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菌类植物 主讲教师:布日额教授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第六章 菌类植物 第一节 菌类植物概述 第二节 放线菌的特征及常见的放线菌 第三节 真菌门.
6.5 真菌界 真菌为多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 具有细胞壁,但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方式生活; 分为真菌门和地衣门。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七章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枝干病害及防治 任课教师 何 笙.
第二节 茶枝干病害 概述 目前已发现茶树枝干病害有30多种,普遍发生的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茶线腐病、茶枝癌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等。对于枝干部病害,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主讲教师:史洪中 副教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章 菌类植物(fungi) 主要教学内容 1 菌类的特征。 2 常见的药用菌类、菌类的分门。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种子处理的科学原理与技术.
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常为单细胞多细胞的丝状或叶状体 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生活环境常为水生或阴湿地
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第二章 菌类植物 教学目标与要求: ㈠概述 1. 识记:菌类的几种营养方式、菌类的分门依据; 2. 理解:菌类的概念;
第三章 真 菌(fungi).
番茄病害 (tomato diseases)
第四章 杀菌剂.
第五节 传导性杀菌剂 一、传导性杀菌剂的特点 二、传导性杀菌剂的种类.
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蔬 菜 病 害.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真核生物概述 §2-2 酵母菌(yeast) §2-3 霉菌(Molds)
茄子及辣椒病害.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三章 小麦(wheat) 附大麦(barley).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艾青中学 刘海华.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实验九 酵母菌的有性孢子——子囊孢子的形态
实 验 四 丝状真菌形态的观察.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第十一章 食用菌病虫害 及其防治  侵染性病害 虫害 生理性病害.
呼伦贝尔学院优秀课 第 二 章 真核微生物 Eucaryotic Microorganisms 高明华 呼伦贝尔学院 电子显微镜2400倍.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第三节 霉菌 霉菌(mo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hypha)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mycelium)。
医学真菌总论.
第十二章 真核生物 (Eukaryotes)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第八章 半 知 菌 亚门(Deuteromycotina)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校園植物探索之旅 架構設計、資料蒐集、照片整理 王雅芬 老師.
1、稳定产量、保证品质和保护环境--增加效益
葡萄种植技术.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七章 果树病害.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017/3/21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全世界已知120多种,中国报道40多种,其中主要有苗病、铃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约10-15%。
大田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蔡银杰 2015年12月.
植物化学保护 7-6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Important members of microbial family
第十四章 寄主 - 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病原物如何侵害健康的植株,使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态? 植物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原物和非病原物的侵害?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旧知回顾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缺失、增加、移接、颠倒 染色体变异 个别染色体增减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识别及防治.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第十九章真菌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现代分类有接合菌门、赤菌门、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等4个门。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本章内容:第一节 酵母菌 第二节 霉菌 本章重点:第二节 霉菌 星空8538的个人中心
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 陈学林 生命科学学院.
5、霉菌 5.1 概念 霉菌(mou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hypha)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mycelium)。 5.2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霉菌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 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彩色形状图表(四) 作者:应芳萍 时间: 制作.
防蚊灭蚊.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戥秤的结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症状:以危害小麦叶片为主,在叶片上产生各种类型的病斑,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死亡。 雪霉叶枯 根腐叶枯 链格孢叶枯 壳针孢叶枯

小麦几种叶枯病发生时期、危害部位和症状特点比较

病 原 小麦雪霉叶枯病:有性态为Monographella nivalis 。子囊壳埋生,球形或卵形,顶端乳头状。子囊棍棒状或圆柱状,内有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纺锤形至椭圆形,无色,1~3个隔膜。无性态为Microdochium nivale ,异名为Gerlachia nivalis 和Fusarium nivale 。病菌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两端尖细,无脚胞,多为1个或3个隔膜。分生孢子梗短而直,棍棒状,无隔,产孢细胞瓶状或倒梨形,有环痕。 根腐叶枯病菌:有性态为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 ,属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旋孢腔菌属。无性态为Bipolaris sorokiniana ,属半知菌亚门离蠕孢属。

链格孢叶枯病菌:为小麦链格孢Alternaria triticina,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直立,黄褐色,从气孔伸出。分生孢子单生或2~4个串生,褐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喙较短,1~10个横膈膜,0~5个纵隔膜。 壳针孢类叶枯病菌:为小麦壳针孢Septoria tritici和颖枯壳多孢Stagonospora nodorum ,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和壳多孢属。二者引起的病害曾分别称为“小麦叶枯病”与“小麦颖枯病”。两者都能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病斑上黑色小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害循环 越冬:几种叶枯病菌多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或以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夏或越冬。一般感病较重的种子,常常不能出土就腐烂而死。病轻者可出苗,但生长衰弱。 传播方式: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 侵入途径:直接侵入或由伤口和气孔侵入。如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抽穗后灌浆期是主要危害时期。

发病条件 气候因素: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雪霉叶枯病的发生。14~18℃适宜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产生,18~22℃则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量对病害发展影响很大。苗期受冻,幼苗抗逆力弱,叶枯病往往发生较重。小麦开花期到乳熟期潮湿(r﹥80%)并配合有较高的温度(18~25℃)有利于各种叶枯病的发展和流行。 栽培条件:氮肥施用过多,冬麦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造成植株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发病重;麦田灌水过多,或生长后期大水漫灌,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

菌源数量:种子感病程度重,带菌率高,播种后幼苗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高。种子感病程度与根腐叶枯病病苗率和病情指数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品种抗病性:目前没有免疫品种。虽品种间抗性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多数不抗病。

病害控制 使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由于多种叶枯病都可以种子带菌,使用健康无病种子,减少菌源量,可减轻病害发生。做好种子田的防治,降低种子带菌率;尽可能不去重病区调种。对带菌种子可用2.5%适乐时种衣剂1500(药种)包衣,或20%克福种衣剂150包衣,或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或种子量0.03%的三唑酮拌种。 农业防治:播前精细整地,并注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进行适期适量播种;施足基肥,氮磷钾配合使用,避免过量过晚施用氮肥,以控制田间群体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小麦健壮生长。控制灌水,特别是小麦生长后期不能大水漫灌,雨后还要及时排水。麦收后要翻耕,加速病残体腐烂,以减少菌源。

选育抗病和耐病品种:大力加强抗耐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防治雪霉叶枯病可使用15%三唑酮、12.5%烯唑醇、50%甲基硫菌灵和50%多菌灵;防治其他叶枯病可用20%敌力脱、75%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等药剂。一般第一次喷药后根据病情发展,间隔10~15 d再喷药一次。由于小麦叶枯病病原菌比较复杂,不同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