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略 與 管 理 何世同 將軍 / 博士 崑山科技大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通用技术 I General Technology I 1 正确理解通用技术 2 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 从典型事例看设计 4 趣味制作与学技术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彭哲方.
Advertisements

新三板股改、挂牌过程 财务规范 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一、新三板财务相关简介 二、历史沿革的财务规范 三、股改、挂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财务 事项 内容提要.
十、如何談判 赫爾.高韓所著「談判的技巧」 乙書,開宗明義指出,「談判的 目的,在得到我們需要的,並尋 求對方的許可」。我要的,我請 你同意;你要的,你也讓我同意, 引伸來說,談判正是國父所說: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 一 ) 、定義:
學校的行銷與定位 國立中正大學 行銷管理研究所 曾光華副教授 2 行銷是什麼? 教育機構的特質與行銷挑戰 學校行銷:基礎與原則 學校行銷:定位 Q & A.
Objective: 為因應新職安法修訂對園區廠商之衝擊,以產官合作模式,由科管局主導,工安 促進會協辦,發揮大手拉小手團隊合作,藉此提升園區廠商對職安法之熟悉度並 落實執行。 Strategy: 鼓勵小廠加入工安促進會,結合科管局與園區工安促進會力量,共同舉辦法規讀 書會,同時邀請制訂法規專家參與法規主題研討,並由大廠舉辦觀摩活動,藉以.
通識教育理念 李澎蓉 (高師大通識教育中心) 2017/2/26.
社会卫生策略 (social health strategy)
保险公司 流动性风险管理 张晨松 光大永明人寿总精算师 北美精算师 FSA 英国精算师 FIA 中国精算师 FCAA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李家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文化衝擊、跨文化適應對海外實習影響之研究 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海外實習生為例
芳香美容师 小九制作.
大綱 壹、我思故我在  我專業故我在 貳、扎根跨領域學習的基礎 參、高雄師大通識教育理念—全人教育 肆、通識教育願景 伍、通識教育課程發展
深入学习西南航空 全面践行卓越服务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 赵敏 2009年1月17日 乌鲁木齐 奥鹏培训学院.
国学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 刘大洋 博士.
至各章课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策略規劃 (TTQS補充教材) TTQS評核委員 賴秀宜(2014).
Corporate Strategic Management
引言 LDCL010331BJ(GB)-final corp strategy
牙齒的城牆不保了.
歡迎蒞臨 時間 議程/內容 備註 09:00-09:30 報到 報到及領取會議資料 09:30-10:30 「大學校院校務資料庫」 填表說明
Chapter 3 General Procedures of Customs Declaration
主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本土心理與文化療癒」研究群 協辦: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
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技能竞赛 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行业选拔赛 说明会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 李姿緣 林雅湘.
指 導 老 師 :羅 國 城 老師 組 別: 第 14 組 組 員:4960P085 蔡鈴欣 4960P112 王憶梅
全科医学基本知识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健康评估 第二章 健康评估方法.
四个问题 1.经常或者最近有感冒发生,频率增加 2.感觉脾气没以前好,动不动爱发,尤其是对家人
選讀一  青鳥就在身邊 陳火泉.
人才招聘大纲.
通识教育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 时现 博士 教授 南京审计学院.
開創班級經營之藍海策略 國立清水高中 學生事務處 翟家甫.
第一章 营销导论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 本章小结 知识结构图.
我最喜歡的國家 法國 28號 許鳴讌製作 p.s.要開音響.
第一章 商务秘书概述.
教師甄試的經驗分享與討論 分享者:歐盈汎 臺北市雙蓮國小教師.
策略管理報告 策略是什麼? What is strategy?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演變 第一節臺灣接收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企业战略管理.
本章内容 1.竞争战略概述 2.竞争战略的三大类型 3.企业竞争优势 4.案例分析:比亚迪的成长路径
第二章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本章导航 知识加油站 案例分析 자주적 관리를 통한 고객 감동 실현 实战训练 1 1.
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 祁顺生
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新视野 --胡志军(judyh).
啟動革命-Gary Hamel.
纯海岸价格报告.
作者曾任美国Manville公司资深地质师、国防部副部长,现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
体育市场营销学 主讲教师: 陈毅清.
以事業層級策略 建立競爭優勢 C-3b 第三組 組員名單 企四B 黃慧卿 企四B 謝伊婷
第2章:競爭力與生產∕作業策略 傅和彥 著.
第七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篇第三章: 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第一篇:第三章 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太陽馬戲團 創造一個需求,並且去滿足它 工工100鍾伯其.
假設現在時刻是17:50,忙忙碌碌的你上了一整天的班,正在獨自開車回家的路上!
Christian Dior 製作人: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 吳偉廉老師 網頁:
指導教授:張巧宜 系級:金融系3A 學號: 姓名:吳姿瑩.
培基小學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培基小學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促進身心健康之法規遵循.
奔向2018企业总结年会 更多模板请关注: Business report general summary PPT template | is suitable for the reporting on activities report | bio.
生涯發展之「看見台灣」融入社會領域歷史、地理、公民合科教學
粉紅肉渣 報告人:陳婉真.
野 獸 派.
Topic 8 賽局理論(Ch5).
與傳媒共舞四大重點 李燦榮
中國兵學理論 *兵學概述 *中國古代兵學思想.
第 八 課 青鳥 就在身邊 陳火泉.
銷售管理模組應用 教育訓練 通用數碼‧CRM事業群 莊培鑫 General Digital Co., Ltd.
永續校園規劃與管理 第十二講 永續校園管理 授課教師 彭立沛 2003/05/24.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通識網推廣中心計畫 教育部通識教育資源平台建構與永續發展計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戰 略 與 管 理 何世同 將軍 / 博士 崑山科技大學

認識「戰略」 一、現行「戰略」一詞的來源 二、「戰略」一詞 中國古即有之 三、什麼是「戰略」 四、「戰略」的體系與分類 五、「戰略」與「戰術」的關係

現行「戰略」一詞的來源 1.「戰略」 “Strategy”,語根為希臘文的 “strategos”, 其意是:指揮作戰的「將軍」(general)。 2.公元57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Maurice撰寫了一本訓 練高級將領的教材,名為“Strategicon”,譯成英文, 就叫「將軍之學」。 3.後來由日本人將其翻譯成「戰略」之漢文,再傳入 中國;這就是今日全球通用的所謂「現行戰略」。 4.中國最早由翻譯而來的有關「戰略」書籍,出現在 清光緒34年(1908)。

由此看來,今人所謂的「戰略」 ,其實源自西方,起初是以軍事上 的作戰與訓練為範圍,後來又逐漸 擴及國家及國際事務之上。

然而「戰略」一詞 中國古即有之 如果純就「戰略」兩字而言,最先使用者,則是中國人,而非日本人。 因為早在西晉時期(265~316),即有司馬彪者 以「戰略」為名著書,惟原書已佚,僅存書目; 其內涵,不一定同今日所稱的「戰略」,也可能 是「論戰」的「篇」、「章」之意,但至少可以 說明「戰略」兩字,中國古即有之,而非「外來 語」。 而以議兵論戰為主要內容的「兵學」著作, 中國也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開花 結果;《孫子兵法》可作代表。

什麼是「戰略」?

1. 現行之「戰略」,與中國古代所稱之「謀」、「韜」、 「略」,及現代商場與職場中所常見的「策略」同義, 在本質與功能上,都是「鬥智」、「避免錯誤」及 「以最少代價迅速獲致成功」的行為與概念。 2.不過,由於認知差異與觀察角度不同,「戰略」也被認 為是一種藝術,一項科學,或兩者兼而有之;眾說紛 紜,莫衷一是。 3.但根據 strategy 所代表的意義看來,就現行「戰略」 之思考與運用言,其最初是起於戰爭、軍事訓練與野 戰用兵,再逐次擴張於其他領域,應無爭議。

4. 有關「戰略」之定義,因角度不同,而見仁見智: 拿破崙認為是「戰爭之藝術」; 克勞塞維茲認為是「為獲取戰爭目標而對戰鬥 之運用」; 福熙認為是「一個力、空、時的問題」; 約米尼認為是「戰區中對軍團的指揮藝術」; 李德哈特認為是「分配及運用軍事手段以求貫 徹政策目的之藝術」。

5.我國當代兵學大師余伯泉上將(1910~1982)綜合近 代西方各家觀點,並擷取中國相關思想之精華,為 「戰略」作出了一個較為周延的定義。他認為: 「戰略是建立力量,藉以創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俾能在爭取所望目標時,能獲得最大成功之公算與有利效果之藝術。」

6. 吾人由此定義可以看出,「戰略」在廣義 上,是一種建力、用力,造勢、用勢,以 爭取所望「利益」之藝術,而其最高指導 原則與理想境地,當在「不戰而屈人之 兵」,或「以最少代價獲得最大效果」; 此亦其功能與目的也。 7. 本定義雖未言及科學,但其精神,實已蘊 涵於「建立力量」之過程中,故為一兼顧 藝術與科學之定義。這個定義出自軍方, 故表面上似以軍事為本位考量,惟實際上 已有「放諸」政治、經濟、心理、社會等 各領域「皆準」之積極意義。

「戰略」之體系分類 「戰略」依性質與範圍之不 同,大致可以區分為「垂直分 類」與「水平分類」兩大體系。

一、垂直分類 由於指導與執行階層之不同,各層次「戰略」之內涵 亦互異;由上而下,約可垂直區分為: 1.建立與運用「與國力量」,以爭取「同盟目標」 之「大戰略」。 2.建立與運用「國家力量」,以爭取「國家目標」 之「國家戰略」。 3.建立與運用「武力」,以爭取「軍事目標」之 「軍事戰略」。 4.運用「野戰兵力」,從事決戰,以爭取「戰役目 標」之「野戰戰略」(又稱「作戰戰略」)與 「戰區軍種戰略」。

此四者相互關連,形成「戰略」之「垂直體系」;其間關係,概為「對下指導,對上支持」。 惟此關係,僅限於「國家戰略」以下層次之「戰略」, 並不一定適用於「大戰略」。蓋「大戰略」通常基於各國之 「國家利益」與「國家目標」而形成,除非此聯盟國家內有 「超強」或「超國權力」存在,否則「大戰略」不一定能指 導「國家戰略」,而「國家戰略」也不必然要支持「大戰略」 。 各階層「戰略」間之關係,既為上階層指導下階層,下 階層支持上階層,故欲竟「戰略」之全功,其基礎即建立在 上、下階層「戰略」連貫、協調與合作之上,任何環節的疏 忽,都足影響全局;其互動狀況,同後述之「戰略」與「戰 術」關係。 13/25

戰略體系之垂直分類 示對上支持 對下指導 大戰略 國家戰略 軍事戰略 野戰戰略

上層戰略成功 下層戰略成功 必能達成所望戰略目標 上層戰略成功 下層戰略失敗 有利態勢落空 上層戰略失敗 下層戰略成功 或能挽回不利態度於 一時,但對大局無補 上層戰略失敗 下層戰略失敗 必敗

二、平行分類 惟就廣義「戰略」而言,上述分類所涵蓋之內容並不完 整,尚須有「平行階層戰略」之支援、協調與互補,才能發 揮相乘效果,是謂「平行分類」。 以「軍事戰略」體系為例,其上下各階層間之「平行戰 略」,概有:

1.「軍事戰略」之上為「國家戰略」;與「軍事戰略」平 行階層之「戰略」,概有「政治戰略」、「經濟戰略」 與「心理戰略」。 2.「軍事戰略」之下,為平行之「陸軍」、「海軍」、 「空軍」等之「軍種戰略」,與各軍種或「聯合作戰」 作戰區之「野戰戰略」。 3.各軍種或「聯合作戰」作戰區「野戰戰略」之下,有 平行之陸戰、海戰、空戰等軍種「作戰(野戰)戰略」。

各「平行戰略」間之互動,也是能否竟「戰略」全功之 重要影響因素: 例如:1991年的「波灣戰爭」,多國聯軍在發動優勢 海戰、空戰作為後,尚須以陸戰收戰果。 又如:漢武帝於征和四年(前89)「下詔罪己」,並對 匈奴「不復出軍」,即是漢朝之「經濟戰略」 已無法支持「軍事戰略」之原因。

因此,各「平行戰略」間,在其共同上層「戰略」指 導下,應相互協調支援,摒棄本位主義,發揮統合力量, 方能達成所望之「戰略目標」。 在「大戰略」運用下,有時依需要而建立的「軍事聯 盟」,可根據各同盟國家間之條約或協定,指導授權範圍 內之各成員國「軍事戰略」與「聯盟作戰」地區之「野戰 戰略」。 而「平行戰略」中之任何脫節,亦均可能對全局造成 重大影響。而各成員國之「國家戰略」與「軍事戰略」, 亦須依約定支持「聯盟戰略」;如1944年6月英、美盟軍 「諾曼第登陸」之作戰模式。

國家戰略下的平行戰略 國家戰略 政治戰略 經濟戰略 軍事戰略 心理戰略 野戰戰略 戰術

「野戰戰略」 是一切戰略的基礎 「戰略」最初既起於以戰爭為主的軍事領域,任何一 場戰爭,又無不以「武力戰」為決勝之關鍵因素;而負責 指導「武力戰」者,厥為「野戰戰略」,故「野戰戰略」 為各階層「戰略」的基礎,也是各階層「戰略」連貫「戰 術」之紐帶。

就「野戰戰略」之內涵言,計有「補給線」、「內線 作戰」、「外線作戰」、「地障」等四大範疇,代表不同 的作戰型態、概念與影響因素。 「戰略」之下,又有「戰術」,其與「戰略」間之關 係,亦為「對下指導,對上支持」;即「戰略」指導「戰 術」,「戰術」支持「戰略」。

「戰術」,是在戰場(或預想戰場)及其附近,使用戰力, 創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以支持「野戰戰略」之藝術。 戰略與戰術之關係 「戰術」,是在戰場(或預想戰場)及其附近,使用戰力, 創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以支持「野戰戰略」之藝術。 軍以戰為主,戰以求勝為目的;「戰場」,就是軍隊實 地交戰而求勝的場所。能在「戰場」之內擊滅敵人「有生 戰力」,創造殲滅戰果,一直就是古來兵家夢寐以求的野 戰用兵最高目標;其基礎,就建立在「戰略」與「戰術」 之精密分工之上。 不過,「戰略」與「戰術」雖均為野戰用兵藝術,但兩 者除階層有異外,在使用時空與賦予任務上,亦有所不同; 如何上下連貫,相互配合,應為成敗關鍵。

余伯泉上將認為: 「戰略」(尤指「野戰戰略」)負責指導「大軍」進入 戰場前「建力」與「造勢」之任務,其範圍在「戰場外」, 目的在使大軍於會(決)戰時,居有利態勢。 「戰術」則負責指導大軍進入戰場後用力與用勢之任 務,其範圍在「戰場內」,目的在使軍隊於會(決)戰時, 易贏得勝利。 兩者之間,當具有「層次分工」與「相互配合」之密 切關係。再進一步看,「戰略」雖指導「戰術」,但也須 有「戰術」之支持,方能盡「構想」之全功;「戰術」雖 是戰場決勝之用兵藝術,惟若無「戰略」所創造之有利態 勢做為條件,亦難成功。

因此,「戰略」與「戰術」,如同前術「上層戰略」與「下層戰略」一樣,也有相同的成敗互動關係如下: 1.戰略成功,戰術亦成功,其戰必勝;如1939年「德波戰 爭」中的德軍。 2.戰略成功,戰術失敗,其結果是有利態勢落空;如1815 年「滑鐵盧戰役」中的法軍。 3.戰略失敗,戰術成功,則或可彌補不利態勢於一時,但 無補於全局;如1972年以前「越南戰爭」中的美軍。 4.戰略失敗,戰術亦失敗,其戰必敗;如東漢建安五年 (200)「官渡之戰」中的袁紹軍,及1914年「坦能堡會 戰」中的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