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Advertisements

新东方多媒体库介绍 和 使用方法 申晓雨 江苏省区域经理 M: Q: E :
高考英语微课 – 完型 1 完型填空试题简介 四中 李俊和 完形填空试题简介 1. 多数是记叙文 2. 长度约 词左右 3. 平均间隔是 个词 4. 备选答案单个的词为主 5.80 个选项不重复 6. 以实词为主,主要是动词( 7-8 个) 和名词( 6-7.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1 热烈欢迎各位朋友使用该课件!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 工科高等数学 广州大学袁文俊、邓小成、尚亚东.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LOGO 考研英语导学 Speaker : Lanshire. 课程目录 一 考研英语的重要性 & 难度分析 二 近 15 年命题趋势变化分析 4.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一)单义词与多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如: 国人:指本国的人。 假如:如果。 它们都表现为一个声音形式只负载一项可以 组建句义的意义内容,因而都是单义词。 1 、单义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2014高考文言文复习之—— 文言文 实词含义推断.
文言文专题复习 八 实词推断 方法.
2010年高考专题复习 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 考 文 言 实 词 的推断.
关于汇率计算.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示例 江苏上冈高级中学 吴寅虎.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
用整体思路法 “秒杀”语法填空 主讲:Louie.
义项和义素.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四种命题 2 垂直.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
文言实词词义 的辨析和推断 象山二中 鲍小玲.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复习导航 一、 考纲要求 新考纲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如下: 正确认读基本篇目的字音,读清句读。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江 维 中 学.
THE TYPES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SET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一讲 雅思阅读概述 王冉 2015/02.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词义分析 一、词义 二、义项 三、义素 四、语义场.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 初一下册 反意疑问句 授课人:陆鑫焱 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第二中学 适用对象:初一学生.
文 言 文 阅 读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Unit 3 A.Let's learn课后 教材版本:人教(PEP)2011课标版六年级英语下册 执教设计:罗少冲 陈欢詠.
Unit 4 At the farm 第一课时.
Module 4 Unit 1 Dad played the erhu. 广鹿小学 王超.
语杠理论 -- 句法结构的砖石.
第三部分 合唱基础知识 ——节奏练习.
第一讲: 基本流程(1).
V-ing 分词 Gerund 动名词 Present Participle 现在分词 一. Form 主 动式 被 动式 一般式 完成式
小学语文总复习.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动名词(续2).
英语句型之—— 强调句型.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Unit 4 A House Could Be Destroyed in Seconds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3c
Module 3 Unit 2 She went into a shop..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假 威 转 扯 嗓 派 违 抗 爪 趟 神 猪 纳 闷 受 骗 借 jiǎ wēi zhuàn chě sǎng pài wéi kàng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同位语从句.
制作人:汪鹏珍 主讲人:汪鹏珍 江西婺源詹天佑小学
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5 Whose dog is this?
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二册 Unit 1 Birthday PartB 福清占泽中心小学 英语组.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词的搭配(一).
Unit 4 Then and now 六年级.
一般过去时的 一般疑问句 By Wenhe Primary Schoo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答案: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0年) A 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0年) A 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答案:C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答案:C 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年) A、城之不拔者二耳 被攻取 B、齐人未附 归附 D、齐人追亡逐北 败逃者 答案:C

推断步骤 如:审 一、联想该词的义项 如:省 已知义项:1、名词,广东省; 2、动词:反省,“吾一日而三省, 则智明而行无过也。” 探望,省亲。 节省。…… 如:审 已知义项:一般作动词,审查, 察看,知道…… 包括古今义、活用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推断步骤 二、根据语法结构推断义项 答案:B 善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广东题) A .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C .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 .岂足多哉 多:称赞 推断步骤 答案:B 善于

推断步骤 答案:D 资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国题)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推断步骤 答案:D 资助

推断步骤 三、根据文意确定义项 答案:B 聪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推断步骤 *---------- 答案:B 聪敏

练习 生男 生女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 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 “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 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 “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练习 推断:弄璋 弄瓦 生男 生女

推断步骤 四、代入原文检查义项 答案:A 放弃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辽宁) A.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      推断步骤 答案:A 放弃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探求),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开始)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一通悬康衢,谕(告诉)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诸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引耆耋①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观察)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①耆耋:qídié有声望的老人 练习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