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AT89S51单片机 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6章 存储系统 6. 1 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评价 6. 2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与 层次结构存储系统 6. 3 半导体存储器
Advertisements

第8章 AT89S51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自动化工程系 1.
第6章 微机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部件。它可以把需要CPU处理的程序和原始数据存储起来,处理时自动而连续地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中的指令并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也可利用存储器保存起来。这就是说,计算机每完成一条指令,至少有一次为了取指而访问存储器。
第5章 存储器 本章学习主要内容为: 存储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常用存储芯片与CPU的接口特性。 存储器的接口设计。
计算机原理及系统结构 第三十一讲 主讲教师:赵宏伟                 学时:64.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 6.1 概述 6.2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存储器的扩展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第6章 存储系统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第4章 主存储器 4.1 主存储器概述 4.2 读/写存储器 4.3 非易失性存储器 4.4 DRAM的研制与发展
5.4 顺序脉冲发生器、 三态逻辑和微机总线接口 顺序脉冲发生器 顺序脉冲 计数型 分类 移位型.
第6章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
半导体存储器 第四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六章 MCS-51单片机总线系统与I/O口扩展
第七章 单片机存储器的扩展.
单片机系统的三总线的构造 半导体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E2PROM的使用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同时扩展
第8章 AT89S52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1.
第五章 存储系统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系统内存扩充 高速缓冲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PC系列机中的主存储器 习题与思考 上一章 目 录 帮助
第六章 存贮器 6.1 存储器概述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第 6 章 存储系统 6.1 概述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第5章 存储系统.
第四章 存 储 器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第三章 微机基本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 8086程序设计 第二章 MCS-51程序设计 第四章 存贮器与接口 第五章 并行接口
存储系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5章 80X86_88存储系统 黄强 深圳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基于Proteus与Keil C 哈工大出版社
乐驾-车载无线终端-CARRO 产品类型:车载无线路由器 建议零售价格:¥599 江苏鸿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5章 存储器 朱华贵 2015年11月05日.
逆向工程-汇编语言
CPU结构和功能.
第5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扩展 5.1 单片机扩展的基本概念 5.2 存储器的扩展 5.2 I/O接口扩展电路设计.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节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第二节 读写存储器RAM 第三节 只读存储器ROM 第四节 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使用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节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第二节 读写存储器RAM 第三节 只读存储器ROM 第四节 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使用 第五节.
第二部分 微机原理 第5章 存储器 主讲教师:喻红.
第12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孙卫强.
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采用直接数字综合器DDS发生器的设计 原理:图1是此电路模型图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得技通电子 问题 1.0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8.4 ADC0809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
第四章 MCS-51定时器/计数器 一、定时器结构 1.定时器结构框图
第7章 半导体存储器 7.1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和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 集成度高,体积小 可靠性高,价格低
51单片机及最小系统板 MCU起航 QQ: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第5章 存储器 5.1 存储器概述 5.2 半导体存储芯片结构及使用 位系统的存储器接口.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Random Access Memory)
什么是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指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各种功能部件,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memory)、基本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接口电路、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都制作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内部基本结构如图1.7所示。由于它的结构与指令功能都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的,故又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第三章 MCS 51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 补充知识 2.1 总线和三态门 一、总线(BUS) 三总线结构 数据总线DB(Data Bus)
第四讲: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引脚功能 一、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二、 AT89C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第五讲:AT89C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一、半导体存储器 二、存储器空间划分方法 三、数据存储器(RAM) 四、程序存储器(ROM)
实验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 ① 带进位运算 ② 保存运算后产生进位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 清华大学 阎石 王红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实验五 MSI组合逻辑功 能部件的应用与测试
2. MCS-51单片机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结构特点
7.1 AT89C51最小应用系统 从本质上讲,单片机本身就是一个最小应用系统。由于晶振、开关等器件无法集成到芯片内部,这些器件又是单片机工作所必需的器件,因此,由单片机与晶振电路及由开关、电阻、电容等构成的复位电路就是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如图7-1所示,AT89C51片内有Flash程序存储器,由它构成的最小应用系统简单可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C语言版) 第8章 单片机系统扩展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 莹.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第 7 章 存储器.
第九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半导体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可编程逻辑器件
工业机器人入门使用教程 ESTUN机器人 主讲人:李老师
第四章: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DSP技术与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本章的重点: 本章的难点: 1.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和每种类型存储器的特点; 2.扩展存储器容量的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8章 AT89S51单片机 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1

内容概要 8.2 地址空间分配和锁存器 8.3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8.4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8.5 综合扩展 8.1 AT89S51单片机的总线及系统扩展结构 8.2 地址空间分配和锁存器 8.3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8.4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8.5 综合扩展 2

8.1 总线及系统扩展结构 AT89S51总线结构如图8-1所示。 图8-1 AT89S51单片机的总线及系统扩展结构 3

AT89S51的三总线 (1)地址总线(Address Bus,AB): 用于传送单片机发出的地址信号,以便进行存储单元和I/O接口芯片中的寄存器单元的选择。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P0口作为低8为地址总线(A7~A0); P2口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A15~A8 ) ; 2者结合构成了16位地址总线(A15~A0);

(2)数据总线(Data Bus,DB):用于单片机与外部存储器之间或与I/O接口之间传送数据,数据总线是双向的。 P0口作为AT89S51的数据总线(D8~D0); P0口即作为地址总线,又作为数据总线,有问题吗??? 需增加一个8位锁存器。AT89S51访问外部扩展的存储器单元或I/O接口寄存器时,先发出低8位地址送地址锁存器锁存,锁存器输出作为系统的低8位地址(A7~A0)。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控制总线是单片机发出的各种控制信号线,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包括: (1) PSEN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控制总线是单片机发出的各种控制信号线,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包括: (1) PSEN*作为外扩程序存储器的读控制信号; (2) RD*和WR*为外扩数据存储器和I/O的读、写控制信号; (3)ALE作为P0口发出的低8位地址锁存控制信号; 6

图8-2 AT89C51单片机扩展的片外三总线 7

8. 2 地址空间分配和外部地址锁存器 本节讨论如何进行存储器空间的地址分配,并介绍用于输出低8位地址的地址锁存器。 8. 2 8.2 地址空间分配和外部地址锁存器 本节讨论如何进行存储器空间的地址分配,并介绍用于输出低8位地址的地址锁存器。 8.2.1 存储器地址空间分配 实际设计中,有时需扩展程序存储器,又需要扩展数据存储器,如何把片外的两个64KB地址空间分配给各个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芯片,使一个存储单元只对应一个地址,避免单片机发出一个地址时,同时访问两个单元而发生数据冲突。这就是存储器地址空间分配问题。 8

一、选中该存储器芯片,这称为“片选”,未被选中的芯片不能被访问。 AT89S51发出的地址码用于选择某个存储器单元时,单片机必须进行如下操作: 一、选中该存储器芯片,这称为“片选”,未被选中的芯片不能被访问。 二、在“片选”的基础 “选中” 芯片的某一单元进行访问,即“单元选择”。 9

常用的存储器地址空间分配方法有两种:线性选择法(简称线选法)和地址译码法(简称译码法)。 1.线选法 是直接利用系统的某一高位地址线作为存储器芯片(或I/O接口芯片)的“片选”控制信号。为此,只需要把用到的高位地址线与存储器芯片的“片选”端直接连接即可。

优点: 电路简单,不需要另外增加地址译码器硬件电路,体积小,成本低。 缺点: 可寻址的芯片数目受到限制。只适用于外扩芯片数目不多的单片机系统的存储器扩展。 11

2.译码法 使用译码器对AT89S51单片机的高位地址进行译码,译码输出作为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号。 优点:能够有效地利用存储器空间,适用于多芯片的存储器扩展。 常用的译码器芯片有74LS138(3-8译码器)、74LS139(双2-4译码器)和74LS154(4-16译码器)。 12

常用的译码器芯片介绍: (1)74LS138 3-8译码器,有3个数据输入端,经译码产生8种状态。

(2)74LS139 双2-4译码器。两个译码器完全独立,分别有各自的数据输入端、译码状态输出端以及数据输入允许端。 14

地址分配举例:例如,要扩8片8KB的RAM 6264,如何通过74LS138把64KB空间分配给各个芯片? 根据74LS138真值表: G1:接高电平; G2A和G2B:接低电平; C、B、A:分别接P2.7、P2.6、P2.5; 8个输出Y7 ~Y0 ,分别接到8片6264的 “片选”端,实现8选1的片选。 AT89S51的低13位地址(P2.4~P2.0,P0.7~P0.0)完成对选中的6264芯片中的各个存储单元的“单元选择”。 15

64KB地址空间分配如图8-5。 图8-5 64KB地址空间划分成8个8KB空间 16

8.2.2 外部地址锁存器 受引脚数的限制,P0口兼用数据线和低8位地址线,为了将它们分离出来,需在单片机外部增加地址锁存器。常用的地址锁存器芯片有74LS373、74LS573等。 1.锁存器74LS373 带三态门的8D锁存器,其引脚如图8-7,内部结构如图8-8。 17

图8-7 锁存器74LS373的引脚 图8-8 74LS373的内部结构 18

G:数据输入锁存选通信号。当该引脚的信号为高时,外部数据选通到内部锁存器,负跳变时,数据锁存到锁存器中。 引脚说明: D7~D0:8位数据输入线, Q7~Q0:8位数据输出线。 G:数据输入锁存选通信号。当该引脚的信号为高时,外部数据选通到内部锁存器,负跳变时,数据锁存到锁存器中。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当该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态门打开,锁存器中数据输出到数据输出线。当该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线为高阻态。 74LS373锁存器功能如表8-3。 19

图8-9 AT89S51的P0口与74LS373的连接 20

也是一种带有三态门的锁存器,功能及内部结构与74LS373完全一样,只是其引脚排列与74LS373不同。 由图8-10,与74LS373相比,74LS573的输入D端和输出Q端依次排列在芯片两侧,为绘制印制电路板提供方便 引脚说明: D7~D0:8位数据输入线。 Q7~Q0:8位数据输出线。 G :数据输入锁存选通信号,该引脚与74LS373的G端功 能相同。 21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当该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态门打开,锁存器中数据输出到数据输出线。当该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线为高阻态。 图8-10 锁存器74LS573的引脚

8.3 程序存储器EPROM的扩展 程序存储器为只读存储器,在电源关断后,仍能保存程序(非易失性的),系统上电后,CPU可取出这些指令重新执行。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Read Only Memory)。ROM中的信息一旦写入,就不能随意更改。

向ROM中写入信息称为ROM编程。根据编程方式不同,分以下几种。 (2)可编程ROM(PROM)。芯片出厂时没有任何程序信息,用独立编程器写入。但PROM只能写一次,写入内容后,就不能再修改。 24

(3)EPROM。用紫外线擦除,用电信号编程。在芯片外壳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圆形窗口,对该窗口照射紫外线就可擦除原有的信息。使用编程器可将调试完毕的程序写入。 (4)E2PROM(EEPROM)。一种用电信号编程,也用电信号擦除的ROM芯片。对E2PROM的读写操作与RAM存储器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写入速度慢一些,但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 25

(5)Flash Memory。 又称闪烁存储器(简称闪存),是电擦除型只读存储器。特点是可快速在线修改其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改写次数可达1万次,其读写速度很快,存取时间可达70ns,而成本比E2PROM低得多。 26

8.3.1 常用的EPROM芯片 使用较多的是并行EPROM,首先介绍常用EPROM芯片。 EPROM的典型芯片是27系列产品,例如,2764(8KB)、27128(16KB)、27256(32KB)、27512(64KB)。型号 “27”后面的数字表示其位存储容量。如果换算成字节容量,只需将该数字除以8即可。 例如,“27128”中的“27”后的数字 “128”,128/8 =16KB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存储器芯片产量剧增,售价不断下降,性价比明显增高,且由于小容量芯片停止生产,使市场某些小容量芯片价格反而比大容量芯片还贵。所以,应尽量采用大容量芯片。 27

A0~A15:地址线引脚。它的数目由芯片的存储容量决定,用于进行单元选择。 1.常用EPROM芯片引脚 27系列EPROM芯片的引脚如图8-11。 芯片引脚功能: A0~A15:地址线引脚。它的数目由芯片的存储容量决定,用于进行单元选择。 D7~D0:数据线引脚。 CE*:片选控制端。 OE*:输出允许控制端。 PGM*:编程时,编程脉冲的输入端。 28

图8-11 常用EPROM芯片引脚

Vpp:编程时,编程电压(+12V或+25V)输入端。 VCC:+5V,芯片的工作电压。 GND :数字地。 NC:无用端。 表8-4为27系列EPROM芯片的技术参数,其中VCC是芯片供电电压,Vpp是编程电压,Im为最大静态电流,Is为维持电流,TRM为最大读出时间。 30

31

2.EPROM芯片的工作方式 5种工作方式,由CE *、OE*、PGM*信号的组合确定。5种工作方式如表8-5。 32

8.3.2 程序存储器的操作时序 1.访问程序存储器的控制信号 AT89S51单片机访问片外扩展的程序存储器时,所用的控制信号有以下3种。 (1)ALE:用于低8位地址锁存控制。 (2) PSEN*:片外程序存储器“读选通”控制信号。它接外扩EPROM的OE*引脚。

(3)EA. :片内、片外程序存储器访问的控制信号。当 EA (3)EA* :片内、片外程序存储器访问的控制信号。当 EA*=1时,在单片机发出的地址小于片内程序存储器最大地址时,访问片内程序存储器;当EA* = 0时,只访问片外程序存储器。 34

2.操作时序 AT89S51对片外ROM的操作时序分两种,即执行非MOVX指令的时序和执行MOVX指令的时序。 (1)应用系统中无片外RAM 系统无片外RAM(或I/O)时,不用执行MOVX指令。 在执行非MOVX指令时,时序如图8-12(a) 35

同时,PSEN* 也是每个机器周期两次有效,用于选通片外程序存储器,将指令读入片内。 图8-12(a) 执行非MOVX指令的时序 36

(2)应用系统中接有片外RAM 在执行访问片外RAM(或I/O)的MOVX指令时,16位地址应转而指向数据存储器,时序如下图: 37

8.3.3 AT89S51单片机与EPROM的接口电路设计 1.AT89S51与单片EPROM的硬件接口电路 外扩的EPROM在正常使用中只读不写,故EPROM芯片只有读出控制引脚OE* ,该引脚与AT89S51单片机的PSEN*相连,地址线、数据线分别与AT89S51单片机的地址线、数据线相连,片选端控制可采用线选法或译码法。 介绍2764、27128芯片与AT89S51的接口。更大容量的27256、27512与AT89S51的连接,差别只是连接的地址线数目不同。

8 KB 16 KB 32 KB 64 KB 图8-11常用EPROM芯片引脚图

图8-13 AT89S51单片机与27128的接口电路

2.使用多片EPROM的扩展电路 图8-14为利用4片27128 EPROM扩展成64KB程序存储器的方法。片选信号由译码器产生。。 图8-14 AT89S51与4片27128 EPROM的接口电路 41

8.4 静态数据存储器RAM的扩展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外部扩展的数据存储器都采用静态数据存储器(SRAM)。 片外数据存储器RAM的读和写由AT89S51的 RD*(P3.7)和 WR*(P3.6)信号控制。 片外程序存储器EPROM的输出端允许(OE*)由单片机的读选通PSEN*信号控制。 尽管与EPROM的地址空间范围相同,但由于控制信号不同,因此不会发生总线冲突。 42

8.4.1 常用的静态RAM(SRAM)芯片 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RAM芯片的典型型号有6116(2KB),6264(8KB),62128(16KB),62256(32KB)。 6116为24脚封装,6264、62128、62256为28脚封装。这些RAM芯片的引脚如图8-15。 43

图8-15 常用的RAM引脚图 44

各引脚功能: A0~A14:地址输入线。 D0~D7:双向三态数据线。 CE 各引脚功能: A0~A14:地址输入线。 D0~D7:双向三态数据线。 CE*:片选信号输入线。对6264芯片,当24脚(CS)为高电平且 CE*为低电平时才选中该片。 OE*:读选通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WE*:写允许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VCC —工作电源+5V。 GND —地。 RAM存储器有读出、写入、维持3种工作方式,工作方式的控制如表8-6。 45

对片外RAM读和写两种操作时序的基本过程相同。 1.读片外RAM操作时序 8.4.2 外扩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时序 对片外RAM读和写两种操作时序的基本过程相同。 1.读片外RAM操作时序 若外扩一片RAM,应将WR* 脚与RAM的WE* 脚连接,RD*脚与芯片OE*脚连接。 47

图8-16 AT89S51单片机读片外RAM操作时序图 48

2.写片外RAM操作时序 图8-17 AT89S51单片机写片外RAM操作时序图

8. 4. 3 AT89S51单片机与RAM的接口电路设计 AT89S51对片外RAM的读和写由AT89S51的RD. (P3. 7)和WR 8.4.3 AT89S51单片机与RAM的接口电路设计 AT89S51对片外RAM的读和写由AT89S51的RD*(P3.7)和WR*(P3.6)控制,片选端由译码器译码输出控制。 设计时,主要解决地址分配、数据线和控制信号线的连接问题。在与高速单片机连接时,要根据时序解决读/写速度匹配问题。 50

用线选法扩展AT89S51外部数据存储器电路 图8-18 线选法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电路图 51

用线选可扩展3片6264,对应的存储器空间如表8-7所示。 52

用译码法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接口电路 图8-18 译码法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电路图 53

54

【例8-1】编写程序将片外数据存储器中5000H~50FFH单元全部清“0”。 AT89S51 写外部RAM程序示例: 【例8-1】编写程序将片外数据存储器中5000H~50FFH单元全部清“0”。 程序如下: xdata unsigned char databuf [256] _at_0x5000;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i; for(i=0; i<256; i++) databuf [i]=0; } 55

8.5 EPROM和RAM的综合扩展 在系统设计中,经常是既要扩展程序存储器,也要扩展数据存储器(RAM)或I/O,即进行存储器的综合扩展。下面介绍如何进行综合扩展。 8.5.1 综合扩展的硬件接口电路 【例8-2】采用线选法扩展2片8KB的RAM和2片8KB的EPROM。RAM芯片选用2片6264。扩展2片EPROM芯片,选用2764。硬件接口电路如图8-20。 56

图8-20 采用线选法的综合扩展电路图示例 57

下面介绍采用译码器法进行地址空间分配的例子。 58

【例8-3】采用译码法扩展2片8KB EPROM和2片8KB RAM。EPROM选用2764,RAM选用6264。 扩展接口电路如图8-21。 59

图8-21 采用译码法的综合扩展电路图示例 60

由上可见,译码法进行地址分配,各芯片的地址空间是连续的。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