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作家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利民;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他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写作背景与中心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被贬后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前人说它“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事,句句是记太守”。 这篇记游佳作一出,盛传不衰。滁人惟恐失之,于庆历八年(1048)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读准下列词语: 滁州 林壑 琅玡 潺潺 翼然 辄 霏 暝 晦明 伛偻 提携 酒洌 山肴 野蔌 宴酣 弈 觥筹交错 阴翳 颓然 hè 滁州 林壑 琅玡 潺潺 翼然 辄 霏 暝 晦明 伛偻 提携 酒洌 山肴 野蔌 宴酣 弈 觥筹交错 阴翳 颓然 hè lángyá chán chú yì zhé míng huì fēi yǔlǚ xié yáo sù liè yì gōng yì hān tuí
环滁 皆山也。其 西南 诸 峰 , 林 壑 尤 美,望之 蔚然 而 深 秀 者, 琅琊也 。山 行六七里,渐 闻 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环绕 都是 它的 代滁州 各个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的西南面各个山峰, 树林 山谷 尤其 指西南诸峰 茂盛的样子 表并列 幽深 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 秀丽 表判断 沿着山路(名作状) 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 从 听到 表顺接 表判断 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见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 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啊 。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峰 回 路转,有亭翼然 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 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 山势 回环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靠近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 表判断 建造 在 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 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命名 它,指亭子 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 就 并且 所以 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跟宾客来这地方喝酒, 别号 喝了一点就醉了,并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的别号叫醉翁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 存在,动词 等同“于”,介词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 山水之乐 ,得 之 心而寓之 酒也。 乐趣 领会 代山水之乐 寄托 (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第一段重点解词: 其西南: 诸峰: 林壑: 尤美: 山行: 名之: 饮少: 自号: 山谷 各个 它的 沿着山 尤其 命名 一点点 别号 句式: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倒装句) 渐闻潺潺水声而于两峰之间泻出(顺装句)
皆山也 琅玡也 酿泉也 醉翁亭也 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自号曰醉翁也 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解释,有时也表示陈述、感叹、祈使、反问等语气;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或停顿的作用。 表示判断 表示解释 表示感叹 作用: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示作者得意的心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写醉翁亭的环境与亭名由来。 亭的环境: 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由大到小,面到点,远到近) 亭名由来: 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破题句—点出题目意义的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若夫 日出 而 林霏 开 , 云 归 而 岩穴 暝 , 晦 明变 化者,山间之朝 暮 也 。野芳 发 而 幽香,佳木秀 而 繁阴 ,风霜高 洁 , 发语词 表顺接 雾气 散开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聚拢 顺接 山谷洞穴 昏暗 阴暗 明朗 烟云聚拢来,山谷洞穴就昏暗了,这明暗变化的 早上 傍晚 香花 开放 景象 ,(就)是山间的早上和傍晚。 野花开了并散发 茂盛 高爽 洁白 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 緑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四季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降落,石头露出 ,(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表修饰 早上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二、写亭四周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朝暮之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之景 总括 景不同,乐无穷 娱情山水之乐
至于负者 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 后者应 伛偻 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 滁 人游 也。临溪而渔 ,溪 深而 鱼肥,酿泉 至于负者 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 后者应 伛偻 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 滁 人游 也。临溪而渔 ,溪 深而 鱼肥,酿泉 为酒,泉 香 而 酒 洌,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 陈 者, 太守宴也。 背东西的人 在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老人 小孩 表并列 老人小孩,来来往往 前面的人呼叫,后面的人应答, 到 钓鱼 表并列 用泉水 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出游呀。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表并列 清 菜蔬 表修饰 甜 用酿泉水作酒, 泉水香,酒色清,野味野菜,错杂地 摆放 摆放在前面的,是太守的宴席。
宴酣 之乐 ,非丝 非竹,射者中 , 弈 者胜 ,觥 筹 交错 ,起坐 而喧哗 者, 众宾 欢 也。苍颜 白发 ,颓然 宴酣 之乐 ,非丝 非竹,射者中 , 弈 者胜 ,觥 筹 交错 ,起坐 而喧哗 者, 众宾 欢 也。苍颜 白发 ,颓然 乎 其 间 者,太守 醉也。 尽兴的喝酒 弦乐器 管乐器 射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射中了目标 下棋 酒杯 酒筹 交互错杂 下棋的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 脸色苍白 头发发白 醉醺醺 是宾客们在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发白,醉醺醺 在 众宾客 是太守喝醉了。 (坐)在众宾中间的,
第二、三段解词: 时: 穷: 临: 渔: 洌: 杂然: 陈: 喧哗: 到 季 穷尽 钓鱼 清 错杂的样子 摆放 大声说话
? 滁人游—太守宴 众宾欢—太守醉 (中心场景是太守醉) 写其它三个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概括 三、写太守宴游之景,点明主旨 宴游之景 答: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而 宾客从 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游人去 而禽鸟 乐 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而 宾客从 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游人去 而禽鸟 乐 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乐 其乐 也。 不久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散乱,太守回府了 跟 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各位宾客跟随着 。 树林枝叶繁茂成阴, 离开 树的上部和下部 鸟到处鸣叫 游人离开了,禽鸟在欢乐。 可是 的 却 的 然而鸟儿懂得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 动词 却 所乐的事 人们懂得跟随太守游玩、欢乐,却不懂得太守乐他所乐的事情 。
醉能同其 乐 ,醒能述 以 文 者 ,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大家 记述 用 文章 的人 是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 醉能同其 乐 ,醒能述 以 文 者 ,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大家 记述 用 文章 的人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是 (就)是太守,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欧阳修呀。
文学手法:以“醉”写“乐”,醉为表象, 乐为实质。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 内容概括 四、写归时之景 禽鸟之乐 —山林之乐 游人之乐 —随太守游而乐(宴游之乐) 太守之乐 —娱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以禽鸟、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 全文主旨 —与民同乐 中心句: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 文学手法:以“醉”写“乐”,醉为表象, 乐为实质。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
中心思想: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小结: 中心思想: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写作特点: 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也”,代表每句的语意层次。 每段开头有领起的词语。 2、叙事结合写景抒情。 3、语言简练,意蕴丰富。有些语句成为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前呼后应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4、句法骈散结合,词语虚实相间,文章既有 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
练习 C B D A E B D A C 一、说说下列词语中“而”字的用法: A、表并列;B、表承接;C、表递进;D、表修饰;E、表转折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3、朝而往,暮而归( ) 4、溪深而鱼肥( ) 5、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7、杂然而前陈( )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C B D A E B D A 二、点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醉翁这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C
一字多义: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云归而岩穴暝: 1、而 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1、而 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递进,而且。 表承接,可不译。 表修饰,可不译。 表并列,可不译。 表转折,却。 意有所极: 2、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醉翁之意不在酒: 思想 打算 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3、之 名之者谁: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的 代词,代它,指亭子。 代词,代“山水之乐”
断绝、停止。 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 4、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以为妙绝: 与世隔绝 极、非常。 到极点。 泉的名称(名词) 5、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为酒: 6、秀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7、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8、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 用酿泉水。(名词作状语) 秀丽 茂盛 靠近 到 聚拢 回去
其西南诸峰: 9、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其如土石何?: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10、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醉能同其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2、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行者休于树: 代词,那 代词,他 表反问语气的副词。 (1)以……为乐(2)乐趣 乐趣(名词) 欢乐(形容词) 命名 是 从 在 在
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名词作状词) 2、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名词作状语) 3、酿泉为酒 ——用酿泉水。(名词作状语)
成语解析 1、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的情趣不在饮酒上,比喻本意并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水落石出: 水退落下去,石头露了出来。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3、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路途曲折。 4、前呼后应: 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指前后照应。 5、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的欢乐。 6、山肴野蔌: 指各种野味野菜。
三、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文: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文述” 译文: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判断句。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也(有时是 判断句式的标志) 如: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难字难句 字: 环滁皆山: 环绕 林壑尤美: 尤其 蔚然: 茂盛的样子 名之者: 给亭命名的人 自谓: 用自己的别号命名 自号: 给自己起别号 得之心寓之酒: 领会; 寄托 岩穴暝: 昏暗 四时: 四季 至于: 发语词,无义 临溪而渔: 到; 钓鱼 酿泉为酒: 做,造 酒洌: 清例 杂然: 杂乱 太守宴: 酒宴 弈者: 下棋的人 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 不久 树林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鸣声上下: 树的上部和下部 述以文: 记述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难字难句 句: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这就是琅琊山了.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这就是醉翁亭了.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这明暗变化的景象 ,这就是山间的早上和傍晚的景象.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宴会尽情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却不懂得太守乐他所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