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法的性质、历史和 理论学说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宋 英 2014年9月第一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老中醫點評各種水果 整理: Henry 按鍵換頁 音樂: 終身美麗 ( 純音樂 ) 蘋果 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脾胃虛寒型的慢性腹瀉需用錫紙包裹、 煨熟吃 1. 含最多果糖、有機酸、果膠、微量元素 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促進膽固醇代謝、 降低膽固醇水平、促進脂肪排出; 2. 微量元素:鉀擴張血管、有利高血壓患者;
Advertisements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交流. 摘 要 建造师制度简介 一级建造师报考要求 一级建造师考试制度 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 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区别 考试及培训心得交流.
历史组:李丹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自主学习 :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 1 、什么是对外开放 ? 2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 3 、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刚刚听到的歌曲的名字? 1979 年的春天指什么? “ 画一个圈 ” 是指什么?
国内外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刘墨祥. 国内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 21 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加入了 WTO ,标志着从此 我国接受了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这一规 则在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而我们面临着真正的 国际竞争压力、面临着如何解决好本世纪我国的 医疗保健措施、药学事业、医药经济发展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因而加强、加快自主创新药物研究.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经济全 球化 表现 载体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利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勇敢地迎接挑战 实质 含义 生产全球化 弊 跨国公司 发达国家主导.
公營事業民營化前後績效之比較 -- 以陽明海運公司為例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台灣農民的地位與形象 —— 以「無米樂」 (2005 年 ) 為例. 故事大綱  紀錄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 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 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 共生共存著  可是我們曾經想過 , 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
教育学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漫谈《教育学》(新编本) 张乐天
痛并快乐着 ——新课改前行三年的心路历程 我—— 深圳宝安中学, 一名普通且年轻的历史教师。 我的追求—— 在历史的天空下,
基础与能力并重、 教师和学生同行 ——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章 近 代 的 衝 擊 第二節 現代化的開端.
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站(教学点)网络图.
兩岸互動歷史 陸委會、海協會與九二共識.
第三编 法的起源和发展 法的起源(起点) 法的历史类型(时间) 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空间) 法律继承(方式) 法律移植(方式)
第四章 近代的衝擊 第一節 帝國的傾頹 第二節 現代化的開端.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大學法修正之前瞻與困境 楊朝祥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教学目的 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和尊严;
商务谈判礼仪.
福建 简称闽,省会福州,省名取自福州府、建州府二府首字,“闽”是福建最原始的名称,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的简称和别称。
中國加入WTO幹部培訓讀本 第一章至第四章 報告人:邱垂正、姚聖泰
歷史科專題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斌 • 北京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新疆民族问题 专题二 民族与民族问题 新疆职业大学思政教研部.
智慧校园的利用.
热点五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关心下一代人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章 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做佃農贏過當地主, 15個年輕人的希望故事 家佳的讀書報告 荒地闖出百萬年薪.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从历史角度看世博.
地税政策发布 顺德地税局纳税服务局 2012年1月20日.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中国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课标要求:
第五章 教育目的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峰.
最後一片葉子 Q:這一段可以分成幾個部份? 大意: A:1簡介最後一片葉子這篇小說。 2介紹歐‧亨利寫的小說的特點。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陈海华.
17. 關 稅 甲、基本觀念 壹、關稅法之關稅意義 關稅係指對國外進口貨物所課徵之進口稅。 貳、關稅相關之概念 一、內地稅與關稅(國境稅)
上海梦:城市现代化历程 苏智良.
主要的動物---豬 近年來由於工商業起飛,各行各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但農民的收入卻未因此而增加,因此養豬成為農民的主要副業,並逐漸佔居養豬戶農民的主要收入,全盛時期本地豢養豬隻超過五萬頭,但也相對衍生了許多廢水排放的污染問題。 所幸在有關單位的全力輔導下成立了養豬專業區,並設置了褒忠鄉潮厝養豬廢水共同處理場以處理本村及鄰近村莊.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高考政治总复习 ——必修模块知识框架.
浅谈中国农村改革问题 一、中国农村改革 二、三农问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五章 台灣的經濟 發展與成長.
劉育瑄老師 第七課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劉育瑄老師
民法总论 青岛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章 教育目的.
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九章 国 际 法.
考点17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会议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的中心和基本内容 一个中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
国 际 法.
经济史的课程知识: 政策与市场的无间道 标准要求(教学要点) 概念与结论、经典试题 教学案例 束鹏芳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經典幽默 音樂: 春城花飛 整理:Henry.
专题复习之提建议 对七.八.九年级有用的“如何提建议”的做题要领.
专题讲解 辨析并修改病句.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资料卡片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2001年11月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國際組織與國際社會 康軒版 公民第六冊第四節 2018/11/22.
法學入門 第 6 單元:法學研究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倫理傳統簡介 婆羅門-印度教 佛教 早期中國傳統 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名稱: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UN) 報告人:陳德安
第一篇 全球化.
北京.香山紅葉 香山位於北京海澱區西郊,距市區20公里, 全園面積160平方公引。 鬼見愁是香山的主峰,又叫香爐峰,
第十一講:盧梭「社會契約」(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四堂 功利主義「快樂計算法」: 職場倫理案例分析
一、引言 二、外交的起源 三、中世纪外交 四、近代外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国际法的性质、历史和 理论学说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宋 英 2014年9月第一版

第一章 国际法的性质、历史和理论学说 第一节 国际法的性质 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国际法理论学说

国际法的概念 国际法 – “international law”,意为“国家之间的法 律”。主要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的法律。 Nation ≠ State, 更确切地讲,应该是“inter-state law”, 但是“约定俗成”。例如:“international law”, “United Nations”。 Nation State: 民族国家 3

国际法的概念 古罗马 – 区分“市民法”(jus civile)- 适 用于罗马市民之间的关系和“万民 法”(jus gentium) - 适用于罗马市民与外国 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私法。 格老秀斯 (Hugo Grotius 1583-1645) 维持这 一区别,但他的“万民法”指的是约束 国家的法律,即“万国法”。 英国的国际法学者采用(jus intergentes)。 但是,由于格老秀斯的威望,早期国际 法学者通常用“万民法”(jus gentium)。 后被译成英文的“law of nations”。 Hugo Grotius 1583~1645 4

国际法的概念 1789年,英国的边沁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第一次使用了“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这一 概念。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仍然有人继续 使用“law of nations”。 外文当中还有其他的名称,如 “supranational law”, “transnational law”, “transboundary law”, “law of humanity”, “world law” 等。 这些都是按照某种理论 创造出来的,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 5

国际法的概念 主要是指国际法主体间法律规范的总和, 既包括和平时期的法律规范,也包括武装 冲突(或战争)期间交战国之间以及交战 国与中立国之间的法律规范。 6

“国际法”一词传到在中国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 (W.A.P. Martin)把美国国际法学 者惠顿(Henry Wheaton)的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1836) 译 成中文《万国公法》,这是中国 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接触外国国际 法学者的著作。 清朝末年,日本使用的“国际法” 一词传到中国,逐渐为中国所接 受、使用。 7

国际法的特征 国际法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 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成为国际 法主体。 国际法规范主要来源(渊源)于国际条约、国 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主权国家单独或集 体行为。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间国际组织也 可以采取集体强制实施措施。 国际法的总体发展受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要 素的制约。 8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 国际法不是法! 奥斯丁(Austin),霍布斯(Hobbes), 普芬道夫(Pufendorf),边沁(Bentham)都怀 疑。 理由是:国际法没有最高立法当局,所以 只是实在的道德(positive morality)。 9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 国际法是法! 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实在的道德” 。国家 交往的实践证明,国家权力机关把国际法当作 法律遵守。相关的国内法都有规定。如美国宪 法第6条规定,条约是美国的最高法律。我国 法律也规定条约优先于本国法。 法律的制定并不一定必须有最高权力机关制定。 没有最高权力机关,也可以有法律,同样得到 遵守。 国家实践证明,国家利用国际法维护其权利。 10

国际法的历史 古代国际法 - 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Ramses II)和赫梯国王缔结 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同盟条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有零散的有关外交、 条约、战争、仲裁解决纠纷的记载。  特点:内容不完整、政教合一、适用的范围有限。 11

国际法的历史 中世纪国际法 - 中世纪的欧洲形成了一 个帝国,“皇帝主世俗, 教皇操 “灵界”。国际法 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出 现了海事法典、常驻外交 使节制度等。 特点:国际法处在萌芽阶 段。 12

国际法的历史 近代国际法 - 特点:国际法产生和成长:主权独立;欧洲核心;资产阶级革命影 响;殖民扩张;国际法学家的贡献 —— 1618-1648, 欧洲打了30年的战争。结果:形成了众多主权独立的国家, 需要交往的规则。   特点:国际法产生和成长:主权独立;欧洲核心;资产阶级革命影 响;殖民扩张;国际法学家的贡献 —— 1625年,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De Jure Belli Ac Pacis Libri tres)出版,对 该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维斯特伐利亚公会 Westphalia, 1618-1648)和两个和约: 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会议承认宗教改革的合法性;原罗马帝国统治下300多城邦国家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出现了“国家主权”的概念,确认主权平等的原则;欧洲政治版图变更;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确立。 13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后的欧洲

国际法的历史 1789年法国大革命 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 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国 家领土原则、民族自决权原 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博丹(Bodin)和霍布斯 (Hobbes)提出的主权的观念。   特点:强化了国际法的基础 - 国 家主权。 15

国际法的历史 帝国主义阶段 确立了一些与帝国主义制度相适应 的制度,如保护关系、势力范围、 合法干涉、和平封锁、领事裁判权、 租借地、租界等。 特点: 1) 确立了一些列近代国际法准则:主权 原则、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政 治犯不引渡、条约必须遵守、和平解决 国际争端等。 2) 国际法的到系统的发展,领域扩大: 常设外交使节制度、永久中立国制度、 国际会议制度、国际仲裁制度等。 3) 适用的地理范围扩大:从欧洲扩大到 美洲和亚洲、非洲等一些地区。 16

国际法的历史 现代国际法 (1917年之后) 1928年,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 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把战争作为推行 国家政策工具。 国际联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 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通过了《常设国 际法院规约》,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 国际司法机关 – 常设国际法院 (Permanent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PICJ)。 1928年,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 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把战争作为推行 国家政策工具。 17

国际法的历史 现代国际关系的特点: 给国际法本身带来的变化: 1) 新独立的国家兴起——非殖民化运动。 1)  新独立的国家兴起——非殖民化运动。 2)  国际组织作用——联合国:集体安全与人权体制。 3)  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活动增多。 4)  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等。 给国际法本身带来的变化: 1)  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的确立与发展。 2)  国际法主体范围扩大——国际组织。 3) 国际法内容丰富——外空法、海洋法、人权法、 国 际经济法(GATT与WTO)、环境法等。 4)  国际法规则更加系统化、法典化。 18

中国与国际法 古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 古代中国有国际法的萌芽,如派 遣使节、订立同盟条约等。但是 诸侯各国的往来不是现代意义上 的国家往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  朝贡制度:中国为核心,周边 国家都是从属中国的“臣”,贡 国,受中国的“册封”。军事上, 中国对他们实行保护和援助,周 边国家是“外藩”,是中国的防 卫和安全有保证;经济上,互通 有无。 19

中国与国际法 西方国际法传到中国 第一次接触:1662-1690年 – 清朝同 荷兰的交往关系中,荷兰要求使节 不受扣留的豁免权,提到“万国法” 和“一切君王的习惯”。清朝官员 对此不了解,坚持中国的朝贡制度。 1689年,《尼布楚条约》:谈判与 签订之中,有近代国际法影响的痕 迹。 1839年,林则徐禁烟:应付“夷 邦”,林则徐曾命令将瑞士国际法 学家法泰尔(Emerich de Vattel, 1714- 1767)的Le droit des gens (1758年)的 一些片段译成中文《万国法》,以 供参考。 20

中国与国际法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 (W.A.P. Martin)把英国国际法 学者惠顿(Henry Wheaton)的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1836) 译成中文《万国公法》,这是 中国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接触外 国国际法学者的著作。 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失败后 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 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 和1907年《北京条约》(同11国 签订)等。 21

中国与国际法 废约运动: 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宣言正式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1927 年,南京政府发表“采取正当手续废除一切 不平等条约”的宣言。 1941年,国民政府开始与英国、美国开始取 消领事裁判权的谈判,1943年签新约取消领 事裁判权等一些不平等权利。此后,中国与 其他国家也签订了类似条约,不平等条约制 度开始瓦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共同纲领》第55 条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 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 废除,或修改或重定。”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标志不平 等条约制度的最终完结。 22

新中国与国际法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席位。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特点:现在仍然十分努力地“与国 际接轨”;主是还是国际法“进口 国”,但参与增多。 23

国际法的学说 自然法学派 – “人类的良知”;人权、环境 实在法学派 - “国家意志”;”实在法”(lex lata)不是 “应有法” (lex ferenda);“对一切的义务”(obligations erga omnes) 格老秀斯学说-“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志” - 折中 政策定向学说-“法律是一个过程”;对外政策决定 其他学说: 批判法学- 国际法无逻辑性;主权原则核心;非确定性 女权主义-公法/私法边缘化妇女;男权为核心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