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考数学专题之概率 高考数学冲刺 主讲人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何洋.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 9810 室 电话 : 传真 : 写在前面的话 概率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 在 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并且由于概率 论是统计学的基础,
Advertisements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总 复 习 四则运算 位置与方向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数和意义和性质 小数和加法和减法 三角形 统计.
考研辅导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 四 章 组 合 逻 辑 电 路.
温 度 定义: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开尔文(K) 单位 常用单位:摄氏度(℃) 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行政诉讼法.
3.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3.2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3.3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中考数学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专题.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互斥事件有一发生的概率 瑞四中 林光明.
新准则与老准则 主要变更内容.
大数的认识 公顷和平方千米 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统计.
紧扣课程标准 关注社会热点 —苏教版教材新增内容复习建议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马 峰.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9.5因式分解.
第3课时 逻辑连结词和四种命题 要点·疑点·考点 课 前 热 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 解 分 析.
常用逻辑语.
四种命题.
§1.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 件与必要条件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第一篇:静力学 1 、研究的主要问题:力,力系的简化原理 及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2 、研究方法:对物体(或物体系)进行受
温 馨 提 示 感谢您从“河姆渡教师教育网”下载使用该PPT文件,仅供学习参考,未经作者同意勿在公开场合使用,谢谢合作!
专题二 识图题增分技巧.
第1节 光的干涉 (第2课时).
电在我们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中的应用: 电 是 什 么?.
群組未知 水蜜桃每4個裝一盒,爸爸買了5盒,一共買了幾個水蜜桃? 爸爸想把20個水蜜桃平分給他的5個朋友,每個朋友可以得到幾個水蜜桃?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第二章 负债 1、负债的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 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第 二 章 逻 辑 代 数 基 础.
数字电子技术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1、不等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向量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12.3.1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
电子电路中的信号分为两大类: 低电平 高电平 脉冲信号是跃变信号, 持续时间很短
课件制作: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纪迎春 10.7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授课教师:纪迎春.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代入消去法 加減消去法 自我評量.
第1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及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要点·疑点·考点 课 前 热 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 解 分 析.
第二章 逻辑代数基础 10.
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 本章的重点: 本章的难点: 1.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2.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 3.逻辑函数的各种表示方法。
苏 教 版 五 年 级 数 学(上) 用字母表示数 青阳体仁小学 胡春雅.
《概率论》总复习.
第二部分 集合论 第六章 集合代数 主要内容 集合的基本概念 属于、包含 幂集、空集 文氏图等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交、补、差等 集合恒等式
数字电路.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 6.1 矩阵的概念 § 6.2 矩阵运算 § 6.3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与矩阵的秩 § 6.4 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
统筹安排   成本最低.
课前注意 课前注意 大家好!欢迎加入0118班! 请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卡顿、听不清声音、看不见ppt—管家( ) 2.课堂秩序:公共课堂,勿谈与课堂无关或消极的话题。 3.答疑:上课听讲,课后答疑,微信留言。 4.联系方式:提示老师手机/微信: QQ: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内容 本课内容 4.2.
5.2.2平行线的判定.
孟 胜 奇.
线段 射线 直线.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线段、射线、直线.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南海中学数学组 周福隽.
第三章 开关理论基础.
9.1.2不等式的性质 周村实验中学 许伟伟.
分 解 因 式 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 刘彦莉.
2015中考第一轮复习 确定圆的条件.
12.2提公因式法.
1.8 完全平方公式(一) 锦州市实验学校 数学组(3).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乘法公式 麗山國中王綉瑗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乘法公式 麗山國中王綉瑗製.
集合的基数 (Cardinal Number)
群只包含一个二元运算; 环、域等代数结构包含两个二元运算,两个二元运算之间也会有关系。
3.1.3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意义及其表示. 2.理解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长度公式、夹角公式和空间
2.2.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海口市灵山中学 吴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课程介绍 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 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是信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的应用十分广泛 数字逻辑理论、逻辑电路设计、程序正确性证明、信息编码理论以及大量的图的实际应用模型…

课程目标 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 学习创造条件; 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 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领域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提供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 四部分: 集合论 代数结构 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数理逻辑 集合基本概念、有限集与无限集、包含排斥原理、映射和函数、单射与满射、二元关系、等价关系、相容关系、偏序关系、集合论的应用; 代数结构 代数运算、代数系统、同态与同构、群、循环群、陪集与商群、环与域、格与布尔代数简介,代数结构的应用;

课程内容(续) 图论 图论的基本概念、图的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关系图、树、欧拉图、哈密顿图、二分图、平面图,权图中的最短路径,有向图,图论的应用; 数理逻辑 命题与联结词、命题公式、真值表、命题公式的运算、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演绎推理、谓词公式及其运算、谓词推理简介,数理逻辑的应用。

教师简介 谭小彬 自动化系副教授 xbtan@ustc.edu.cn 科技实验楼西楼806 研究方向: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和网络优化 信息安全 课件地址:http://staff.ustc.edu.cn/~xbtan/misc/discrete-maths/

参考书目 《离散数学导论(第3版)》 《离散数学简明教程》 徐洁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超星图书馆可以下载电子版 邵学才、张纪勇 科学出版社,1995年。

课程安排: 60课时,每周两次课 成绩: 上课要求 : 作业(30%) 考试(70%) 按时上下课 不影响其他同学 研究方向相关离散数学应用实例(ppt形式) 考试(70%) 开卷 上课要求 : 按时上下课 不影响其他同学

第一部分:集合论 1、集合论介绍: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包含集合和元素、关系等最基本数学概念。 在大多数现代数学的公式化中,都是在集合论的语言下谈论各种数学对象; 集合论、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共同构成了数学的公理化基础,以集合论术语来形式化地建构数学对象; 集合论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其基本概念已渗透到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论就成了全部数学的基础,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个数学分支的发展。 创始人:康托 Cantor, 德国数学家(1845-1918)

第一部分:集合论 1、集合论介绍 集合论体系: 朴素集合论 公理化集合论 模糊集合论

悖论(paradox) 在某些公认正确的知识背景下,可以合乎逻辑地建立两个矛盾语句相互推出的矛盾等价式。 K真,当且仅当,K假。 认识论悖论(语义悖论)——“我正在说谎” 狭义逻辑悖论(语形悖论)——→集合论

悖论——科学的难题 低估悖论的重要性,把它们当作诡辩或者笑料,从科学进步的角度看来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必须找到它的原因,就是说,必须分析出悖论所依据的前提; 然后,在这个前提中我们必须至少抛弃其中一个,而且还必须研究这将给我们的整个探讨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 (逻辑学家和数学家)

集合论及其发展背景 18世纪,无穷未定义,使微积分理论遇到严重的逻辑困难。 19世纪上半叶,柯西给出了极限概念的精确描述,却没有彻 底完成微积分的严密化,其思想中甚至能产生逻辑矛盾。 19世纪后期,许多数学家又致力于分析的严格化。涉及到对 连续函数的描述。在数与连续性的定义中,再次涉及关于无 限的理论。一切问题指向一个中心——无穷概念、无限集合

∞的悖论——漫长的困扰 两个同心圆点可以一一对应 周长相等吗? 线段的整体等于部分吗? N={ 0,1,2,3,...} A={ 0,1,4,9,...} F(X)=X•X A是N的子集吗?

罗素悖论 1902年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另一种表示方式:理发师悖论 构造一个所有不属于自身(即不包含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R,R={A|A∉A},请问R是否属于R? 罗素悖论另一种表示方式:理发师悖论 某村庄只有一个人会理发,该村的人都需要理发,理发师规定给且只给村中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问题:理发师给不给自己理发?

罗素悖论的影响 ——第三次数学危机 集合论的悖论,尤其是罗素和策梅罗所发现的一个矛盾,直接在数学界产生灾难性的作用 ——希尔伯特 集合论的悖论,尤其是罗素和策梅罗所发现的一个矛盾,直接在数学界产生灾难性的作用 ——希尔伯特 狄德金放弃了划时代著作《什么是数和数的应用》的出版 弗雷格:我的著作要出版时,发现建筑物的基础塌了 拓扑学权威劳威尔宣布自己过去的工作全在说废话 。。。。。。

集合论 产生矛盾(罗素悖论)引发第三次数学危机产生了公理化集合论 说明:19世纪末物理学危机引发相对论、量子力学 公理化集合论 1908年策梅罗提出 后改进为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简称ZF公理系统(第一个常用的公理系统) 有些字不认识,最后没打完

第一章、集合论初步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及其元素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一些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 举例: 这些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当然也可以是集合;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举例: 全体中国人组成一个集合,每个人 是集合中的元素 所有正整数组成一个集合,每个正整数是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及其元素 集合中元素的3个特点: ①确定性: ②互异性: ③无序性 任意对象都能确定它是或不是集合的元素 “很大的数”、“个子比较高的人”则不能构成集合(模糊集合论) ②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均不相同 或者可以说:{a,b,b,c}和{a,b,c}都一样 ③无序性 集合中元素无顺序之分

集合的记法 大写字母(带或不带标号)表示集合:A,B,X 小写字母(带或不带标号)表示元素:a,b,x1 若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否则a∉A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穷举法/枚举法 A={a,b,1,2} 如较多可用省略号 B={1,2,……,100} C={1,2,…………} 按任意顺序逐一列举集合中的元素(元素间用 逗号隔开) 和顺序无关 A={a,b,1,2} 如较多可用省略号 B={1,2,……,100} C={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特征法/描述法: 通过特征来描述:即集合就是满足某个特征的元素的全体; 给定一个条件p(x),当且仅当个体a使p(a)满足时,a∈A ,则表示方法为: A={a|p(a)} 例: A={小于等于2的正整数} B={1,2}, C={x2-3x+2=0的根} D={n|n为自然数,且xn+yn=zn有xyz≠0的整数解} 说明:这4个集合的元素都完全相同,只是表示方法不同,即A=B=C=D,即:集合与其表示方式无关

N:正整数 Q:有理数 Z:非负整数 R:实数 常用集合: N:正整数 Q:有理数 Z:非负整数 R:实数 I:整数 P:素数 特殊集合 ①有限集合/无限集合 ②空集:元素个数为0的集合记作Ø ③全集:所有研究对象全体的集合,记作“U”或“E” 说明:全集和研究对象所处的范围密切相关,与研究内容总量限制在某个集合之内时,这个集合就是全集。

集合的基数: 有限集合中不同元素的个数,记作|| A={1,2,3} |A|=3 |Ø|=0

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集合相等 定义1.1 如果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相同(不考虑顺序),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否则称这两个集合不相等,记作A≠B 两个集合不相等就是有不相同的元素; 后面证明集合相等或不相等,常会用到如下方法: 存在一个元素x,x∈A,且x∉B,或者x∈B,且x ∉A,即A≠B 对任意元素x,x∈A 能推出x ∈B,并且对任意元素x,x∈B能推出x ∈A,即A=B

②包含关系 定义1.2: 说明: 集合A、B,如果元素a∈A,必有a∈B,则称B包含A,或称A是B的子集,记作B⊇A或A⊆B 如果B⊇A,并且存在b使得b∈B但b∉A,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B⊃A或A⊂B 即:集合B除过包含A的所有元素外,还有集合A中没有的元素 如果集合A、B之间不满足A⊆B,则称B不包含A,记作 A⊈B 说明: 对于每个非空集合A至少有两个子集A和Ø,根据定义,A和Ø都是A的子集; 称为A的平凡子集,如果A=Ø,则只有一个平凡子集;

文氏图 Venn Diagram,John Venn(1834-1923) 平面上的n个圆(或椭圆),使得任何可能的相交部分都是非空的和连通的,则集合之间关系可以用圆之间的关系表示。 说明:主要是为了用来直接说明集合之间的关系 A=B B⊂A

E E E E E E E E B B A B A B A A A A C A B A B B A∩B= A∩B=A A-B A∪B 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的表示:文氏图(Venn Diagrams) E E E E B B A B A B A A A∩B= A∩B=A A-B A∪B E E E E A A C A B A B B A∩B ~A (A∩B)-C AB

相关定理 定理1.1 对任一集合A,必有Ø⊆A 证明:假设Ø⊈A,则至少存在一个x,有x∈Ø而x∉A 定理1.2 对任一集合A,必有A⊆E

定理1.4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则A=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A且A⊆B 充分性: 设B ⊆A且A⊆B ,并且假设A≠B,则一定存在至少一个元素x 使得x ∉ A且x∈B(否则A=B),这与B ⊆A矛盾; 同理,也应至少存在一个元素y,使得 y ∉B且y∈A,这与A⊆B矛盾 综上所述,充分性得证 必要性: 设A=B,且假设B ⊆A且A⊆B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若A⊆B不成立,则至少存在一个x,x ∈ A但x ∉ B这与A=B矛盾 同理,当B⊆A不成立时也不会推出矛盾,则必要性得证。 综上所述,可证明定理1.4

说明 ①空集是唯一的 设 Ø1,Ø2都是空集,由空集的性质可知: Ø1⊆Ø2 且Ø2⊆Ø1 ,由定理1.4可知Ø1=Ø2 ②全集E也是唯一的(对于同样的研究背景来讲) ③证明集合相等的方法 ⑴ 恒等式 ⑵设集合A中任意(不能只是某个)元素x∈A,如果能证明x∈B,即A ⊆B,然后再证明B ⊆A (用同样的方法) 则由定理1.4可得A=B

1.1.3集合代数(集合运算) 定义1.3 由集合A,B中所有元素合并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B的并集,记作A∪B,“∪” 称为并运算。

定义1.5 集合A,B若满足A∩B=Ø,则称A与B 是分离的。 A∪B=E,且A∩B=Ø A与B互斥 定义1.6 集合A的补集~A可定义为~A=E-A “~”称为补运算

定义1.7 由集合A,B中所有属于集合A而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对集合B的差集,记作A-B,“-”称为差运算。 A-B= A∩~B A+B=(A-B)∪(B-A) “+”称为对称差运算,也用“⊕”表示。 说明:A、B所有非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运算性质 ①交换律 ②结合律 (A∪B)∪C= A∪(B∪C) ③分配率 A∩B=B∩A, A∪B=B∪A A∩(B∪C)= (A∩B)∪(A∩C) A∪(B∩C)= (A∪B)∩(A∪C)

④同一律 ⑤互补律 ⑥零一律 ⑦吸收律 A∪Ø=A, A∩E=A A∪~A=E, A∩~A=Ø A∪E=E, A∩Ø=Ø A∪(A∩B)=A, A∩(A∪B)=A

集合运算性质 ⑧双补律(双重否定律) ⑨德摩根律 ⑩等幂律(幂等律) ~(~A)=A ~(A∩B)= ~A∪~B A∪A=A, A∩A=A

证明德摩根律: ~(A∪B)= ~A∩~B 思路: 根据互补律A∪~A=E 即如果 A∪B和~A∩~B互补 即 (A∪B) ∪( ~A∩~B) =E 如果能证明上式,则可得出: ~(A∪B)= ~A∩~B

证明过程: (A∪B) ∪( ~A∩~B) =((A∪B)∪~A)∩((A∪B)∪~B) 分配律 =((A∪~A)∪B)∩(A∪(B∪~B)) 交换律结合律 =(E∪B)∩(A∪E)) 互补律 =E∩E 零一律 =E 同一律/等幂律

1.2幂集,n元有序组及笛卡尔乘积 1.2.1幂集 定义1.9 由集合A的所有子集所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幂集,记作2A或者ρ (A) 说明: 例:A={a,b} ρ(A)={Ø,{a},{b},{a,b}}

定理1.5 若有限集A, |A|=n,则|ρ(A)|=2n 说明: |ρ(A)|=Cn0+Cn1++Cnn= 2n Cni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i个组成一个集合,这种集合的数量; Cn0 =Cnn =1说明空集和全集都是唯一的

定义1.10 两个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客体a,b组成一个有序序列,称为有序偶,并记作(a,b),a,b分别被称为(a,b)的第一客体与第二客体。 1.2.2 n元有序组 定义1.10 两个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客体a,b组成一个有序序列,称为有序偶,并记作(a,b),a,b分别被称为(a,b)的第一客体与第二客体。 说明: 有序偶刻画两个客体之间的关系 并不表示由两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定义1.11 有序偶(a,b)与(c,d)如果a=c,b=d,则说(a,b)与(c,d)是相等的。 说明:两个客体相等,且顺序相等。

定义1.12 n个(n>1)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客体a1, a2,  an , 组成一个有序序列,称为n元有序组,记作(a1, a2,  an ), 其中ai为第i客体。 定义1.13 n元有序组(a1, a2,  an )与(b1, b2,  bn ) ,如果ai = bi ,(i=1,2,……,n)则称(a1, a2,  an )与(b1, b2,  bn )是相等的。 说明: 所有对应客体都相等,且顺序相同; 有序偶相等定义的扩展。

1.2.3 笛卡尔乘积 定义1.14 集合A,B的笛卡尔乘积可表示为 A×B={(a,b)|a∈A,b∈B} 说明: ①笛卡尔乘积是一个集合; ②集合中的元素是有序偶; ③这些有序偶的第一个客体取自于集合 A,第二个元素取自于集合B; ④这个集合中包括所有的形如③中表示的有序偶。

定义1.15 集合 A1, A2,  An 的笛卡尔乘积可表示为 A1×A2××An ={(a1, a2 , an)| ai∈ Ai } A1×A2××An可表示为An 笛卡尔乘积的基数 当集合A,B均为有限集时,A×B也是有限集 如果|A|=n,|B|=m,则|A×B|=nm,|A×A|=n2

与笛卡尔乘积有关的一些恒等式 ①A×(B∪C)=(A×B)∪(A×C) ②(B∪C) ×A=(B×A)∪(C×A) ③ A×(B∩C)=(A×B)∩(A×C) ④ (B∩C) ×A=(B×A) ∩(C×A)

1.3包含排斥原理 在有限集合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数,人们研究出一种排除计数的方法;

基本思想: 定理1.6 设A、B为有限集合 ,则有: |A∪B|=|A|+|B|-|A∩B| 先不考虑重叠部分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 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除出去. 定理1.6 设A、B为有限集合 ,则有: |A∪B|=|A|+|B|-|A∩B|

=|A|+|B|+|C|-|A∩B|-|A∩C|-|B∩C|+|A∩B∩C| |说明 区域1、2、3都被多加了一次,因此要被减去; 但是减去后,区域4被多减去了一次,因此应该再加上一次;

定理1.7设 A1, A2,  An为有限集合,则有 | A1∪A2∪∪An | 例1、分母是1001的最简分数一共有多少? 分析:即找分子中不能整除1001的数 1001可分解为7×11×13 即找不能被7、11、13整除的数

例2、在一根长的木棍上有3种刻度线: ①将木棍10等分 ②将木棍12等分 ③将木棍15等分 问题:如果沿每条刻度线将木棍锯断,木棍总共会被锯断多少段? 分析:有些刻度会重合

容斥原理的另一种形式 设Ai是具有性质Pi的元素的子集,具有性质 的元素将记作 , 用集合术语表示为 的元素将记作 , 用集合术语表示为 如果不具有n个性质 中的任何一条的元素数量记 并且集合中的元素数量M,则有 由容斥原理:

例、x1+ x2+ x3=11,有多少个整数解? x1 ,x2, x3非负整数,且x1≤3,x2≤4,x3≤6, 解:令P1为x1>3,P2为x2>4,P3为x3>6 则满足不等式x1≤3,x2≤4,x3≤6,的解的个数为 N(P1’P2’P3’) =M- N(P1) - N(P2) - N(P3)+N(P1P2) +N(P1P3) +N(P2P3)-N(P1P2P3) M= N(P1)= … N(P1’P2’P3’)=6

错位排列问题 错位排列:使得没有一个物体在它初始位置的排列 例:对于1 2 3 4 5来说,2 1 4 5 3是一个错位排列 2 1 5 4 3不是错位排列,因为4在初始位置上 设Dn表示n个物体的错位排列数 例:D3=2,因为对1 2 3 来说,只有2 3 1、3 1 2 是错位排列 利用容斥原理可知

容斥原理的使用 在计数前,要先弄清楚计数对象的属性有几种,确定好A1, A2,  An等。一般来讲,只要仔细阅读题目, A1, A2,  An的确定还是不难的。 有了A1, A2,  An等集合以后,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组合所代表的意义。这步处理不好,计算是无法进行的。 在分析和表示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好类,类分不好,表达会乱的,会导致计数出错。一般来讲,分类要注意这么几点: 分类要彻底,既不能重复也不能有遗漏;一个对象只能属于一类,不能有对象不在任何一类中。 一次分类的标准要统一,不能一次分类有多个标准; 分类的方法是不唯一的,要科学的选择分类的方式,以便于表达和计算为选择的依据。

容斥原理的使用 在具体的题目中,属性是随问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的。 可以是:“得满分”、“及格”、“不及格; 可以是:“身高”、“体重”;可以是:“男生”、“女生”; 可以是:“团员”、“非团员”; 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可以是:“红色”、“兰色”、“绿色”等等。 到底被计数的对象具有什么属性,要看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定。 利用容斥原理来计数只是我们的一种计数选择,不是一定就要用这个原理才能计数,用其它的方法也能计数。只不过是这个原理的计算比较程序化和公式化,比较方便。

容斥原理的归属 计数 分类 解读 容斥原理是属于计算数据的,所以从量的角度来看,它属于计数的范畴,是一种计数方法; 从分析和逻辑的角度来看,容斥原理又属于分类的范畴; 分类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这就和我们计数的要求一致了、合拍了。 解读 “容”就是容纳、涵盖、算在内、无限制条件的。对“容”字的数学解读就是“加上”。 “斥”就是排斥、不要、去掉、剔除、排它的。对“斥”字的数学解读就是“减去”

集合论在概率论中的应用 1.4.1 相关概念 概率论中引进集合论,用集合来研究事件,使概率论的研究更加严格化。 样本空间Ω: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 基本事件(样本):样本空间中的元素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子集 全集Ω:必然事件 空集Ø:不可能事件 事件A,B同时发生:A∩B,事件A,B至少一个发生: A∪B A,B互斥事件: A∩B=Ø A的对立事件~A

1.4.2计数问题在古典概率中的应用 在有限集情况下,设样本空间Ω,事件A,A ⊆ Ω | Ω |=n, | A|=m,m≤n 则P(A)=m/n,对于事件A,B P(A∪B)=P(A)+P(B)-P(A∩B) 由容斥原理推出

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n作为点P的坐标,求点P在圆x2+y2=16内的概率。 2017/9/9  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n作为点P的坐标,求点P在圆x2+y2=16内的概率。 http://www.pep.com.cn/gzsxb/jszx/gsbzt/6th/lunwen/201109/t20110929_1071951.htm

1.5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可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多个方面; 在新一代智能计算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模糊集合论计算机智能模糊推理论。

集合的计算机表示 ①数组法 char*set[ ]={“abc”,“123”,“def”} 优点:易于访问 缺点:不便于集合元素中元素的动态增删,移动; 需要连续存在空间 ②链表法 struct setElement { char*element;//集合中元素 char*ncxt };//当然也可以用双向链表 优点:添加、删除元素方便;不需要连续的空间 缺点:复杂、用较大空间、操作慢

③位串法 数组法和链表法的最大缺点是集合并、交、差运算很耗时 位串法:设全集E={a1, a2,  an },对于其子集来说,可用一个二进制位串来表示。 如果ai ∈A,则位串的第i位为1,否则为0 优点:很容易通过二进制串的位操作进行集合运算 集合运算 位运算 并 按位或 交 按位与 非~ 按位取反 差- 第二操作数按位取反后与第一操作数按位与 (A-B=A∩~B) 对称差 按位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