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规》整合修订稿介绍及 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 (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平面图 —— 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 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 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 相关关系。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Advertisements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中央国家机关消防安全管理 主讲人:李进.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规则(修正)
第6讲 建筑防排烟 ◆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 起火因素多。发生火灾时, 火势蔓延快,扑救疏散困 难,损失重大。 ◆建筑物内室内用品、家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GB 黄 德 祥 二○一五年四月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考考 1.
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剖面设计 建筑体形与立面设计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结构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 宁夏消防总队 授课人:梁建忠.
第三讲 烟气与逃生 一、火灾烟气体的形成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可见的固体和微粒子,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烟气是燃烧和热解产物的混合物。 是不完全燃烧。
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常见问题的研讨 陈汝斌 二00八年十二月.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徐稳龙 2014年11月.
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 汪新雄.
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延安路1666号,科技创业园1#、2#研发楼
总部基地独栋.
建筑消防基本知识.
二、分析要点: 根据生产中使用或生产的物质性质和数量,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分析厂房及周边厂房、仓库的生产或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建筑高度、对厂房及周边厂房、仓库进行高度分类,并由此分析背景资料中建(构)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建筑层数、平面布置、构造防火、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等建筑防火技术措施是否符合相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 胡 波 2016 年4月15日.
消防技术规范宣贯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报告人:王宗存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房产测绘 黄山房地产市场产权管理处 汪剑兵.
框架梁纵向钢筋长度计算 ——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主讲:吕文晓.
第三章 建筑防火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火灾蔓延的基本途径,重点掌握建筑防火设计。了解建筑安全疏散时间和疏散距离的概念,重点掌握建筑安全疏散设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筑设计、建筑安全疏散 教学方法及课时数: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4课时 主要参考书:《实用消防管理学》、《公共安全管理教程》、《建筑灭火设施》、《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消防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瓮安县公安消防大队 黄君钊.
物业管理专业课程 《物业设备设施管理》学习授导
导线测量外业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鲁萌萌.
房屋建筑学 第5章.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常见问题 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 吴晓燕 2017/3/17.
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机械 安全管理的通知 (宣传稿) 无锡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大家好!
学习情境7 SMT元器件检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七节 预应力筋原材料.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Karam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方案报建 如何快速做裙房.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  第一节 房间的剖面形状 和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第二节 建筑物层数的确定 第三节 建筑空间的组合 和建筑空间利用.
第五讲 建筑消防系统.
第四章 安全疏散检查.
建筑面积.
威海高铁总站广告招商说明 威海市旅游局.
建筑设计规范 城市建设学院 建筑系.
房屋建筑学 工程系:李 鹏.
BPA 集团设计建筑公司.
建筑设备概论(上)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筑面积计算 主讲人:程小珊 2017/9/13.
柳州饭店 LIUZHOU HOTEL.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暖通空调技术质量管理办法培训 万卫领 二○一七年十二月.
The standard of drawings for Used-car Showroom application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项目二 房屋构造与功能分析.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郭盛友 二OO九年五月二十日.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面积.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三篇 房屋构造部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建规》整合修订稿介绍及 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 (二) 晁海鸥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010-68732733 chaohaiou@ippr.net

避难走道 作用 防火分隔 解决大体量公共建筑(商业、展览、医院等)疏散距离过远的问题 属于室内安全区域

避难走道 《人防规》 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设置有防烟等设施,仅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 《建规》整合修订稿  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设置有防烟等设施,仅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 《建规》整合修订稿 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有防烟设施等,用于人员安全通行的走道。

安全出口分散数量 《建规》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高规》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安全出口的数量 《建规》5.3.12地下、半地下建筑 当平面上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1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数量 —高层住宅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6.1.1.1 塔式住宅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安全出口的数量 —高层住宅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6.1.1.2 单元式住宅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的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高规》与《住宅建筑规范》 《住建规》9.4.1 窗槛墙高度不低于0.8m; 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h防火挑檐,挑出宽度不小于0.5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

《住建规》9.4.2 窗间墙 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m。

安全出口数量 《住建规》9.5 安全疏散 任一层的面积大于650m2;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10层以下)、10m(18层以下); 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安全出口数量 《住建规》9.5.1-3 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疏散门定义 《建规》 疏散门: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门。

房间疏散门数量 《建规》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该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房间设一个疏散门的条件 《建规》第5.3.8条: 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 地下室房间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

房间设一个疏散门的条件: 《高规》6.1.8条: 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 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 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高规》6.1.12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可设一个门。 《人防防火规范》 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房间,可设一个疏散出 口。

门的开启方向 《建规》7.4.12 民用建筑、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甲、乙类生产厂房除外),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库房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门的开启方向 《高规》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出口的门必须向外开启。 《人防防火规范》设有固定座位的电影、礼堂等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的门必须向疏散方向开启。

门的开启方向 《建规》5.3.14、 《高规》6.1.11.2、6.1.11.3条: 人员密集的观众厅、会议厅等公共场所的疏散门宽度不应小于1.4m,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启。

疏散门类型 《建规》7.4.12 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 仓库的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首层靠墙的外侧可设推拉门或卷帘门,但甲、乙类仓库不应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疏散门类型 《高规》6.1.16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人员密集场所防止外部人员随意进入的疏散用门,应设置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器具即能迅速开启的装置,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使用提示。

疏散门类型 《高规》5.4.5 疏散走道上不应使用防火卷帘。 条文解释:尽管防火卷帘带停滞功能,但在火灾时,由于防火卷帘启动较慢,对人员疏散影响较大,因此疏散通道上不应使用防火卷帘。

楼梯形式 ——封闭楼梯间 《建规》5.3.5: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旅馆; 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层的建筑; 超过5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高层厂房、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

《建规》——封闭楼梯间 5.3.11 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 其它形式的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6层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建规》——封闭楼梯间 7.4.2封闭楼梯间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2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高规》—封闭楼梯间 6.2.2 裙房和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高规》—封闭楼梯间 6.2.2.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3楼梯间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楼梯形式 —封闭楼梯间 《人防防火规范》5.2.1人员密集场所 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封闭楼梯间;

地下室楼梯 《建规》5.3.12 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其它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地下、半地下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本规范第7.4.4条的规定。

地下室楼梯 《建规》7.4.4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楼梯形式 —防烟楼梯间 《高规》 一类建筑; 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 塔式住宅;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形式 —防烟楼梯间 《建规》 7.4.3 防烟楼梯间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楼梯形式——剪刀楼梯 《高规》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其前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2.00㎡、短边尺寸不小于2.40m,合用前室的两座楼梯应分别加压送风。 (三合一)

楼梯形式 —防烟楼梯间 《建规》 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形式 —防烟楼梯间 《人防防火规范》 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形式 室外楼梯 与敞开外廊相通的楼梯间 (建规整合修订稿)

疏散距离 《建规》5.3.13-4 房间内最远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按表5.3.13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段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疏散距离 《建规》5.3.13-1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5.3.13的规定;

疏散距离 《建规》5.3.13-3 首层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0m处 。

疏散距离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疏散距离 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 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疏散距离 《高规》6.1.7条: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营业厅等室内最远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30m; (整合修订稿):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营业厅等室内最远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30m;

疏散距离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疏散距离 《高规》6.1.6: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倍水平投影计算。

疏散距离 《人防防火规范》5.1.4条: 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楼梯间在首层至室外出口的距离 《建规》5.3.8条: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 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 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高规》6.2.6条:疏散楼梯在首层应有 直通室外的出口。允许在短距离内通过门厅、 走道。

疏散宽度 《建规》整合修订稿: 1 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m2时,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1 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m2时,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 2 该防火分区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该防火分区按本规范第5.5.19条规定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 3 与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 4 开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门应在该防火分区一侧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指示标志。

商业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 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数换算系数(人/m2)

商业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5.3.17百人宽度

商店人数计算

《建规》整合稿-商店疏散宽度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表5.5.19-2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家俱、建材商店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5.5.19-2规定值的30%~40%确定。 表5.5.19-2 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消防电梯 6.3.1 下列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6.3.1.1 一类公共建筑; 6.3.1.2 塔式住宅; 6.3.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6.3.1.4 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消防电梯的数量 《建规》整合修订稿: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居住建筑和其他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2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不应少于1台; 3 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不应少于2台; 4 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4500m2时,不应少于3台。 5 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工作电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 《建规》整合修订稿: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电梯间应设置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本规范第6.4.3条的规定,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高规》6.3.3.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高层建筑与裙房 高层建筑的裙房的疏散指标(距离、宽度)按多层执行,还是按高层执行? 符合《高规》5.1.3条时,裙房可以按照多层建筑的疏散指标设计; 高层厂房与裙房的关系也执行高层民用建筑与裙房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