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法律监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权力的行使: 需要监督 三明九中 丁燕青 “ 房叔 ”-- 广州市城管局番禺区分局政委蔡彬:月收入虽 1 万, 但拥有 22 套房产。经审查蔡彬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收受 他人贿赂,违纪违法,已被双规,现已被移送检察机关.
Advertisements

第一篇 教材知识梳理 九年级部分 第四节 做个护法小使者. 知识网络 依法治国建 设法治国家 监督制约 保障公正 自觉守法 学会监督 ★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 家。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导论 第九章 国家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家机构.
必修二 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国家机关 以民为本 执教:管继梅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目录 第七章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八章 行政程序 第二章 行政法历史发展 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第三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的涵义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3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 二、行政法的特点 第二节 行政主体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Welcome to our class.
第四章 法学教育 第一节 法学教育的目的 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行政违法、行政法律责任及行政法制监督.
行政管理学 主讲:郑志龙 教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优质课程课题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会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课题组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 八 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经济法总论 四、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的界定 2、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职权 3、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导论 第一章 宪法制度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章 国家元首制度 第五章 中央行政制度
行政监督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第十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姜小川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课堂练习.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二十三章 法律监督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法律监督的基本知识,包括法律监督的概念、构成、分类、功能、原则、体系等。
第六章 警务监督.
第五讲 财政管理法 主讲人:刘燕.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监控.
行政管理学 ——行政监督.
第六章 当代中国行政监督体系与监督机制 6.1 行政监督思想与监督体系 6.2 权力机关的监督 6.3 司法监督 6.4 政党的监督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一、什么是行政监督?如何理解行政监督? 二、行政监督具有哪些特点? 三、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三篇 政治行为 第一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含义 一、政治统治的含义 1、若干政治统治理论分析 1)神权统治论 2)父权统治论
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 ——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复习回顾: 国家权力来源于: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我国完整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是: 人民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人民代表的职权有: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Windows 7 的系统设置.
第3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陈恭和.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简单介绍 用C++实现简单的模板数据结构 ArrayList(数组, 类似std::vector)
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人员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ertifica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法学概述 补充 补充.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IT审计简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T审计培训 第一讲.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讲 法律监督

主要内容 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构成 法律监督的分类 法律监督的功能 法律监督的原则 法律监督体系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有广义、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的法律监督指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制运作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制控和督导。 广义的法律监督指一切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法的全部运作过程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制控和督导。 我们使用在广义的法律监督这一概念。

二、法律监督的构成 (一)法律监督的主体 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三类。 (二)法律监督的对象 法律监督的对象主要指运用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也包括运用公共权力、具有政治优势地位的政治或社会组织。

(三)法律监督的内容 法律监督在内容上主要指向监督对象的行为和结果的合法性,一定范围内也指向行为和结果的合理性。 (四)法律监督的依据 法律监督的依据当然是宪法和法律。 (五)法律监督的方式

三、法律监督的分类 (一)依监督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依监督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行使国家权力或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与对其他社会关系主体的监督。 (三)依监督内容不同,可分为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

(四)依监督主体与对象所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不同,可分为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五)依监督所处阶段的不同,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它们在不同的阶段上体现了法律监督的预防、控制、矫治功能。

四、法律监督的功能 法律监督最基本的性质和功能是它的制控性,一为制控法的运行过程,防止、控制和纠正偏差或失误;二为通过对法的运作过程的监督来制控权力运作,防范、控制和矫治权力的扩张和滥用。由此,形成法律监督的法律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法律监督的法律功能 1、法律监督是法运行不可或缺的构成性机制 (1)法律监督是法运行中具有独特性质和功能的构成性机制。 (2)法律监督是与其他运作机制共生互动的构成性机制。 2、法律监督是保证法的实现的贯穿性机制

3、法律监督是法的统一、权威和尊严的保障性机制 这意味着,尽管保证法的统一、权威和尊严是法运行各环节必须遵行的要求,但是,仍需要特定的维护和保障机制,这便是法律监督。

(二)法律监督的政治功能 1、法律监督是权力制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保证性机制 (1)法律监督是权力制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 (2)法律监督还是权力制约体系中其他制约机制的保证性机制。

2、法律监督是法治和民主政治的实质内容和操作机制 (1)法律监督是法治和民主政治的实质内容。 (2)法律监督又是法治和民主政治运作的操作机制。

五、法律监督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法律监督的合法性原则包括: 1.合法性目的原则,即法律监督以保证行为的合法性为主要目的,即使是合理性监督也须以合法性为基础。 2.合法性活动原则,即法律监督本身作为保证合法性的活动,其自身也必须具有合法性。

(二)民主性原则 法律监督的民主性原则,要求监督应具有民主的价值指向和民主的操作机制。

(三)程序性原则 法律监督的程序性原则,要求监督的程序性指向和监督的程序化运作。所谓监督的程序性指向,强调法律监督不仅指向活动内容的合法性,而且指向活动程序的合法性。

(四)系统性原则 法律监督的系统性原则,意味着法律监督在体系、功能、结构上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整体性。

六、法律监督的体系 法律监督体系,是一国不同种类的法律监督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依监督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系统。

(一)国家监督 所谓国家监督,即由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这种监督因具体实施监督的机关不同,监督的内容和方式也可能不同,但作为国家监督有其共同特点: (1)法定性 (2)严格程序性 (3)直接效力性

依具体实施监督的机关不同,国家监督又可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三类。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   立法监督。 第二,   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监督是以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所进行的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是以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为主体所进行的监督。 第一,检察机关的监督。 第二,审判机关的监督。

(二)社会监督 1.社会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社会监督,即由国家机关以外的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进行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社会监督因具体的监督主体和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但作为社会监督,有其共同特点: (1)       广泛性。 (2)       启动性。 (3)       标识性。

社会监督依具体实施监督的主体不同,又可分为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公民的监督。 (1)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 (2)社会舆论的监督 社会舆论的监督主要指新闻舆论的监督,借助传媒手段进行。 (3)公民的直接监督

媒体监督 媒体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