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监督学
第五节 监督学 一、监督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二、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监督学研究的现状
第一节 权力、腐败与监督 一、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一)权力 (二)公权力 二、腐败的含义、特征和产生根源 (一) 含义及特征(案例) 第一节 权力、腐败与监督 一、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一)权力 (二)公权力 二、腐败的含义、特征和产生根源 (一) 含义及特征(案例) (二) 腐败的根源(三个理论) 1.寻租理论(含义、产生的原因、如何遏制) 2.成本受益理论 3.委托-代理理论(含义、产生的原因) 三、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一)监督的含义 (二)监督的特征
寻租活动的三个层次,以出租车为例: • 第一个层次是:政府用发放有限数量的经营执照人为地限制出租汽车的数量,那么市场上出租车数量就少于自由竞争水平。牌照管制带来了第一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 第二个层次是:既然政府官员可以决定牌照的管制,那么争取这个职位就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 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是超额收入(部分或全部)会以执照费的形式转化为政府财政收入,那么争夺这部分财政收入,就形成了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案例 陈水扁妻子吴淑珍涉嫌贪腐 “国务机要费”依规定及多年惯例,其“非机密费”部分请领时必须有原始凭证,并且须有实际需要。陈水扁妻子吴淑珍自2002年7月起搜集发票,利用扁职务之便报销非机密费。至2006年3月间止,共诈领“国务机要费”计新台币14808408元,另有提供百货公司礼券发票11950044元请领“国务机要费”。 用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分析此案例
第二节 监督的功能 一、预防功能 二、校正功能 三、制约功能 四、救济功能
捆扎啤酒伤害儿童 消协督促企业整改 2003年1月7日望江县一名2岁的孩子眼睛被江西景德镇啤酒有限公司的“雪岛”牌捆扎啤酒炸伤眼睛。2003年7月18日,东至县6岁的儿童被江西湘口三和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非B瓶捆扎“钟山”超爽啤酒炸瞎右眼,眼球被摘除。……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全省各级消协受理的啤酒爆炸投诉中,儿童被炸伤炸残的就有30人。其中眼睛被炸伤残的14人,有6名儿童眼睛被炸瞎;四肢被炸伤残的12人,有1名儿童手部肌腱断裂,1名儿童脚被炸断4根静脉;面部被炸伤的4人。对此,省消协除在5月中旬发布消费警示:不卖不买不喝捆扎啤酒,还召开了全省啤酒生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督促他们认真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案例中体现了监督的哪些功能?
第三节 监督的分类 一、监督主体的分类 二、监督过程的分类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第四节 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监督的原则 二、公开监督的原则 三、公正监督的原则 四、全面监督的原则 五、全程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
第一节 监督思想 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监督思想 1.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思想 2.严格监督官吏的思想 第一节 监督思想 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监督思想 1.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思想 2.严格监督官吏的思想 3.监督权权重而独立的思想 4.监督专才思想
(二)近代中国的监督思想 1.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 2.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1)监督权独立思想 (2)党政分察思想 (3)弹惩合一思想
二、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 (一)毛泽东的权力监督思想 1.让人民监督政府 2.从加强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党内的监督 3.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4.严惩权力腐败
(二)邓小平的权力监督思想 1.党的监督 2.群众监督 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三)江泽民同志的权力监督思想 1.依法制权 2.以德制权 3.以制度制权
(四)胡锦涛同志的权力监督思想 1.注重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2.注重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3.注重发展民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三、国外监督思想综述 1.政治原罪 2.法治 3.自由主义 四、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1.中西方监督思想的哲学基础 2.中西方监督思想的制约机制 3.中西方监督思想的权力制衡主体
第二节 监督理论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分权制衡理论 三、议行合一理论 四、新滥用权力论
第三章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 (一)秦朝开创监察机关独立与自成系统的监察体制 专门监察机关:御史府 监察重点:郡太守和郡尉 三公:御史大夫、宰相、太尉 机构设置: 御史大夫(最高监察官) 御史中丞 御史丞
(二)两汉中央多重监察与地方垂直领导监察体制 西汉: 前期:袭秦制 中期:多重监察 三个互不统属的监察机构 对象:对中央机关及其官员实施监察 1.御史府 对象:监察中央机关及其官员 2.丞相司直 对象:行政机关丞相府的官员 3.司隶校尉 对象:朝廷百官 东汉: 中央的监察机关为两个系统: 1.御史台 隶属少府 2.司隶校尉 专司监察,负责一州七郡
(三)魏晋南北朝多重与多级相结合监察体制 (四)隋唐中央监察机关单一化与地方监察机关垂直领导体制 隋朝-------设立单一的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 唐朝-------同隋 (五)宋朝中央台谏职责合一与地方他官兼领监察的多重体制 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和谏院(并立)
(六)元朝提高中央监察机关地位与地方沿袭汉唐垂直领导 中央--“司黜陡”御史台--开创台谏机构合一先例 品级比唐朝高 三大重要机关:总政务---中书省 秉兵柄---枢密院 司黜陡---御史台 地方监察机关:行御史台和素政廉访司 (七)明清两朝的监察体制更趋完善 明朝: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 地方:1.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 2.以13布政使司的行政区划,置13个提刑按察司 清代: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 地方:下设15道监察御史
二、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职权 (一)弹劾权 (二)纠举权 (三)检查权 (四)调查权 (五)一定司法权 (六)侦破权 (七)建议纠正政事权 (八)谏诤君主权 (九)考察与举荐官吏权 (十)审计权 (十一)监察礼仪权
三、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 监察法规体系: 法典法规中的察吏规定、官吏监督的特别规定、历代刑律中的吏律规定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监察法规建设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时期的监察法规建设 (三)隋唐时期的监察法规建设 (四)宋元时期的监察法规建设 (五)明清时期的监察法规建设
☆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的谏诤制度 (一)为皇权服务,直接向皇帝负责 (二)为维护中央集权服务,严密控制地方 (三)职责重复,机构重叠 (四)监察制度基本上有章可循,但尚不科学完备 (五)惩治职务犯罪 (六)监察官员的地位相对独立 (七)既严厉处罚诬告又允许根据传闻进行弹劾 (八)对监察者实行再监督 (九)监察权和行政权的混淆影响了监察效率
第二节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 一、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监察制度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制度 第二节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 一、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监察制度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监察制度具有的特点:P81 1.监察机构独立设置,分区监察 2.监察机构拥有较广发的监察权 3.监察法规体系较为完备,但往往徒具虚文 4.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五院基本有国民党和或蒋介石个人控制 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一)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根据地的监察制度 (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监察制度 一、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进 (一)人民监察委员会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二)初次设立监察部门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监察制度 一、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进 (一)人民监察委员会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二)初次设立监察部门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三)国家监察部的恢复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廉政公署为核心监督制度 (一)廉政公署的建立 (二)组织结构 (三)职权 (四)工作程序与纪律监察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监督制度 四、中国台湾地区的监察制度 (一)“监察院”的监督内容的调整 (二)“监察院”的职权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述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一)含义 (二)特征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述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一)含义 (二)特征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作用 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一)宪法 (二)组织法 (三)立法法 (四)监督法 (五)其他法律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的范围和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 (一)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二)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的范围和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 (一)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二)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三)对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 (一)法律监督 1.立法监督 2.执法监督 (二)工作监督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的方式和程序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 (一)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的程序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的方式和程序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 (一)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的程序 (二)执法检查的程序 (三)质询程序 (四)特定问题调查程序
(一)法律文件的改变和撤销 (二)法律文件的备案 (三)法律文件的审查 (四)执法检查 (五)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报告 (六)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 (七)审批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八)询问和质询 (九)就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十)组织代表视察 (十一)受理公民和组织的申诉、控告和检举 (十二)提出罢免案 (十三)其他监督方式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第一节 党内监督概述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性质与特征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 (二)党内监督的性质 (三)党内监督的特征 1.广泛性 第一节 党内监督概述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性质与特征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 (二)党内监督的性质 (三)党内监督的特征 1.广泛性 2.有限性 3.强制性 4.目的性 5.先进性
二、党内监督的主体、对象与内容 (一)党内监督的主体 (二)党内监督的对象 (三)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
三、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1.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 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 3.述职述廉制度 4.民主生活会制度 5.信访处理制度 6.巡视制度 7.谈话和诫勉制度 8.舆论监督制度 9.询问和质询制度 10.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四、党内监督的规则建设 1.《中国共产党党章》 2.《党内监督条例》 3.其他有关党内监督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 党组织的监督 一、党组织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1.层级性与系统性 2.单向性与相互性 3.强制性与有效性 4.全面性与广泛性 第二节 党组织的监督 一、党组织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1.层级性与系统性 2.单向性与相互性 3.强制性与有效性 4.全面性与广泛性 ☆二、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 ☆三、党的委员会的监督 ☆四、党委常委会的监督
现状分析 监督基本方式 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委员会 党委常委会的监督 党组织的最重要三种监督形式: 根本制度、最高权力机关监督职能:选举、监督、决策监督对象:本级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务委员会存在的问题:监督职能和决策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1.听取和审议报告2.提出批评、询问和质询3.代表提案制度4.选举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5.提出和审理罢免案6.追认表决有关事项 党的委员会 各级党委常委会及其成员由其产生监督一般是以召开会议的形式产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三个)存在的问题:重视常委会而不大重视委员会全体会议 1.听取和审议报告 2.听取述职报告并进行评议3.委员提出批评、质询和罢免要求4.建立重要情况向委员会通报制度5.成立委员小组,发挥委员对重大决策的监督作用 党委常委会的监督 同级党的委员会的常设执行机关对个人实行监督,个人之间互相监督常委会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三个)已经实行并收到好的效果全国范围:有待逐步健全和完善 1.重要问题要由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2.讨论决定问题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3.常委个人的重要讲话要经常委会讨论同意4.定期召开常委会民主生活会5.受理检举、控告
第三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地位与作用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地位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作用 第三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地位与作用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地位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作用 二、纪律检查机关监督的对象与内容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对象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内容
通过案例,先看看纪检机关的监督内容有哪些 ?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执法监察工作取得新成效 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情况、整治企业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 2000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发挥执法监察作用,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和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出重要贡献。 通过案例,先看看纪检机关的监督内容有哪些 ?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权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方式 四、违法党纪案件的查处 (一)违反党纪案件查处的概念 (二)违反党纪案件查处的管辖 三、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权与监督方式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权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方式 四、违法党纪案件的查处 (一)违反党纪案件查处的概念 (二)违反党纪案件查处的管辖 (三)违反党纪案件查处的证据 (四)违反党纪案件查处的程序
第四节 党员的监督 一、党员监督的含义与依据 二、党员监督的主要方式 三、党员监督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第一节 检察机关监督概述 一、检察机关监督的含义 (一)检察机关监督的概念 1.概念 2.地位 3.功能(作用) 第一节 检察机关监督概述 一、检察机关监督的含义 (一)检察机关监督的概念 1.概念 2.地位 3.功能(作用) (二)检察机关监督的基本特征 1.检察机关的监督具有国家性和权威性 2.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专门性和独立性 3.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规范性和合法性 4.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强制性
检察机关通过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和抗诉来履行职能 2.经济犯罪监督 3.侦查监督 4.审判监督 5.刑罚执行监督 (二)检察机关监督的方式 二、检察机关监督的性质 检察机关监督的性质:诉讼监督 三、检察机关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一)检察机关监督内容 1.法纪监督 检察机关通过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和抗诉来履行职能 2.经济犯罪监督 3.侦查监督 4.审判监督 5.刑罚执行监督 (二)检察机关监督的方式 1.公诉权 2.审查批捕权 3.侦查权 4.纠正权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监督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与范围 本质特征:以权谋私 广义职务犯罪包括:一切基于职务行为的犯罪 狭义职务犯罪包括:P165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监督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与范围 本质特征:以权谋私 广义职务犯罪包括:一切基于职务行为的犯罪 狭义职务犯罪包括:P165 职务犯罪可以划分为三类: 贪污贿赂、渎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三、贿赂罪的认定 (一)概念 (二)构成要件 (三)贪污罪的界限 (四)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包括受贿罪和行贿罪 (一)受贿罪的认定 1.概念 二、贪污罪的认定 (一)概念 (二)构成要件 (三)贪污罪的界限 (四)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三、贿赂罪的认定 包括受贿罪和行贿罪 (一)受贿罪的认定 1.概念 2.构成要件 3.界限 4.共犯 (二)行贿罪的认定
(一)概念 (二)构成要件 (三)界限 五、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一)滥用职权罪 1.概念 2.构成要件 3.界定 四、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一)概念 (二)构成要件 (三)界限 五、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一)滥用职权罪 1.概念 2.构成要件 3.界定 (二)玩忽职守罪 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
第三节 侦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 含义 表现: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侦查活动监督 (一)刑事立案监督 第三节 侦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 含义 表现: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侦查活动监督 (一)刑事立案监督 (二)审查批准逮捕 1.审查批准逮捕含义 2.审查决定逮捕含义 (三)审查起诉 1.含义 2.任务 3.作用 (四)侦查活动监督
二、侦查监督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内容 (1)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 (2)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 (3)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应当立案侦查而不报 请立案侦查的案件 要准确把握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需要做哪些
5.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监督 (1)程序 (2)条件 6.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监督 2.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的受理 3.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的审查 4.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的调查 (1)含义 (2)调查方法 5.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监督 (1)程序 (2)条件 6.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监督 7.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直接立案侦查 (1)侦查的案件的范围 (2)程序 8.对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的立案监督 9.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的备案与审查
1.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的条件 2.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的权限 3.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和方法 ①受理案件 ②审查案件 ③作出决定 ④复议复核 (二)审查批准逮捕主要内容与方式 1.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的条件 2.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的权限 3.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和方法 ①受理案件 ②审查案件 ③作出决定 ④复议复核 4.审查决定逮捕的程序和方法 5.审查逮捕案件的备案审查 6.审查逮捕案件的复查
(四)侦查活动监督主要内容与方式 1.受理审查起诉 2.审查起诉的主要内容 3.审查起诉的基本要求 4.作出审查决定 (三)审查起诉主要内容与方式 1.受理审查起诉 2.审查起诉的主要内容 3.审查起诉的基本要求 4.作出审查决定 (四)侦查活动监督主要内容与方式 1.侦查活动监督主要内容 2.侦查活动监督方式 (1)发现违法侦查行为 (2)对违法侦查行为的处理
第四节 刑事审判监督 一、刑事审判监督的概念 含义 包括: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和刑事抗诉 (一)刑事审判活动监督 1.含义 2.特点 第四节 刑事审判监督 一、刑事审判监督的概念 含义 包括: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和刑事抗诉 (一)刑事审判活动监督 1.含义 2.特点 (二)刑事抗诉 2.意义 3.特征
1.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内容与范围 2.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程序和方法 (1)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途径 (一)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基本方式 二、刑事审判监督的基本方式 (一)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基本方式 1.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内容与范围 2.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程序和方法 (1)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途径 ①出席法庭 ②庭外调查 ③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 (2)纠正违法的方法 ①对庭审活动中违反法定诉讼程序行为的纠正方法 ②对其他违法行为的纠正方法
1.刑事抗诉的对象和形式 (1)对象 (2)形式 ① 第二审程序抗诉 ②审判监督程序抗诉 两种形式的区别: ①抗诉对象不同 ②抗诉权限不同 (二)刑事抗诉的基本方式 1.刑事抗诉的对象和形式 (1)对象 (2)形式 ① 第二审程序抗诉 ②审判监督程序抗诉 两种形式的区别: ①抗诉对象不同 ②抗诉权限不同 ③审理程序不同 ④提出抗诉的期限不同 ⑤抗诉作用不同
3.刑事抗诉的材料来源 4.刑事抗诉的程序 5.刑事抗诉案件的出庭 2.刑事抗诉的理由 (1)有权提出抗诉的机关 (2)提出抗诉的期限 (3)按照第二审程序提出抗诉程序 (4)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程序 5.刑事抗诉案件的出庭 (1)含义 (2)任务 (3)出席法庭的主要活动 ① 宣读《刑事抗诉书》 ②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第七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
第一节 审判监督概述 一、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1.含义 2.监督依据 3.监督内容 4.主要特征 二、刑事审判监督与行政审判监督概述 第一节 审判监督概述 一、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1.含义 2.监督依据 3.监督内容 4.主要特征 二、刑事审判监督与行政审判监督概述 (一)刑事审判监督 2.对象: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二)行政审判监督 2.法律依据 3.监督的行政行为 4.不予以受理的行政行为 5.判决的类型
第二节 审级监督制度 一、审级监督制度概述 (一)概念 (二)功能 二、二审监督制度 (一)二审程序的提起 (二)二审案件的审理 第二节 审级监督制度 一、审级监督制度概述 (一)概念 (二)功能 二、二审监督制度 (一)二审程序的提起 (二)二审案件的审理 (三)二审案件的处理方式 (四)上诉不加刑原则 三、再审监督制度 含义 (一)再审程序的提起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 (三)再审案件的处理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 1.含义 2.特点 (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复核 1.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2.报请复核 四、死刑复核制度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 1.含义 2.特点 (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复核 1.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2.报请复核 (1)报请复核的人民法院 (2)报请复核的基本要求 3.审查核准 (1)审查核准组织及方式 (2)死刑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三)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 1.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2.复核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程序
第三节 行政诉讼制度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1.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2.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 3.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4.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 5.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
(一)违法行政行为的认定 行政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否则视为违法: 1.主体合法 2.内容合法 3.程序合法 两个要求 二、违法与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 (一)违法行政行为的认定 行政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否则视为违法: 1.主体合法 2.内容合法 3.程序合法 两个要求 (二)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 1.行政行为具备五种情形无效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2.特征 (二)提起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司法原则 三、行政诉讼制度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2.特征 (二)提起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司法原则 2.特有的司法原则 (四)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四、行政赔偿制度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 (二)行政赔偿责任的成立要件 (三)行政赔偿的作用
第八章 行政机关的监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概述和特征 (一)概念(狭义和广义) (二)特征 二、行政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一)行政监督的对象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概述和特征 (一)概念(狭义和广义) (二)特征 二、行政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一)行政监督的对象 1.概念 2.具体内容 (二)行政监督的范围 按照不同职能的划分分为两种 (1)基本职能 (2)运行职能
四、行政监督对象的法律责任 1.上级行政机关 2.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形式 1.赔付性法律责任 三、行政监督对象的领导体制 1.上级行政机关 2.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 四、行政监督对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形式 1.赔付性法律责任 2.惩罚性法律责任 (三)法律责任的作用
第二节 层级监督 一、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 (一)政府监督的范围 (二)政府监督的方式 二、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的监督 第二节 层级监督 一、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 (一)政府监督的范围 (二)政府监督的方式 二、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的监督 (1)监督依据 (2)监督范围 (3)监督方式 三、本级政府部门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 四、我国层级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完善
第三节 行政监察制度 一、行政监察概述 (一)行政监察的对象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力 (三)行政监察的原则与程序 第三节 行政监察制度 一、行政监察概述 (一)行政监察的对象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力 (三)行政监察的原则与程序 二、行政监察机关及其领导体制 (一)行政监察机关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一)廉政监察制度 1.廉政监察的概念 2.廉政监察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3.廉政监察的工作机制 (二)行政执法监察制度 1.概念 2.内容 三、我国行政监察的主要制度 (一)廉政监察制度 1.廉政监察的概念 2.廉政监察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3.廉政监察的工作机制 (二)行政执法监察制度 1.概念 2.内容 (1)违法行为 (2)不当行为 3.方式
1.概念 2.内容 3.基本方法 4.程序 四、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一)行政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 (二)行政监察机关派出机构 (三)行政效能监察制度 1.概念 2.内容 3.基本方法 4.程序 四、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一)行政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 (二)行政监察机关派出机构 (三)行政监察措施 (四)行政救济
第四节 审计监督 一、审计监督概述 (一)审计监督及审计机关 (二)审计监督的程序 二、政府财务审计 (一)含义 (二)内容 第四节 审计监督 一、审计监督概述 (一)审计监督及审计机关 (二)审计监督的程序 二、政府财务审计 (一)含义 (二)内容 三、政府绩效审计 四、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督机关的关系 五、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第五节 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原则 二、行政复议机关及其管辖 (1)行政复议机关 (2)行政复议管辖 三、行政复议范围 第五节 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原则 二、行政复议机关及其管辖 (1)行政复议机关 (2)行政复议管辖 三、行政复议范围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 (一)行政复议申请 (二)行政复议受理 (三)行政复议审理 (四)行政复议决定
第九章 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监督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监督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含义、性质与地位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 (一)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监督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含义、性质与地位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 (一)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二)党和国家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为政清廉等方面 (六)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三、人民政协监督的方式 (一)提出建议案 (二)各专门委员会提出建议或有关报告 (三)委员提案 (四)委员视察 (五)参加会议 (六)调查和检查 (七)应邀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特约监督 人员 (八)其他监督方式
四、人民政协监督的完善 (一)人民政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人民政协监督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够 2.人民政协监督的约束力不强 3.人民政协监督的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监督的保障手段和制约机制不够健全 4.人民政协监督的效果不够明显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完善 1.提高对人民政协监督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健全人民政协监督的机构 3.完善人民政协监督的制度 4.拓宽人民政协监督的渠道 5.提高人民政协监督的水平
第二节 民主党派的监督 一、民主党派监督的含义与特征 1.民主党派监督的含义 2.民主党派的内容 3.实施民主党派的意义 4.民主党派的特征 第二节 民主党派的监督 一、民主党派监督的含义与特征 1.民主党派监督的含义 2.民主党派的内容 3.实施民主党派的意义 4.民主党派的特征 5.民主党派与人民政协的监督 (1)联系 (2)区别
三、民主党派监督内容、形式、途径 四、民主党派监督的完善 二、民主党派监督的性质和地位 (一)内容 (二)形式和途径 (一)民主党派存在的问题 (二)民主党派监督的完善
第十章 社会监督
第一节 社会监督概述 一、社会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监督的含义 (二)社会监督的特征 (三)社会监督的种类及方式 第一节 社会监督概述 一、社会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监督的含义 (二)社会监督的特征 (三)社会监督的种类及方式 二、社会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 三、社会监督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目前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二)创新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监督
第二节 公民监督 一、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 (一)公民监督的特征 (二)公民监督的意义 二、特约监督员制度 (一)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公民监督 一、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 (一)公民监督的特征 (二)公民监督的意义 二、特约监督员制度 (一)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的意义 (二)特约监督员制度的完善 三、公民的信访举报 四、公民的申诉控告
第三节 社团组织监督 一、社团监督的特征 二、社团监督的意义 三、几种主要的社团监督 第一:工会组织的监督 第二:妇联组织的监督 第三节 社团组织监督 一、社团监督的特征 二、社团监督的意义 三、几种主要的社团监督 第一:工会组织的监督 第二:妇联组织的监督 第三: 共青团组织的监督 第四: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监督 第五: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组织的监督 第六: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第四节 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特征 二、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 (一)孕育期 (二)成熟期 三、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方法 (一)功能 (二)方法 第四节 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特征 二、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 (一)孕育期 (二)成熟期 三、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方法 (一)功能 (二)方法 四、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与问题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完善
第十一章 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
一、国际反腐败现状与特点的分析 (一)国际反腐败运动的现状 现状:国际化特点(主要表现) 1.反腐败国际合作取得的成就 2.反腐败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 (二)国际反腐败运动的特点(4个)
二、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 (一)国际反腐败合作组织及其相关机构 1.经合组织 2.透明国际 3.国际金融组织的反腐败行动 4.联合国及其他地区性组织的反腐败行动 (二)国际反腐败会议 会议主要包括:国际反贪污大会、国际廉政道德会议 政府间廉政工作国际会议 三、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一)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主要内容 (二)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特点(6个) 四、国际反腐败运动的发展趋势
三、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制定背景 (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主要内容 八章71条分别为总则、预防措施、定罪和执法、国际合作、资产追回、技术援助与信息交流、实施机制以及最后条款 (具体内容论述时需掌握) (三)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特点 1.透明度2.国际合作3.强调预防 4.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 5.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 6.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相结合
一、瑞典监察专员监督模式 二、德国的监督制度 三、美国议会与司法监督模式 四、日本模式 五、韩国模式 六、新加坡模式 第二节 国外一些国家的反腐败与监督制度 一、瑞典监察专员监督模式 二、德国的监督制度 三、美国议会与司法监督模式 四、日本模式 五、韩国模式 六、新加坡模式
一、瑞典监察专员监督模式 建立了以议会监督为主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机制 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确立 使瑞典成为最早实现议会监督专职化国家 (一)监察专员的概念与特点 (二)瑞典议会监察专员监督模式的运行机制 1.议会监察专员的任命与机构的设置 2.议会监察专员职责与权限 3.对议会监察专员的考核与监督 (三)瑞典议会监察专员监督模式的特点 1.监察专员设置的独立性与专职化 2.监察专员监察范围的综合协调性 3.完善的监督系统保证监察专员的监督效力 4.先进的监督概念
二、德国的监督制度 (一)德国监督制度的具体内容 1.议会监督 2.行政监督 3.司法监督 (二)德国监督制度的特点 第一:行政权力法定化 第二:监督多元化 第三:行为规范化
三、美国议会与司法监督模式 依据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度建立,政府采取总统内阁制 美国监督模式的特征:三点 (一)美国的监督运行机制 1.美国国会的监督 国会:美国最高的立法机构 特点:突出弹劾权和财权控制;强调专业性对口监督 2.美国司法审查 3.美国的行政监察 (二)美国的监督制度 1.美国的独立检察官制度 2.监察长制度 特点:(三个) (三)美国监督模式的特点 1.权力双向制衡的监督模式 2.中央与地方松散的监督关系 3.选举监督、审计监督和道德监督为其监督的主要内容
四、日本模式 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国会的监督权具有最高权威 (一)日本的监督机制 1.日本国会监督的强化与限制 共同特征:三点 不同特征:三点 2.突出检察机关的反腐肃贪职能 特点:四个 3.日本分工合作的行政监察系统 特点:三个 (二)日本的监督制度与方法 1.行政交谈制度 2.行政审议会制度 3.政策评价、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的工作方式 (三)日本监督模式的特点 1.监督职能实行细化分工 2.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主要目标的行政监督体制 3.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专家监督相结合 弊端:两点
五、韩国模式 三权分立基础上建立的总统制国家 (一)韩国的监督机制 1.国会的委员会监督方式 2.宪法裁判所的违宪审查 3.综合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行政监督 (二)监督制度与方法 1.国民请求监察制 2.民间团体的监督方法 (三)监督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1.监察机关设置独立性强,突出总统的监督地位 2.注重专项监察 3.强调廉政法制建设 存在的问题:1.监督权限不足 2.监察体系不完善
六、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实行议会共和制 形成了国会、司法、和行政的监督系统 行政系统内部建立了职能部门监督、组织监督和专职监督几个的监督体系 (一)新加坡监督运行机制 1.总统与国会的监督 三种方式监督 2.检察机关的侦、控分立体制 3.政府内部的监察与监督 (二)新加坡监督模式的特点 1.注重对执政党的监督,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2.赋予监察机关很大的权力,保证监察权的行使 3.惩戒与预防并重的监督体系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