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大學遠距教學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8) 林崇安教授 2008年4月30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政治全球化 促進國際間的了解, 抑或加劇了種族、宗教、文化和政 治實體之間的衝突 ?. 政治全球化 指一個國家或國際的政治事務,由一國或少數國家決定的模 式,逐漸過渡至複雜的跨國以至全球決策模式 政治活動和政治決策跨越國家界限.
Advertisements

老人茶帶來的新時尚 9A2D0024 黃秀雯 9A2D0036 莊承憲 9A2D0041 蘇意婷 9A2D0045 盧家淑 9A2D0050 王宥棋 9A21C017 吳雅芝.
财务管理 利 润 分 配 利 润 分 配 嘉善中专 杨晓燕. 二、利润分配的项目及顺序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三、利润分配政策及影响因素.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辅导员项目组织与实施
                                                 伊朗 的今生 与前世 (2)
第八章 收益分配决策补:案例,习题 本章结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收益分配的原则;程序 收益分配的政策: 影响股利的因素 股利政策的种类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节 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总体内部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计算器的使用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 推荐工作要求.
─視覺藝術的元素.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章〉 大乘通說~禪波羅蜜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六)
友谊相伴.
妙 法 蓮 華 經 講 義 陳育殿恭撰.
在系統完成資料填報後 系統產生所有表件請全數印出 如下載的表件為「空白」文件,請安裝PDF中文字型 ★系統參考畫面:
梁皇寶懺懺文法意 主講者︰永餘法師 2009/5/20 永餘編製.
五年級上學期 體育課教學方案 設計者:吳文芳.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3位。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武汉市。
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认定(第二批)工作介绍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压力症,是人们身心疾患 发生的根源。在学习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时候, 明白了当人们遇上"压力"时,最初的反应便是"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文学作品及相关影视赏析 授课教师 胡芳.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
企業廣論二班本週課程 班別:北08秋02-台北 2008年12月24日 僅供北08秋02台北班上課之用.
拟动力试验 伪动力试验,计算机加载器联机试验 地震发生和传播的随机性 周期性加载的加载历程是假定的,与实际地震的非周期反应有很大差别
甄選入學招生 第二階段集體及個別報名系統 系統開放時間:102/6/3 10:00~ 102/6/7 17:00止
新时代的劳动者 杜蒙绮.
中觀今論 第九章 現象與實性之中道 第一節 太過‧不及‧中道 參考資料: 福嚴佛學院, 講義.
淺談中國繪畫藝術 美術科教學媒體製作: 陳美滿 老師.
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525宿舍.
新約概論 台中生命之道靈糧堂 2007年3月4日.
如何撰寫學年文章 學協 學術小組 2002‧10.
早期的阿拉伯半島 地理環境: 生活情形 (一)三面環海,大多為荒涼貧瘠的沙漠,不利農耕
佛經導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敦煌石窟藝術之美.
第八講:《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佛法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個人申請不分系招生(薪火A~D組) 助學措施說明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亞伯拉罕 摩西 猶太教徒 割禮 + 律法 成為神子民 的記號 神子民的 行為規範 結婚戒指 婚姻守則.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保羅在腓立比的宣教 使徒行傳16:9-34.
《成佛之道》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般若波羅蜜 圓融 /
全文检索 墨香简介 平台功能 产品优势 产品对比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无锡分所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107年 國中教育會考 准考證資料處理系統 學校版 (集體報名單位) 操作說明
108新課綱教學目標與特色 (一)強化務實致用 (二)落實課程連貫 (三)深化基本職能 (四)符應產業需求 考招連動配套 部定實習科目
新约拱门 1 提前 提后 多 门 教牧书信 帖后 帖前 西 腓 弗 加 林后 林前 罗 启 犹 约叁 约贰 约壹 彼后 彼前 雅 来 希伯来
第二講 鳩摩羅什與中觀學 早期般若學的傳譯講論 六家七宗 格義 鳩摩羅什 (Kumàrajãva, )
新約拱門 1 提前 提後 多 門 教牧書信 帖後 帖前 西 腓 弗 加 林後 林前 羅 啟 猶 約叁 約貳 約壹 彼後 彼前 雅 來 希伯來
國立陽明大學 「人員進用系統」 教育訓練-主持人及助理
春雨 (晚雨) 秋雨 (早雨) 雨季 旱季 雨季 陽曆 逾 越 節 五 旬 節 住 棚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
鋼液冶煉製程介紹.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 puann1-ceh4-po1-lo5-bit8-to1 sim1-king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网络管理平台项目申报操作指南
日式素雅商务模板 Office2010 and above, click to select the picture, right, Format Picture, fill, or image texture fill, file, select the image to your quest.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
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大家吉祥.
第二章,教法 第一節、能詮的教法 P.27~30 第二節、教典略說 P.31~3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网络管理平台项目申报操作指南
保羅的臨別贈言 使徒行傳20:16 – 21:14.
大學考招新方案與銜接配套措施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宣講】 教育部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108 年 9月.
佛教之開展與現代佛教 丘中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間大學遠距教學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8) 林崇安教授 2008年4月30日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 目次 四、印度《般若經》的出現 (一)阿含經中的空性 (二)般若經中的空性 五、結語 (一)以釋尊的實例來總述菩薩道 一、前言 二、《阿含經》的前五度 (一)以長者、尊師的身份積福 (二)以轉輪聖王的身份積福 (三)前階段智慧資糧尚有所不足 三、《阿含經》的菩薩般若度 (一)多行空 (二)觀察緣起無我 (三)以一乘道圓滿菩提 (四)後有菩薩的成佛 四、印度《般若經》的出現 (一)阿含經中的空性 (二)般若經中的空性 五、結語 (一)以釋尊的實例來總述菩薩道 (二)阿含經的菩薩道要點 (三)印度菩薩道的開展 本次內容

四、印度《般若經》的出現 (一)阿含經中的空性 《阿含經》的甚深見有 (1)內空、(2)外空、(3)內外空。 《阿含經》的甚深見有 (1)內空、(2)外空、(3)內外空。 【例】《中阿含•大空經》(一九一)釋尊對阿難說: (1a)當以內空成就遊,彼內空成就遊已,心不移動,趣 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內空。 (1b)阿難!如是比丘觀時,則知內空成就遊,心不移動 ,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內空者,是謂正知。

(2a)阿難!比丘當以外空成就遊,彼外空成就遊已, 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外空。 (2b)阿難!如是比丘觀時,則知外空成就遊,心不移 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外空者,是謂正 知。 (3a)阿難!比丘當以內外空成就遊,彼內外空成就遊 已,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內外 空。 (3b)阿難!如是比丘觀時,則知內外空成就遊,心不 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內外空者,是 謂正知。(T1,p738c)

(二)般若經中的空性 (1)《般若經》承襲《阿含經》的看法,一方面認為 布施等五度為不究竟,一方面強調般若在菩薩道上的 重要性。 證明:《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57記述著: 爾時,慶喜便白佛言:「如來何緣不讚布施乃至靜慮 波羅蜜多,唯讚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慶喜:「由此般若波羅蜜多能與前五波羅蜜多為 尊為導,故我偏讚。

(2)《般若經》將《阿含經》的(1)內空、(2)外空 、(3)內外空,擴大範圍至十八空。 證明:《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08(第二分)記述著: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具壽善現言:「云何菩薩摩訶薩入正 性離生?」 善現對曰:「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1 不見內空,不依內空而觀外空; 2 不見外空,不依外空而觀內空,不依外空而觀內外 空; 3 不見內外空,不依內外空而觀外空,不依內外空而 觀空空;

4不見空空,不依空空而觀內外空,不依空空而觀大空; 5不見大空,不依大空而觀空空,不依大空而觀勝義空; 6不見勝義空,不依勝義空而觀大空,不依勝義空而觀有 為空; 7不見有為空,不依有為空而觀勝義空,不依有為空而觀 無為空; 8不見無為空,不依無為空而觀有為空,不依無為空而觀 畢竟空;

9 不見畢竟空,不依畢竟空而觀無為空,不依畢竟空 而觀無際空; 10 不見無際空,不依無際空而觀畢竟空,不依無際空 而觀散無散空; 11 不見散無散空,不依散無散空而觀無際空,不依散 無散空而觀本性空; 12 不見本性空,不依本性空而觀散無散空,不依本性 空而觀自共相空; 13 不見自共相空,不依自共相空而觀本性空,不依自 共相空而觀一切法空; 14 不見一切法空,不依一切法空而觀自共相空,不依 一切法空而觀不可得空;

15 不見不可得空,不依不可得空而觀一切法空,不依 不可得空而觀無性空; 16 不見無性空,不依無性空而觀不可得空,不依無性 空而觀自性空; 17 不見自性空,不依自性空而觀無性空,不依自性空 而觀無性自性空; 18 不見無性自性空,不依無性自性空而觀自性空。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作如 是觀,名入菩薩正性離生。」(T7,p44b)

五、結語 (一)以釋尊的實例來總述菩薩道: 【1】初發無上菩提願(光明王) 《根本說有部毘奈耶藥事》卷15(義淨法師譯)記載著: (01)爾時,勝光大王白佛言:「大德世尊!於何時初發 無上菩提之願?」 (02)佛告大王:「乃往古昔,無量劫時,有王名曰:光 明。其光明王,有一象寶,身色鮮白,如優缽花,七支圓 滿,形貌端嚴,人所喜見。

(03)時王即敕調象之人,令調此象,堪乘之時,將來 見我。 其調象人,受王敕已,即將調教,既成就已,還 詣王所。 (04)王即乘象,并調象人,王在後坐,出城遊獵種種 禽獸,然而象王聞母象氣,尋香而走。…即逢一 樹,王及象師,攀枝而住,喻如從死而得再生。 … (05)(象師)白王:我但調伏其身,不能調心。 (06)王曰:汝頗見有能調心者?

(07)象師白王言:有!唯佛世尊能調身心,一切有情 欲調其心,由不能調,而皆卻退。有諸外道,修 行苦行,貪欲叢林在心,而不能拔,亦有捨境, 離欲貪處,而不堅持,復還退失。…言大王者, 有大威力,諸鬥戰中最能殊勝,亦不調心,唯佛 世尊無有貪欲,心得自在。 (08)爾時,大王聞佛世尊有精進力,廣行惠施,修諸 福業,即發無上菩提之願,…。 (09)佛告大王:「於意云何?彼時名光明王者,豈異 人乎?即我身是,我於爾時,初發無上菩提之意 。」

【2】最初行施(陶輪師) (01)爾時,勝光王復白世尊曰:「最初於誰行施,得 證無上菩提?」 (02)佛告大王:「乃往古昔無量劫時,有城名曰:毘 訶彼地,其城有一陶輪工師;有佛出世,號曰釋 迦牟尼,證無上正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亦有聲 聞弟子名舍利弗、大目乾連,及侍者阿難陀。 (03)時釋迦牟尼佛正真等正覺,共無量苾芻眾,俱遊 行人間,至彼城中。 (04)爾時,彼佛忽有風患,即告阿難陀曰:汝可往彼 陶輪家,乞酥油、蜜漿。 (05)爾時,阿難陀聞佛教敕,即往詣陶輪家,在門外 立,白言:長者!世尊患風強病,今須酥油、蜜 漿。

(06)時陶輪師,聞具壽阿難陀所說,即將酥油、蜜等 ,長者共兒相隨俱往佛所,以酥蜜等遍塗佛身, 溫水沐浴,持沙糖水,奉上世尊,為療病故,即 得痊愈。 (07)爾時,陶師長跪發願,說伽他曰: 我以酥蜜施如來,願獲廣大功德利, 種族名號聲聞眾,悉如今日釋迦尊, 善能調伏有情類,遠離眾苦歸圓寂。 (08)其陶輪子亦發是言:願我當來,如佛侍者。 (09)佛告大王:「我於爾時,初施釋迦如來,得證無 上菩提。其子者,即阿難陀是。」

【3】供養諸佛 (01)王復問世尊曰:「從初乃至成佛,供養幾許諸佛 而證無上菩提?」 (02)佛告大王:我從釋迦如來,最初阿僧企耶乃至護 世佛時,以清淨心,如是供養七萬五千佛。於爾 許時供養,不曾心異,唯求無上正等菩提。 (03)大王!第二僧企耶,我初供養燃燈佛,乃至寶髻 佛,以清淨心,如是供養七萬六千佛。我雖經歷 多生,心無有異,常以清信供養諸佛。

(04)大王!第三阿僧企耶,初供養寶髻佛,乃至安 隱佛,如是供養七萬七千佛,如是又至迦攝波 佛,我雖供養,無有異心,常以淨信,供養諸 佛。為菩薩時如是供養,皆蒙諸佛為我受記, 當證無上正等菩提,滿我所願,思求正覺,堅 固釋持,慈攝一切有情故。 (05)爾時,勝光王聞佛說已,心大歡喜,頂禮雙足 ,奉辭而去。

(二)阿含經的菩薩道要點 (1)菩薩行者要先達成具有菩薩種性。 (2)廣修三福業事,廣結眾緣;最後深入般若。 (3)唯有精勤自護,才得以成佛。《雜阿含經》七二 七經中,佛告阿難: 「唯精進修習、多修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印度菩薩道的開展 (1)般若經的流通:佛滅二二六年後,印度阿育王開 始推行仁政,各地所刻的石柱敕文,只有提到《阿含 經》,整個傳往錫蘭的佛法也只提到五部阿含而已。 (2)佛滅五百年起,《般若經》從印度南方開始盛行 ,到了龍樹菩薩時期(150-250AD),般若的「甚深見 」便於印度大為弘揚。 (3)到了無著菩薩(310-390AD)出世,所傳出的《 菩薩地》回歸到菩薩道的「廣大行」,少談空性,注 重前五度(特別是布施與菩薩戒)。 (4)到了印度佛教後期(750-1200AD),盛行《現觀 莊嚴論》,詳細解釋《般若經》的「廣大行」和「甚 深見」。

問題與討論 【1】分析空和無我的要義。 【2】釋尊前世何時初發無上菩提願? 【3】釋尊前世最初於何佛行布施? 【4】釋尊前世供養過多少佛? 【5】總述阿含經中菩薩道的要點。 相關資料:《原始佛典中的菩薩道》(2004, 內觀教育佛法教材)。 佛法教材PDF檔見林崇安佛學網站: http://www.ss.ncu.edu.tw/~calin/ http://www.insights.org.tw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到此介紹完畢。 祝吉祥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