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报告 张 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一、新的起点、新的要求 本PPT的基本观点和资料仅供内部参阅, 未经事先本人允许,请不要公开引用转送! 本次讲演内容暂不供媒体发表,请见谅! 有问题请垂询:zhl@moe.edu.cn 一、新的起点、新的要求
新中国60年教育:历经风雨-跨越发展 年份 1949 1980 2000 2009 高等教育在校生 11.72 271.93 939.85 单位:万人 年份 1949 1980 2000 2009 高等教育在校生 11.72 271.93 939.85 2826.5 高中阶段在校生 43.88 1720.61 2447.1 4624.44 初中阶段在校生 83.18 4854.31 6275.06 5489.73 初等教育在校生 3765.9 16273.1 13494.13 10282.29 幼儿园在园儿童 -- 1150.8 2244.18 2658 各级各类教育总计 3904.68 24270.75 25560.47 26033.46 占当年总人口% 8.7% 24.6% 20.2% 19.6%
新中国教育事业三大历史性转变 ——从制度建设上,摧毁旧中国教育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 ——从基本任务上,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立足基本国情,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从发展阶段上,世纪之交从人口大国初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朝着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迈进。
改革开放30年:体制改革突破性进展 ——20世纪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注重与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六大,教育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
国际上各级教育毛入学率(%) 各国2005年数据 三级综合 (学前除外) 学前 小学 初中 高中 高教 北美和西欧 93 80 102 104 98 70 中东欧 82 60 91 87 57 拉美和加勒比海 81 62 118 101 74 30 中亚 75 28 94 77 26 东亚和太平洋 71 43 110 55 24 中国(2009) ~70.5 50.9 105 99 79.2 24.2 中国(2005) ~65 41.4 107 95 52.7 21 阿拉伯国家 66 17 96 22 西南亚 58 36 63 40 10 撒哈拉以南非洲 50 13 38 5
我国教育进入后“普及”阶段拐点 2002年、2007年各级教育规模比较 2020年 ——有质量与均衡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高中教育 2020年 初中教育 普通小学 2002年 2007年 我国教育进入后“普及”阶段拐点 ——有质量与均衡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间表 ——面向就业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步骤
胡锦涛总书记: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近期许多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五大走向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与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推行教育先行) ——保障公民教育权利,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平等。(促进教育公平) ——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注重人才本土化)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习,打造终身学习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 ——应对跨境教育服务贸易竞争挑战,扩大对外开放。(重视教育国际化)
后全民教育(Post Education for All)政策选择 ——有质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2003年90多国教育部长共识:关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Ensure Basic Skill for All),世界银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全民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策分析报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政策标志,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 ——更强的全民教育(Str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2008年报告:强调抢占国际人才竞争先机和制高点。 ——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ll), UNESCO2008年世界教育大会:尊重学生和社区的需求、能力、特点、预期的多样性,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要点 ——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环节之一。 ——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打造更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教育的关键在高素质的教师。 ——需要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联系起来部署。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路径需要厘清 学前教育与幼儿早期开发的关系,国际社会和国外教育界讨论的变化概况,衡量入园状况的统计指标,义务教育向前延伸的概率。 涉及我国学前教育的复杂问题:国家宏观政策思路与基层实践差异;政府部门与教育系统认识差异;城乡不同地区外部期望差异;不同收入人群需求差异(收费与质量,小学化倾向);政府责任作用与多元办学体制;小学资源用于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的宏观趋势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依法落实政府责任,强化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原则:全球两大模式 公立学校福利化均衡发展模式——欧洲、阿拉伯、日韩 公立学校均衡发展兼顾选择模式——美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 发展步骤:1——不均衡(少数国家);2——均衡(多数国家);3——?(在何制度环境下顾及择校需求?)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必要性、可行性、立法规矩)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国际比较:普通高中文理科目设置 部分国家(地区)普通高中科目设置方式与我国文理分科含义很不相同;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式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一定联系并非对应关系;普通高中学生对选课和考试均有较大选择权并非分科被动应试 初步结论:几乎没有国家(地区)的普通高中单纯以文理科为界进行划分,很少像我国这样为直接应对高校入学统考而分科教学。
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 政府管理调控职业教育的体制 职业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结构比例关系 公立(公办)与私立(民办)职业教育关系 职业教育投入体制和渠道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机制 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方式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手段和方式) 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法国、印度、墨西哥、瑞典、俄罗斯、南非等国在解决上述问题上各具特色。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亟待增强。
不同类型职业学校都有条件 创建国内国际一流!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终身学习基础在义务教育,核心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生涯教育。应采取短期性/技能性/社区性/岗位驱动/企业参与等多种路径,与成人教育相融合,并逐步覆盖之。 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需要形成富有弹性的学习培训长链:工学交替、注册入学、学分与职业资历互认框架、召回返读等。
【精英:高教毛入学率<15%;大众化:15-50%;普及化>50%】 中国高教“大?”扩招,别国从未掉以轻心! 全球“马拉松”?高教毛入学率变化(%) 【精英:高教毛入学率<15%;大众化:15-50%;普及化>50%】 中国高教“大?”扩招,别国从未掉以轻心! 1999年 2007年 北美和西欧地区 62 72 中东欧地区 45 63 拉美加勒比海地区 21 35 中亚地区 19 26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14 24 中 国 10 23 阿拉伯国家 20 22 西南亚地区 9 12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4 6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新世纪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钱老之问”需要回答; ——部分高校应用学科结构体系仍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地区之间差距十分显著; ——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苗头。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少有三个切入点。一是需要始终坚持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学术文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二是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和公民个人谋生需求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三是需要积极探索发展方式和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校数总计 2111 2236 2311 2321 2341 普通高等学校 1396 1552 1731 1792 1867 1908 1941 本 科 院 校 629 644 684 701 720 740 757 高职/专科院校 767 908 1047 1091 1147 1168 1184 成 人 高 校 607 558 505 481 444 413 400 2020年国家将努力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而且,要引导其他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包括支持地方或行业背景高校建设优势重点学科。 20
教育 “十一五”规划数量目标与”十五”增量对比 2000年 2005年 2005年比2000年 2010年 2010年比2005年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37.7 41.4 +3.7个百分点 55 +13.6个百分点 初中毛入学率(%) 88.6 95 +6.4个百分点 98 +3个百分点 初中三年保留率(%) 90.1 92.8 +2.7个百分点 +2.2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42.8 52.7 +9.9个百分点 80 +27.3个百分点 在校生(万人) 2518 4031 +1513 4510 +479 其中:普通高中 1201 2409 +1208 2410 持平 中等职业教育 1284 1600 +316 2100 +5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2.5 21 +8.5个百分点 25 +4个百分点 在学总规模(万人) 1230 2300 +1070 3000 +700 其中:普通本专科 556 1562 +1006 2000 +438 研究生 30 +68 130 +32 成人本专科 354 436 +82 600 +164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8 8.5 +0,5 9 +0.5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1 11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2.58 2.81 +0.23个百分点 4(?) +1.19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评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期教育 【主要成果】“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即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同时其他任务的实施也已经步入正轨。许多新的政策、法规以及计划已颁布实施。政府的政治承诺和社会对于教育强有力支持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全国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以及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的目标将会提前得以实现。尽管很难对提高教育系统的质量取得的进展进行评估,但很清楚的一点是许多措施已经开始实行。公共教育的提供也变得更加公平。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
【主要挑战】 与规模扩大和体系发展相比,区域发展和质量改进是整个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各个领域的教育质量都需要加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仍然落后于城市;与发展目标和国际标准相比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政策研究不足导致了这些薄弱环节的产生。之前规划的一些重点研究如生均成本和办学基准,还有一些基础性工作包括建立数据库和更新教师资格标准等,都还没有开始进行。这类政策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对于质量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一些基础工作,例如更新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管理等则都需要长期的努力。 对于所有这些措施和任务,都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因此,缺乏足够的数据来监测和评估许多计划和改革的进展情况。这会阻碍在五年计划执行的后期对政策进行调整。现有的教育统计系统也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和一些可供比较的指标。
二、新的展望、新的期待
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注:本节阐述了教育定位、教育方针、教育结构、教学改革、教育公平、教师素质等重要举措共六个政策要点和前进方向,为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制定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定下了基调。)
研制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年8月29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方案。这一《规划纲要》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制订这个规划 纲要,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战略专题组报告,国内外调研,分省规划纲要; ——2009年1-2月广征社会意见,从36条到20条; ——14个部委成员参与讨论,形成规划纲要文本; ——2010年2月28日~3月28日,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研制教育规划纲要深层次背景 科技规划纲要 人才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 2020年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人力资源强国 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层面 三大战略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可持续发展 科技规划纲要 人才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展望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城乡所有学龄人口都能接受免费均衡的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顺利;高中阶段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和毛入学率超过90%,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满足行业产业需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一流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更加扎实,高校科技创新贡献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水平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取得新的进展,民族教育得到更多重视。我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20年初中-高中-大学学龄人口处于低位 小学学龄人口即使有所回升也无压力 万人
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1)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学前教育 较难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2658 3530 4000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50.9 62.0 75.0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74.0 90.0 95.0 九年义务教育 容易 在校生(万人) 15772 16100 16500 巩固率(%) 90.8 93.0 高中阶段教育 4624 4500 4700 毛入学率(%) 79.2 87.0
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2)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职业教育 容易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2179 2250 容易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2179 2250 2350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1280 1390 1480 高等教育 容易 在学总规模(万人) 2979 3350 3550 在校生(万人) 2826 3080 3300 其中: 研究生(万人) 140 170 200 毛入学率(%) 24.2 36.0 40.0 继续教育 很难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16600 29000 35000
规划纲要: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从增量反映到存量,且国际可比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万人) 9830 14500 1950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5 10.5 11.2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9.9 15.0 20.0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4 13.3 13.5 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67.0 87.0 90.0
政府和社会教育投入占GDP% 2020 ?%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支撑条件 2012 4%! 社会投入 财政投入 20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4% 现在已经4.5% 2008年财政教育投入占GDP3.48%,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社会投入占1.35%,减少0.15个百分点,合计4.83%
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呈现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但在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支持中西部力度情况下,地方财政能力差距依然很大,200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一指标继续呈现很大差异(请见下表)。2002-2008年间全国分别有7、17、19、23、18、6、15个省级区划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下降。 2008年 普通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学校 高校 全国平均(元) 2757.53 3543.25 3208.84 3811.34 7577.71 最大值(元) 13016.14 15473.62 14964.98 11127.1 24380.4 云南省 2077.32 2894.71 2908.78 3983.80 7554.00 最小值(元) 1640.03 2310.83 1857.39 1778.83 3713.46 最大值最小值 7.94 6.70 8.06 6.26 6.57
大中小学生均财政教育经费的中外比较 中国为OECD30国 13.7% 14.8% 11.9% 20.4% 中国为EU19国 13.3% 学前 小学 初中 高中 高教 OECD30国生均教育经费(PPP美元) 4888 6252 7437 8366 11512 生均财政教育经费 4179.24 5345.46 6358.64 7152.93 9842.76 欧盟19国(PPP美元) 4980 6055 7462 7864 10474 4506.9 5479.78 6753.11 7116.92 9478.97 中国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当年价人民币) 2757.53 3543.25 3208.84 7577.71 除以6.8=当年价美元 405.52 521.07 471.89 1114.37 乘以1.8系数=PPP美元 729.93 937.92 849.4 2005.86 中国为OECD30国 13.7% 14.8% 11.9% 20.4% 中国为EU19国 13.3% 13.9% 21.2%
民办教育所占同级教育比例分别为13.8%、9.4%、4.6%。 1996-2008年民办教育机构在学人数 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2907万;中等教育1.02亿;小学1.03亿。 民办教育所占同级教育比例分别为13.8%、9.4%、4.6%。 万人
我国政府和社会教育投入结构 年 份 1991 2000 2007 84.5% 66.6% 68.2% 62.9% 54.2% 63% 年 份 1991 2000 2007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84.5% 66.6% 68.2% 1.预算内教育经费 62.9% 54.2% 63% 2.教育税费 7.4% 3.企业办学校经费 3.5% 4.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 1.5% 非财政性教育经费 15.5% 33.4% 31.8% 1.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 2.2% 0.7% 2.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 8.6% 2.9% 0.8% 其中:农村 3.学费、杂费 4.4% 17.5% 4.其他收入(含事业收入) 2.5% 12.8% 12.9%
I. 工业化社会朝着知识社会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社会对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需求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创新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不少国家都把加强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占据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基本策略。
II.国民教育体系从传统朝着现代转变 传统国民教育体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工业革命 体系单一 重视一次性教育的发展 产生基础 主要特征 适应范畴 工业革命 体系单一 重视一次性教育的发展 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以三级教育为主 适应职业生活的需要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确立 正规教育为主 关注人的单一发展要求 强调统一标准和规格 重视精英教育/少数人 教育机会不均等 各级各类教育互不衔接 重学位文凭和资格证书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工业现代化 体系完整、结构合理 重视人的终身学习需求 知识型社会初期 机会公平,区域均衡 适应社会生活多方面需要 民主社会的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 关注人的发展多样性 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互沟通 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并重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
III. 政府治理公共事业向服务型转变 针对各国公共治理存在福利型和放任型两端:世界银行认为政府对公共服务干预分为三类——付费/直接提供/监管;对非公共服务就是监管。可区分基本/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非公共教育服务,来判断政府责任边界。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让所有人尤其是低收入者阶层满意; ——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让有分担成本能力的阶层满意;对具备必要资格条件的低收入者阶层资助救助并让其基本满意; ——非公共教育服务:则让有特别选择需求并有充分支付能力的阶层满意。
胡锦涛总书记: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的渐进过程 国外教育公平的第一步:让尽可能多人受尽可能多的教育;第二步:让所有人受基本教育,让更多人受更多教育;第三步:让所有人受尽可能多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政府担负着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责任。政府会拿出更多的钱支持教育事业。但是公民一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不可能全由政府包揽,政府既不能推卸法定责任,又要避免承诺没有足够能力保障的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上学不难不贵有望实现 ——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承担义务教育全部责任,优先保证就学机会公平。从农村地区优先做起,尽快做到不难不贵。城镇地区不难不贵,主要策略是区域内所有公办校达到办学条件基准,消除薄弱学校,定期校际轮换一定比例校长与骨干教师,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公办校不再择校,不分设重点和非重点校,不分设重点和非重点班。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如何切实保证? ——社会上的择校及其他特殊学习的需求,原则上由民办学校满足。但是,如何考虑选择性公共教育服务?历史形成的重点校如何办?
非义务教育说不难不贵容易吗? ——政府重视保障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机会公平,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继续完善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机制。非义务教育是选择性很强的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如果学生和家长觉得不难不贵了,要么仅是低成本支撑的教育,要么是财政或其他方面有更多投入。不同阶段的非义务教育成本差异很大,采取分担方式是各国普遍的做法。我们要坚持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的非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非义务教育上学怎么办? ——今后政策的关键点:一是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完善成本核定标准,稳定合理的收费水平;三是坚持禁止乱收费;四是强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 ——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可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应由民办学校提供择校及其他特殊服务。能否实现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多样化?能否试行非贫困家庭学费个人所得税减免或商业性教育贷款利息优惠政策?政府能否监管和保证规则公平及良性运行状态,维护办学者、学校或教育机构、教师、学习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引起第三部门评估和社区参与监督的机制?
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的要点 ——重视数量发展,扩展教育机会,起点机会公平问题 ——调整结构比例,增强外部适应性,缩小发展差距,发展过程公平问题 ——增加经费投入,支撑基本质量,资源有限与使用效率,配置规则公平问题 ——深化体制改革,克服制度障碍,提高制度普惠性,公众选择公平问题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程度进一步提升的后续行动(公共财政刚性、分担责任与监管) ——城镇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与择校问题纾解(政府主导选择、社会参与认同) ——中-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就业多样化发展模式(政府、行业企业定位、劳动力市场机制) ——高等教育功能分化后学校自主权与现代大学制度(放权问责、自主创新、国家竞争力)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格局(国家、大区域、主体功能区、省域、地方基层) ——逐步改变学前教育薄弱状况(农村短板、政府与社会力量关系、界定早教误区) ——教育投入结构优化与公共财政制度健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稳定保障机制) ——学习型社会建设进入制度设计阶段(政府、学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化)
(比利时、加拿大、爱尔兰、荷兰、新西兰、瑞典、瑞士、英国、美国) 终身学习?我国同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 1994-95年九国不同年龄组人口终身学习参与率 (比利时、加拿大、爱尔兰、荷兰、新西兰、瑞典、瑞士、英国、美国) % 估计中国2009 估计中国2020 估计中国2020 我国同发达国家 至少相差30年 估计中国2009 岁
谢 谢! 云南省首届教育科学论坛 2010-3-20 本PPT的基本观点和资料仅供内部参阅, 未经事先本人允许,请不要公开引用转送! 本次讲演内容暂不供媒体发表,请见谅! 有问题请垂询:zhl@moe.edu.cn 谢 谢! 云南省首届教育科学论坛 20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