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据《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教材 供三年制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1 第三章 肌学. 2 第一节 总论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腹 肌腱 腱划 阔肌 腱膜 轮匝肌 二腹肌.
腕部筋伤 《中医伤科学》筋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腕三角软骨损伤、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病 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掌握腕关节扭挫伤、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查要点及手法治疗。
脊神经疾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南善姬. 分类 病因分类:  外伤、嵌压、感染、中毒、营养障碍、遗传 起病形式:  急性、亚急性、慢性 受损部位:  神经节、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末梢 临床特点:  运动性、感觉性、混合性及自主神经性.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仁济临床医学院 康复医学教研室 王 颖 概述 1. 周围神经:是由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节、 神经丛、神经干及神经末梢组成。是由 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组 成的混合神经。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局部解剖学课件 王德贵.
第 七 章 上 肢 Ⅱ (The upper limb) 主讲人 李文春 副教授.
足和踝关节损伤 浙江省温州中学 郑翔.
运动解剖学 成都体育学院 运动医学系 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手外科功能解剖学简述 陈亮 西南医院整形外科.
问 题 引 入 1.观察自己的上下肢,比较上肢肌肉和下肢 肌肉有何不同。 2.运动自己的下肢肌,看看这些肌肉收缩可 以引起哪些运动。
脊神经 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每一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 躯体传入(感觉)纤维
盲杖与盲杖技巧.
关节脱位.
神经传导通路 李世骐教授主讲.
肩袖损伤 主讲人:许树柴 副教授.
周围神经解剖 周围神经损伤原因及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与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十四章 人体各部分损伤 第三节 肩关节 损伤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运动 急性损伤 工作 日常活动 先天性.
关节脱位 xx xx医院 xxxx年x月xx日.
膝关节置换的解剖因素 纪斌平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锁骨骨折 临床特点 间接暴力 斜形,横形骨折 骨折近端因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向后移位 骨折远端因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牵拉,向下、向前移位
项目 一 关节活动度测量 康复教研室.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Spinal Nerves.
临床解剖学PPT (附肢骨与肌肉) 专 业: 外科学(骨科) 实验室: 第十实验室.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运动系统 下肢肌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第三章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它们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 第一节 脊神经 一、组成
3、前臂骨连结 包括: (1)桡尺近侧关节 (2)前臂骨间膜 (3)桡尺远侧关节 运动:旋前、旋后 前臂和手的韧带 肱骨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近
腰 丛 lumbar plexus 组成:T12前支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方 分支: 髂腹下神经 L1——L3 L4前支部分 髂腹沟神经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股骨干骨折 直接暴力 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 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儿童期 青枝骨折.
手 外 伤.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骨科10D病房 魏敏.
旋后肌综合征与旋前圆肌综合征.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手部肌腱损伤与修复.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病例讨论:肱骨远端骨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创伤骨科学组.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骨折后的康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上 肢(The upper limb)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 余沪荣.
臂丛神经痛 brachial neuralgia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
上 肢.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神经卡压综合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颈丛神经卡压症 疾病概述、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运动系统解剖 神经肌肉回顾.
The muscles of limbs 四 肢 肌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The Locomotor SystemⅡ Mar JING LI
是小儿常见的骨折,可有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廣翅蠟蟬.
胫骨前肌 1.让患者勾脚,以便于找到该肌肉起点区域,手从患者小腿处抓握到起点处固定。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Fracture of the Patell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的定义: 在中枢神经以外的,连接神经细胞与终末器官的神经纤维集束和神经结缔组织组合的束干结构。 作用:传导神经细胞和末梢感受器的生物电冲动 (刺激) 特点:1、传导性 2、混合性 3、再生性

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显微结构模式图: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及病理变化 1、神经神经传导功能障碍(neuropraxia) ①最轻的神经损伤,如轻度牵拉伤,挫伤,或断端疤痕压迫等 ②外观及组织结构无变化,神经轴突结构完好,仅传导功能丧失 ③神经(干、束)暂时性失去传导功能。 A 肌肉运动障碍,但无肌肉萎缩 B 感觉迟钝,但无消失。 C 有生物电反应。

④临床伤情:手术牵拉,挫伤、止血带压迫。 ⑤可自行恢复,无需手术。 一般几周后恢复,最迟不超过6个月。

2、神经轴突断裂 (axonotmesis) ①病因:挫伤、牵拉伤 ②大体病理所见:神经干(束)连续性存在,但 呈结节状,串珠状改变或空虚段现象。 ③组织学改变:神经纤维断裂(轴突和髓鞘), 但神经内膜管存在,断裂的神经束内出血, 血肿机化、瘢痕化,多个小的神经瘤等。 ④临床表现: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完全丧 失,电反应消失。 ⑤可手术或不手术治疗。

3、神经断裂 (neurotmesis) ①病因:切割伤、 挫伤,严重撕脱伤等。 ②神经连续性完全中断(缺如)。 远、近两端神经无任何组织连续。 ③临床表现: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丧失,肌萎缩,无电反应。 ④必须进行手术修复。

神经瘤形成,切除神经瘤

修复手术

病理转归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断裂后1-4周: 华勒氏变性(Wallerians’ Degeneration): 轴突、髓鞘收缩、碎裂,被巨核细胞清除。 雪旺氏效应(Schwann’s effect): 剩下的Schwann’s 细胞沿神经内膜管形成细胞蒂,呈空心状,待新生轴突枝芽从近端长入。

转归之一: 修复及时 对接良好 2~3w 再生的轴突枝芽形成 4w 长入Schwann’s 细胞膜管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膜管壁变性(时间长) 修复及时 对接良好 2~3w 再生的轴突枝芽形成 4w 长入Schwann’s 细胞膜管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膜管壁变性(时间长) 诱导作用 瘢痕卡压、阻隔 神经营养物 神经有压力 电刺激 营养神经物质(血循) 达到效应器官(1mm/日) (距离20~25cm) 功能恢复 促进 阻碍

转归之二: 神经修复过晚 对接不良(错对现象) 近端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形成 未修复、瘢痕阻隔 (假性神经瘤) >6w 对接不良(错对现象) 近端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形成 未修复、瘢痕阻隔 (假性神经瘤) >6w Schwann’s 细胞膜管溃变 运动终板变性、消失 肌肉不可逆性萎缩

二、诊断 Diagnosis 1、外伤史:部位、性质、时间。 2、临床表现: ①运动:主动运动、肌力。 ②感觉:深、浅感觉 ③植物神经功能:皮肤营养状态 淀粉碘试验(出汗) 茚三酮试验(出汗) 淀粉碘试验(1.5%碘酊干燥后撒淀粉,用红外线灯烘烤,变蓝表示有发汗功能)、茚三酮试验(指腹印压茚三酮试纸,可印出指纹表示有发汗功能)。 ④Tinel征(神经干叩击试验) ⑤ 神经电生理检查

痛觉,两点辨别觉

Tinel征(神经干叩击试验)

3、电生理检查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 ①电位: 正常 异常 运动单位电位 纤颤电位、正相电位 (2~4w) ②传导速度:40~70 m/sec 0 m/sec

自发性电位。正常静息状态的肌肉无自发性放电、有病理改变的肌肉安静时也可出现各种自发电活动。

三、治疗 Treatments 原则:正确诊断,尽早修复

(一)闭合性神经损伤或因其它伤病手术挫伤,拉伤(神经传导障碍或轴突断裂) 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3月) ①理疗,局部按摩。 ②电针刺激。 ③自我“ 意念性”训练

④神经营养及生长因素应用 >3月的仍无恢复或恢复不佳 外松解 神经松解 手术探查 内松解 改善神经周围条件(环境)

(二)开放性神经损伤(完全断裂) 1、一期修复:即时 2、延期修复:1~3周内 3、二期修复:1~2个月 4、晚期修复:单纯修复神经的疗效问题 肌肉、肌腱移植,关节手术(矫形)

(三)神经修复手术方式 1、神经缝合术 ①对接:外膜(鞘膜)法,束膜法 ②端-侧缝合 2、神经松解 3、神经移植

(四)解决神经缺损的方法 1、远、近端游离(<5cm) 2、屈曲关节 3、神经改道 4、骨骼短缩 5、神经转位 6、神经移植 7、套管桥接 8、神经替代

神经松解

切除神经瘤

神经吻合

切除神经瘤

神经吻合

神经吻合—神经外膜吻合

神经外膜吻合

神经吻合—神经束膜吻合

神经移植

神经转位

分论一:上肢神经损伤

1.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由C5,6,7,8和T1神经根组成。分为根、干、股、束、支五部分,终末形成腋、肌皮、桡、正中、尺神经。

C5神经根主要形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 C6神经根主要形成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 C7神经根主要形成桡神经,支配上肢伸肌群; C8神经根主要形成正中神经,支配指屈肌群; T1神经根主要形成尺神经,支配手内部肌群。

病因:牵拉伤,使头部与肩部向相反方向分离 上臂丛: C 5,6,7 —腋、肌皮神经 —三角肌和肱二头肌 —主要表现为肩不能上举,肘不能屈曲。 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萎缩明显。

下臂丛神经损伤 C8,T1 —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部分麻痹) —手内部肌 —手功能丧失或严重障碍。 常出现患侧Horner征 (C8, T1近椎间孔处断伤或节前损伤。出现患侧眼裂变窄,眼球轻度下陷,瞳孔缩小,面颈部不出汗。)

手内部肌全部萎缩,爪形手畸形。 前臂及手尺侧感觉缺失。

全臂丛神经损伤 整个上肢呈弛缓性麻痹; 由于斜方肌功能存在,有耸肩运动; 上肢感觉臂内侧尚有部分区域存在; 出现Horner综合征。

臂丛损伤的治疗 早期探查:开放伤,手术伤,药物性损伤 闭合性:定期观察,3个月无明显恢复时,手术探查 根性撕脱伤:早期手术,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肋间神经、健侧C7移位等 部分损伤:肌腱移位术和关节融合术

2.正中神经损伤 组成 分支:旋前圆肌等(右图) 腕部损伤:拇指对掌障碍和手的桡侧半感觉障碍, 肘部损伤:拇指和示、中指屈曲功能障碍

在上臂受损时,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完全麻痹。前臂不能旋前。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握拳无力。拇指不能对掌、外展。鱼际肌群萎缩,拇指与手掌变平,称为平手或猿手。

3.尺神经损伤 组成: 分支:前臂;手部(右图) 腕部损伤:爪形手畸形;指内收和外展障碍 肘上损伤:环、小指末节屈曲障碍 治疗:手内在肌功能恢复较差,特别是高位损伤。可采用束膜缝合法

骨间肌:位于掌骨间隙内,分为骨间掌侧肌和骨间背侧肌。骨间掌侧肌有3块,其作用是使第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骨间背侧肌有4块,其作用是以中指的中轴为准外展2、3、4指。能协同蚓状肌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 蚓状肌:屈2-5指的掌指关节和伸其指间关节。

当尺神经功能丧失,其所支配的小鱼际肌、骨间肌、拇收肌、拇短屈肌深头及尺侧两蚓状肌麻痹。手部肌肉失去平衡,由于手外在肌的作用,使手产生特殊畸形,即掌指关节背屈,指间关节掌屈不能主动伸直,形成"爪状手"(claw hand)。

4.桡神经损伤 组成: 分支:(右图) 肱骨中段骨折损伤: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垂腕畸形 浅支损伤:伸腕正常,仅有伸拇、伸指和手部感觉障碍 治疗

分论二:下肢神经损伤

1.股神经损伤 组成:L2,3,4 分支:缝匠肌、股四头肌 损伤:股四头肌麻痹所致伸膝障碍 治疗:尽早手术修复

2.坐骨神经损伤 组成: 分支: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高位损伤:股后肌肉、小腿及足部肌肉全部瘫痪,足下垂,跨越步态 中下部损伤:屈膝正常

3.胫神经损伤 分支:小腿后侧屈肌群和足底感觉 股骨髁上骨折和膝脱位时损伤,引起小腿后侧屈肌群及足底内在肌麻痹,出现足跖屈、内收、内翻、足趾跖屈、外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外侧、足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 观察2-3个月,无恢复,则探察

4.腓总神经损伤 分支:小腿前外侧肌群,小腿前外侧和足背皮肤 在腓骨小头处损伤,导致小腿前外侧伸肌群麻痹,出现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足下垂);伸拇伸趾功能丧失,屈曲步态;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 尽早手术探查;晚期行肌腱移位或踝关节融合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