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止血法可分為以下四種: 抬高止血法 直接加壓止血法 冷敷止血法 抬高止血法是將傷肢或出血部位高舉超過心臟高度,以減緩血液流出。除非懷疑骨折,否則盡可能抬高受傷部位。 直接加壓止血法 直接加壓止血法是以消毒紗布或清潔的布覆蓋在出血傷口上,以手掌或手指施壓5~10分鐘,若身邊沒有可用的敷料時,則直接用手掌壓住傷口止血,待出血停止後,再用繃帶或膠布包紮固定。但傷口有尖銳異物或碎骨頭時,則不可使用此法。 冷敷止血法 冷敷止血法是以布包裹冰袋後冷敷,或以棉墊、毛巾冷敷。一般受傷情況於12小時內冰敷20分鐘,休息10分鐘,再冷敷20分鐘,可減少皮下出血、腫脹及疼痛。
出血 止血點止血法 止血點止血法是用手指直接加壓於傷口出血處的主要動脈,須將該動脈在骨頭上以減少傷口的流血量,在傷口處仍須同時與直接加壓法併用止血。 兒童發生鼻出血時,課後照顧服務人員應保持鎮靜安為兒童,讓兒童安靜坐著,以拇指、食指加壓鼻梁上柔軟部分約10分鐘,同時使身體、頭部向前傾,避免血液倒流入喉嚨。此時應教導兒童以口呼吸,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額頭及鼻樑處,讓血液更容易凝固而止血,勿刻意將鼻內血塊挖除。若鼻出血超過30分鐘以上仍無法止血者,應立即就醫。鼻出血4小時內不宜擤鼻涕,暫時不食用熱食或洗熱水澡,以降低鼻部血液循環,並且一週內禁止挖鼻孔,避免再出血。
骨骼、關節、肌肉損傷 處理骨折、扭傷、脫臼與肌肉損傷須把握“RICE”原則: 1.R:休息(rest)。切勿移動骨折之傷肢,或讓受傷關節及肌肉再活動,應休息以維持功能。 2.I:冷敷(icing)。冷敷10~15分鐘,休息5分鐘,以減少皮下出血、腫脹及疼痛。 3.C:壓迫包紮(compression)。利用夾板固定傷肢或用彈性繃帶包紮腫脹關節或肌肉,以減少腫脹。 4.E:抬高(elevation)。抬高受傷部位,促使組織血液回流,以減輕腫脹。
骨骼、關節、肌肉損傷 處理骨折前,須評估是否處理出血、窒息及創傷情況,宜遵守“RICE”原則。施救者應保持傷者折斷的骨骼及鄰近關節不動,若傷者已無危險,應就地處理,若需將傷者移動,必須先固定傷處,切記勿把突出的骨骼推入,利用夾板將骨折處固定後,抬高受傷部位並於以冰敷以減少腫脹。 若是腳踝扭傷,不必將鞋脫下,可將鞋子與扭傷的腳踝共同固定支撐,接著送醫接受X光檢查。若為脫臼,不可試圖將傷者脫位骨骼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病童若為清醒狀態,可給予飲用100~200c.c的溫開水或牛奶,然後用湯匙或以2~3根手指包裹紗布後,刺激其喉嚨催吐。若毒物已吸收,無法催吐,則可大量喝水稀釋。 燒燙傷 燒燙傷之急救請把握3B&3C原則。3B是指停止繼續燒燙傷(burn stopped)、維持呼吸(breathing maintain)、檢查燒傷肢嚴重程度(body examination);3C是指冷卻受傷部分(cool)、覆蓋受傷部位(cover)、傷肢抬高過於心臟(carry)。 輕微傷燙傷 輕微燒燙湯是指燒燙傷面積少於10%,或一、二度燒燙傷。矗立方法: 1.沖:以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約15~30分鐘。 2.脫:在水中脫掉熱的衣服或會導熱的物體,若衣物沾黏傷口,則剪開其邊緣即可。 2.泡:用冷水浸泡30分鐘,如無法浸水,將冰濕的不敷於傷處,直到不痛為止。 4.蓋:覆蓋乾淨的紗布。 5.送:送醫急救。 6.絕不塗抹牙膏、醬油、軟膏、油脂類塗劑。如燒傷部位起水泡,用消毒紗布蓋住,不可刺破水泡。
嚴重燒燙傷是指傷燙傷面積大於10%或三度傷燙傷,處理方法: 1.停止繼續燒燙傷、除去火源或熱源。 2.維持傷者呼吸道暢通,必要時給予人工呼吸。 3.檢查全身有無嚴重出血、骨折,給予適當處哩,若無心跳情形,必要時實施心肺復甦術。 4.處理傷口時不可企圖移去貼住受傷部位的衣服,剪開其邊緣即可,也不可用冷水沖燒燙傷處,須用消毒過的厚紗布或清潔敷料覆蓋燒燙傷處。 5.讓傷者躺下,受傷部位墊高,減輕腫脹。 6.不可提供任何飲料及食物。 7.預防休克,立即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