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仲玉英 古代教育史 近代教育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某某某的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美丽校园 共同缔造 朱子家训 2016年5月16日.
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与西周的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三、西周的学校 四、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你心目中成功的人有谁? 但成功的我只有一个 成功的人很多 你敢于、乐于与其交往吗?.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教育硕士课程 课程特色 提供具弹性修课组合 配合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 融合个人经验及新知识 促进学员专业提升.
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状况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廉师友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简介IB和AP.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和外语实验校初中外语 教学改革实验的历程及启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讲 中国大学的演进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二、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三、中国现代大学的普遍成长.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 孙俊国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 主 编:尹少淳 授课教师:黄卫霞.
河北大学申请博士生导师 人员基本情况 彩色照片 小二寸 免冠 一、近五年科研项目情况 姓名:张 芳 出生日期: 职称: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教育史 仲玉英 古代教育史 近代教育史

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第二章 伟大的教育家孔丘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宋朝及其以后官学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 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八章 宋元明清时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与 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三、西周的学校 四、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索引 首页

一、学校的产生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索引 首页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1、商朝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2、商朝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 3、商朝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很重视。 索引 首页

甲骨卜辞 “甲”是乌龟的背壳,“骨”是牛的肩胛骨。“卜辞”是占卜的记录。 凡是完整的卜辞,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格式:“某某日卜,某人问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 甲骨卜辞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简单记录。 索引 首页

甲骨文中“学”的写法的演变 索引 首页

“丁酉”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丁酉卜”就是丁酉这一天占卜,召集多个国家的子弟到殷都来学习“戒”。 “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丁酉”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丁酉卜”就是丁酉这一天占卜,召集多个国家的子弟到殷都来学习“戒”。 据考证,这里的“戒”有两种含义:“一是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以“戒”为教育教养内容,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 索引 首页

“壬子卜,弗,酒小求学?” 意思是壬子这一天举行占卜,弗求问上天,为了王子入学,要设酒祭祖,这样办是否可行? 这表明奴隶主贵族把教育下一代当大事看待,入学要占卜,设酒祭祖。 索引 首页

三、西周的学校 1、学校设置。 2、学校的教育内容--“六艺”。 3、六艺教育的特点 。 索引 首页

1、学校设置 (1)按行政级别分为 国学:设在王都(中央学校) 乡学:设在国都郊外的六乡(地方学校 ) (2)按入学年龄分为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索引 首页

青铜铭文上关于小学的记载 《师嫠簋》记载:“在昔先王小学,女敏可事,既命女 乃祖考 小辅”。这段话是周王对嫠讲的,说他过去在先王所办的小学读书时,聪明能干,命他做少辅。 索引 首页

青铜铭文上关于大学的记载 《麦尊》中说周王在镐京,“才辟雍,王乘于舟……王射大鸿”。意思说,周王在辟雍,坐在船上,射大雁。 《静簋》中说,“六月初吉,王才藁京。丁卯,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 仆学射”。周宣王名静,这段铭文记载了周宣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在丁卯这一天,周王命他在学宫率领其他小臣,侍众学习射箭的事。 索引 首页

“六艺”教育 (1)“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都需要有乐。 (2)“射”和“御”:是指射箭和驾驭马拉战车的技能。 (3)“书”和“数”:书是指识字、写字,数是指计算 。 索引 首页

射御 索引 首页

数 首页 索引

3、六艺教育的特点 (1)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2)求知兼求能 。 (3)前期和后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索引 首页

四、奴隶社会学校 教育的特点-学在官府 1、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客观原因: (1)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2)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3)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3、说明: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索引 首页

第一章复习题 学在官府 六艺教育 索引 首页

第二章 伟大的教育家孔丘 一、孔子的教育实践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孔子的教育精神 索引 首页

一、孔子的教育实践开创了 大规模私学教育的先河 一、孔子的教育实践开创了 大规模私学教育的先河 索引 首页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作用 2、论办学方针 -“有教无类” 3.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4、论教育内容-六经 5、论教学方法 6、论道德修养 索引 首页

1、论教育的作用- “庶 富 教”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庶 富 教” 1、论教育的作用- “庶 富 教”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庶 富 教” (2)教化民众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索引 首页

1、论教育的作用-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内涵 (2)意义: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人人都必须受教育 1、论教育的作用-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内涵 (2)意义: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人人都必须受教育 (3)人性论中的矛盾 :“唯上智与下愚不 移” 首页 索引

2、论办学方针 - “有教无类” (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 可以入学受教育。 (2)人性论依据? (3)针对奴隶主贵族的有教有类而提出。 (4)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 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页 索引

3.论培养目标- “学而优则仕” (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2)依据:《论语•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则吾从先进” “学禄在其中矣” (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页 索引

4、论教育内容- 六经(1) 《诗》:即《诗经》。“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 《书》:即《尚书》。“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礼》:即《仪礼》。“为国以礼” ,“不学礼,无以立”。 《乐》:是“诗”的曲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易》:即《周易》。卜筮之书。 《春秋》:鲁国的编年史 索引 首页

4、论教育内容- 六经(2) 特点: 偏重社会人事。 ( “不能事人,焉能事鬼”) 偏重文事。 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还有什么特点? 索引 首页

5、论教学方法 -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思考:后人在此基础上有什么发展? 索引 首页

5、论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观察了解学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 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针对学生的性格缺点,补偏救弊。 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 索引 首页

5、论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含义: 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举一反三 诱导:循循善诱、由博返约、叩其两端 ) 索引 首页

5、论教学方法 -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 好学乐学 实事求是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索引 首页

6、论道德修养(1) (1)道德准则“仁”和道德规范“礼” 仁:“爱人”;“克己复礼”;以仁得精神处理好关系 义与利:要“见利思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人与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质与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 索引 首页

6、论道德修养(2) (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立志力行:“人无志不立”,“力行近乎仁” 克己反省:“克己复礼为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改过迁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为过也”。 择乎中庸:“过犹不及”。 索引 首页

三、孔子的教育精神 1、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以身作则,注重人格陶冶。 3、对学生一视同仁 。 4、提倡师生平等。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吾师” 5、教学相长 索引 首页

第二章复习题 思考: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 “性相近,习相远” “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 六经 孔子的教学观 孔子的道德修养观 孔子的教育精神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稷下学宫 二、战国诸家的基本教育思想及特点 三、《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索引 首页

一、稷下学宫 (一)产生条件 (二)兴衰轨迹 (三)办学性质 (四)办学特点 索引 首页

(一)产生条件 1、优越的军事、政治、经济条件。 (“四塞之国”。“四民分业”。农业“粟如丘山”,渔盐“通输海内”,工商业“冠带衣履天下” 。) 2、养士得国的历史经验 (田恒:“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 索引 首页

(三)办学性质 1、二重性: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 2、多功能性:集讲学、著述、育才、咨议为一体。 索引 首页

(四)办学特点 1、学术自由。 2、待遇优厚。 索引 首页

百家争鸣 二、战国诸家的基本教育思想及特点 (一)风格独特的墨家教育 (二)一源多流的儒家教育 (三)激进务实的法家教育 (四)无为辨证的道家教育 首页 索引

百家争鸣 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地点:稷下学宫 学派:儒、墨、法、道等 内容:人性论、治国策略等 意义:影响社会变革 繁荣文化 丰富教育思想,促进私学发展 索引 首页

(一)风格独特的墨家教育图 索引 首页

(一)风格独特的墨家教育1 1、人性论和教育的作用: (1)人性论:“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 (2)教育作用观:使天下人“知义” (“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 ) 索引 首页

(一)风格独特的墨家教育 2 2、教育目的和培养标准 (1)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去改造有差别不平等的社会,实现“兼以易别”。 (2)培养标准: “厚乎德行”:道德教育 “辩乎言谈”:逻辑思维训练 “博乎道术”:文史教育和科技教育 索引 首页

(二)一源多流的儒家教育 荀子 孟子 索引 首页

(二)一源多流的儒家教育 1、孟子的人性论和教育观。 2、荀子的人性论和教育观。 索引 首页

1、孟子的人性论和教育观。 (1)从性善论角度出发论述教育的作用 人性是指人的道德属性,人生来就有善的道德萌芽,教育的作用:“求放心”—引导人保 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得民心” (2)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 (3)以性善论为基础的道德修养论。 (4)以思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论。 索引 首页

1、孟子的人性论和教育观 -以思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论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索引 首页

2、荀子的人性论和教育观 (1)从性恶论出发论述教育得作用 “性伪之分”——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善假于物)。 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一民心” (2)论教育目标和内容 “大儒” “隆礼仪而杀诗书” (3)论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注错积靡” 强学力行 “虚一而静” (4)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天地君亲师 索引 首页

(三)激进务实的法家教育 索引 首页

(三)激进务实的法家教育 1、绝对的“性恶论”。 2、禁“二心私学”。 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提倡“耕战”。 索引 首页

绝对的“性恶论” 韩非认为人性有这样两方面的特点: 人都有“趋利避害”、“喜利畏罪”的特点。 人都有好逸恶劳的特性。 所以,只要用法律高压,而不用温情脉脉的道德说教就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索引 首页

(四)无为辨证的道家教育 索引 首页

(四)无为辨证的道家教育 1、教育主张-“不言之教”。 不要刻意地去改变学生的禀赋,而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然本性,重视其自然的思悟;达到自我人格的完善。 2、教学方法-“用反”。 (1)“双观”。 (2)“正言若反” (3)“因其固然” 索引 首页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索引 首页

三、《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二)《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三)《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索引 首页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1、大学教育的目的——“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2、大学教育的学习程序——“八条目” (1)格物、致知 (2)诚意、正心、修身。 (3)齐家、治国、平天下。 索引 首页

(二)《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1、人生哲学:中庸。 2、人生修养的基本途径:循性而行和积极学习。 3、知识获得的基本环节: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索引 首页

循性而行和积极学习 (1)循性而行:就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或“尊德性”。 (2)积极学习。就是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或“道问学”。 索引 首页

(三)《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 学制(学校系统、学习年限)、视学、教育规范(示敬道、官其始、孙其业、收其威、游其志、存其心、学不躐等)、考试制度 3、教学原则 4、教学方法 索引 首页

3、教学原则 (1)豫、时、孙、摩。 (2)长善救失。 (3)启发诱导。 (4)藏息相辅。 (5)教学相长。 索引 首页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5、论教师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尊师重道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师严然后道尊” 5、论教师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尊师重道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师严然后道尊” 教师的条件:广博知识、掌握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心理、能博喻、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总结:中国古代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索引 首页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 教育复习题 稷下学宫、三纲领八条目、百家争鸣 豫、时、孙、摩 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 藏息相辅 教学相长 稷下学宫、三纲领八条目、百家争鸣 豫、时、孙、摩 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 藏息相辅 教学相长 儒、墨、法、道教育的特点 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比较 《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索引 首页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秦始皇的文教政策 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三、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四、两汉时期的太学 索引 首页

一、秦始皇的文教政策 (一)“书同文字” (二)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索引 首页

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对贤良策》 中的文教政策建议 (二)基于“天人感应说” 的德治思想 索引 首页

(一)《对贤良策》中的文教政策建议 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2、兴太学以养士。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索引 首页

(二)基于“天人感应说”的德治思想 1、德教是立政之本。 2、限制君权,以德治国。 3、“三纲五常”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从天人感应到君权神授再至王道三纲 索引 首页

二、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1、“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社会原因 2、措施 (1)立五经博士,诸子传记博士不置而废。 (2)办太学,专门学习儒家经典。 (3)完全确立察举制,高官厚禄送给精通儒学的人。 3、影响:有助于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 提高教育的地位; 阻碍文化的整体发展、束缚文人士人的头脑。 索引 首页

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社会原因 儒家在如何治民的问题上有优势: 1、以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驾驭天下,有利于加强君权。 2、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 3、以天道人情教化民众,有利于发挥一民心的作用。 索引 首页

察举制-始于汉文帝,汉武帝 时成为比较完备的制度 特点:1、实行奖惩严明的察举责任制。(有才不举,举而不实坐罪;有才即举,举而得人受奖) 2、增加察举的科目,规定察举的期限和人数。 3、制定察举的标准(四科:德、学、法令、谋略) 4、察举与考试相结合。 意义:重视品行才绩,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建立严格的察举法规。 局限:选举大权为权门势家所把持;重德轻才,使评价带有虚伪性和主观随意性;多途求贤保持了特权。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索引 首页

四、两汉时期的太学 1、时间和培养目标 2、太学的教师与学生:博士和博士弟子。 3、太学的教学内容:从今文经学到古文经学。(熹平石经) 4、太学的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大都授、次第相传。 5、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 6、太学的考试制度和方法:“设科射策”。 索引 首页

熹平石经 索引 首页

汉教师与学生(讲经) 索引 首页

东汉十四家博士 索引 首页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二、官学的继承和发展 三、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索引 首页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 (二)兼重佛老 索引 首页

(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 1、隋朝: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 2、唐朝:重新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1)将孔子偶像化。 (2)重用儒家人才。 (3)统一儒家学说。 (4)根据儒家思想确立治国方针。 索引 首页

(二)兼重佛老 1、佛教的影响 (1)成为对民众进行精神统治的手段,并破坏生产,威胁国家财政。 (2)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为后世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 2、道教的影响:增加了士人的学习和考试内容。 索引 首页

二、官学的继承和发展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二)隋朝的官学 (三)唐代的官学 索引 首页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1、设国子学:目的是 “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2、设分科大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影响。 3、设律博士。开后世律学之先河。 4、四门小学。 5、北魏正式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索引 首页

(二)隋朝的官学 1、另设书学,算学及地方的县学。 2、儒家经典恢复为主要教材。 3、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内设祭酒一人,总管教育事业。(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 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和官员) 索引 首页

(三)唐代的官学 1、六学一馆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广文馆 2、特点: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增添教育内容;教育等级制明显;学校类型多样化;教育、研究、行政三者合为一体。 索引 首页

三、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索引 首页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 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把被选的士按家世、德才(品、状)分为九品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将士分为九品的执行者为中正官,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担任。 为“综核名实”而立,在初期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演变为按门第取士。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流弊。 索引 首页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选举制度的发展演变:以德取人的察举制-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607年,隋炀帝招十科举人,其中进士科的开始标准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思考:为什么科举制度能在中国维持1300多年? 科举制度对中国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在1905年废除? 对我们今天的考试改革有什么启示? 索引 首页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1、生源和考试手续 (1)生源:“生徒”和“乡贡”。 (2)手续:经学校或地方长官考核送礼部参加考试,再经吏部复试后授官 。学校试或乡试(地方)-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书、判、身、言) 2、考试的类型和科目: 类型主要是常科和制科;科目主要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6科 3、考试方法: 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等6种 索引 首页

帖经 索引 首页

墨义 索引 首页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1、宋代的改革 2、元代的改革 3、明代的改革 4、清代的科举制度 索引 首页

1、宋代的改革 (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 (2)设置“别头试”和“锁院”制度,限制考官权力。 (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 (4)扩大及第名额。 (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 (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 (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 索引 首页

宋殿试图 索引 首页

殿试之后的待遇 按“三甲五等”发榜 第一甲:名列第一,第二等者,赐以“进士及第” 名义。 第二甲:名列第三等者,赐以“进士出身” 名义; 第三甲:名列第四,第五等者,赐以“同进士出身”名义。 索引 首页

告示 索引 首页

2、元代的改革 (1)明定三场: 乡试、省试都各考三场,每场之间相隔三日 (2)确定乡试、省试的具体日期 : (3)规定考试范围 : 乡试第一场为农历八月二十,会试第一场为农历二月初一 (3)规定考试范围 : 出题范围是《四书》,答题范围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索引 首页

3、明代的改革 (1)确定“三年大比”制度。 (2)考试过程改为四个阶段。 (3)考试的手续更为严密。 (4)确定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 索引 首页

“三年大比” 制度 洪武十七年 (1384年)正式规定每隔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 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 这些年头称为“大比之年”。 索引 首页

四个阶段的考试过程: 童生试(院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去参加乡试 ; 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发榜图)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廷参加殿试;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索引 首页

乡试发榜 索引 首页

八股文体 第一是“破题”,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 第二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 第三是“起讲”,为议论的开始; 第四是“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第五是“起股”,又称“提比”; 第六是“中股”,又称“中比”; 第七是“后股”,又称“后比”; 第八是“束股”,又称“束比”。 索引 首页

八股文特点 1、题目取材于四书五经,论述要求代圣人立言 2、文体有严格的格式,考生不得违格 3、采用排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 策于一体。 古怪题目:截搭题:“则吾从先进” “其为仁之本欤?子曰巧言令色” 枯窘题:“互乡”、“居”、“其然”、“叟” 索引 首页

5、清代的科举制度 主要是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 (1)考试科目上,增设了制科和翻译科。 (2)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 “三场辛苦磨成鬼, 两句功名误煞人” 索引 首页

北京贡院 索引 首页

讨论与思考 ■科举制度对中国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在1905年废除? 索引 首页 ■为什么科举制度能在中国维持1300多年? ■对我们今天的考试改革有什么启示? 索引 首页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一)积极意义: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选士大权归中央政府; 相对保证官员素质; 思想统一于儒学。 2、相对客观公正。 3、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 索引 首页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二)消极影响: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2、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3、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 4、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 。 索引 首页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索引 首页

状元梦 索引 首页

科场舞弊 索引 首页

科场舞弊 索引 首页

第六章 宋朝及其以后官学教育的发展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对官学教育的 影响 二、宋以后官学教育的发展 索引 首页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一)   庆历兴学 (二)   熙宁兴学 (三)   崇宁兴学 索引 首页

(一)庆历兴学 索引 首页

(一)庆历兴学 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俺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3个方面: 1、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2、改革科举考试。 3、创建太学,并采用分斋教学的形式。 索引 首页

胡瑗的分斋教学法 索引 首页

胡瑗的分斋教学法 胡瑗: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1035年被范仲淹任命为苏州州学教授,后又任湖州主教。他在苏湖两地教学时,改变当时崇尚辞赋之学风,重经义及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经义斋: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堰水、讲武等科,学生主修一科、副修一科,培养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 以明体达用,培养实际有才干的人为目标。 意义: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内实行分科教学;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开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索引 首页

(二) 熙宁兴学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3年),在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4个方面: 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官学。 3、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4、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索引 首页

王安石 索引 首页

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 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 外舍:定额700人,地方官学所送学生经考试合格者入学。每月一试,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第一、二等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内舍。 内舍: 定额300人,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为优、平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上舍。 上舍: 定额100人,每两年用科举考试的“省试法”考核,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省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免乡试直接参加省试。 评价? 索引 首页

(三)崇宁兴学 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北宋的第3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5个方面: 1、在州、县两级普设学校,并在路一级设提举学事司进行管理。 2、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联系的学制系统。 3、新建辟雍,并扩大了太学的名额。 4、恢复医学,新设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 5、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索引 首页

二、宋以后官学教育的发展 (一)元代的国子学和教育行政机构 (二)明代的国子监教育 (三)清代的中央官学 索引 首页

(一)元代的国子学 1、国子学中采用“升斋等第法”和“积分法”。 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的方法。始于宋太学,完善于元国子学。有利于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 索引 首页

(二)明代的国子监教育 1、教师和学生 (1)教官分工的精密化。 (2)学生来源的多样化 2、教学制度——积分法、监生历事制度 3、考勤制度——设“勘合簿”和“出恭入敬牌”。 索引 首页

教官编制和分工 管理人员: 教学人员: 博士 、助教、学正,学录 教辅后勤人员: 司业:协调各馆课程的副职。 监丞:督察教官,监生的总管。 祭酒:总管监务大事的正职。 司业:协调各馆课程的副职。 监丞:督察教官,监生的总管。 教学人员: 博士 、助教、学正,学录 教辅后勤人员: 典簿,管理文书和钱粮出纳 典籍,管理书库和书籍 掌撰,管理师生伙食。 索引 首页

监生的来源 举监: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由翰林院择其优秀者送入国子监; 贡监:从各地方官学选送到国子监的学生 ; 荫监: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功臣,外戚子弟 ; 例监 :百姓捐资纳粮于国家后,政府特许其子弟入学的,又称“民生”。 索引 首页

(三)清代的中央官学 觉罗学:专为爱新觉罗氏的皇族子弟办的学校; 旗学:为八旗子弟(满族人)所办学校的总称 ; 俄罗斯学:是一种外国语学校性质的官学。 雍正六年(1728年)初设俄罗斯学馆,教俄国留学生学习汉文,满文和经史典籍,后又于乾隆六年(1741年)设俄罗斯学堂,教满汉贵族子弟学习俄文。 索引 首页

第七章 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二、宋初六大书院 三、北宋以后书院的发展 四、书院教学的特点 五、书院的组织管理 第七章 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二、宋初六大书院 三、北宋以后书院的发展 四、书院教学的特点 五、书院的组织管理 六、书院的教育意义 索引 首页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2、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3、私人讲学的传统 4、佛教禅林的影响 索引 首页

二、宋初六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索引 首页

岳麓书院 索引 首页

石鼓书院 索引 首页

应天府书院 索引 首页

嵩阳书院 大唐碑 索引 首页

茅山书院 索引 首页

三、北宋以后书院的发展 (一)朱熹与南宋书院的发达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1179年 ,朱熹下令修复白鹿洞书院。次年修复后,朱熹亲自掌教,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学规 1194年,朱熹又对岳麓书院进行了修复和扩建,也亲自讲学,学生达千余人 索引 首页

《白鹿洞书院揭示》 索引 首页

(二)元代书院的官学化 1、由政府任命书院教师。 2、控制书院的招生,考试及毕业后的去向。 3、设置书院学田以控制书院经济命脉。 索引 首页

(三)明代中期书院的复兴 1、  王守仁、湛若水的讲学 2、明中叶以后四毁书院与东林书院的学风 索引 首页

王守仁、湛若水的讲学 王守仁,明朝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508年,在贵州创办了龙冈书院; 湛若水,儒学大师陈献章(字白沙)的学生。 1509年,在贵阳的书院讲学; 1518年,在江西修建濂溪书院讲学; 1524年,在会稽书院讲学。 湛若水,儒学大师陈献章(字白沙)的学生。 “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从游者殆遍天下”。从40岁到94岁逝世前五十五年间无日不讲学,无日不授徒 索引 首页

东林书院 (1)完备的讲会制度使之成为文化学术中心。 (2)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活动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索引 首页

(四)清代书院的类型分化 1、清政府对书院控制的措施 2、清代书院的类型分化 (1)控制书院的设立。 (2)控制书院的师长的选聘权 (3)控制书院的招生和对生徒的考核。 2、清代书院的类型分化 (1)以讲求理学为主的书院。 (2)以学习制艺(八股文)为主的书院。 (3)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为主的书院。 (4)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 索引 首页

(五)清末改书院为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清政府下诏利用已有的书院教育资源,将各省所有书院,在省城的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的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改为小学堂。 索引 首页

四、书院教学的特点 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 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 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5、师生关系融洽 索引 首页

五、书院的组织管理 1、办学方式与经费 2、办学特征 3、学规 索引 首页

1、办学方式与经费 (1)   办学方式:由私人教育机构向官学教育机构演变。 (2)   办学经费:主要依靠院田的收入。 索引 首页

2、办学特征 (1) 办学目标: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 (2)选址:多设山林僻静之处。 (3)主持人:自行聘请地方名儒。 (1)   办学目标: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 (2)选址:多设山林僻静之处。 (3)主持人:自行聘请地方名儒。 (3)奉祀:多奉祀本学派鼻祖。 索引 首页

五、书院的教育意义 1、促进理学发展、繁荣学术文化 2、促进了教育革新 3、促进了古代教育制度的完备 索引 首页

第八章 朱熹教育思想 王守仁教育思想 索引 首页

朱熹教育思想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后改为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索引 首页

朱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元本体论 (1)宇宙的本体是太极,是理,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最高原理。宇宙的现象是阴阳,是气,理气本无先后可言,但如果推其所以来,则先有理。 (2) 性即理,宇宙的理性在心唤作性,就是“仁、义、礼、智” 。 (3)人类万物都是由于理气的结合而产生,所以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同是善的,而“气质之性”有清浊偏全不同。 教育的作用在于“明明德” 索引 首页

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一) 小学: 任务:培养“圣贤坯璞” 内容:教事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方法:早施教 形象生动 重行为习惯培养 索引 首页

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二) 大学: 任务;“加光饰” 内容:教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方法:自学 学术交流 索引 首页

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三) 意义: 朱熹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确立了两者在任务、内容和方法上的侧重点,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基础与深化的内在联系 。反映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 对小学的论述对南宋以后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索引 首页

《朱子读书法》要目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索引 首页

《朱子读书法》分析 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集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于一体 读的是圣贤之书 把道全看在书上,把学全看在读和讲上。 “天下之 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 格物穷理,变成读书穷理。 索引 首页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心即理:理存在于心中。 “心之本体” 教育的作用在于“明其心” 索引 首页

王守仁儿童自然教育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诱之歌诗 导之以礼 讽之读书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动静搭配,体脑交叉 诱之歌诗 导之以礼 讽之读书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动静搭配,体脑交叉 循序渐进 ,量力而施 “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索引 首页

王守仁儿童自然教育思想分析 不仅当时在反对传统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儿童教育的规律,“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郭沫若) “自然教育论”的提出,比西方最早表达自然教育思想的名著法国卢梭的《爱弥儿》的出版时间(1762年)早了200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索引 首页

近代教育史 第九章 洋务教育 第十章 维新教育 第十一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 第十三章 壬戌学制 第九章 洋务教育 第十章 维新教育 第十一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 第十三章 壬戌学制 第十四章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