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史前时期和先秦时期 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背景定位 三、项目建设 四、发展思路 五、活力洋浦 2 二、基本情况 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 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洋 浦控股)是为实现政府 主导洋浦开发, 2008 年 1 月经海南省政府批 准设立的省属国有独资 企业, 2010 年 3 月,公 司成建制并入管委会。 公司定位.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特征与特点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李惠军.
关于汇率计算.
决战高考 清远市第三中学 王旭.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自主创业.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嬴政(前259—前210).
变 第7课 大 革的时代 铁农具、牛耕 都江堰 商鞅变法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耿桂美.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
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中国古代经济史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分式的乘除.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兵团二中:栾梅荣.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考点1、我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识记)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指导.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四种命题 2 垂直.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中国古代文明(远古~1840年)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点。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专题考纲·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考纲考点 考点解读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与相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梳理秦汉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演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 1 课 古代的农业 乡土中国. 人物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 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 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 《白虎通》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课件 周礼中学 黄小雪.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What have we learned?.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二章 登录UNIX操作系统.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4.2 证明⑶.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 文明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生产方式 农耕经济,集体耕作 基本特征 大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雨量充沛、江河灌溉便利 动植物资源丰富 中纬度,气候温暖,暖温带-亚热带 生产方式 农耕经济,集体耕作.
第 一 章 概 论 1.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史前时期和先秦时期 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疑解惑(根据智学网作业归纳整理): ⒈关于耕作方式: ⑴耕作方式的演变…… ⑵农业耕作方式何时开始改变? ⑶刀耕火种及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的具体表现

答疑解惑(根据智学网作业归纳整理): ⒉关于土地制度: ⑴井田制的利弊 ⑵为什么要废除井田制?为什么“废井田,开阡陌”没有遭到贵族势力的反对而停止实行? ⑶井田制下为什么会出现私田?跟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有什么关系? ⑷春秋战国时期,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只有秦国吗? ⑸春秋战国时期,在实行土地私有制后,土地所有权归地主还是国君?如果归地主,为什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如果归国君,为什么这个制度会被称为土地私有制? ⑹土地兼并是由土地私有制造成的吗? ⑺井田制和均田制的区别

答疑解惑(根据智学网作业归纳整理): ⒊关于小农经济: ⑴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⑵小农经济为什么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2015课标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解析】由材料可知,一个农夫可以养活好几口人,这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能较好地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促进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并非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大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排除D项。

(2014·福建高考)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2014·福建高考)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3</ANSWER></POWERCLICK>

(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2</ANSWER></POWERCLICK>

【解析】题干材料叙述了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因此A项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也不能由此断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C项表述错误。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该地,排除D项。铁农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答案为B项。

(2013·海南单科·8)下图反映的是 (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2</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读图分析,图片上面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B。 【答案】B

(2012·海南单科·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从题干反映统治者“藉田”、“新蚕”的现象,以及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这样的仪式的历史现象,说明统治者重视农桑生产,这正因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本题易因表面认识而误选A项,主要是无法正确解读“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信息;B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始。 【答案】D

(2012·广东文综·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2012·广东文综·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 【答案】D

(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3</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答案】C

(2010·天津高考)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2010·天津高考)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一    图二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9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2</ANSWER></POWERCLICK>

形象理解: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吠亩之勤。 ——《国语·晋语》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吠亩之勤。 ——《国语·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史料三 农田灌溉工具:翻车(三国)、高转筒车(宋代) 史料一中“吠亩之勤”说明牛耕技术的出现。史料二中的“整地……”等信息说明了农业技术非常细致。史料三中两图分别为三国时期、宋代的水利灌溉工具,反映了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应用,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⑴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⑵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⑶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原始社会的氏族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 (国王所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商周土地国有制 国有土地制度(均田制) 公有土地制度(族田、学田) 封建土地所有制 私有土地制度 君主土地所有制(皇庄) 地主土地所有制(庄园)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 建 国 家 地主 佃农 自耕农 抑制兼并 田赋 田赋 徭役 (均田、限田) 人头税 兵役 土地兼并 封 建 国 家 新的封建王朝 抑制兼并 田赋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兵役 (均田、限田) 轻徭薄赋 地主 土地兼并 死亡或逃亡 地租 自耕农 佃农 农民起义 沦为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易误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本质: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 本质: 家庭经营 男耕女织 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 自耕农经济

史料一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考点一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史料一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史料二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史料一中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任”及“此其分事也”这些信息说明了男女分工劳作的情况,由此可知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史料二从农民徭役重,农业单位产量低,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等方面叙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史料一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考点一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史料一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史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史料三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男耕女织;脆弱性。

⒈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⑵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⑶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⑷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   ⑸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⒉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⑴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⑵不利因素:   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土地兼并。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 精耕细作 形成时间 铁犁牛耕技术的应用 自给自足 形成条件 主要特点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封闭分散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地位影响 落后脆弱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物质基础 封建社会延续漫长的主要原因

拓展升华 ⒉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⑴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⑵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⑶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⑷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的动荡及严重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