形(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经线 北半球 纬线 南半球.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地方时与区时.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第一章 地球知识 经纬网.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线 想一想: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一课时.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走向高考 · 地理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专题一 第三讲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考 纲 展 示 1 备 考 策 略 2 考 例 透 析 4 核 心 整 合 3 课后强化作业 5

考 纲 展 示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备 考 策 略

本专题以示意图或科考信息为情境,考查晨昏线、日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经纬网图中的距离计算等。试题难度较大,近年难度逐渐降低,有向“学习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知识”的命题趋势靠拢。复习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日照图中的直射点、相交点、相切点,晨昏线、经纬线、极昼极夜范围、昼夜范围的确定,俯视图、侧视图、局部图、示意图的转换,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 (3)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等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

核 心 整 合

一、影响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最主要的因素,直射时太阳辐射最强,削弱作用最小。 2.大气厚度——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辐射强的一个因素(阳光通过大气路程)。 3.大气密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小。 4.大气透明度——阴天云层或尘埃对太阳辐射反射强(阳伞效应——尘埃反射)

二、影响航天器发射的主要因素 位置 地球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力,发射场地位于纬度越低的地区越优越 方向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为借助地球自转惯性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天气 多选在气候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跟踪观测

时间 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而我国“神舟”五号选择在白天发射,是因为白天气温较高,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发生意外时,充分保护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保证飞船返回时也是白天,有利于地面人员寻找目标 地形 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测

三、光照图判读技巧

[方法技巧](1)明确地球的自转方向:①通过题干的文字信息判断;②通过图中的经线度数判断;③通过极点的南北判断;④通过相邻两点的东西方向判断。上图中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即图示半球为南半球。 (2)明确图中的日期:即太阳直射哪一个半球的哪一纬度位置,或根据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现象。上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即表示12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 (3)明确晨线或昏线:沿自转方向,晨线东为昼、西为夜。如上图中BC为晨线,AC为昏线。

(4)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位置: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向东推90度或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向西推90度的经线,所以上图中太阳直射0°经线。 (5)明确晨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再以此为准推算其他地方时。上图中A点为18时,B点为6时,C点为0时,0°经线为12时。 (6)明确日期分界线基本上是由固定的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所决定:180°经线东侧的日期迟一天,西侧的日期早一天;0时所在的经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西侧的日期迟一天。

(7)明确昼夜长短的具体时间:某点所在的纬线被晨昏线所分割的昼弧或夜弧长所跨的经度差,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8)明确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那一条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为90°,其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由此可见,除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外,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纬线有两条,分别位于与直射点等距离的纬线上。

四、地球运动的计算问题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1)规律 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点:一点昼长=另一点的夜长;两点的昼长相加=两点的夜长相加=24小时 ③任何地点: 6月22日昼长+12月22日昼长=24小时 6月22日夜长+12月22日夜长=24小时

(2)计算方法 ①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推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昼长=昼弧所跨的经度/15°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15°

2.确定日出、日落时刻的方法 (1)某地日出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2)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春、秋分时,全球各地均为6时日出,18时日落。 (4)日出时刻=12h-昼长÷2;日落时刻=12h+昼长÷2;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h。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的方法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用公式计算:H=90°-纬度差(纬差就是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差值,若两点在同一半球,则纬度差等于大值减小值;若两点在南北两半球,纬度差等于两地纬度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小于46°52′。如图中的A。

②回归线上:全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46°52′。如图中的B。 ③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地区: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46°52′。如图中的C。 ④极点地区:北极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极昼,夏至最高。如图中的D。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⑤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高度大,得到的太阳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的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4.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5.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此类问题了。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6.日期的计算 (1)日期变更规律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

①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日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③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零点时。

从图上可直观地看出某一时刻地球表面分属于不同日期所跨的经度范围。 (2)不同日期范围的计算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所占全球范围比例为T/24,旧的一天范围比例为(24-T)/24。

[方法技巧](1)昼半球的中间经线地方时为12时,如下图中180°经线;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下图中的0°经线。 (2)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90°E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90°W经线。 (3)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下图中A、C、E所在的0°经线;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如下图中B、D所在的180°经线。

(4)物影为一天中最短(或者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 (5)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如下图中J、K所在的180°经线。

考 例 透 析

(2014·新课标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

【解析】第(1)题,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太阳能光热电站应建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选项中的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受海拔、纬度和天气等因素影响,这里太阳能最丰富,因此本题选A项。第(2)题,本题考查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负面影响。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反光板向上反光并聚焦太阳能到高塔顶端的锅炉,因此会误伤途经飞鸟,但不会提升地表温度,也不会增强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因反射的是太阳光能而不是带电粒子流,因此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第(3)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设为α)的季节变化。根据题意,p=影长/塔

高。二分日,正午北回归线上的塔影≠0,p≠0,A项错;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塔影为0,p=0,B项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α=90°-(23°26′+23°26′)=43°08′,p>1,D项对C项错。 【答案】(1)A (2)C (3)D

(2014·福建)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解析】第(1)题,考查太阳视运动知识。太阳位于F位置时为当地(76°58′E)正午12时。此时117°E在12时之后,泰山不可能旭日东升;141°E约是16时20分,东京夕阳西斜;74°W约是1时56分,纽约正值深夜;18°E约是8时04分,该季节开普敦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此时早已太阳高照。综上分析本题选B项。第(2)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12月22日以后,直射点向北移动,泰山站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C项对B项错。图示2月8日泰山站没有极昼,说明极昼期已过,该日及次日均昼长夜短,日出东南,A、D项错。 【答案】(1)B (2)C

(2014·安徽)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 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 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日影朝向和方向的判断。任一地区相对北极点而言,总是在正南方向。因此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极点一天中太阳高度为0,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无限长,选项A正确;6月22日,拍摄者只能位于中国结的南方,选项B错误;8月20日,拍摄者只能位于中国结的正南方向;9月16日,中国结的影子只能指向正南方向。第(2)题,考查了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特征对比。北极附近为海洋,南极附近为陆地,南极附近地区为冰雪覆盖,因此南极附近冰层厚度较大,①项正确; 3月1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

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日至3月3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南极点附近昼长时间较长,累计昼长长,北极点附近昼长时间较短,累计昼长短,②项正确;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此时南半球温度较低,但由于南极附近海拔远远高于北极附近,因此气压仍然相对较低,③项错误;南极地区为冰层覆盖,9月份气温较北极附近低,④项错误。 【答案】(1)C (2)A

课后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