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 臺藝大學廣電系教授 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 大數據時代的收視率調查 賴祥蔚 臺藝大學廣電系教授 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
問題 什麼是收視率調查? 廣告主的需求? 電視台的動機
現狀 收視率調查一家獨大 尼爾森的調查方法 個人收視記錄器People Meter 抽樣
收視率調查的瑕疵 抽樣有偏差(bias)? 抽樣的樣本大小與誤差? 電視節目的收視率? 電視節目的收視率? 影視男女:廣告主 你為什麼忍受迷糊數據? - 東網即時
收視率調查的不足 節目調查或廣告調查? 量的調查或質的調查? 過去、現在、或未來? 閱聽眾行為怎麼研究?
收視率改革的努力 廣電人市調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的最後一擊 學界的質疑及對話 影視男女:尼爾森公司對學生請教收視率的回應 - 東網即時 影視男女:尼爾森公司對學生請教收視率的回應 - 東網即時 數位機上盒出現了
有線電視的數位收視數據 從抽樣變成普查 新聞頻道的落差 影視男女:民視收視率減少57%?! - 東網即時 知性及體育的翻案 知性及體育的翻案 影視男女:凱擘收視率推翻了尼爾森收視率? - 東 網即時
數位收視普查的東風 只是有線、不夠有線 數位有線,也有偏差 數據整合,誰乘東風 影視男女:數位有線電視收視調查的現況與不足 - 東網即時 影視男女:數位有線電視收視調查的現況與不足 - 東網即時 個資法的奇怪假限制 先跨系統、也連中華
網路互動來了 女王的密室,帶來新啟示 收視結構改變了 媒體評論-高畫質的「乞丐」 - 中時電子報 收視成績改變了 媒體評論-柯市長,請改變電視文化 - 中時電子 報 匯流多螢、即時互動,閱聽眾研究怎麼因應?
大數據來了 大數據的特性 微觀的不精準 宏觀的可預測 大數據的前提 大,但不是普查 當心隱私權 不只是閱聽行為研究
前大數據時代的應用 中國大陸的主要發展趨勢: 全媒體收視率:傳統收視率與網絡收視率之和 秒針系統全媒體收視率:每分鐘看節目的觀眾佔比 其他應用 尼爾森網聯:電視節目大數據選題研究 央視-索福瑞公司與新浪微:微博電視指數
閱聽行為研究的再思考 研究典範 本體論、認識論、形上論、方法論 閱聽行為研究 甚麼本體? 怎麼認識? 如何形上? 設計方法?
簡報結束,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