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分类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 古代诗歌 七律(如杜甫《登高》) 律诗 “吟”“引”等名称) 古代诗歌 七律(如杜甫《登高》) 律诗 五律(如王维《山居秋暝》) 近体诗 七绝(如高适《别董大》) 绝句 五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歌鉴赏八项注意 1、注意诗题。如《登金陵凤凰台》。 2、注意作者。了解著名诗人的生平、风格等。如李白的飘逸奔放,柳永的缠绵悱恻,稼轩的壮阔雄奇,黄庭坚流畅自然等。 3、注意分析形象。诗中的人物动作、景物形态、气氛都能传情达意。 4、注意展开想象与联想。通过诗中意象的组合,经过联想、想象,领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诗歌鉴赏八项注意 5、注意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都处在统一的意境(或主题)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有正确的理解或判断。 6、注意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7、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能体现主旨的字、词或句。如《饮酒》中的“心远”。 8、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诗中的人物动作、景物形态、气氛都能传情达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关于凤凰台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山和台因此得名。 关于李白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共称“李杜”。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 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 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
晋代衣冠 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
心情:吊古而伤今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 伤今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丘: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 一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不得相见。 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
→意在思君 →意在忧国 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 →意在思君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 →意在忧国 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黄鹤楼 崔颢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词是哪一个?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 愁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