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福建省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陈洁 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 一、定义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 二、类型.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组型 人类染色体组型 人类染色体组型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 练习 练习 练习 常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的类型 性别决定的类型 XY 型性别决定XY 型性别决定XY 型性别决定XY.
遗传系谱图的分析. 一、首先同学们要熟知书本上所列出的 几种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特点。 典型病例遗传方式遗传特点 白化病 先天性聋哑 常染色体 隐性 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为隐性纯 合体;③男女患病机会均等 多指 并指 常染色体 显性 ①通常代代有患者;②正常人为隐 性纯合体;③男女患病机会均等。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 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 病已得到控制,但人类的遗传性疾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 的趋势,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 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性别遗传 制 作 襄城县库庄一中 李卫贞.
aa AA Aa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是由基因决定的。 3.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请思考: 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 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 性? 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 状上表现得有所不同?
伴性遗传 授课人:腾瑜 涞源职教中心.
第十二章 遺 傳.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生化遗传教研室 张 君
有关人类遗传病遗传图谱的 判断及解题技巧.
医 学 遗 传 学 群体遗传学.
第二节、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 单基因病:是由单个(一对等位) 因突变引起的,突变基因影响表现 型,它是以简单形式传,与孟德尔以
第八章 群 体 遗 传 学.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3)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①基因填充法 a.根据亲代表现型 写出能确定的基因,不能确定的基因用“_”表示
第三节 单基因遗传病 授课人:李强 淮北卫生学校.
第3节 伴性遗传.
她们为何轻生 (中国年轻女性自杀状况报告)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试说明及能力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Ⅱ.
如何把握2011年 江苏高考生物复习 的重点和难点 中华中学 张鸿亮
你能分辨出来吗?.
第三节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
色盲症的发现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 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妈却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我怎么穿呢? 道尔顿发现,只有弟弟与自己看法相同,其他人全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 道尔顿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遗传病归纳 常染色体上 隐性遗传病 X染色体上 常染色体上 显性遗传病 X染色体上 伴Y染色体遗传病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
欢迎光临指导 奉贤中学  宋洁莲.
第三节 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高一数学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育科学学院03级教育技术2班 刘文平.
邵阳文化.
请思考: 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 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 性? 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 状上表现得有所不同?
第四章 单基因病 Monogenic disease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及应用 一、遗传平衡定律
第十二章 群体遗传学 一、概念 群体遗传学:研究一个群体中基因的组成及其遗传规律的科学。
讨论: 1.分离定律适用于几对基因控制着的几对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中如何确定显隐性的关系?
欢迎光临指导.
第十五章 群体的遗传平衡.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 2002年4月.
人类群体遗传学 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徐书华 金 力 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重习要点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Welcome to study biology !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题目:叙述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内容包括: (1)发展的过程
第七单元第二章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科学家的悲剧 达尔文和表妹爱玛 生育10个子女,3个夭折,3个终生不育。.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双手手指嵌合
第三节 遗传力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力的概念
医 学 遗 传 学 单 基 因 遗 传 病.
XX信托 ·天鑫 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扬州广陵
X连锁显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 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 AND Y-linked inheritance
第2节 伴性遗传.
维多利亚女王家族照片.
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 齐贤学校:邢桂娥.
第3节 伴 性 遗 传.
第十章 方差分析.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遗传病的分析2 Bayes法在遗传咨询中的应用.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基因信息的传递.
基因异常与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遗传教研室 主讲:孙秀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1.什么是群体遗传学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2.遗传结构变化的表现方式和影响因素? 研究人群中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的规律。而我们所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是研究致病基因的群体中的变化,以及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生、流行的规律。 2.遗传结构变化的表现方式和影响因素? 主要表现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影响因素有:群体大小、婚配方式、基因突变率、选择压力、群体间隔离状态、迁移等。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第一节 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第二节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 遗传负荷

本章节重点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计算; 2、遗传平衡定律; 3、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4、近婚系数的计算(难点)。

第一节 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一、基本定义 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三、遗传平衡定律的内涵与应用

一、基本定义 群体 ( population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地球上单一物种全部个体; 狭义:某一物种生活在某一地区内的,能相互随机杂交的有性生殖个体群,也称之为孟德尔式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 基因库 ( gene pool ) 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基因库,每个个体携带的只是一部分。

基因型频率 ( genotype frequency ) 基因频率 ( gene frequency ) 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f(A)=p、f(a)=q p+q=1 基因型频率 ( genotype frequency ) 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体基因型的比例。 f(AA)=D、f(Aa)=H、f(aa)=R D + H + R = 1

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表型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MN血型为共显性遗传性状,决定于4q28-q31上的等位基因M、N。有人在一个地区调查747人。M血型占 31.2%;N血型占17.3%;MN血型占51.5%。求M、N基因频率。

747人的群体 M血型 基因型为MM 占31.2% N血型 基因型为NN 占17.3% MN血型 基因型为MN 占51.5% 设M、N基因频率分别为p、q,据定义: P =(747×0.312×2+747×0.515)/747×2 q =(747×0.173×2+747×0.515)/747×2

P =(0.312 ×2+0.515)/2 = 0.312 + 0.515 /2 = 0.57 q =(0.173 ×2+0.515)/2 = 0.173 + 0.515 /2 = 0.43 所以 P=MM+1/2MN q=NN+1/2MN

对于共显性和不完全显性性状 p + q = 1 D + H + R =1 p = D + 1/2H q = R + 1/2H (以1对等位基因为例) 有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 基因 A 的频率为 p 基因 a 的频率为 q p + q = 1 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D D + H + R =1 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H 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R p = D + 1/2H q = R + 1/2H

( 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 ) W.Weinberg 三、遗传平衡定律 ( 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 ) (一)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 DH.Hardy (二)遗传平衡定律的内涵 (三)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一)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 遗传平衡必需条件: 1.群体很大 2.随机婚配 3.没有突变 4.没有选择 5.没有大规模迁移 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如果一个群体达到了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

(二)Hardy-Weinberg 定律的内涵 有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f(A)=p f(a)=q p+q=1 基因型频率按下列分布展开: 精子 f(A)=p f(a)=q 卵 子 (AA)p2 (Aa)Pq (aa)Q2 f(AA) =p2 f(Aa) =2pq f(aa)=q2

据数学原理: (p + q) 2 =(p + q)(p + q) = p2 + 2pq + q2 = 1 即 AA:Aa:aa = p2 :2pq :q2 ---- 为遗传平衡群体 D = AA = P2 ; H = Aa = 2pq ;R = aa =q2

先计算该群体基因型频率: AA →0.36 Aa →0.48 aa →0.16 举例说明 假设一个群体 100万人, 假设一个群体 100万人, AA 36万人,Aa 48万人,aa 16万人。 假定A→P, a→q 先计算该群体基因型频率: AA →0.36 Aa →0.48 aa →0.16

故群体是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 再计算基因频率: A → p = 0.36 + 0.48/2 = 0.60 a → q = 0.16 + 0.48/2 = 0.40 如果是遗传平衡的群体,基因型频率应为: p2 = 0.36 2pq = 0.48 q2 = 0.16 此群体基因型频率为: AA : 0.36、 A a : 0.48、 a a :0.16 故群体是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

(三)Hardy-Weinberg 定律的应用 1、判断一个群体是否为平衡群体 一个群体100人,AA60人,Aa20人,aa20人。这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吗? 假定A→p, a→q 先计算该群体基因型频率: AA →0.6 Aa →0.2 aa →0.2

故群体是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 再计算基因频率: A → p = 0.60 + 0.20/2 = 0.70 a → q = 0.20 + 0.20/2 = 0.30 如果是遗传平衡的群体,基因型 频率应为: p2 = 0.49 2pq = 0.42 q2 = 0.09 此群体基因型频率为: AA :0.6、 A a : 0.2、 a a :0.2 故群体是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

达到了遗传平衡状态 精子 A (0.70) a (0.30) 卵子A(0.70) AA (0.49) Aa(0.21) 一次随机交配:F1代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变化 精子 A (0.70) a (0.30) 卵子A(0.70) AA (0.49) Aa(0.21) a(0.30) Aa (0.21) aa(0.09) AA(p1)2 :Aa(2p1q1):aa(q1)2=0.49:0.42:0.09 达到了遗传平衡状态

精子 A(0.70) a(0.30) 卵子A(0.70) AA(0.49) Aa(0.21) F2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变化 精子 A(0.70) a(0.30) 卵子A(0.70) AA(0.49) Aa(0.21) a(0.30) Aa(0.21) aa(0.09) AA(p2)2=0.49,Aa(2p2q2)=0.42,aa(q2)2=0.09 再次随机交配: 因此,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只要是进行随机交配,一代以后即可达到遗传平衡。

(三)Hardy-Weinberg 定律的应用 2、基因频率的计算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 3、X连锁基因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 aa=q2 = 隐性表型频率 = 群体发病率 a 基因频率q = q2 = 隐性表型频率 = 发病率 = 隐性表型频率 = 发病率 A 基因频率p = 1- q Aa = 2pq = 2q (1 – q ) = 2q – 2q2 ≈2q

aa = q2 = 1/40000 a = q =√1/40000 = 1/200 A = p =1-q=1-0.005=0.995≈1 一个群体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40000,求致病基因频率;携带者频率? 按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aa = q2 = 1/40000 a = q =√1/40000 = 1/200 A = p =1-q=1-0.005=0.995≈1 Aa = 2pq=2q–2q2 =2×1/200=1/100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 a基因频率q= q2 = 正常人的频率 A 基因频率 p =1-q D+H =p2 +2pq H =2pq =2p(1-p)=2p-p2 ≈ 2p p =H /2

性 别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XAXA XAXa XaXa XAY XaY 频 率 p2 2pq q2 p q 性 别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XAXA XAXa XaXa XAY XaY 频 率 p2 2pq q2 p q 男性表型频率=男性相应的基因型频率 =男性群体基因频率 女性纯合体的频率 =男性相应表型频率的平方

通过调查男性的表型频率就可以直接得出群体基因频率; 发病率较低的XD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 p/(p2+2pq)=1/(p+2q)≈1/2 发病率较低的XD病中,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比例为: 2pq:q≈2q:q=2

XR:红绿色盲在男性中占7%,致病基因频率q为0.07,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q2预期应为(0.07)2即0.0049,实际观察到的数值为0.5% 女性携带者频率2pq = 2(1-q)q = 2q-2q2 = 2q = 2×0.07 = 0.14

第二节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Mutation(突变) Selection(选择) Consanguineous(近亲婚配) 第二节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Mutation(突变) Selection(选择) Consanguineous(近亲婚配) random genetic drift(随机漂变) Isolation(隔离) Migration(迁移)

一、突 变 (一)定义: 突变率(mutation rate) :每个基因 都有一定的突变率,用每一世代中每一 一、突 变 (一)定义: 突变率(mutation rate) :每个基因 都有一定的突变率,用每一世代中每一 百万个基因中发生基因突变的次数来表示。 即 n×10-6 / 基因 / 代

(二)突变间的平衡 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 f(A) = p,突变率为 u f(a) = q,突变率为 v p = qv ; q = pu qv =(1 – q)u q = u u + v qv + qu =u q( u + v )= u p = v u + v

= 0.3 中性突变(neutral mutation) 如:我国汉族人群中,对苯硫脲(PTC)尝味能 力决定于5p15的T,T突变为t失去尝味能力。 若U=0.9×10-6/代, V=2.1×10-6/代。求 缺乏尝味能力的味盲基因(t)的频率: q = u /u + v = 0.9/0.9+2.1 = 0.3

二、选 择 (一)定义: (一)定义: (一)定义: 选择selection:指增高或降低个体的适合度。 二、选 择 (一)定义: 选择selection:指增高或降低个体的适合度。 (一)定义: 选择selection:指增高或降低个体的适合度。 (一)定义: 选择selection:指增高或降低个体的适合度。 适合度(fitness):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一个个体能生存并能将他的基因传给后代的能力。用f表示。一般用相对生育率来衡量(举例)。 适合度(fitness):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一个个体能生存并能将他的基因传给后代的能力。用f表示。一般用相对生育率来衡量(举例)。 适合度(fitness):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一个个体能生存并能将他的基因传给后代的能力。用f表示。一般用相对生育率来衡量(举例)。 选择系数:S 代表在选择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 S = 1 - f 选择系数:S 代表在选择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 S = 1 - f

有人在丹麦调查了108名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他们一共生育了27个孩子,而他们的457个健康亲属共生育了582个孩子,计算适合度。 f=(27/108)/(582/457) =0.2

(二)选择与突变间的平衡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选择压力和突变压力基本上维持着平衡。 选择和突变对群体遗传结构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 选择压力(selection pressure) :淘汰有害基因 突变压力(mutation pressure) :补充有害基因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选择压力和突变压力基本上维持着平衡。

(二)选择与突变间的平衡 1、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 A → p ,a → q A 是有害的致病基因,当选择对显性基因A不利时,杂合子Aa和纯合子AA都会被淘汰。这样,基因A最终会从群体中消失。这时如要达到遗传平衡,就要靠基因a突变为基因A来补偿。

  在选择的作用下,其选择系数为S,每一代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将为Sp 。 AD患者都是杂合体(H)=2pq P的值很小,所以q=1 H=2p; p=1/2H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被淘汰p必将由突变率v来补偿,以维持平衡。 即 v=Sp=S·1/2H

2、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 隐性有害基因a只有在aa状态下才面临选择, aa→q2;选择系数→S, 则每一代中,将有 Sq2 隐性基因被淘汰。 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这必将由突变率u来补偿。 即:u = Sq2

3、选择对 X 连锁隐性基因的作用 一个群体中,XR致病基因只有在男性才受选择的影响, 2/3的a存在于女性杂合体XAXa中,但不受选择的影响,女性XaXa可以忽略。如果致病基因频率为q,选择系数为S,每一代中将有1/3Sq的致病基因被淘汰, u = 1/3Sq

4、选择对 X 连锁显性基因的作用 如果致病基因频率为p,选择系数为S,q=1 每一代中将有S(p/3+ 2p/3)的致病基因被淘汰 一个群体中,XD致病基因A在p/3的男性, 2pq/3的女性杂合体XAXa受选择,女性XaXa可以忽略。 如果致病基因频率为p,选择系数为S,q=1 每一代中将有S(p/3+ 2p/3)的致病基因被淘汰 v = sp

(三)选择压力的变化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AD: AR: 1、选择压力的增强 群体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在一代中即可降低为0,下一代的致病基因频率靠新的基因突变来维持。 AR: 群体中的致病基因大多存在于杂合子中,可持续向后代传递,隐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的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n = 1/qn - 1/q

XD:杂合子XAXa和半合子(XAY)均面临选择 XR:只有半合子(XaY)才面临选择 故群体中Xa的频率q每一代中即可降低1/3 XD:杂合子XAXa和半合子(XAY)均面临选择 故群体中XA的频率p与突变率v相同而不会 从上一代中传来致病基因XA

AD: 2、选择压力的放松 AR: XR: XD:同AD 。 若患者被治愈就和正常人一样结婚生育,群体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在1代后就增加1倍,出现家族病例。 AR: 患者的 f=1,S=0。隐性致病基因频率的缓慢上升按公式:n = ( qn - q )/u XR: 只有男性患者才面临选择。若该病是致死的,在完全放松选择后, 也要经过3代,致病基因频率才可增加1倍,即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增高1倍。 XD:同AD 。

三、近亲婚配 一、近婚系数 近婚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F): 是指近亲婚配的一对夫妇可能从共同祖先得到同一基因,有可能把同一基因传给他们的子女,子女得到这样一对来源相同且纯合的概率为近婚系数。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P 1 2 B 1 2 A1A2 A3A4 S 同胞兄妹 3 1 2 A1A1 A2A2 A3A3 A4A4 4

F = 4  (1/2)4 = 1/4 4:表示基因数目 4:表示路经数 A1A1 A2A2 A3A3 A4A4 同胞兄妹 P 1 2 B 1 2 A1A2 A3A4 S 同胞兄妹 F = 4  (1/2)4 = 1/4 4:表示基因数目 4:表示路经数 A1A1 A2A2 A3A3 A4A4

兄妹婚配(一级亲属) A1A2 A3A4 一级亲属的近婚系数: F= 4 (1/2)4=1/4 S A1A1 A2A2 A3A3 A4A4

舅甥女婚配(二级亲属) 二级亲属的近婚系数: F= 4 (1/2)5=1/8 A1A2 A3A4 A1A1 A2A2 A3A3 A4A4 S A1A1 A2A2 A3A3 A4A4

半同胞婚配 A3A4 A1A2 A5A6 半同胞的近婚系数: F=2 (1/2)4=1/8 S A1A1 A2A2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可形成纯合子;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个半合子。所以,只需计算女性的近婚系数F。 由于交叉遗传: 男性的X连锁基因一定传给女儿,传递概率为 1 男性的X连锁基因不会传给儿子,传递概率为 0

姨表兄妹婚配(三级亲属) 姨表兄妹的近婚系数: F =(1/2)3+2 (1/2)5 = 3/16 X1Y X2X3 X1X1 X2X2 S X1X1 X2X2 X3X3

舅表兄妹婚配(三级亲属) S X1Y X2X3 X2X2 X3X3 舅表兄妹的近婚系数: F=2(1/2)4= 1/8

姑表兄妹婚配(三级亲属) S X1Y X2X3 姑表兄妹的近婚系数 F = 0

堂表兄妹婚配(三级亲属) S X1Y X2X3 堂表兄妹的近婚系数 F = 0

四、随机遗传漂变 子女数目少,导致的等位基因频率产生 相当大的随机波动的现象。 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 drift): 在一个小的群体中,由于所生育的 子女数目少,导致的等位基因频率产生 相当大的随机波动的现象。

随机遗传漂变 孤岛模型:假设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频率各为0.5 AA Aa Aa aa AA×AA aa×aa AA×AA AA×Aa

随机遗传漂变 所以遗传漂变导致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另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从而改变了群体的遗传结构。 25人 250人 2500人 世 代 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世 代 数 25人 基因 A 的频率 2500人 250人   所以遗传漂变导致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另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从而改变了群体的遗传结构。

五、隔 离 由于自然条件或宗教、民族风俗习惯等因素所形成的isolation,使该群体与其他人群无基因交流,可以使纯合子的比例增加,产生类似于近亲婚配的遗传效应。

六、迁 移 migration 迁移压力(migration pressure)。 欧洲和西亚白人:tt→36% t→0.6     PTC 欧洲和西亚白人:tt→36% t→0.6 宁夏回族: tt→20% t→0.45 中国汉人: tt→9% t→0.3  

第三节 遗传负荷 遗传负荷的估计:我国一般每个人平均带有5-6 个有害基因。 遗传负荷(Genetic laod):指在一个群体中, 第三节 遗传负荷 遗传负荷(Genetic laod):指在一个群体中, 由于致死基因(lethal gene)或有害基因的存在而使该群体适合度降低的现象。一般用群体中平均每个个体携带的有害基因的数量来表示。 遗传负荷的估计:我国一般每个人平均带有5-6 个有害基因。

重点知识回顾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计算 遗传平衡定律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近婚系数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