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 长度的测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测量活动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 有: ———— 、 ———— 、 ———— 等 。 ———— 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卷尺 刻度尺 游标卡尺 刻度尺.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再例如, 既容易计算又是较好的近似值 问题 : 这个线性函数 ( 改变量的主要部分 ) 是否 所有函数的改变量都有 ? 它是什么 ? 如何求 ?
一、问题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 微分的求解 六、 微分的应用 七、 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笔算除法 森村中心学校 江国飞 1 、口算。 360÷30= 840÷40= 200÷50= 270÷90= 40÷20= ÷40=3600÷19≈30 90÷30=3 900÷31≈30.
游标卡尺 珠海一中 马守进. 游标卡尺 构造 主尺 游标 制动螺丝 游标卡尺 测外径 游标卡尺 测内径.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盲杖与盲杖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和步骤 思考题
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 制作者:陈斌.
项目一 钳工基本知识 知识目标 钳工的工作任务及其分类,钳工的场地布局情况。 钳工的常用设备及保养,钳工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技能目标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作业互批 1.C 2.C 3.B 4.A 5.C 6.C 7.观察实验 用途 观察 现象 记录 分析 结论
1.5.3 近 似 数.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实验21 动态法测金属的杨氏模量 制作:章可钦.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活动1:阅读教材第10—11页《长度的单位》内容,找到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长度单位?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4 .1科学测量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提高型物理实验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制作:张萍.
线段的有关计算.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 认识厘米 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写组 贺丹丹.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检测反馈 学习新知.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PT200中拼版的制作 一、概念部分 如图中所示,PT200中坐标系定义为4种方向,当选择某的坐标系后,则认为在程式的制作中凡是在选定的贴装位置都是正的坐标,注意的是在PT200及设备中(程式部分)没有负的坐标。 *也就表示测量数据时,选择某点为原点在选定的坐标系的方向上测量元件贴装位置,所有的数值都纪录为正的数值,而不是四象限坐标系中的正的和负的数值的坐标。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目测的错觉 通过上面几幅图片,我们发现目测是不太可靠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独立自学 活动1:阅读教材第10—11页《长度的单位》内容,找到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长度单位?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 米(m) 2.常用单位: 千米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廣翅蠟蟬.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六章 Excel的应用 一、Excel的单元格与区域 1、单元格:H8, D7, IV26等 2、区域:H2..D8, HS98:IT77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4课时 绝对值.
6×3= 6×30= 60×30= 14×2= 14×20= 140×2= 25×2= 25×20= 250×20= 算一算 18 28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总复习.
实验21 动态法测金属的杨氏模量 制作:章可钦.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2.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站三小        刘宝霞.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基础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 课件下载:
基础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 课件下载: 原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大学物理实验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钢板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2.运用误差知识,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位数的概念,学会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

长度的测量 仪器与器材: 最小刻度为毫米的钢 直尺(或钢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铁板条(被测物)

长度的测量 实验仪器介绍 刻度尺是一种最简单的测长仪器,一般分度值为1mm,标度单位为cm,读数时可以准确读到mm位,mm位以下的十分之一mm位是凭眼睛估读位。 使用注意事项: 1.尽量使待测物贴近刻度尺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尺。 2.一般不要用刻度尺的端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因为端边易受磨损而给测量带来误差。这时可以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3.刻度尺的刻度可能不够均匀,在测量时要选取不同起点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

长度的测量 4.要学会正确读数和记录的方法。当被测长度的一端和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位于两个最小刻度之间时,只能用眼睛估读,因而是不准确的,记录的数字要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的示数多一位。 1 2 4 5 6 4 5 6 4 5 6 1 2 1 2 6 7 8 6 7 8 A B C D

长度的测量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由毫米分度值的主尺和一段能滑动的游标副尺构成,它能够把mm位下一位的读数较准确地读出来,因而是比钢尺更准确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可以用来测量长度、孔深及圆筒的内径、外径等几何量。

三用游标卡尺示意图

长度的测量 1.读数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个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1/n(mm),因而1/n(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标卡尺的分度值。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1/20=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1/50=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 一般取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为其仪器误差。

长度的测量 2.读数方法: 从游标卡尺的主尺上准确读出mm位,在副尺上读出小于mm位的尾数,以20分游标卡尺为例,游标卡尺脚卡着待测物后,从游标零刻线以左主尺上读出测量长度的整mm数L0,若副尺上的第N格与主尺上的某一格对齐, 则副尺的读数取为△L,其值为0.05×N。主副尺读数之和即是测量值。 L = L0 + △L

长度的测量 Y=100mm+37×0.02mm=100.74mm

长度的测量 3.注意事项: (1)测量之前应检查游标卡尺的初读数,看主副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没有对齐,须记下初读数,以便对测量值进行修正。两量爪并拢时,若游标的“0”线在主尺“0”线的右方,即待测物长度为零时,而卡尺读数不为零,此时的初读数记为正值;两量爪并拢时,若游标的“0”线在主尺“0”线的左方,即待测物长度不为零时,而卡尺读数为零,此时的初读数记为负值,且在游标上读数时应从右端读起。 修正值=测量值-零点读数

长度的测量 (2)卡住被测物时,松紧要适当,不要用力过大,注意保护游标卡尺的刀口。 (3)测量圆筒内径时,要调整刀口位置,以便测出的是直径而不是弦长。 (4)游标卡尺上所标度的读数单位为mm。记录测量结果时,注意使用不同单位所对应的数值小数点后数值的位数。被测物的长度等于主尺刻度加副尺刻度。

长度的测量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外形与结构如图所示。 螺旋测微器

螺母套管B、固定套管D和测砧E都固定在尺架G上。D上刻有主尺,主尺上有一条横线(称为读数准线),横线上方刻有表示毫米数的刻线,横线下方刻有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测微螺杆A和微分筒C、棘轮旋柄 K连在一起。微分筒的刻度通常一圈为50分度,也有25分度和100分度的,它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

长度的测量 现以50分度为例:它主要部分为一个螺距为0.5mm 的微动螺杆在固定螺母中旋转,当微动螺杆旋转时,带有刻度的螺帽也跟随螺杆一起转动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沿轴线方向的微小移动距离,就能用旋转螺帽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 mm,旋转螺帽有50个等分刻度,因此旋转螺帽每旋转一小格,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50=0.01 mm。可见,转动螺帽的每一小格表示0.01mm,所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

长度的测量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图 测量时应注意螺杆主尺上的读数是否超过0.5mm, 图中c应读作5.155mm,图中d的读数为5.655mm。

长度的测量 注意事项: (1)记录初读数,并对测量数据作零点修正。螺旋测微器的零点可以调整,各种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调整方法不同,可见仪器说明书。测物螺杆和测砧并拢时,若微分筒的“0”线在固定标尺的“0”线的下方,即待测物长度为零时,而螺旋测微器读数不为零,此时的初读数记为正值;测物螺杆和测砧并拢时,若微分筒的“0”线在固定标尺 “0”线的上方,即待测物长度不为时,而螺旋测微器读数为零,此时的初读数记为负值,且在微分筒上读数时应从“0”线开始向下读起。 修正值=测量值-零点读数

长度的测量 初读数如图所示: 初读数示例

长度的测量 (2)记录初读数及将待测物体夹紧测量时,应轻轻转动棘轮旋柄推进螺杆,不要直接旋转螺旋柄,以免加得太紧,影响测量结果及损坏仪器。转动小棘轮时,只要听到发出喀喀的声音,就不要再推进螺杆,即可读数。 (3)因为微动螺杆的螺距为0.5mm,固定标尺上标度数值单位为1mm,为清楚起见,固定标尺下别还有一行半刻线。测量时应注意螺杆主尺上的读数是否超过0.5mm。

长度的测量 实验方法与步骤

长度的测量 1.用刻度尺粗测铁板条量的长a、宽b、厚d,并记录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要求按照误差分配的等分原则,确定测量长、宽、厚应该选择的仪器。 方法:如

2.对比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指出其最小刻度或测量能达到的准确度。确定长、宽、厚所选用的测量仪器。 长度的测量 2.对比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指出其最小刻度或测量能达到的准确度。确定长、宽、厚所选用的测量仪器。 结论:长度测量的准确度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应根据测量的准确度要求,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或其他测量方法。

长度的测量 3.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仪器误差及零点读数,并填入表格。 仪器名称 量程 分度值 最大仪器允许误差 零点读数 钢板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物理天平 ———

长度的测量 4.用刻度尺测待测物长度、游标卡尺测待测物宽度和螺旋测微器测待测物厚度,各取不同位置测5次,记录测量读数填入表中,计算各量的平均值和修正值,计算各次测量的偏差。 计算各测量量的标准偏差、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及总不确定度。 计算铁板条的体积、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正确表示测量量体积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否满足小于0.6%的要求?如不满足,分析其原因。

读数时应读到仪器误差所在位 长度的测量 项目 次数i 长度a(cm) 宽度b(cm) 厚度d(cm) ai vai bi vbi di vdi 1 2 3 4 5 平均值 修正值

长度的测量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凡是有公式的地方都必须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否则实验报告数据处理部分为0分。 先求长度a (将测量数据代入各公式中算出结果) 1.求测量数据的平均测量值 2.计算标准差 3.判断有无应当剔除的异常数据,如有,剔除后重新计算 4.求A类不确定度

长度的测量 5.根据仪器允差确定B类不确定度 6.合成不确定度 7.表示测量结果 按同样方法将宽度 b、厚度 d 的结果求出。

长度的测量 求测量结果体积V (将各直接测量量带入各公式中算出结果) 1、求测量值体积V 2、求体积的相对不确定度 3、求体积的绝对不确定度 4、写出正确的测量结果

长度的测量 正确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应为: 绝对不确定度取1~2位有效数字,其余只进不舍。测量值的有效数的末位应与绝对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其余按四舍六入五凑偶原则进行舍入。 相对不确定度一般取1~2位有效数字,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