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 一: 如何解地理选择题 竹坞无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6. 容积和容积单位.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安全生产技术Ⅱ.
试 卷 讲 评.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 时间和位移 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是引入适当的概念,我们才能 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海森保.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盲杖与盲杖技巧.
北方冬季.
中国地理.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七(7)中队读书节 韩茜、蒋霁制作.
学习与探究 中国的极地科考 哈尔滨市第47中学 霸丽敏.
中国的工业.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世界地理概况 复习建议 北京市177中学 冯丽娟.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 什么是气候呢?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请分辨下列描述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昆明四季如春。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5 、在未来 24 小时内,本地区将有 5-6 级的偏 北风,气温下降.
肺结核.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地 理 习 题 讲 评.
我国三大自然区.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第十二单元 第28讲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预应力空心板梁 计价问题探讨.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专题复习.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复习 时间的计算 ---地方时和区时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丁竹芳.
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日照图(以侧视图为例)复习方法 ——高一、高二年级用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课标教材下教研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山东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允远.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想一想 能否 将天气预报改成气候预报?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总结.
微课主题:简单判定 两极地区的方向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临朐县寺头初中王晓辉.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 西安高新一中 郭小平
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复习资料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大綱: AAA 性質 SAS 性質 SSS 性質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的气候.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数学模型实验课(三) 插值与三维图形.
牛頓運動定律 § 4-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 4-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 4-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4-4 非慣性系統與假想力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贺 项 磊 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西藏 Tibet.
廣翅蠟蟬.
在地圖上量度距離 米 METERS A B 0.9 km A B 0.8 km 紙邊量度 A B 幼繩量度 A.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两人同心,才能同行。 狮子因抓到猎物,才会在林中咆哮。 少壮狮子抓到东西,才会从洞中发声。 因为有机槛,雀鸟才会陷在网罗里。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一课时.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 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好吃餅乾˙~ 不吃光看就可讓人有百分百幸福感的烘焙點心,絕對非餅乾莫屬。簡單易學的過程和不算麻煩的製作過程,都一再吸引著初學者躍躍欲試的心。想體會餅乾的好滋味嗎?想從點心烘焙上獲得莫大的成就感嗎?不論是薄的或厚的餅乾,輕輕咬上一口,心中馬上就可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心動了嗎?準備好,跟著我們一起在家動手作屬於自己特有的餅乾吧!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大綱: 比例線段定義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 题 一: 如何解地理选择题 竹坞无尘

科学审题: 1、 审题型及考察知识点:文字题、表格题、图题(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折线图等) 审考核的知识点:首先要知道考核什么知识 2、审题干,这点很重要:题干有很多信息,一些同学易粗心(是、不是;正确还是不正确;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不利因素还是有利因素;南北、东西、高低、上下,和谁比较、年代、总量上升还是增速快等) 3、审图:图例、坐标、数值等 4、审题肢:正确与错误、题干与题肢的关联性

类似:护肤品(光照、降水),(冷暖、防湿)空调(气温和空气中水汽),房子形态(气候:气温和降水) 审考查知识点 从飞机上跳伞,最早打开降落伞的地方是 A、拉萨市 B、上海 C、广州 D、北京 本质是考查了青藏高原空气稀薄 类似:护肤品(光照、降水),(冷暖、防湿)空调(气温和空气中水汽),房子形态(气候:气温和降水)

1.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图幅面积扩大了3倍,扩大后图的比例尺为( ) 一、审题干:题名、图名、画出关键词 1.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图幅面积扩大了3倍,扩大后图的比例尺为( ) A.1:30000 B.1:40000 C.1:5000 D.1:2500 C C 材料:刚过10月不久, 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他到城里去做买卖。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陈奂生上城>)。读材料回答: 2.材料中描述的地方可能是( ) A.西藏 B.安徽 C.广东 D.黑龙江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2~3题。 一、审题干:题名、图名、画出关键词 1月我国秦岭---淮河00C, 南岭8 0C,北京大约-8 0C 7月长江流域29 0C,北京约25 0C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2~3题。 C

B 2.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3.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3.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A

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2~3题。(上述题)

二、审图例:有时图例的内容不受重视 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图中甲点到山顶丁高差是( ) A.310M B.350M C.410M 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图中甲点到山顶丁高差是( ) A.310M B.350M C.410M D.510M A

1.该地区宜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柑橘 B.油菜 C.甜菜 D.甘蔗 春小麦表示长城以北, 故选C

2.关于该地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种植面积减少 B. 2003年花卉、蔬菜种植面积最大 C 2.关于该地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种植面积减少 B.2003年花卉、蔬菜种植面积最大 C.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主要与市场因素有关 D.热量充足是当地水稻种植业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 C

3.该地种植水稻,每年5月开始育秧,7、8月开始抽穗,10月中、下旬开始收获,有关该地水稻种植说法不正确是( ) A 3.该地种植水稻,每年5月开始育秧,7、8月开始抽穗,10月中、下旬开始收获,有关该地水稻种植说法不正确是( ) A.该地水稻生长期长,大米的质量比南方好 B.该地5月地面积雪融化,正值春汛,可以直接用雪水育秧 C.该地5月地温低,可以采用大棚和陆地高台结合育秧 D.水稻收获季节,可能受冷空气影响 B

三、审坐标:纵横轴的含义、数值大小及不同坐标之间的转换

例:柱状图分析思路 ①看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项目;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 ② 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因子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 ③归纳总结规律或分析原因,评价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甲 月份 乙 月份 注意数值特征 有关两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降水月份相同 B.甲乙都位于北半球 C.甲地的温差大于乙地 有关两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降水月份相同 B.甲乙都位于北半球 C.甲地的温差大于乙地 D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 注意数值特征 A

月份 月份 有关两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 雅典年降水量大于北京 B.雅典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北京 C.雅典与北京降水季节不同 有关两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 雅典年降水量大于北京 B.雅典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北京 C.雅典与北京降水季节不同 D.雅典的气温与降水组合有利农业的发展 A

月份 月份 有关两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伦敦降水量大于北京 B.伦敦气温年较差比北京大 C.伦敦的气候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有关两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伦敦降水量大于北京 B.伦敦气温年较差比北京大 C.伦敦的气候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伦敦冬季易发生雪灾 B,C

例:不同线之间转换及折线斜率反映变化

C 不仅是看斜率, 还要看坐标数值 是否对称 3.右图反映了某地区不同年份的城镇总面积及其与城镇总人口的关系。从图中可知( ) 3.右图反映了某地区不同年份的城镇总面积及其与城镇总人口的关系。从图中可知( ) A.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基本稳定 B.2000年以后该地区的城镇总人口增长缓慢 C.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在下降 D.2000年以后该地区 的城镇总面积增长缓慢 C 不仅是看斜率, 还要看坐标数值 是否对称

1.降水最多的地方大概分布高度( ) A.2000M B.3000M C.4000M D.5000M 图3 表示我国天山南、北坡不同高度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降水最多的地方大概分布高度( ) A.2000M B.3000M C.4000M D.5000M D

10.在海拔2000M地方南北坡年降水相差大约是( ) A.100MM B.200MM C.300MM D.500MM

例1:读上图,回答3--4题。 3.该山地所处自然带的自然景观为 ( ) A.森林带 B.森林—草原带 C.草原—荒漠带 D.草原带 4.降水垂直变化最大处( ) A.位于山地背风坡 B.位于山坡最陡处 C.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D.高度范围是600~1200M C C

四、审选言肢:审正误、与题目的关系性 与题干无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夏季多暴雨 前后矛盾: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高温多雨 误为因果: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柑橘,因为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 表述绝对化: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例:热带雨林都出现在赤道附近 以偏概全: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概念不清:东西半球分界线是0和180度,日界线就是180度 与题干无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夏季多暴雨

材料一:中国首座北极考察站――黄河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 建立于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位于(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材料二: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至此我国在南极已经有了长城站(62013/S,58058/W),中山站(69022/S,76023/E)和昆仑站(80025/S,77007/E)三个科学考察站,请回答以下问题

D 1、我国南极科考队于2008年12月11日至3月6日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有关科考说法正确是 A.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向南运动 B.太阳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 D

3、我国南极科考队于2008年12月11日至3月6日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有关科考说法正确是 D A.考察人员在昆仑站经常见到极光现象 B.此时开普敦正值温和多雨 C.亚洲大陆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可能见到成群企鹅

南极降水少:50---150MM/年,故C错。气温低, 气压高在同一平面上比较有意义,不同平面, 海拔高的空气稀薄,气压低 解析: 南极降水少:50---150MM/年,故C错。气温低, 气压高在同一平面上比较有意义,不同平面, 海拔高的空气稀薄,气压低 1.昆仑站建设在海拔4087米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上,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 A.冰雪地面,反射阳光 B.海拔高,空气稀薄 C.纬度高,风雪天频繁 D.南极洲对太阳辐射比北冰洋强 B

H=900-纬度差 26.下图是甲乙两地在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有关说法正确的说( ) A.两地不可能都在热带 26.下图是甲乙两地在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有关说法正确的说( ) A.两地不可能都在热带 B.两地可能都在寒带    C.两地可能都在温带        D.一地可能是热带,一地可能是寒带 H=900-纬度差 分两种情况讨论

A、地形 B、城市 C、人口 D、生态环境 巩固练习: 2、我国西气东输路线主要考虑的社会经济 自然因素 因素是( ) 1.从盛行风考虑,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应该避开的坡向是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C 2、我国西气东输路线主要考虑的社会经济 因素是( ) 自然因素 A B A、地形 B、城市 C、人口 D、生态环境

3、若甲乙两条曲线分别为X、Y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 A、 X、Y两地纬度相同 B、 X、Y两地昼长相同 C、 X、Y两地在同一经线 D、 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 同一经线同时正午

右图是某日北半球某纬度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4.此时,北京时间是( ) A、3:20 B、9:20 C、15:20 D、21:20

5.若北京时间为14:00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能是 A.(15°N,90°E) B.(9°S,150°E) C.(0°,90°W) D.(15°N,150°E)

选择题解法总结

1.直选法--------直接判断法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不利因素是 A.水分 B.土壤 C.河流 D.热量 解释:西北地区缺水

2.优先法 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的原因 A.水分 B.土壤 C.河流 D.热量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故热量是限制性因素,故选D 尽管河谷水分\土壤条件也比青藏高原条件好,主导因素仍然是热量问题.综合题皆可答,选择题选优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由自然与人为原因引起,题干要求是人为原因,故排除AB,然后分析CD正反向即可 3.排它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A.夏季多暴雨 B.土壤 疏松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由自然与人为原因引起,题干要求是人为原因,故排除AB,然后分析CD正反向即可 D

4.因果分析法------推理分析 伦敦风力最大的季节是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风大 气压差大 温度差大 冬 季 3 度 度 与 6 温 差 D

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 5.特殊值法 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 1月我国秦岭---淮河00C, 南岭8 0C,北京大约-8 0C 7月长江流域29 0C,北京约25 0C 判断气候:标准最低月0度与15度 林与草界线:400MM/年 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两者经差很小可以不计,纬度差11度,即11*111KM=1200KM 6.计算法:昆仑与中山站距离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62°13′S,58°58′W)和中山站(69°22′S,76°22′E)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昆仑站: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 中山站(69°22′S,76°22′E) 两者经差很小可以不计,纬度差11度,即11*111KM=1200KM

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北京昼长夜短 B.北印度洋呈顺时针转动 C.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 D.悉尼多雨 7.逆向思维法 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北京昼长夜短 B.北印度洋呈顺时针转动 C.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 D.悉尼多雨 D 解析:这是一个反应季节的问题------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可以看出,ABC都表示 北半球夏季,又为单一选择,故选D

8.辅助线法 1.降水最多的地方大概分布高度( ) A.2000M B.3000M C.4000M D.5000M 图3 表示我国天山南、北坡不同高度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降水最多的地方大概分布高度( ) A.2000M B.3000M C.4000M D.5000M C

A.全球变暖 B.海平面上升 C.沿海红树林破坏速度 D.人口增长 9.代入法 当无法选,或拿不定注意时,把每个答案代入题干中,读读看那个最”顺”,不矛盾即是 B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图中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木柴和其他),读图回答, 1、图中C表示的能源是: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木柴 C 2、人类利用化石燃料 超过生物燃料的时间 A.1850 B.1870 C.1910 D.1930 B

谢 谢 指 导! 2009年5月

10、猜法:大家最拿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