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華中地區(二)湖廣地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F 15.1 股票指数的功能 F 15.2 股票指数的分类 F 15.3 股票指数的编制 F 15.4 如何编制不同功能的股票指数 F 15.4 中外主要股票指数.
Advertisements

2007 年 6 月 楚雄师范学院计科系 离 散 数 学 第三章 逻辑代数 ( 上 ) 命题演算.
第十二章 大洋洲 ( 一 ) 澳洲、紐西蘭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國家檔案. 澳洲、紐西蘭自然環境特色 澳洲、紐西蘭的原住民文化 澳洲、紐西蘭經濟活動的展開 紐西蘭的生活方式 澳紐的脫歐入亞歷程 學習重點.
「課程領導」分享 香港潮陽小學 曾美儀老師 鄺婉媛老師 2013 年 11 月 28 日. 一)本校背景: 天水圍 30 班津貼學校 學生多來自公共屋邨 現有 6 位音樂老師.
昆明机场. 目录  机场历史 机场历史  建设状况 建设状况  运行状况 运行状况  航线 航线.
第十四章 人口(二) 高中地理(一). 第一節 人口成長 第二節 人口組成 第三節 人口問題 第十四章 人口(二)
中國歷史 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 我們的報告是關於中國著名的革命 —— 文化大革命。你可會立即想到它何時發 生、怎麼會發生等等。我們將會介紹文 化大革命,希望你細心欣賞。
党课讲座 入党的条件与程序.
中國大陸教育 督導制度探究 凌林煌教授/博士 講授 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歷史學程
凱琪的包裹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故事 藉由美國及荷蘭的兩位小女孩,因書信的往來而發
作者: 坎達絲.弗萊明 繪者/攝影者 : 史黛西.崔森.麥昆 譯者:劉清彥
建筑师简介——齐康.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二章 地圖概說 第一節 地圖要素 第二節 座標系統和地圖投影.
第九章 非洲(二)北非.
金門的特色小吃 ~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美食之旅~
第四章 科學革命.
温故知新 犬 戎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公元前771年 东周 洛邑 西周 镐京.
让我们走进秋天.
Chapter 2 問卷設計、抽樣、編碼與資料驗證.
第十六章 蒙新地區.
報告人:曹欽瑋課督 臺南市105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計畫 「學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計畫」申辦說明會 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讲授提纲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目 主讲: 白彦茹(教授) 阅读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退出.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法學緒論第三單元:立法程序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法學緒論-3.
第二冊 第五課 行政法與生活 師大附中 陳采妍.
加一加也可產生創意! Open 獅甲ちゃん~校園特色心發現
水浒传 ——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是怎么死的.
元宵猜燈謎.
鹽酥蝦 蝦子先處理好 蝦頭剪至眼睛處,鬚及蝦頭的小腳也都剪乾淨 2 再用廚房用剪刀開背去腸泥
電腦科I.T.C.A.金章專題設計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 黎惠君 6B班.
第四节 K线图研判技巧.
何谓学龄期 学龄期是指6~7岁入小学起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的一个年龄段。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矫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教学管理与学业评价改革 杭州市学军小学 杨一青 2017/3/12.
传统采购与现代采购的区别.
龍騰高中地理(三) 第六章 地形學的應用.
第十三章 大洋洲(二)與兩極地方.
旅游资源赏析.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虹雁 第十一章 负债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虹雁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014年中考历史解题技巧与重要类型题 一、图片材料题 1、地图类 2、人、物、场景类 3、表格、数轴类 二、文字材料题 1、引用材料类
高中地理(一) 第十六章 產業(二)林、漁、礦業.
班級:2年2班 座號:33 姓名:羅子惠 指導老師:黃源弘 資料來源:
第七章 人 口 第一節 種族的分布與現況 第二節 人口結構與成長 第三節 人口問題 總目錄.
自然生態全記錄 報告人:王彥倫、陳詩涵、廖小惟.
国际贸易法.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宗教故事 Back >> 【被逐出樂園】米開朗基羅1508~12年.壁畫
THE BACK ——周思怡组.
2.4 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学风建设 ·学校·我 学风建设报告.
专题四 第3课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台湾 试讲人:王宪青.
立體圖形、圖形變換、空間 第十一組 廖芳苓 葉玟孝 林佩君.
視野死角與內輪差 埔心國小交通安全團隊.
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四章 東亞(一)亞洲概述與韓國.
教育部顧問室 九年一貫 防災教育教材.
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张希峰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张希峰.
第十讲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第七章 華南地區(二)嶺南丘陵.
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十四章 北歐 國家檔案.
98年度兒童課後照顧學程 修課名單確認暨課程說明會 2009/09/15(二) 08:40~09:20.
自然與生活科技:太陽的觀測 高雄市 博愛國小 林佳蓉老師 2008/11/10.
生活教育 我會坐火車.
追分國小101學年度 自然與生活科技上課PPT 單元一 月亮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Come in.
基督教的社会关怀 圣经中的公义 阿摩司書 5: 10他們討厭那在城門口主持公道的人,恨惡說正直話的。11你們欺壓窮人,強徵他們的五穀;因此,你們用琢磨過的石頭建造房屋,卻不能住在其中;你們栽種美好的葡萄園,卻不能喝園中的酒。12因為我知道你們的過犯眾多,罪大惡極;你們迫害義人,收受賄賂,在城門口屈枉窮乏人;13為此,聰明人在這時代緘默無聲,因這時代邪惡。
景文科技大學學生校外實習訪視暨差旅費核銷說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華中地區(二)湖廣地區

學習重點 大湖的興衰 長江水患的原因 湖廣成為中國穀倉的原因 武漢市的交通地位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二節 湖廣熟,天下足 第三節 現代發展 看圖片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盆地地形 1.湖廣地區為完整的盆地地形 四周向中心:山地→丘陵、淺山→平原 北部河川:漢水、長江 南部河川:湘江、資水、沅江、澧水

2.盆底平原:江漢平原、洞庭平原 湖廣地區主要經濟中心 肥沃、負數、糧產高、交通便捷

二、大湖的興衰 1.江漢平原 生成過程:  地殼下沉→雲夢大澤→泥沙淤積→平原露出  →圍田→湖泊正迅速消失 災害:地勢低窪,秋季需防汛 看圖片

2.洞庭平原 生成過程: 地殼下沉→雲夢大澤萎縮→泥沙淤積→ 湖面擴大 →築堤圍垸→湖面縮小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湖、可調整長江水量

三、九曲迴腸:曲流地形 1.成因 區域:長江從藕池口以下的下荊江 形成原因:泥沙淤積、築垸開墾 看圖片

2.影響 曲流的妨害:影響水運、水患頻仍 解決之道:截彎取直

四、梅雨與旱澇 1.氣候 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可二至三穫 降雨量豐沛

2.降水主要來源:梅雨 季節:春末夏初(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 梅雨期:平均約25天 看圖片

3.梅雨的影響 適時適量→有利水稻生長 過短過長→可能出現旱澇災害 回目錄

第二節 湖廣熟,天下足

一、北人南移 1.北方動亂,北人南遷→離長安、洛陽近 2.移民移入,對土地需求迫切→圍湖造田

二、垸田的興起 1.圍湖造田 居民對兩湖平原湖沼地區進行的圍湖造田 興起年代:南宋以後

2.特色 面積大小不一 有排灌渠道和涵閘

3.截河、圍湖 截河:以河中沙洲為對象、築堤圍田、 多呈長條形 圍湖:以湖沼為對象、乾季時湖底露出 水面,築堤圍田

4.土地利用 位置 外側 中心 地勢 高 低 土地利用 旱地 水田 湖沼 土地利用方式 旱作為主:小麥與棉、麻、油菜等經濟作物 稻麥輪作 二期水稻 種植蓮蓬 飼養魚類

5.垸田的農業特徵 集約農業 提高環境負載力 中國的穀倉:糧產多、交通便利  可輸往各地 看圖片 回目錄

第三節 現代發展

一、武漢三鎮九省通衢 1.武漢市 位置:三聯市,位於漢水和長江匯流處 九省通衢:易達性高→水運、鐵路 都市機能:  漢口→商業、武昌→政治文教、漢陽→工業

2.武漢商業的興起 原因:地點好→四周糧產豐富、交通便利 武漢商業的崛起:肇始於鸚鵡洲→漢口取代

二、現代經濟的發展 1.商業發展 漢口為通商口岸,引進外資 貿易、金融僅次於上海

2.中國重工業中心之一 鴉片戰爭後引進外國工廠企業 工業分布:沿長江和鐵路沿線分布 就近取得黃石、大冶的鐵、銅、煤、 石灰

3.中國重要的科技園區 鄂西工業區:十堰的汽車業、 宜昌、丹江的水力發電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利用外資發展 汽車、通訊、電腦、生物科技等 跟金融業結合成完整的金融體系 回目錄

圖10-1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1990)GOODE'S WORLD ATLAS, 19TH EDITION U.S.A. :      RAND McNALLY, p193 BACK .

江漢平原 BACK 資料來源:曾昭璇(1995),中國的地形。臺北市,淑馨出版社,頁298

下荊江地區自然與人工截彎 BACK 資料來源:曹樹基(1995),浩浩長江,滄桑神州,中國歷史地理談叢。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頁24

長江流域梅雨分布圖 長江流域梅雨分布圖 BACK 資料來源:陶詩石(編)(1986),中國氣候新論,明文書局,頁32

圖10-7 BACK 資料來源:梅莉、張國雄、晏昌貴(1995),兩湖平原開發探源,頁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