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 《庄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逍 遥 游 庄 子.
庄子哲♂学...与开源社区治理 Tong Hui BLUG x SFD2015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著名学者南怀瑾.
逍遥游 庄子.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逍 遥 游 庄 子.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逍遥游 《庄 子》.
10.2 立方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有趣的发现 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 谢海虹.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宝洁的品牌战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逍 遥 游 (庄子).
逍遥游 庄子.
逍 遥 游 (庄子).
识字四.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4.2 证明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第4课时 绝对值.
8小鹰学飞.
惊弓之鸟 山西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王 丹.
长度单位 认识米.
倒数的认识 执教者: 李东杰 2017年9月18日.
基因信息的传递.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找 因 数.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逍遥游(节选) 《庄子》

解题: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作品简介: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背景介绍:

学习目标: 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3、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阅读文章第一段,掌握虚词、实词、文言句式 一、之 1.鹏之徙于南冥也 2.鲲之大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则芥为之舟 主谓之间 取消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同1 代词 代“杯水” 二、而以焉 1.怒而飞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置杯焉则胶 连词 表修饰关系“地” 介词 “用” 助词 无义

三、实词“志”、“置”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置杯焉则胶。 记载 搁置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之二虫又何知! 奚以…为 表反问 宾语前置句 五、第一段翻译参考:

1.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阅读文章第二段,掌握虚词、实词、句式。 一、虚词“之”、“且”、“焉” 结构助词“的” 1.穷发之北 2.汤之问棘也是已 3.且适南冥也 4.彼且奚适也 5.有鱼焉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并且 将要,打算 兼词“于之” 二、实词“图”、“穷”、“匹” 1.然后图南 2.穷发之北 3.众人匹之 打算 尽,不生 攀比

三、文言句式 1.奚以知其然也? 2.翱翔蓬蒿之间。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于” 四、第二段翻译参考:

2.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阅读第三段,掌握文言虚词、实词、句式。 一、虚词“而”、“其”、 “以”、“且” 1.而征一国者 2.夫列子御风而行 3.其自视也 4.彼且恶乎待哉 通“耐”,能力 连词,表修饰关系 代词,“他们” 将要 二、实词“正”、“穷”、“名” 1.若夫乘天地之正。 2.以游无穷者。 3.圣人无名。 规律 边际 声名

三、第三段翻译参考: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段落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逍遥游 庄子  1、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 ——————形体的变化(描写)                    ————有所待 ——————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          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                                   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       ————也有所待                                   物 2、  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人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 (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鲁迅  

整体感知文意: 逍遥游是从一个神奇而迷人的故事开始的,鹏鸟海运徙于南冥,需水击三千里,扶摇上天九万里,后乃培风图南。为什么要这样呢?作者先用“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来说明“风”的作用,再用杯水芥舟来说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最后讽刺蜩与学鸠讥笑鹏鸟,自鸣得意的浅薄情态,并用行远更需多备粮的道理来批判蜩与学鸠的浅识。由此引发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进一步以“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及“大寿的冥灵大椿”、“众人匹之的彭祖”来喻证“小年不如大年”的观点。以斥  讥笑大鹏之志来喻证“小知不及大知”的观点。

所以,那些才智可担任一官的职守,行为可顺一乡的俗情,德性可投合一国之君的心意而得一国的信任的人,属小知之人,宋荣子犹然笑之。那么,宋荣子、列子就是作者充分肯定的人物吗?不是。他们虽然一个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一个是“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但是,他们都没有达到无所不可,逍遥自得的境界。在作者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呢?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必有所待(依靠和凭借)便能“乘天地之下,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忘我(物我不分)”的至人和无意于求功的神人和无意于求名的圣人,才能达此境界。

     所谓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文学的角度说,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模样,创造出它的形象来。——在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创造! 《逍遥游》充满着想象,极富创造性。请同学们思考一番,第一,作者通过想象,怎样描写了鲲鹏之大?第二,为了阐明“世间万物都需要依托外力才能有活性”的哲理,作者运用了哪些比喻?第三,如何把庄子的丰富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学才华移植到自己身上?

讨论: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4、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5、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9、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10、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9、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10、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庄子的思想? 明确: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脱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

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

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