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化痰药-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亦可用 于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中风等。 温化寒痰药-温燥-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药-寒凉-清化热痰-热痰、燥痰证.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 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一. 含义 :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第三节 补血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同病辩证.
第十五章 祛 湿 剂.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消食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祛 湿 剂.
泄泻.
利水渗湿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虚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的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概 念 虚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的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外因外邪侵入(风、寒、湿、燥) 七情、饮食、劳逸 内因 ·形成原因 脏腑功能失调(内生“五邪” ) 外伤 外伤 烧、烫、冻伤 其它 虫兽伤 致病病理产物

气滞、血瘀、湿阻   ·包括内容    痰、饮、食滞、虫积

  发热,腹胀,腹痛,疼痛拒按, 呼吸气粗,痰涎壅盛,神昏谵语, 辩证要点 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 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 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

第一节 气 滞 证 一、概 述

·概 念 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 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情志不遂,饮食不调,痰湿停聚 ·产生原因 ·概 念 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 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情志不遂,饮食不调,痰湿停聚 ·产生原因 感受外邪,或外伤闪挫,气虚

二、临 床 表 现 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时轻时重,走窜不定,腹胀常随太息、嗳气、肠鸣、矢气后减轻,或随情绪的忧思恼怒与喜悦而加重或减轻,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

三、病 机 分 析 运行障碍,不通则痛胀闷疼痛 胀痛时轻时重,走窜不定 气机时阻时通 太息、嗳气、肠鸣 气滞 矢气后疼痛随之减轻 气机时阻时通 太息、嗳气、肠鸣 气滞 矢气后疼痛随之减轻   情志影响气机疼痛随情绪波动增减 脉弦为气机不利,脉气不舒之象

四、治 疗 法 则 理气,行气

陈皮、木香、枳实、厚朴、香附、乌药、川楝子、薤 白 五、常 用 中 药 陈皮、木香、枳实、厚朴、香附、乌药、川楝子、薤 白

陈 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 效]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应 用] 脾胃气滞,湿浊中阻,痰湿 阻肺 陈 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 效]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应 用] 脾胃气滞,湿浊中阻,痰湿 阻肺 [注意事项] 辛散苦燥,温能助热,舌红少津, 内有实热者慎用。

木 香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大肠、 胆经 [功 效] 行气、调中、止痛 [应 用] 脾胃气滞,湿热泻痢 木 香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大肠、 胆经 [功 效] 行气、调中、止痛 [应 用] 脾胃气滞,湿热泻痢 [注意事项] 辛温香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枳 实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 效]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应 用] 热结便秘,湿热泻痢,寒痰内阻,饮食积滞 枳 实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 效]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应 用] 热结便秘,湿热泻痢,寒痰内阻,饮食积滞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 效] 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应 用] 湿阻脾胃,肠胃积滞,宿痰留肺。 厚 朴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 效] 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应 用] 湿阻脾胃,肠胃积滞,宿痰留肺。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肺、三焦经 [功 效]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应 用] 肝气郁结,寒凝气滞, 月经不调,寒疝腹痛。 香 附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肺、三焦经 [功 效]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应 用] 肝气郁结,寒凝气滞, 月经不调,寒疝腹痛。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肾、肺、 膀胱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 用] 肾阳不足,寒凝气滞, 寒疝腹痛。 乌 药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肾、肺、 膀胱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 用] 肾阳不足,寒凝气滞, 寒疝腹痛。

川 楝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川 楝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应 用] 肝胃不和,肝经郁热,疝痛, 虫积腹痛 [注意事项] 有毒,不宜过量和持续服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 用] 寒痰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 胃寒气滞,泻痢后重。 薤 白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 用] 寒痰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 胃寒气滞,泻痢后重。

(一)、肝气郁结证;肝气郁滞证(肝郁 证、气滞证) 1、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喜叹息,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 六、常见证型治要 (一)、肝气郁结证;肝气郁滞证(肝郁 证、气滞证)   1、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喜叹息,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

精神抑郁 气机郁滞不畅 胸闷不舒 喜叹息 肝气郁结 经脉不利胸胁,少腹乳房胀痛 久郁不解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 气病及血 2、病机分析   精神抑郁 气机郁滞不畅 胸闷不舒 喜叹息 肝气郁结 经脉不利胸胁,少腹乳房胀痛 久郁不解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 气病及血

·代表方 四逆散 组 成 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 方 解 疏肝理气,敛阴和阳 3、治疗方法 疏肝理气 ·代表方 四逆散 组 成 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 方 解 疏肝理气,敛阴和阳  

1、临床表现 胁胀作痛,腹胀食少,情绪抑郁,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脉弦缓。 (二)、肝脾不调(肝郁脾虚) 1、临床表现 胁胀作痛,腹胀食少,情绪抑郁,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脉弦缓。

2、病机分析 情志抑郁,少腹攻窜作痛 木旺克土 食少纳呆,便溏不爽 腹胀,食少,便溏 肝脾不调 土虚木乘 情绪抑郁,胁胀作痛 肝脾不调 土虚木乘 情绪抑郁,胁胀作痛 脘腹胀闷,食少便溏 土壅侮木 胸胁少腹,游走窜痛

· 代表方 消遥散 组 成 当归、芍药、柴胡、茯苓、 白术、甘草、薄荷、生姜 方 解 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气血 兼顾,肝脾同调 3、治疗方法 疏肝扶脾 · 代表方 消遥散 组 成 当归、芍药、柴胡、茯苓、 白术、甘草、薄荷、生姜 方 解 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气血 兼顾,肝脾同调

(五)、肝胃不和证;肝胃不调证(肝气犯胃证) 1、临床表现 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不欲食,苔薄黄,脉弦。

肝气郁结 胃脘、胁肋 胃失和降 横逆犯胃 胀满、疼痛 肝胃不和 肝失条达脉弦 呃逆、嗳气、不欲食 胃气上逆 2、病机分析 肝气郁结 胃脘、胁肋 胃失和降 横逆犯胃 胀满、疼痛 肝胃不和 肝失条达脉弦 呃逆、嗳气、不欲食 胃气上逆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 组 成 柴胡、枳壳、芍药、炙甘 草、川芎、香附、陈皮 方 解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3、治疗方法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 组 成 柴胡、枳壳、芍药、炙甘 草、川芎、香附、陈皮 方 解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1、临床表现 胃脘或腹部痞胀疼痛,痛而欲吐或欲泻,泻而不爽,或腹胀痛剧,肠鸣走窜不定,矢气后胀痛得减,大便秘结,苔厚,脉弦。 (四)、胃肠气滞证(气滞胃肠证) 1、临床表现 胃脘或腹部痞胀疼痛,痛而欲吐或欲泻,泻而不爽,或腹胀痛剧,肠鸣走窜不定,矢气后胀痛得减,大便秘结,苔厚,脉弦。

胃肠气机阻滞脘腹痞胀疼痛 胃气上逆嗳气欲吐或欲泻不爽 胃肠气滞 气机受阻大便秘结 浊气内停,气机阻滞苔厚,脉弦 2、病机分析 胃肠气机阻滞脘腹痞胀疼痛 胃气上逆嗳气欲吐或欲泻不爽 胃肠气滞 气机受阻大便秘结 浊气内停,气机阻滞苔厚,脉弦

·代表方 半夏泻心汤 组 成 半夏、黄连、黄芩、干姜、 甘草、 人参、大枣 方 解 寒热平调,补泻兼施,健脾和胃,散结除痞。 3、治疗方法 理气散结除痞 ·代表方 半夏泻心汤 组 成 半夏、黄连、黄芩、干姜、 甘草、 人参、大枣 方 解 寒热平调,补泻兼施,健脾和胃,散结除痞。

第二节 血 瘀 证 一、概 述

是指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除或消散,而停留于人体某处;或血液运行不畅,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所表现出的证候。 ·概 念 是指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除或消散,而停留于人体某处;或血液运行不畅,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所表现出的证候。

气虚运血无力,经脉阻滞 气滞血行不畅 ·形成原因 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经脉不畅 瘀血 寒凝、热结脉络瘀阻 跌打损伤脉络受损   气虚运血无力,经脉阻滞 气滞血行不畅 ·形成原因 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经脉不畅 瘀血 寒凝、热结脉络瘀阻 跌打损伤脉络受损

二、临 床 表 现 疼痛呈刺痛,痛处不移,拒按,夜间加 剧,青紫肿块或腹内徵块,出血呈紫 疼痛呈刺痛,痛处不移,拒按,夜间加 剧,青紫肿块或腹内徵块,出血呈紫 暗色或夹有血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弦涩。

三、病 机 分 析 血运受阻,不通则痛疼痛(刺痛) 积瘀不散而凝结肿块 瘀阻脉络,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出血 瘀 血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瘀 血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久瘀不散,肌肤失养 唇甲青紫,舌质暗紫 舌下脉络曲张,脉弦涩为瘀血阻滞之象

活 血化 瘀 五、常 用 中 药 桃仁、红花、三七、丹参、川芎、延胡索、郁金、益母草、牛膝、蒲黄、莪术、 土鳖虫 四、治 疗 法 则   活 血化 瘀 五、常 用 中 药 桃仁、红花、三七、丹参、川芎、延胡索、郁金、益母草、牛膝、蒲黄、莪术、 土鳖虫

川 芎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 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川 芎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 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 用] 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头痛;心脉痹阻,风湿痹痛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 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 用] 止痛作用优良,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 延 胡 索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 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 用] 止痛作用优良,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 效] 活血祛瘀,凉血消痛,养血安神 [应 用] 活血化瘀要药,用于各种瘀血证。 丹 参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 效] 活血祛瘀,凉血消痛,养血安神 [应 用] 活血化瘀要药,用于各种瘀血证。

郁 金 [功 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郁 金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心、肝、胆经 [功 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应 用] 气滞血瘀所致胸、胁、腹痛;湿浊、痰火蒙闭心窍;气火上逆之出血证;肝胆湿热之黄疸。

益 母 草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功 效]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功 效]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应 用] 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血虚无瘀者慎用。

桃 仁 [性味归经] 苦平,归心、肝、肾、大肠经 [功 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应 用]多种瘀血证,跌打损伤以及热毒壅滞之肺痈,肠痈 桃 仁 [性味归经] 苦平,归心、肝、肾、大肠经 [功 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应 用]多种瘀血证,跌打损伤以及热毒壅滞之肺痈,肠痈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有毒,过量可致头痛,眩晕,心悸,甚则呼吸衰竭而死亡。  

红 花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 [功 效] 活血祛瘀,通经 红 花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 [功 效] 活血祛瘀,通经 [应 用] 血瘀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脉络瘀阻之胸痹,脑血栓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慎用。

蒲 黄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 效] 行血祛瘀,收涩止血 [应 用] 各种出血病证(咯、吐、衄、尿、便、崩漏及损伤出血) 蒲 黄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 效] 行血祛瘀,收涩止血 [应 用] 各种出血病证(咯、吐、衄、尿、便、崩漏及损伤出血)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三 七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 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三 七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 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 用] 各种内、外出血证(咯、吐、衄、尿、便、崩漏及创伤出血),尤以有瘀者为宜,有止血而不留瘀之长。

牛 膝 [性味归经] 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 效] 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牛 膝 [性味归经] 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 效] 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应 用] 血瘀所致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肾虚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淋证,吐血衄血。 [注意事项]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一)、气滞血瘀证(气血瘀滞证) 1、临床表现 胸胁脘腹胀闷窜痛,偶有刺痛,或有痞 块,时散时聚,舌紫或有瘀斑,脉弦涩。 六、常 见 证 型 治 要 (一)、气滞血瘀证(气血瘀滞证)   1、临床表现 胸胁脘腹胀闷窜痛,偶有刺痛,或有痞 块,时散时聚,舌紫或有瘀斑,脉弦涩。  

情志不遂 胸胁脘腹 气机阻滞 肝失疏泄 胀闷窜痛 气滞血瘀 气机阻滞 痞块,刺痛 瘀血凝结 血行不畅 舌紫暗,脉弦涩 2、病机分析 情志不遂 胸胁脘腹 气机阻滞 肝失疏泄 胀闷窜痛 气滞血瘀 气机阻滞 痞块,刺痛 瘀血凝结 血行不畅 舌紫暗,脉弦涩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 组 成 桃仁、仁花、生地、赤芍、当归、川芎、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 方 解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3、治疗方法 理气活血化瘀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 组 成 桃仁、仁花、生地、赤芍、当归、川芎、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 方 解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1、临床表现 面色淡而晦暗,身体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拒按,或肢体麻木,甚则半身不遂,舌质泛紫或有紫斑,脉沉涩。 (二)、气虚血瘀(凝)证 1、临床表现 面色淡而晦暗,身体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拒按,或肢体麻木,甚则半身不遂,舌质泛紫或有紫斑,脉沉涩。

2、病机分析 鼓动无力血行不畅 瘀块脉络瘀阻 不能统摄血溢脉外 筋脉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气虚 失养 肌肉 疼痛如刺,痛处不移 筋脉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气虚 失养 肌肉 疼痛如刺,痛处不移 脏腑功能减退乏力,少气懒言 正气不足 卫表不固自汗

·代表方 补阳还血汤 组 成 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方 解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3、治疗方法 益气活血化瘀 ·代表方 补阳还血汤 组 成 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方 解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1、临床表现 畏寒冷痛,得温痛减,肢冷色青,月经后期,色紫暗夹瘀,痛经,舌暗红苔白,脉沉迟而涩。 (三)、寒凝血瘀证 1、临床表现 畏寒冷痛,得温痛减,肢冷色青,月经后期,色紫暗夹瘀,痛经,舌暗红苔白,脉沉迟而涩。

寒客血脉,阳气被困肢冷畏寒 不通则痛冷痛、色青 寒 凝 瘀阻胞宫月经后期,痛经 寒凝血滞 不能上荣,舌暗苔白 脉道收引,脉沉迟而涩 2、病机分析 寒客血脉,阳气被困肢冷畏寒 不通则痛冷痛、色青 寒 凝 瘀阻胞宫月经后期,痛经 寒凝血滞 不能上荣,舌暗苔白 脉道收引,脉沉迟而涩

·代表方 温经汤 组 成 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 阿胶、牡丹皮、甘草、半夏、麦冬 方 解 温经散寒,益气通脉,活血化瘀 3、治疗方法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代表方 温经汤 组 成 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 阿胶、牡丹皮、甘草、半夏、麦冬 方 解 温经散寒,益气通脉,活血化瘀

1、临床表现 少腹坚满胀痛,谵语烦燥,恶热口渴,至夜发热,心神不宁,头痛头胀,便结尿赤,脉沉实而涩。 (四)、热结血瘀证 1、临床表现 少腹坚满胀痛,谵语烦燥,恶热口渴,至夜发热,心神不宁,头痛头胀,便结尿赤,脉沉实而涩。

少腹坚满疼痛 瘀热互结于下焦 便结尿赤 热在血分恶热口渴,至夜发热 热结 头痛头胀,心神不宁 瘀热上扰 谵语烦躁 热结血瘀脉沉实而涩 2、病机分析 少腹坚满疼痛 瘀热互结于下焦 便结尿赤 热在血分恶热口渴,至夜发热 热结 头痛头胀,心神不宁 瘀热上扰 谵语烦躁 热结血瘀脉沉实而涩

·代表方 桃核承气汤 组 成 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方 解 破血下瘀,泻热通腑 4、治疗方法 泻热通腑,活血化瘀 ·代表方 桃核承气汤 组 成 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方 解 破血下瘀,泻热通腑

1、临床表现 外伤导致局部出现青紫瘀斑,肿块疼痛,以及血液滞留于脏腑,组织而未消散。 (五)、外伤瘀血证 1、临床表现 外伤导致局部出现青紫瘀斑,肿块疼痛,以及血液滞留于脏腑,组织而未消散。

脉络受损,不通则痛疼痛拒按 跌打损伤 瘀血滞留紫暗斑块,肿胀 2、病机分析   脉络受损,不通则痛疼痛拒按 跌打损伤 瘀血滞留紫暗斑块,肿胀

·代表方 七厘散 组 成 血竭、麝香、冰片、乳香、 没药、红花、朱砂、儿茶 方 解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3、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止痛 ·代表方 七厘散 组 成 血竭、麝香、冰片、乳香、 没药、红花、朱砂、儿茶 方 解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一、概 述 概念 是指湿邪致病所表现的一类证候,有外湿、内湿之分。 · 第三节 湿 阻 证   一、概 述 概念 是指湿邪致病所表现的一类证候,有外湿、内湿之分。 ·

气候 潮湿 居处 外感湿邪 ·形成原因 涉水淋雨 恣食生冷 饮食不节 肥甘酒醴 脾失健运、 饥饱失常 水湿内停 气候 潮湿 居处 外感湿邪 ·形成原因 涉水淋雨 恣食生冷 饮食不节 肥甘酒醴 脾失健运、 饥饱失常 水湿内停 寒湿证 ·分 类 湿热证

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脘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苔滑脉濡。 二、临 床 表 现 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屈伸不利,脘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苔滑脉濡。

三、病 机 分 析 易袭阳位 身困重 湿邪阻滞 湿为阴邪 胸闷不舒,口淡不渴 阻遏气机 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湿阻经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湿性重浊 头胀而痛,首如裹 易袭阳位 身困重 湿邪阻滞 湿为阴邪 胸闷不舒,口淡不渴 阻遏气机 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湿阻经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祛 除 湿 邪 五、常 用 中 药 藿香、苍术、砂仁、茯苓、泽泻、茵陈、木通、防己、萆 、苦参、独活、车前子、薏苡仁、金钱草、地肤子 四、治 疗 法 则 祛 除 湿 邪    五、常 用 中 药 藿香、苍术、砂仁、茯苓、泽泻、茵陈、木通、防己、萆 、苦参、独活、车前子、薏苡仁、金钱草、地肤子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化湿,解暑,止呕 [应 用] 湿阻中焦,脾胃虚弱,妊娠呕吐,暑湿,暑温证 藿 香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化湿,解暑,止呕 [应 用] 湿阻中焦,脾胃虚弱,妊娠呕吐,暑湿,暑温证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 效] 燥湿健脾,除风湿 [应 用] 湿阻中焦,湿热下注,风寒湿痹 苍 术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 效] 燥湿健脾,除风湿 [应 用] 湿阻中焦,湿热下注,风寒湿痹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功 效] 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应 用] 脾胃湿阻,气滞食积, 脾寒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 仁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功 效] 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应 用] 脾胃湿阻,气滞食积, 脾寒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胃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 用] 脾虚停饮,水肿,小便不利,心悸失眠。 茯 苓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胃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 用] 脾虚停饮,水肿,小便不利,心悸失眠。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水渗湿,泻热 [应 用] 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 泽 泻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水渗湿,泻热 [应 用] 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 肝胆经 [功 效] 清热利湿,退黄疸 [应 用] 用于黄疸(湿热、寒湿) 茵 陈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 肝胆经 [功 效] 清热利湿,退黄疸 [应 用] 用于黄疸(湿热、寒湿)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 效] 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应 用] 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暑湿泄泻,肺热咳嗽。 车 前 子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 效] 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应 用] 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暑湿泄泻,肺热咳嗽。

薏 苡 仁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 排脓 薏 苡 仁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 排脓 [应 用] 脾虚湿盛,风湿痹痛,肺痈吐脓,湿温病邪在气分。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 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 [应 用] 风湿痹痛,以湿热为宜。 防 己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 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 [应 用] 风湿痹痛,以湿热为宜。

木 通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利水通淋,泄热,通乳 木 通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利水通淋,泄热,通乳 [应 用] 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漓涩痛,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产后乳汁不多 [注意事项] 大剂量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孕妇慎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功 效] 利湿浊,祛风湿 [应 用] 下焦湿浊,风湿痹痛。 萆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功 效] 利湿浊,祛风湿 [应 用] 下焦湿浊,风湿痹痛。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 效]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应 用] 湿热黄疸,皮肤瘙痒,脓疱疮。 苦 参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 效]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应 用] 湿热黄疸,皮肤瘙痒,脓疱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 膀胱经 [功 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 用] 风湿痹痛,风寒表证。 独 活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 膀胱经 [功 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 用] 风湿痹痛,风寒表证。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肝、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应 用] 热淋,石淋,湿热黄疸,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金 钱 草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肝、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应 用] 热淋,石淋,湿热黄疸,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六、常 见 证 型 治 要 (一)、风湿袭表证(湿郁卫分、湿 郁卫表、表湿证) 1、临床表现 (一)、风湿袭表证(湿郁卫分、湿 郁卫表、表湿证)   1、临床表现 全身酸胀困重,头晕且重,恶寒发热,有汗而热不解,胸闷,口不渴,苔白滑,脉濡缓。

阻滞气机全身酸痛困重,胸闷 风湿袭表 营卫失和恶寒发热,有汗而热 不退 湿性重着头晕且重 2、病机分析 阻滞气机全身酸痛困重,胸闷 风湿袭表 营卫失和恶寒发热,有汗而热 不退 湿性重着头晕且重

· 代表方 藿朴夏苓汤 组 成 藿香、厚朴、半夏、赤苓、 杏仁、苡仁、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 方 解 发表散寒,芳香化湿。 3、治疗方法 宣散湿邪 · 代表方 藿朴夏苓汤 组 成 藿香、厚朴、半夏、赤苓、 杏仁、苡仁、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 方 解 发表散寒,芳香化湿。

1、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痛,或游走性疼痛,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二)、风寒湿阻证(风寒湿凝滞筋骨证) 1、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痛,或游走性疼痛,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2、病机分析 (善行数变) 风寒湿阻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 湿邪偏盛 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重浊粘滞)肌肤麻木,重着肿胀 苔白腻,脉濡缓   风邪偏盛疼痛游走不定 (善行数变) 风寒湿阻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 湿邪偏盛 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重浊粘滞)肌肤麻木,重着肿胀 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 薏苡仁汤 组 成 薏 苡 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苍术、甘草、生姜、 方 解 健脾除湿,温经散寒 3、治疗方法 驱风散寒,除湿通络 ·代表方 薏苡仁汤 组 成 薏 苡 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苍术、甘草、生姜、 方 解 健脾除湿,温经散寒  

1、临床表现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身目发黄而晦暗,舌淡胖,苔白腻,脉缓。 (三)、湿困脾胃证 1、临床表现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身目发黄而晦暗,舌淡胖,苔白腻,脉缓。

2、病机分析 胃失和降泛恶欲呕,口腻 湿困脾胃 阻遏清阳头身困重 肝胆疏泄失职身目发黄而晦暗 舌淡胖,苔白腻,脉缓为内有湿邪 中阳侵困脘腹痞闷疼痛,纳呆, 便溏 胃失和降泛恶欲呕,口腻 湿困脾胃 阻遏清阳头身困重 肝胆疏泄失职身目发黄而晦暗 舌淡胖,苔白腻,脉缓为内有湿邪

· 代表方 平胃散 组 成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方 解 健脾除湿,理气和中 3、治疗方法 化湿和中 · 代表方 平胃散 组 成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方 解 健脾除湿,理气和中

1、临床表现 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肝胆湿热证 1、临床表现 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机分析 气机不畅胁肋胀痛或肋下有块 湿热熏蒸身目发黄 湿热内困发热、口苦 肝胆湿热 胃失和降纳呆呕恶,厌食油腻 湿热下注尿黄 肝胆湿热 胃失和降纳呆呕恶,厌食油腻 湿热下注尿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代表方 茵陈蒿汤 组 成 茵陈、栀子、大黄 方 解 疏肝利胆,利湿退黄 3、治疗方法 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代表方 茵陈蒿汤 组 成 茵陈、栀子、大黄 方 解 疏肝利胆,利湿退黄

1、临床表现 小便频数,急迫,灼热,涩痛或混浊,或有脓血,砂石,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五)、膀胱湿热证 1、临床表现 小便频数,急迫,灼热,涩痛或混浊,或有脓血,砂石,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机分析 气化不利 小便频数,急迫 下迫尿道 灼热涩痛,尿浊 伤及血络尿血或有脓血 膀胱湿热 煎熬津液尿中或见砂石 气化不利 小便频数,急迫 下迫尿道 灼热涩痛,尿浊 伤及血络尿血或有脓血 膀胱湿热 煎熬津液尿中或见砂石 湿热郁蒸发热,口渴 舌红苔黄,脉弦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代表方 八正散 组 成 木通、车前子、扁蓄、大黄 滑石、甘草、瞿麦、栀子 方 解 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3、治疗方法 清利膀胱 ·代表方 八正散 组 成 木通、车前子、扁蓄、大黄 滑石、甘草、瞿麦、栀子 方 解 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1、临床表现 腹胀腹痛,暴注下泄,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腹泻不爽,粪质粘稠 腥臭,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六)、肠道湿热证;大肠湿热证 1、临床表现 腹胀腹痛,暴注下泄,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腹泻不爽,粪质粘稠 腥臭,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机分析 热迫肠道→暴注下迫 湿阻大肠→泻而不爽,里急后重 肠道湿热 脉络损伤→下痢脓血 热邪郁蒸→身热口渴,尿少黄赤 气机壅阻→腹痛腹胀 热迫肠道→暴注下迫 湿阻大肠→泻而不爽,里急后重 肠道湿热 脉络损伤→下痢脓血 热邪郁蒸→身热口渴,尿少黄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代表方 葛根芩连汤 组 成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方 解 解表清里 3、治疗方法 清利肠道 代表方 葛根芩连汤 组 成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方 解 解表清里

、 一、 概 述 概念 是指痰浊停阻于脏器组织之间,或见于某些局部,或流窜全身而表现的证候。 第四节            痰 证 、 一、 概 述  概念 是指痰浊停阻于脏器组织之间,或见于某些局部,或流窜全身而表现的证候。

居处湿地 外感 冒雨涉水 损伤脾、肺 感受风寒 (运化失司) 形成原因 痰证 禀赋不足 内伤 脾、肺、肾虚 过食寒凉 (痰湿内生)   居处湿地 外感 冒雨涉水 损伤脾、肺 感受风寒 (运化失司) 形成原因 痰证 禀赋不足 内伤 脾、肺、肾虚 过食寒凉 (痰湿内生)

咳嗽气喘,咯痰量多,呕恶眩晕,或局部有园滑肿块,苔腻,脉弦或滑。 二、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咯痰量多,呕恶眩晕,或局部有园滑肿块,苔腻,脉弦或滑。

宣降失常 →咳嗽气喘,咯痰量多 胃失和降 → 胸脘痞闷,恶心欲吐 痰浊停阻 蒙闭清窍 → 眩晕 苔腻,脉弦或滑为痰浊内阻之象 三、病机分析 宣降失常 →咳嗽气喘,咯痰量多 胃失和降 → 胸脘痞闷,恶心欲吐 痰浊停阻 蒙闭清窍 → 眩晕 苔腻,脉弦或滑为痰浊内阻之象

化 痰 五、常用中药 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瓜蒌、贝母、竹茹、杏仁、桔梗、紫苑、桑白皮、 僵蚕、石菖蒲 四、治疗法则 化 痰   五、常用中药   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瓜蒌、贝母、竹茹、杏仁、桔梗、紫苑、桑白皮、 僵蚕、石菖蒲

半 夏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 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 用] 寒痰咳嗽,寒饮呕吐,痈疽肿毒。 半 夏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 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 用] 寒痰咳嗽,寒饮呕吐,痈疽肿毒。 [注意事项] 性温燥,对阴虚燥咳、血证、 热痰等忌用;反乌头。

瓜 蒌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以上功效 瓜 蒌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以上功效 [应 用] 肺热咳嗽,胸痹、结胸,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 反乌头。

[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 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 用] 风寒咳嗽,肺热咳喘,大便燥结。 杏 仁 [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 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 用] 风寒咳嗽,肺热咳喘,大便燥结。

贝 母 [性味归经] 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 [功 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应 用] 风热咳嗽或痰火郁结。 贝 母 [性味归经] 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 [功 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应 用] 风热咳嗽或痰火郁结。 [注意事项] 反乌头。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肺经 [功 效]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应 用] 风寒,风热咳嗽,肺痈。 桔 梗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肺经 [功 效]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应 用] 风寒,风热咳嗽,肺痈。

[性味归经] 苦,甘,微温,归肺经 [功 效] 润肺化痰止咳 [应 用] 风寒犯肺,阴虚劳嗽 紫 苑 [性味归经] 苦,甘,微温,归肺经 [功 效] 润肺化痰止咳 [应 用] 风寒犯肺,阴虚劳嗽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经 [功 效] 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应 用] 肺热咳喘,浮肿,高血压病。 桑 白 皮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经 [功 效] 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应 用] 肺热咳喘,浮肿,高血压病。

(一)、痰湿中阻证;痰饮中阻证; 痰浊中阻证 1、临床表现 口腻纳呆,恶心欲呕,脘腹痞胀, 胃肠水声漉漉,大便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六、常见证型治要 (一)、痰湿中阻证;痰饮中阻证; 痰浊中阻证   1、临床表现 口腻纳呆,恶心欲呕,脘腹痞胀, 胃肠水声漉漉,大便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脾胃运化失司 →口腻,纳呆腹胀 胃失和降→ 恶心欲呕 痰湿中阻 阻于胃肠 →水声漉漉,大便清稀 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为痰湿 中阻之征。 2、病机分析 脾胃运化失司 →口腻,纳呆腹胀 胃失和降→ 恶心欲呕 痰湿中阻 阻于胃肠 →水声漉漉,大便清稀 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为痰湿 中阻之征。

代表方 二陈汤 组 成 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 方 解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3、治疗方法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 二陈汤 组 成 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 方 解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1、临床表现 头部胀痛,或阵发剧痛,头晕目眩,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风痰上扰证;风痰上攻证  1、临床表现   头部胀痛,或阵发剧痛,头晕目眩,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蒙蔽清阳→ 头胀头痛,头晕目眩 风痰上扰 风为阳邪→ 面赤口苦 苔黄腻,脉弦滑为痰浊阻滞之象 2、病机分析 蒙蔽清阳→ 头胀头痛,头晕目眩 风痰上扰 风为阳邪→ 面赤口苦 苔黄腻,脉弦滑为痰浊阻滞之象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 成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 橘红、甘草、生姜、大枣 方 解 健脾燥湿,化痰息风。 3、治疗方法 祛风化痰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 成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 橘红、甘草、生姜、大枣 方 解 健脾燥湿,化痰息风。

1、 临床表现 肢体麻木不仁,甚或瘫痪不遂,或肌肤麻木瘙痒,眩晕,口角流涎,苔腻。 (三)、风痰入络证;风痰阻络证 1、 临床表现 肢体麻木不仁,甚或瘫痪不遂,或肌肤麻木瘙痒,眩晕,口角流涎,苔腻。 1

气血不畅 肢体肌肉麻木不仁或 筋肉失养 瘙痒,甚或瘫痪不遂 风痰入络 阻蔽清窍眩晕 经脉受阻中风面瘫,口角流涎, 苔腻为痰浊内阻之征。 2、病机分析 气血不畅 肢体肌肉麻木不仁或 筋肉失养 瘙痒,甚或瘫痪不遂 风痰入络 阻蔽清窍眩晕 经脉受阻中风面瘫,口角流涎, 苔腻为痰浊内阻之征。

· 代表方 牵正散 组 成 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生用 方 解 祛风止痉,化痰通络 3、治疗方法 祛风、化痰、止痛 · 代表方 牵正散 组 成 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生用 方 解 祛风止痉,化痰通络

1、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面赤气粗,便秘尿黄,痰黄,喉间痰鸣,胸闷心悸,烦燥不寐,甚或发狂,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痰火扰神证;痰火扰心证 1、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面赤气粗,便秘尿黄,痰黄,喉间痰鸣,胸闷心悸,烦燥不寐,甚或发狂,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机分析 情志刺激,气郁化火,煎液为痰,痰火内扰 热灼津伤发热口渴,便秘尿黄 痰火内盛面赤气粗,痰鸣、色黄 痰火内扰 痰阻气机 胸闷,心悸,心烦失眠 闭扰心神 甚则发狂,神昏谵语

· 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 组 成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连、竹茹、枳实、生姜、大枣 方 解 健脾和胃,清热化痰。 2、治疗方法 清心豁痰 · 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 组 成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连、竹茹、枳实、生姜、大枣 方 解 健脾和胃,清热化痰。

1、临床表现 咳嗽,痰粘稠成块,难以咯出, 胸闷胸痛,苔腻,脉弦。 (五)、燥痰结肺证;燥痰阻肺证   1、临床表现 咳嗽,痰粘稠成块,难以咯出, 胸闷胸痛,苔腻,脉弦。

清肃无权 咳嗽,痰粘成块, 肺气上逆 难以咯出 燥痰结肺 痰浊停留苔腻,脉弦 燥痰伤肺胸闷胸痛 2、病机分析 清肃无权 咳嗽,痰粘成块, 肺气上逆 难以咯出 燥痰结肺 痰浊停留苔腻,脉弦 燥痰伤肺胸闷胸痛

·代表方 贝母瓜蒌散 组 成 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方 解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3、治疗方法 润肺化痰 ·代表方 贝母瓜蒌散 组 成 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方 解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1、临床表现 肢体深处触及柔韧肿块,隐痛,或可抽出脓液,苔腻脉滑。 (六)、痰湿流注(经脉筋骨)证 1、临床表现 肢体深处触及柔韧肿块,隐痛,或可抽出脓液,苔腻脉滑。

素体营血虚弱或阳气衰惫,寒邪乘虚内侵,寒凝痰滞,痹阻于筋骨、血脉、肌肉、经络,故见畏寒肢冷,肿块局部皮色不变,不热,不肿,或肿势散漫。 2、病机分析 素体营血虚弱或阳气衰惫,寒邪乘虚内侵,寒凝痰滞,痹阻于筋骨、血脉、肌肉、经络,故见畏寒肢冷,肿块局部皮色不变,不热,不肿,或肿势散漫。

· 代表方 阳和汤 组 成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生甘草、姜炭 方 解 温阳散寒,化痰通滞。 3、治疗方法 温阳散寒,化痰通滞 · 代表方 阳和汤 组 成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生甘草、姜炭 方 解 温阳散寒,化痰通滞。

一、概 述 ·概念 是指水饮停聚胃肠、心肺、胸胁等体腔所致的证候。 第五节 水饮证 一、概 述  ·概念 是指水饮停聚胃肠、心肺、胸胁等体腔所致的证候。

  外因 感受寒 脾、肺输 湿邪气 布障碍 形成 中阳素虚 脾、胃虚损, 水饮 内因 运化失司 饮食不节

眩晕,胸脘痞闷,呕吐清水、痰涎,苔 滑,脉弦。或见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咳喘引痛,发热,心悸,食欲减退,痰液清稀,下肢浮肿。 二、临床表现 眩晕,胸脘痞闷,呕吐清水、痰涎,苔 滑,脉弦。或见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咳喘引痛,发热,心悸,食欲减退,痰液清稀,下肢浮肿。

三、病机分析 饮停于肺咳嗽喘气,痰涎清稀 水饮内停 饮停心包心悸,胸闷 饮停胃肠脘腹胀满,食欲减退 饮为阴邪苔滑,脉弦常为水饮之征象 气机阻滞胸脘痞闷,胸胁胀痛 饮停于肺咳嗽喘气,痰涎清稀 水饮内停 饮停心包心悸,胸闷 饮停胃肠脘腹胀满,食欲减退 饮为阴邪苔滑,脉弦常为水饮之征象

温化水饮为主,辅以逐饮,利水,发汗、扶正。 五、常用中药 葶苈子、甘遂、牵牛子、大腹皮 五 四、治疗法则 温化水饮为主,辅以逐饮,利水,发汗、扶正。   五、常用中药   葶苈子、甘遂、牵牛子、大腹皮 五

[性味归经]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 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 用] 结胸证之胸胁积水,水肿实证。 葶 苈 子 [性味归经]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 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 用] 结胸证之胸胁积水,水肿实证。

牵 牛 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牵 牛 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 用] 水饮停蓄而正气未虚者;以及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注意事项] 脾虚水肿及孕妇忌用。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 效] 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应 用] 湿阻气滞,脘腹痞闷胀满,大便不爽及水肿,脚气等证。 大 腹 皮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 效] 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应 用] 湿阻气滞,脘腹痞闷胀满,大便不爽及水肿,脚气等证。

甘 遂 [性味归经] 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 用] 水肿,胸腹腔积液,风痰癫痫 甘 遂 [性味归经] 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 用] 水肿,胸腹腔积液,风痰癫痫 [注意事项]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一)、寒饮停肺证(饮邪客肺;饮邪犯肺) 1 、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或哮鸣有声,胸闷,不能平 卧,痰涎稀白,苔白滑,脉弦。 六、常见证型治要 (一)、寒饮停肺证(饮邪客肺;饮邪犯肺)   1 、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或哮鸣有声,胸闷,不能平 卧,痰涎稀白,苔白滑,脉弦。

肺失宣降咳嗽气喘,哮鸣有声 寒饮停肺 饮为阴邪,阻碍气息胸闷,痰 稀白 苔白滑,脉弦为寒饮内停之征 2、病机分析   肺失宣降咳嗽气喘,哮鸣有声 寒饮停肺 饮为阴邪,阻碍气息胸闷,痰 稀白 苔白滑,脉弦为寒饮内停之征

·代表方 小青龙汤 组 成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芍药、甘草 方 解 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3、治疗方法 温肺化饮 ·代表方 小青龙汤 组 成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芍药、甘草 方 解 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1、临床表现 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 痰涎,脘腹喜温畏冷,口渴不欲饮 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大便稀溏,苔白滑,脉弦或滑。 (二)、寒饮停胃证(痰饮停胃证) 1、临床表现   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 痰涎,脘腹喜温畏冷,口渴不欲饮 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大便稀溏,苔白滑,脉弦或滑。

2、病机分析 阳气不能外达脘腹喜温畏冷 饮凌心肺心悸气短,痰涎清稀 寒饮停胃 水饮中阻,清阳不升头昏目眩 脾运不健食少便溏   饮停胃中胃脘痞闷,有振水声 阳气不能外达脘腹喜温畏冷 饮凌心肺心悸气短,痰涎清稀 寒饮停胃 水饮中阻,清阳不升头昏目眩 脾运不健食少便溏 苔白滑,脉弦为水饮停聚之象

·代表方 苓桂术甘汤 组 成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方 解 健脾利湿,温阳化饮。 3、治疗方法 温化水饮,健脾利湿 ·代表方 苓桂术甘汤 组 成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方 解 健脾利湿,温阳化饮。

1、临床表现 胸廓饱满,胸部胀闷或痛,咳嗽气喘,苔白滑,脉弦滑。 (三)、饮停胸胁证 1、临床表现   胸廓饱满,胸部胀闷或痛,咳嗽气喘,苔白滑,脉弦滑。

肺气郁滞胸部胀闷或痛 饮停胸胁 肺失宣降咳嗽气喘 苔白脉弦滑为水饮内停之候 2、病机分析 肺气郁滞胸部胀闷或痛 饮停胸胁 肺失宣降咳嗽气喘 苔白脉弦滑为水饮内停之候

·代表方 十枣汤 组 成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方 解 攻逐水饮(攻逐水饮之峻剂)等 分为未,0.5—1.0 QD枣汤送下。 3、治疗方法 逐水祛饮 ·代表方 十枣汤 组 成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方 解 攻逐水饮(攻逐水饮之峻剂)等 分为未,0.5—1.0 QD枣汤送下。

(四)、水湿内停(水湿停聚证; 水湿泛溢证) (四)、水湿内停(水湿停聚证; 水湿泛溢证) 1、临床表现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 身体困重,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

泛溢肌肤肢体浮肿,身困重 脾为湿困腹大痞胀 水湿内停 水湿下注,气化不利小便不利 舌淡胖,苔白,脉濡为水湿不化 之征 2、病机分析 泛溢肌肤肢体浮肿,身困重 脾为湿困腹大痞胀 水湿内停 水湿下注,气化不利小便不利 舌淡胖,苔白,脉濡为水湿不化 之征

·代表方 五苓散 组 成 泽泻、白术、猪苓、茯苓、桂枝 方 解 温阳化气,利水消肿。 3、治疗方法 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代表方 五苓散 组 成 泽泻、白术、猪苓、茯苓、桂枝 方 解 温阳化气,利水消肿。

第六节 食滞虫积 食滞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肠,传导失常而 出现的证候。 第六节 食滞虫积 一、概 述  概念 食滞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肠,传导失常而 出现的证候。 虫积证──是指幼虫侵入人体,或食入虫卵而在体内发育繁殖,以致阻碍脏腑气机,耗伤营血所表现的证候。 ·

·形成原因 多因饮食生冷或饮食不洁所致。

二、临床表现 食滞证──脘腹痞胀疼痛,呕吐酸馊, 厌食,大便不爽,臭如败卵, 苔腐腻,脉弦滑。 虫积证──腹胀腹痛,贪食易饥,体瘦乏力,大便稀烂,面色萎黄。

三、病机分析 脘腹痞胀疼痛 食滞不化 厌食、呕吐酸馊 脾胃及肠 大便不爽,臭如 食滞,虫积 腑受损运 败卵 化传导失 腹胀腹痛   脘腹痞胀疼痛 食滞不化 厌食、呕吐酸馊 脾胃及肠 大便不爽,臭如 食滞,虫积 腑受损运 败卵 化传导失 腹胀腹痛 常 胃肠虫积 贪食易饥 面黄,体瘦乏力

四、治疗法则 消食导滞,攻积杀虫。 五、常用中药   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使君子、槟榔、苦楝根皮、南瓜子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 效]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应 用] 食积,油腻肉积,产后瘀滞腹痛。 山 楂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 效]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应 用] 食积,油腻肉积,产后瘀滞腹痛。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脾、 胃经 [功 效] 消食和胃 [应 用] 饮食积滞。 神 曲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脾、 胃经 [功 效] 消食和胃 [应 用] 饮食积滞。

[性味归经] 咸,平,归脾、胃、肝经 [功 效] 消食化积,回乳消胀 [应 用] 治面食、谷食、乳汁积滞 [注意事项] 授乳期不宜用。 麦 芽 [性味归经] 咸,平,归脾、胃、肝经 [功 效] 消食化积,回乳消胀 [应 用] 治面食、谷食、乳汁积滞 [注意事项] 授乳期不宜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运脾消食,固精止遗 [应 用] 饮食停滞,小儿脾虚,疳积。 鸡 内 金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运脾消食,固精止遗 [应 用] 饮食停滞,小儿脾虚,疳积。

使 君 子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杀虫消积 [应 用] 虫积,小儿疳积 使 君 子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杀虫消积 [应 用] 虫积,小儿疳积 [注意事项]大量服用,可引起呃逆,眩晕, 呕吐;与热茶同用亦致呕逆。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应 用] 肠寄生虫,水肿实证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槟 榔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应 用] 肠寄生虫,水肿实证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一)、食滞胃肠证;食积胃肠证 1、临床表现 脘腹痞闷胀痛,呕吐酸馊,厌食,矢气酸臭,大便不爽,泻下臭如败卵,苔厚腐腻,脉弦滑。 六、常见证型治要 (一)、食滞胃肠证;食积胃肠证  1、临床表现 脘腹痞闷胀痛,呕吐酸馊,厌食,矢气酸臭,大便不爽,泻下臭如败卵,苔厚腐腻,脉弦滑。

阻碍气机脘腹痞闷胀痛 胃失和降嗳腐吞酸,厌食,呕吐酸馊 食滞胃肠 食浊下趋大便不爽,泻下臭如败 卵 苔腐腻,脉弦滑,为食浊内阻之象 2、病机分析 阻碍气机脘腹痞闷胀痛 胃失和降嗳腐吞酸,厌食,呕吐酸馊 食滞胃肠 食浊下趋大便不爽,泻下臭如败 卵 苔腐腻,脉弦滑,为食浊内阻之象

· 代表方 枳实导滞丸 组 成 大黄、枳实、黄芩、黄连、 神曲、白术、茯苓、泽泻 方 解 健脾消食、清热导滞。 3、治疗方法 消食导滞 · 代表方 枳实导滞丸 组 成 大黄、枳实、黄芩、黄连、 神曲、白术、茯苓、泽泻 方 解 健脾消食、清热导滞。

1、临床表现 腹胀腹痛,时有呕恶,贪食易饥,体瘦乏力,大便稀烂,面色萎黄,苔腻,脉滑。 (二)、虫积肠道证(虫积小肠证) 1、临床表现 腹胀腹痛,时有呕恶,贪食易饥,体瘦乏力,大便稀烂,面色萎黄,苔腻,脉滑。

虫不安位腹胀腹痛 气机失和时有呕恶 虫积肠道 耗伤精血体瘦乏力,面色萎黄 运化失常,清阳不升大便稀烂 苔腻脉滑为胃肠有乳、食、虫积 2、病机分析 虫不安位腹胀腹痛 气机失和时有呕恶 虫积肠道 耗伤精血体瘦乏力,面色萎黄 运化失常,清阳不升大便稀烂 苔腻脉滑为胃肠有乳、食、虫积

· 代表方 化虫丸 组 成 芜荑、使君子、鹤虱、槟榔、 苦楝根皮、枯矾 方 解 杀虫消积。 3、治疗方法 驱虫止痛 · 代表方 化虫丸 组 成 芜荑、使君子、鹤虱、槟榔、 苦楝根皮、枯矾 方 解 杀虫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