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三 其他白细胞疾病 任务2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任务28 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 一 ) 毛细血管采血 ( 二 ) 静脉采血 ( 三 ) 常用抗凝剂 1. 肝素 2. 柠檬酸钠.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血细胞分化与免疫学分型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王书杰 June 10, 血细胞分化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骨髓多 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各系造血细胞分化 的特点。 自我复制:维持干细胞池内数量恒定。 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各系祖细胞 (Progenitor) 、 即向髓系细胞和淋巴系细胞分化。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五、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and Cell different count (DC)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 概述 ( 一 ) 血液的组成 血浆 0.55 有形成分 0.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慢性髓系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血 液 blood. 血液 (blood) 红细胞 ( erythrocyte ) 血细胞 白细胞 ( leukocyte ) 血液 血小板 ( blood platelet ) 水 血浆(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 生素, 激素, 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丁邦胜.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大,骨骼疼痛或胸骨有压痛,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 降等症状就诊时,医生要高度 警惕。考虑是否为血液病?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白血病 ( leukemia ). 白血病概述急性白血病 概述 【定义】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发育停滞 于原幼阶段。这类细胞称为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 HA)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 加剧,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 加剧,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 血涂片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可见到 不同形态的红细胞和受损伤的表现。 血涂片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可见到.
急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病( M4 ) 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 ( 1 )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 核和单核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2 ) 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 幼粒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3 ) M4c.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小儿血液特点 与贫血.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要点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计划与措施 评价.
贫血的实验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检验科 贺学姣.
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缺乏症.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类白血病反应.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一)毛细血管采血 (二)静脉采血 (三)常用抗凝剂 1.肝素 2.柠檬酸钠.
骨髓细胞学检查.
AML康复联盟 白血病课堂: 白血病基础知识.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P563 第一章 总论 主讲 周毅.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 熊树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孙汉英,郑 邈 学时数:1学时.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 四 章 血液 牡丹江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封面.
流动的组织 血液.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淋巴瘤.
少见类型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 × 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普通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立项教材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白血病 (leukemia)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概述 组员:成璐 王薇茜 钟思思 许恒 吴依兰 谢元鸿.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项目八 其它贫血检查.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项目十三 其他白细胞疾病 任务2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任务28 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 项目十三 其他白细胞疾病 任务2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任务28 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 任务29 恶组、骨髓转移癌检查 任务30 类脂质沉积病检查

1.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 2. 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与白血病的鉴别。 3. 脾功能亢进的特点。 学习要点 1.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 2. 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与白血病的鉴别。 3. 脾功能亢进的特点。 4. 类脂质沉积病的特点

任务2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概述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参考值范围的一组综合征。 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成人); 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WBC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相对增多。 感染时粒细胞胞浆内颗粒不明显或异常粗大、空泡及退行性改变等。 红细胞及血小板大致正常。

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 粒系不同程度减低 (严重病例粒细胞系可完全消失)及成熟障碍: 缺乏较成熟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但可见原粒、早幼粒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 红系及巨核系大多正常。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概述 1.病因 明确,以感染及恶性肿瘤常见,其次是中毒。 2.血象 类似白血病表现 ,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概述 1.病因 明确,以感染及恶性肿瘤常见,其次是中毒。 2.血象 类似白血病表现 ,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但骨髓象一般变化不大。 3.NAP积分、活性明显增高(粒细胞型) 4.预后 良好,原发病好转或解除后, 类白血病反应迅速恢复 (恶性肿瘤所致除外)。

类白血病反应分型 类白血病反应 依据白细胞数量 白细胞增多型 白细胞不增多型 依据细胞类型 中性粒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嗜酸性粒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

类白血病反应分型 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空泡变性)

类白血病反应分型 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中毒颗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述 1.病因 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良性增生。 2.年龄 15~30岁好发。 2.年龄 15~30岁好发。 3.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或经口密切接触,偶经血液传播。 4.临床表现 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WBC正常或增多,常在(10~30)×109/L之间,少数可减低。 淋巴细胞增多,占60%~97%,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RBC和PLT多正常。 根据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将其分为三型: I型(又称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Ⅱ型(又称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 Ⅲ型(又称幼稚型)

异型淋巴细胞

2.骨髓象 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及血象中多见,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组织细胞可增生。 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 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及血象中多见,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组织细胞可增生。

诊断 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3种症状, 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或抗EBV抗体阳性, 排除由其它病毒、细菌、原虫或药物等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任务30 类脂质沉积病检查 概述 比较常见的有尼曼-匹克病和戈谢病。 任务30 类脂质沉积病检查 概述 类脂质沉积病是一类由于溶酶体中参与类脂质代谢的酶不同程度缺乏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比较常见的有尼曼-匹克病和戈谢病。

(一)尼曼-匹克病 简要特征 1.遗传特点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病因及机制 亦称神经鞘磷脂病, 1.遗传特点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病因及机制 亦称神经鞘磷脂病, 神经鞘磷脂酶缺乏或其他基因缺陷导致鞘磷脂和胆固 醇大量沉积在单核-巨噬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 3.临床特点 多婴儿期发病,偶见于成人,我国少见。 肝、脾明显肿大,智力减退,消瘦、厌食,眼底黄斑 区可见有樱桃红斑。

(一)尼曼-匹克病 简要特征 4.血象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可有多数空泡。 5.骨髓象 可见较多的尼曼-匹克细胞,也称为泡沫细胞。 4.血象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可有多数空泡。 5.骨髓象 可见较多的尼曼-匹克细胞,也称为泡沫细胞。 6.细胞化学染色:PAS染色泡壁“+”,空泡中为“-”; ACP染色“-”或“±”,可区别于戈谢细胞。 7.生化检验 测定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神经鞘磷脂酶 活性可提供诊断依据。

(二)戈谢病 简要特征 1.遗传特点 亦称葡萄糖脑苷脂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病因及机制 β-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或减少使β-葡萄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内大量沉积。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和骨髓象 见到戈谢细胞。 2.细胞化学染色 PAS、ACP染色呈阳性。 3.其他检查 血浆β-葡萄糖脑苷脂酶活力降低; 1.血象和骨髓象 见到戈谢细胞。 2.细胞化学染色 PAS、ACP染色呈阳性。 3.其他检查 血浆β-葡萄糖脑苷脂酶活力降低; 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和溶骨性损害; 淋巴结、脾、肝穿刺,活检或印片可找到戈谢细胞。

诊断和鉴别 尼曼匹克细胞 戈谢细胞

诊断和鉴别 尼曼匹克细胞 戈谢细胞

任务28 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 概述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MPD)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细胞持续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统称。

共同特点 ① 以某种血细胞系增生为主,伴有一或两种其他血细胞增生;② 疾病之间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合并存在; ③ 可伴有髓外造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④ 周围血有形态学异常:如泪滴状红细胞、幼粒-幼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或巨核细胞碎片。

MPD分类

真红血象

真红骨髓象

真红骨髓象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骨髓 增生性疾病, 特点: 血小板持续增多,可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 血栓多见于肢体,表现为手足麻木、发绀、肿胀等;半数 以上有脾肿大。一般起病缓慢, 50岁~70岁好发。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PLT持续>1000×109/L。 MPV增大,PCT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成堆,形态大小不一,有巨大型、小型、不规则型。 WBC增高,常>1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NAP积分增高,偶见幼稚粒细胞。RBC和Hb正常或轻度增多。

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巨核细胞系增生显著,大多为成熟型,可伴形态异常: 胞浆丰富,核分叶增多,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少,空泡形成。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也增多。 血小板成簇分布。红系和粒系也增生。

实验室检查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象

实验室检查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象

实验室检查 3.血小板功能检测 对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减低是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 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异常,血块收缩不佳或过度收缩。 3.血小板功能检测 对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减低是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 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异常,血块收缩不佳或过度收缩。 4.其他 PAS、ACP、5,-核苷酸酶染色阳性,血清钾、尿酸、乳酸脱氢酶、溶菌酶增高。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概述 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IMF)为病因不明的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 2.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骨髓病性贫血和脾大(常显著)。 3.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 4.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可出现少数中幼或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有畸形,常发现泪滴形红细胞,有辅助诊断价值。 WBC增多或正常,可见中幼及晚幼粒细胞,偶见原粒及早幼粒细胞。 PLT早期可增多,晚期减少,可见巨型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碎片。 外周血中出现幼红、幼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2.骨髓象 常出现“干抽”,对本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仍可增生,特别是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晚期显示增生减低象。 实验室检查 2.骨髓象 常出现“干抽”,对本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仍可增生,特别是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晚期显示增生减低象。

骨髓纤维化血象

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生减低

骨髓纤维化电镜

实验室检查 3.病理检查 骨髓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必要条件。 依据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 ①早期(全血细胞增生期),造血细胞占70%,三系均增多,网状细胞增生,网状纤维增厚; ②中期(骨髓萎缩和纤维化期);造血细胞减少占30%,大量嗜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 ③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期),无造血细胞,骨小梁增生,髓腔变窄,造血功能丧失。

实验室检查 4.其他 半数患者有染色体异常, 以del(13q)、del(20q)多见,预后较差。 血小板功能缺陷, 血清尿酸、LDH、ALP、Vit-B12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①脾肿大; ②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和数量不一的泪滴形红细胞,病程 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多或减少; ③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增生低下”; ④肝、脾、淋巴结病理检查示有造血灶; ⑤骨髓活检示纤维组织增生。 其中⑤加另外4项中的任2项,并排除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即可诊断。

本病应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相鉴别:主要依靠骨髓活检、血象和骨髓象中其他异常细胞及有无原发病等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相鉴别:主要依靠骨髓活检、血象和骨髓象中其他异常细胞及有无原发病等鉴别。

任务29 恶组检查 组织细胞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反应型组织细胞病

一、 恶性组织细胞病 概述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ocytosis,MH),简称恶组,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 主要表现有异常组织细胞的多器官和多组织浸润,并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具有全身性、侵袭性等特征。

临床特点 1.年龄 任何年龄,15岁~40岁居多,男>女。 1.年龄 任何年龄,15岁~40岁居多,男>女。 2.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复杂多样,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 3.预后 差,多在半年内死亡。 4.诊断 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过去诊断为“恶组”的绝大多数病例实际上是淋巴瘤。

实验室检查 恶组骨髓象

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

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

实验室检查 3.细胞化学染色 NAP积分显著减低,SBB和β-葡萄糖醛酸酯酶呈阴性反应,恶组细胞ACP、NSE呈弥漫性中度到强阳性。 AS-D萘酚作为基质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二、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概述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reactive hisocytosis,RH)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全身性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的一类良性疾病,又称反应性噬血组织细胞增生症或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

病因及发生机制 病毒 细菌 药物 肿瘤 寄生虫 细胞因子 化学因子 IL-10 IFN-γ MIP-Ia 单核巨噬 细胞增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