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The 6th Patriarch’s Sutra (The Sutra of HUI NEN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春季養生茶 一杰早期教育研究室摘 一杰小杨制作 by Lin Tsung Hui 春季養生茶 2 中醫養生觀念 健康的身體,表現在精氣神.
Advertisements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定义: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子宫腔面以外。 ( 妇科手 术中 约占 5-15% ,不孕行腹腔镜约 12-45%) 。 ( 一 ) 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 又称子宫腺肌病。①约半数同时合并子宫肌瘤。 ② 15% 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 二 ) 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1 第四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 多重积分 — 数值微分. 2 本讲内容 基本思想 计算方法 二重积分 问题描述 计算方法 数值微分.
三亚航空旅游学院级新生入馆教育. 一、认识图书馆 二、规章和制度 三、服务与利用 四、未来与展望.
2007 年 6 月 楚雄师范学院计科系 离 散 数 学 第三章 逻辑代数 ( 上 ) 命题演算.
97 下學期刑法分則 教學綱要 研究生:范嘉紋製作. 刑法分則 犯罪 財產法益犯罪 人格法益犯罪 社會法益犯罪 國家法益犯罪.
自然產與剖腹產比較 江幸達、江俊億、何奇軒 李奇軒 、 莊程勛 、 葉 姵 君 黃雅靖、劉品妤、羅彩瑄 坪內由里佳 1 第十組:
15th Team 主讲:严翠华. “ 抛出 4000 元高薪,招不到一名普工。 ” 月薪 4000 招不到普工,说明高明用工缺口大。 月薪 4000 招不到普工,说明高明用工缺口大。 资料显示:
子 痫 前 期 / 子 痫 的 治 疗 仁济 医院 林其德.
§6.5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6.5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 变而引起的一类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 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 变 体异常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 变而引起的一类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 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 体异常遗传病。
認識過敏 啥:『畢業典禮那天送妳花好嗎?』 正妹:『不行耶,我會過敏』 啥:『妳有花粉症嗎?』 正妹:『廢話!難道花粉會比我正嗎!?』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制作:ZZZ.
“全民肠道健康认知促进计划”核心信息及释义
第四章 科學革命.
中華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助理教授 羅中展 通識專題巡迴講座 旅行與旅行文學 中華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助理教授 羅中展
T细胞斑点检测结核感染 ---21世纪结核诊断解决方案
《饲料加工设备图形符号》 国家标准表.
第三節 亞洲的反殖民化運動 本節學習重點 1.了解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發展 2.明白日本殖民臺灣與朝鮮的異同 3.學習印度在二十世紀初期的表現
圓玄學院主辦 「道在生活、仁才並建」 專題系列講座 香港人文哲學會協辦
汉语与写作2 应用文基本理论 2005年3月.
九十九級土木工程系系學會 Civil Engineering
文献检索与利用 李丽华 联系: 地址:图书馆六层咨询部办公室.
考卷设置原则 内容 困难度 考卷形式,长度和布局 问题结构+使用语言 比较性 9th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過渡地形~大陸─半島─群島 ※中南半島 1.和中國雲南地區山同脈,水同源 2.縱谷南北縱走,地勢北高南低 中南半島 中 國 備註 河口都市
第一節 殖民統治前期的政治經濟發展 乙未割台與台灣民主國的起滅 殖民統治的建立 武裝抗日運動由盛轉衰 殖民性質的基礎建設 殖民性質的經濟發展.
彙管單位:壹零壹科技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利 率 Jiubuqian hezihe November 27th,2008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 ITCA金章專題研習 火星文 李倩明.
项目一 认识个人理财规划 个人理财规划概述 项目一 认识个人理财规划 个人理财规划概述.
温馨提示 多感悟,多体会 我们一起关闭所有通讯设备 如有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提出来讨论与分享.
广东省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系列课件 甲状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蒋宁一 李敬彦.
「社福機構薪酬及福利機制」 研究報告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研究委員會 2013年12月15日.
古都南京的兴衰起伏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六朝博物馆 胡阿祥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二 血糖的调节 二 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的: 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 2、血糖平衡的调节(B)
彙管單位:壹零壹科技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二 垂直运输设备及脚手架工程 单元2.1:垂直运输设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蕭世斌 Stanley Hsiao July 16th, 2005
袁宏道.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沈阳市场1-9月销售情况及五里河地块竞品销售情况
古代神话三则.
某电厂能源审计案例 南阳市国资委 李保才 南阳市能源所 白 磊.
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开题篇 庄天红.
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 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 王蔷 201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 小学阶段
实验三 文丘里—旋风水膜除尘器的除尘模拟实验
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及损耗的温度特性.
奢侈稅下的房市 19th亞太財務經濟會計與管理會 -奢侈稅成效分析與房市未來發展 報告人:蘇啟榮 信義房屋 不動產企研室
一件礼物 A Gift.
Sun Above the Clouds & Gift of Knowing You.
一件礼物.
你 爱 永 不 变.
主題: 繽紛歐洲在高雄,快樂由你, 義大世界 義大世界行銷
蕭黎明 中華信評企業評等部協理 July 7th, 2004
生命的事奉—第十三籃 同工訓練:五餅二魚的故事
精密加工實驗室(Precision Machining LAB)
國三地理科說明 南山中學10001學校日 地理科教師 林皓芸 分機192.
106年社團評鑑簡報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系學會 21屆 會 長:蘇峻賢 指導老師:曾國鴻 教授.
函数的连续性.
98年度兒童課後照顧學程 修課名單確認暨課程說明會 2009/09/15(二) 08:40~09:20.
第一章 十九世紀的民族主義.
2020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 主講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楊能舒 校長
2020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 主講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楊能舒 校長
48 th 週年校慶.
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 107年度預算編列及計畫執行報告
Fu Pin-Hui 2001/12 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The 6th Patriarch’s Sutra (The Sutra of HUI NENG) 唐 釋門人 法海 編集 元 古筠比丘 德異 撰書 明 憨山大師 德清 勘校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開 經 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 佛道無上誓愿成 四弘誓愿文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 佛道無上誓愿成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法寶壇經開宗明義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壇經祖本: 唐 先天二年(西元713) (法海原本) ↓ 壇經各種版本簡明沿革 壇經祖本: 唐 先天二年(西元713) (法海原本) ↓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惠能大師 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壇經各種版本簡明沿革 敦煌本壇經: 唐 開元二十年(西元732)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惠能大師 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鈴木大拙借助惠昕本校勘成書) ↓

惠昕本壇經: 宋 乾德五年(西元967) 《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 (依祖本成書) ↓ 壇經各種版本簡明沿革 惠昕本壇經: 宋 乾德五年(西元967) 《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 (依祖本成書) ↓

契嵩本壇經: 宋 至和三年(西元1056)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 (依曹溪古本成書) ↓ 壇經各種版本簡明沿革 契嵩本壇經: 宋 至和三年(西元1056)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 (依曹溪古本成書) ↓

德異本壇經: 元 至元二七年(西元1290)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依契嵩本成書) ↓ 壇經各種版本簡明沿革 德異本壇經: 元 至元二七年(西元1290)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依契嵩本成書) ↓

宗寶本壇經: 元 至元二八年(西元1291)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依契嵩本成書,俗稱流通本) 壇經各種版本簡明沿革 宗寶本壇經: 元 至元二八年(西元1291)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依契嵩本成書,俗稱流通本)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 原目 悟法傳依第一 釋功德淨土第二 定慧一體第三 教授坐禪第四 傳香懺悔第五 參請機緣第六 南頓北漸第七 唐朝徵詔第八 法門對示第九 付囑流通第十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目次 門人 法海 編集 後學 德清 勘校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禪品第五 懺悔品第六 機緣品第七 頓漸品第八 護法品第九 付囑品第十

壇經開宗明義: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行由品第一 壇經開宗明義: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品 要: 六祖以一大事因故,開緣說法,敘 述自己身世,求法得受衣缽,遭逢 艱辛命如懸絲,自不待言,以及登 壇說法,開演「東山法門 」。 行由品第一 品 要: 六祖以一大事因故,開緣說法,敘 述自己身世,求法得受衣缽,遭逢 艱辛命如懸絲,自不待言,以及登 壇說法,開演「東山法門 」。

行由品第一 摘 要: 1.五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2. 神秀思惟聖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行由品第一 2. 神秀思惟聖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行由品第一 3. 五祖曰: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其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4.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行由品第一 4.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5.六祖悟自本性,贊歎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行由品第一 5.六祖悟自本性,贊歎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行由品第一 五祖知惠能悟自本性,曰: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五祖知惠能悟自本性,曰: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復言:『…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行由品第一 6.印宗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六祖答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印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六祖答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行由品第一 印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六祖答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品 要: 1. 總淨心念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真諦 2. 在家出家修行無相頌要義 般若品第二 品 要: 1. 總淨心念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真諦 2. 在家出家修行無相頌要義

摘 要: 1.六師陞坐,告大眾曰: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般若品第二 摘 要: 1.六師陞坐,告大眾曰: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般若品第二 2.「摩訶般若波羅蜜」 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 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般若品第二 3. 何名「摩訶」? 「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般若品第二 4. 何名「般若」? 「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般若品第二 5. 何名「波羅蜜」? 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般若品第二 6.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般若品第二 7.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般若品第二 8. 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需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9. 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般若品第二 9. 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般若品第二 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品 要: 1. 功德真實意義 2. 求生西方淨土的正知正見 3. 在家修行無相頌要義 疑問品第三 品 要: 1. 功德真實意義 2. 求生西方淨土的正知正見 3. 在家修行無相頌要義

疑問品第三 摘 要: 1.「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疑問品第三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2.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疑問品第三 2.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疑問品第三 3.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親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才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

4.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眾生; 自性覺,即是佛。 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 能淨,即釋迦; 平直,即彌陀。 疑問品第三 4.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眾生; 自性覺,即是佛。 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 能淨,即釋迦; 平直,即彌陀。

品 要: 1.定慧一體,定慧等學 2.一行三昧真實意義 3.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法門 定慧品第四 品 要: 1.定慧一體,定慧等學 2.一行三昧真實意義 3.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法門

定慧品第四 摘 要: 1.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 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

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 定慧品第四 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

2.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如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定慧品第四 2.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如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定慧品第四 3.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

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定慧品第四 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定慧品第四 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定慧品第四 4.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 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其如本性。 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其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定慧品第四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坐禪品第五 品 要: 坐禪及禪定的正知正見

摘 要: 1.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 著淨,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 坐禪品第五 摘 要: 1.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 著淨,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

坐禪品第五 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坐禪品第五 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2.何名坐禪? 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坐禪品第五 2.何名坐禪? 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3.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坐禪品第五 3.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坐禪品第五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研究經典道書要點 1. 思索章(品)旨為何? 2. 段落分析、本文解義 3. 名詞註釋、名相解義 4. 語譯、解說 5. 研析啟示、心得記要 (與學道、修道、講道、辦道、行道相揮聯結) 6. 問題探索(自我尋求解義) 7. 尋求參考書目以及延伸閱讀 8. 製作學習單 9. 如何傳題以及傳題建議

三苦: 苦苦:業 障,業報苦。 (身心受之苦) 壞苦:煩惱障,無常苦。 (偶現樂境,失去受之苦) 行苦:迷惑障,不安苦。 苦苦:業 障,業報苦。 (身心受之苦) 壞苦:煩惱障,無常苦。 (偶現樂境,失去受之苦) 行苦:迷惑障,不安苦。 (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之苦)

◎四諦十六相: 四諦之苦諦: 苦 相-觀此身生老等八苦 空 相-觀因緣所生,剎那變異, 無常終極 無常相-觀因緣假合,生滅變異, 遷流無間 苦 相-觀此身生老等八苦 空 相-觀因緣所生,剎那變異, 無常終極 無常相-觀因緣假合,生滅變異, 遷流無間 無我相-觀因緣假合,諸法無實體性

四諦之集諦: 因 相-觀種子是苦果因 集 相-觀招引自果 生 相-觀前苦果盡更生後苦果 緣 相-觀和合眾緣驅使眾生輪 迴生死 四諦之集諦: 因 相-觀種子是苦果因 集 相-觀招引自果 生 相-觀前苦果盡更生後苦果 緣 相-觀和合眾緣驅使眾生輪 迴生死

四諦之滅諦: 滅 相-觀除生死之愛因與業使, 諸漏已盡,生死斷滅 靜 相-觀生滅無常中體證無我, 三毒除盡,此心不亂,故起靜相 妙 相-觀證緣起不變法性,出離三 界,無諸憂患,故現妙相 離 相-觀永離愛染,安住法性

四諦之道諦: 道 相-觀行正道摧迫偏邪 如 相-安住正知正見,道契真理 行 相-依聖道之正知正見, 行證涅槃 出 相-以聖道之正知正見, 出離三界

四聖諦顯明世間、出世間、生死、 涅槃之正知正見因果, 苦為迷果-示相、集為迷因-溯源, 為世間生死流轉 之因果; 滅為悟果-涅槃、道為悟因-行證, 為出世間生死還滅之因果。

三轉四聖諦十二法輪的關係: 示相:佛對利根者說,使其一聞即悟; 勸修:佛對中根者說,使其信受奉行; 作證:佛恐鈍根者,仍然不能信解受持 遂以自覺證相以明非虛,取信眾 生,使其消除疑慮。

苦諦-苦果: 初轉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次轉 勸修:此是苦,汝應知 三轉 作證:此是苦,我已知 苦諦-苦果: 初轉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次轉 勸修:此是苦,汝應知 三轉 作證:此是苦,我已知

集諦-苦因: 初轉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次轉 勸修:此是集,汝應斷 三轉 作證:此是集,我已斷 集諦-苦因: 初轉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次轉 勸修:此是集,汝應斷 三轉 作證:此是集,我已斷

滅諦-樂果: 初轉 示相:此是滅,可證性 次轉 勸修:此是滅,汝應證 三轉 作證:此是滅,我已證 滅諦-樂果: 初轉 示相:此是滅,可證性 次轉 勸修:此是滅,汝應證 三轉 作證:此是滅,我已證

道諦-樂因: 初轉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次轉 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三轉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道諦-樂因: 初轉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次轉 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三轉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從三轉來說,亦即 初轉-示相: 苦諦:此是苦,逼迫性 集諦:此是集,招感性 滅諦:此是滅,可證性 道諦:此是道,可修性

次轉-勸修: 苦諦:此是苦,汝應知 集諦:此是集,汝應斷 滅諦:此是滅,汝應證 道諦:此是道,汝應修 次轉-勸修: 苦諦:此是苦,汝應知 集諦:此是集,汝應斷 滅諦:此是滅,汝應證 道諦:此是道,汝應修

三轉-作證: 苦諦:此是苦,我已知 集諦:此是集,我已斷 滅諦:此是滅,我已證 道諦:此是道,我已修 三轉-作證: 苦諦:此是苦,我已知 集諦:此是集,我已斷 滅諦:此是滅,我已證 道諦:此是道,我已修

五家七宗: 六祖慧能(638-713) 荷澤神會(荷澤宗) 南嶽懷讓 青原行思 永嘉玄覺 南陽慧忠

南嶽懷讓: 馬祖道一(洪州宗) 百丈懷海- 黃檗希運-臨濟義玄(臨濟宗) …石霜楚圓(臨濟下六世) 黃龍慧南(黃龍派) 楊岐方會(楊岐派) 潙山靈祐-仰山慧寂(潙仰宗)

青原行思: 石頭希遷(石頭宗) 藥山惟儼-雲嚴曇晟- 洞山良價-曹山本寂(曹洞宗) 天皇道悟-龍潭崇信-徳山宣鑑 -雪峰義存 雲門文偃(雲門宗) 玄沙師備-羅漢桂琛- 法眼文益(法眼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