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設計學 第一章至第九章精華篇 試驗研究五步驟: 1. 嚴謹設計 2. 資料搜集 3. 資料整理 4. 統計分析 5. 合理推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SPSS 軟體與變異數分析 南台科技大學企管系呂金河. 2 變異數分析 §1 變異數分析的基本概念 目的:變異數分析的作用在於分析各種變異的來源, 並進而加以比較,以瞭解不同的實驗變數所造成的 結果是否有顯著的差異,它的虛無和對立假設如下 : 在進行 ANOVA 及 MANOVA 變異數分析時,必.
Advertisements

§ 3 格林公式 · 曲线积分 与路线的无关性 在计算定积分时, 牛顿 - 莱布尼茨公式反映 了区间上的定积分与其端点上的原函数值之 间的联系 ; 本节中的格林公式则反映了平面 区域上的二重积分与其边界上的第二型曲线 积分之间的联系. 一、格林公式 二、曲线积分与路线的无关性.
單元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第 九 章 会 计 报 表.
第八章 互换的运用.
发明和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 说明书的撰写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具体案例撰写分析.
手术切口的分级与抗菌药物的应用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感染管理科 沈 锋
實驗規劃--實驗因子設定, 效標選定與受測者選定
清代章回小說----儒林外史 製作群:侑桂、品希、萱容、怡靜、佩涓、凸凸.
樞紐分析與資料庫 蕭世斌 Nov 20, 2010.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行政訴訟法 李仁淼 教授.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生物統計與SAS軟體課程教學(三) 雙變項統計分析(一)
應用統計理論 編著:劉正夫教授 Reference:1) Wonnacott and Wonnacott. Introductory
變異數分析 (Analysis-of-Variance簡稱ANOVA)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單元九、spss與平均數差異檢定 沈瑞棋.
第十二单元 第28讲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第四课时 常见天气系统 阜宁一中 姚亚林.
STATISTICA統計軟體的應用 第二講:廻歸與ANOVA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平均数检定 庄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SPSS之应用(庄文忠副教授) 2012/7/6.
第九章 方差分析 讲授内容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应用条件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F分布 兩族群變方相等性檢定 變方分析(ANOVA) 試驗設計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實驗計畫資料分析作業解答 何正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Analysis of Variance 變異數分析
第四章第一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2 主讲老师:梁天 经济法基础.
第七章 财务报告 主讲老师:王琼 上周知识回顾.
統計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蘇明俊 組員:休二甲 蔡曉萱 張銘芳 林佳芳
第13章變異數分析與多變數分析  本章的學習主題 
平均数检定 庄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计量分析一(庄文忠副教授) 2011/7/12.
變異數分析 12.1基本概念 12.2一因子變異數分析(完全隨機化設計) 12.3數個平均數的多重比較
第 13 章 實驗設計與變異數分析.
統計學: 應用與進階 第14 章: 變異數分析.
ANOVA簡介 許晉誠
統 計 學 第十章 實驗設計與變異數分析 編著 江建良 10-1 實驗法與實驗設計 10-5 多重比較 10-2 統計的實驗設計
第13章變異數分析與多變數分析 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變異數分析的應用時機 2. 變異數分析的假設前提
Test for difference among the means: t Test
統計方法的概念與應用 一、認識統計(statistics)、測驗(test)、 測量(measurement)與評價(evaluation)
十、變方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Chapter 1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數學在實驗設計的一些應用 鄭清水 2004年4月24日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第二階段選訓營.
指導老師: 蘇明俊 老師 組長:潘翠娥 組員:張惠雅 葉麗華
統計學 指導老師: 郭燿禎 Date: 2/14/12.
第十章 順序資料之假設檢定 10.1 順序資料檢定概論 10.2 符號檢定 10.3 符號秩檢定(成對樣本檢定)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概念 单因素方差分析 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篇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三篇 医学统计学方法 医学统计学方法 4 主讲人 陶育纯 医学统计学方法 4 主讲人 陶育纯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系 別:國企四乙 指導老師:蘇明俊 教授 學生姓名: 陳映雯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體育學系暨體育研究所 高明峰
第一章.
第五章 估計與信賴區間 5.1 估計概論 估計量的分配 信賴度、信賴區間與最大容忍誤差16
基础会计.
楊志強 博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系 教育統計學 楊志強 博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系
第八章 銷售預測(2).
第四章 多组资料均数的比较 七年制医疗口腔《医学统计学》
第八章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坚持,努力,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章 四大金融资产总结 主讲老师:陈嫣.
美丽的旋转.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圣经概論 0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試驗設計學 第一章至第九章精華篇 試驗研究五步驟: 1. 嚴謹設計 2. 資料搜集 3. 資料整理 4. 統計分析 5. 合理推論

嚴謹的試驗設計 – 似醫生的正確診斷 合適的統計方法 – 似醫生的有效處方 統計學家的職責 嚴謹的試驗設計 – 似醫生的正確診斷 合適的統計方法 – 似醫生的有效處方

試驗時最關心的兩個問題 如何獲得良好的試驗資料 如何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法

試驗誤差的作祟 如何管束試驗誤差,即為本文的主要任務 試驗時最傷腦筋的事情 試驗誤差的作祟 如何管束試驗誤差,即為本文的主要任務

一個好的研究必須要有嚴謹的設計 ,客觀的試驗過程及合理的推論。因此試驗時必須遵守下列三個原則 一、試驗研究重要三原則 一個好的研究必須要有嚴謹的設計 ,客觀的試驗過程及合理的推論。因此試驗時必須遵守下列三個原則 設置重複(set up replication) 隨機排列(random arrangement) 誤差控制(error control)

設置重複 同一處理(如食品、藥品、療法,品種)所使用的試驗單位數即為重複。 主要作用是估算試驗誤差以備統計推論之用。 若試驗只做一次(重複一次),則無法估算試驗誤差,也就無法做統計推論 重複次數愈多,理論上試驗誤差愈小,試驗結果會愈準確可靠。 一般來說,計量資料,如果誤差控制得好,設計均衡,10-20次即可,甚至還可小一些;而計數資料,即使誤差控制得好,也需要30-100左右 農作物田間試驗則僅需4-6次 試驗地(A、B、C代表作物品種) A B C ←試區 (系統排列法不妥當)

隨機排列 哪一個處理被安排於哪個試驗單位要機會均等,不能有人為的主觀偏見。 隨機排列與重複相結合,試驗數據就能估算無偏的(unbiased)試驗誤差,統計推論才合理可靠。 隨機法有:拋硬幣,擲骰子,抽籤,利用隨機數字表 試驗地之地利或水分均衡 B C A (各處理隨機排列法)

誤差來源有兩種 系統誤差(systematic error) 隨機誤差(random error) 誤差控制 誤差來源有兩種 系統誤差(systematic error) 隨機誤差(random error)

系統誤差 同一處理以不同儀器,或同儀器不同人或同人不同時間測得的數據皆不相同,而有偏差(bias),這種偏差稱為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是一種有原因、有方向的偏差,這種偏差會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accuracy)。 導致系統誤差的原因可能不只一種,方向也不一定相同。 規劃各種試驗設計就是用來排除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示意圖 Ⅰ Ⅱ Ⅲ Ⅳ 試驗地之 地力或水分不均衡 區集內試區之 地力相似 區 集 區集間試區之 地力相異 (參試處理在各區集內隨機排列) 區集內試區之 地力相似 區集間試區之 地力相異 Ⅰ Ⅱ Ⅲ Ⅳ

隨機誤差 測驗一批性質相同的物品時,即使儀器相同,也由同一人同一時間測量,結果各個測量數據卻不會相同,這表示實驗數據有誤差,這種誤差完全不知道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偶然發生的,我們稱之為隨機誤差。 隨機誤差就是試驗誤差,有正值,也有負值。 試驗過程中涉及隨機誤差的原因很多,如田間試驗的土壤差異,動物試驗的體質差異,甚至工作人員的操作不穩都可能是隨機誤差的來源 隨機誤差不能避免,但可以減小,這有賴試驗者的安排控制

隨機誤差示意圖 B C B A A B C C C A A B 僅有隨機誤差 Ⅰ Ⅱ Ⅲ Ⅳ B C A 區 集 包括系統誤差及隨機誤差

二、規劃試驗設計三原則 根據下列三原則可規劃出幾種常用試驗設計法 試驗材料(如人、動物、植物、昆蟲、 微生物、土壤等):是同質或異質。 試驗材料(如人、動物、植物、昆蟲、 微生物、土壤等):是同質或異質。 試驗空間(環境):是相同或不同。 試驗時間 :各處理是否同時進行試驗。

同質與異質比較示意圖 B C A C A B 1 2 3 B C A 同質、同時、同空間 異質或異時或異空間 Ⅰ Ⅱ Ⅲ Ⅳ B C A 異質或異時或異空間 1 2 3 Ⅰ Ⅱ Ⅲ B C A C A B 兩向異質或異時及異空間

三、有效控制試驗誤差四種基本試驗設計 由上述試驗設計三原則可規劃出下列四種常用試驗設計 完全隨機設計(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CRD) 適用於單向變方(變異數)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 隨機完全區集設計(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RCBD) 適用於雙向變方(變異數)分析(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拉丁方設計(Latin square Design:LSD) 適用於雙向變方分析 交叉設計或輪換設計(Cross-over Design or Change-over Design: COD ) *規劃各種設計的主要原則是要讓參予試驗的各處理 有相同的待遇(均衡原則)

(一)完全隨機設計(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CRD) (one-way classification)) 採用本設計的條件 各處理(如以A、B、C代表三種食品、藥品,作物品種) 所使用的試驗材料要同質、同時於同環境進行試驗 各處理要隨機排列如下圖 本設計之優點:試驗最簡單,試驗結果效力最高,適合任意處理數及重複數的試驗。 B C A

【例1.1】設A、B、C為三種不同配方的食品(或作物品種),進行品質(或產量)比較試驗,試驗材料為同一天出生的天竺鼠(或白老鼠),每種食品(處理)重複四次共需3×4=12隻天竺鼠,飼養一段時間後增重紀錄(克)如下: (上列各資料減10) B 9 C 13 B 6 A 4 A 7 B 8 C 11 C 10 A 8 A 5 B 5

變方(變異數)分析 A 7 8 5 24 6 1.83 B 9 28 C 10 13 11 44 1.41 96 單向分類模式 假設檢定 重複 飼料 1 2 3 4 和 平均值 標準偏差 (SD) A 7 8 5 24 6 1.83 B 9 28 C 10 13 11 44 1.41 96 單向分類模式 假設檢定 各效應平方和求法 總平方和 SST= 處理平方和 SSt= 誤差平方和 SSE=SST-SSt= 82 – 56 = 26

變方(變異數)分析表(one-way anova)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1) 處理(t) 2 56 28 8.0215 誤差(E) 9 26 2.9 總計(T) 11 82 結論:F=9.69> 三食品品質間有差異 若此結論下錯了,其錯誤率小於1% (此種錯誤統計學上稱為第一型錯誤:type I error)

各食品試驗結果平均值差異比較法 常用方法有: Fisher 的最小顯著差異法(LSD) Duncan 的多變域檢定法(MRT) Bonferroni 的B值檢定法 Tukey 的H檢定法 Scheffe 的S值檢定法等多種 S>H>B>MRT>LSD

Fisher’s 最小顯著差異值(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LSD)

例:A,B,C三食品飼養天竺鼠平均增重比較 處理 均值 實測差異值 C 11 - B 7 4* - A 6 5* 1 - *號表示兩處理均值間的差異達到5%顯著水準 處理 均值 實測差異值 C 11 - B 7 4* - A 6 5* 1 -

鄧氏新多變域測驗法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DMRT) 其臨界值之計算式如下:(見附表8) r=2, r=3,

鄧氏新多變域測驗法(DMRT) 處理 均值 實測差異值 --------------------------------------- 處理 均值 實測差異值 --------------------------------------- C 11 - B 7 4* - A 6 5* 1 - ---------------------------------------- *號表示兩處理均值間的差異達到5%顯著水準

雪菲S法(Scheffe’s S Method) 兩處理均值差之臨界值計算式:

雪菲S法(Scheffe’s S Method) 處理 均值 實測差異值 --------------------------------------- C 11 - B 7 4* - A 6 5* 1 - ---------------------------------------- *號表示兩處理均值間的差異達到5%顯著水準

Bonferroni多重比較方法 顯著水準:α,兩兩比較個數:k 調整顯著水準: α*=α/k Bonferroni(1-α)%信賴區間 決策方法:若處理i與i´之Bonferroni(1-α)%信賴區間不包括0  處理i與i´之平均值間有顯著差異

例 A,B,C三食品飼養天竺鼠平均增重比較 比較 A VS. B (-5.73,3.73) A VS. C (-9.73,-0.27)* B VS. C (-8.73,0.73)

Tukey忠誠顯著差異值 (Honest Significance Distance,HSD) Qα, m, dfE 決策方法:若處理i與i´之HSD不包括0  處理i與i´之平均值間有顯著差異

例 A,B,C三食品飼養天竺鼠平均增重比較 比較 HSD A VS. B (-7.26,5.26) A VS. C (-11.26,1.26) B VS. C (-10.26,2.26)

[例1.2]A,B,C三食品品質比較,試驗材料為 12隻白老鼠,試驗結果增重如下 重複 飼料 1 2 3 4 和 平均值 標準偏差 (SD) A 14 19 20 15 68 17 B 24 18 22 84 21 C 23 28 25 100 單向分類模式 假設檢定 各效應平方和求法 總平方和 處理平方和 誤差平方和 SSE=SST-SSt= 200 –128 =72

變方(變異數)分析表(one-way anova)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處理(t) 2 128 64 8 4.26 誤差(E) 9 72 總計(T) 11 200 結論:F=8> 三食品品質間有差異 若此結論下錯了,其錯誤率小於5% (此種錯誤統計學上稱為第一型錯誤:type I error)

Fisher’s 最小顯著差異(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LSD) 若實測處理i與i´之間的差異比理論的LSD大,表示處理i與i´之平均值間有顯著差異

[例1.2]A,B,C三食品品質比較 處理 均值 實測差異值 C 25 - B 21 4 - A 17 8* 4 - 號表示兩處理均值間的差異達到5%顯著水準 處理 均值 實測差異值 C 25 - B 21 4 - A 17 8* 4 -

【例1. 3】設由A,B,C三水稻品種示範田中以矩陣隨機抽樣法各調查六個單位(每單位20株)之螟害發生情況,各品種螟害率如下,如何檢驗三水稻品種對螟虫之抵抗性是否有差異 (%) 1 8.9 10.6 7.6 2 10.2 13.7 6.7 3 7.4 11.6 11.2 4 12.8 19.0 4.9 5 9.2 9.8 6.0 6 6.3 10.5 10.4 平均值( ) 9.13 13.37 7.8 標準偏差(SD) 5.1347 11.9787 6.2440 6 6 6

變方(變異數)分析表 (one-way anova) 結論:三處理平均值間有差異 變 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變 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處理(t) 2 101.3733 50.6867 6.51 3.6823 誤差(E) 15 16.7867 7.7858 總計(T) 17 218.1600 結論:三處理平均值間有差異

水稻三品種螟害率差異比較 利用Fisher的LSD比較 品種 A B C 9.13a 13.37b 7.80a 結論:B品種螟害率比A,C品種高,而A,C兩品種則無 差異

非成對t值檢定(unpaired t test) 僅兩處理完全隨機設計(CRD),亦稱平行設計(parallel design)。 將試驗單位(動物:同質)完全隨機分成兩組 試驗單位 n=20 隨機分配 第 1組 10 第 2組 10 A藥品 B藥品

【例1.3】由【例1.1】資料,A、B兩食品品質比較 飼料 1 2 3 4 和 平均值 標準差 A 7 8 5 24 6 1.83 B 9 28 平方和 共同均方(誤差均方) MSE=(SSA+SSB)/(4+4-2)=20/6=3.3333 兩食品品質無差異

變方分析法 各項平方和求法

變方分析表 兩食品品質無差異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實測F值 F(0.05) 食品 1 2 2 0.60 NS 5.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 1 2 2 0.60 NS 5.99 誤差 6 20 3.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計 7 22 兩食品品質無差異

【例1.4】由【例1.2】資料,A,B兩水稻品種螟害率比較 重 複 1 2 3 4 5 6 和 平均 品種 A 8.9 10.2 7.4 12.8 9.2 6.3 54.8 9.13 品種 B 10.6 13.7 11.6 19.0 9.8 15.5 80.2 13.37 A,B兩水稻品種螟害率有差異

試驗材料為異質(或異時或異環境),但可明顯分成幾組,每組集合數個性質相同的試驗單位而成一區集(block)。 (二)隨機完全區集設計(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RCBD) (two-way classification) 採用本設計條件 試驗材料為異質(或異時或異環境),但可明顯分成幾組,每組集合數個性質相同的試驗單位而成一區集(block)。 各區集內之試驗單位數必須等於處理數 在各區集內參試處理要隨機排列,形成同源配 B C A Ⅰ Ⅱ Ⅲ Ⅳ

本設計優點: 本設計缺點: 可剔除試驗材料(或時間或環境)不同時之系統誤差,以減小試驗誤差。 任意處理數及區集數均可 若試驗材料為同質,其試驗效果不如完全隨機設計(CRD) 試驗結果資料有缺值時,資料分析比較複雜

【例2.1】設A、B、C為三種不同配方的食品(或作物品種)進行品質(產量)比較試驗,每種食品(處理)重複4次,試驗材料為四個不同時間出生的天竺鼠(異質),其試驗設計圖及飼養一段時間後之增重(克)如下 Ⅰ Ⅱ Ⅲ Ⅳ 區集 B 16 C 18 C 20 A 18 C 14 A 15 B 25 C 22 A 10 B 20 A 16 B 28

變方(變異數)分析 處理 Ⅰ Ⅱ Ⅲ Ⅳ 和 平均值 A 10 15 16 18 59 14.75 B 20 25 28 89 22.25 C 14 22 74 18.50 40 53 61 68 222 雙向分類模式 假設檢定 各效應平方和求法 總平方和 SST= 區集平方和 SSB= 處理平方和 SSt= 誤差平方和 SSE=SST-SSB-SSt=10.17

變方(變異數)分析表(two-way anova)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F(0.05) 區集(B) 3 144.33 48.11 28.46 4.7571 處理(t) 2 112.50 56.25 33.28 5.1433 誤差(E) 6 10.17 1.69 總計(T) 11 267.00 結論: (1)四個區集間材料有差異(系統誤差存在) (2)三食品品質間有差異

各食品試驗後平均值比較測驗 採用Fisher的LSD值 飼料 平均值 實測誤差值 差異符號 B 22.25 - a C 18.50 b A 14.75 c 三食品品質差異測驗結果為

單向變方(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處理(t) 2 112.50 56.25 3.28 4.2565 誤差(E) 9 154.50 17.167 總計(T) 11 267.00 結論:三食品品質間無差異 因沒排除材料大小不同的系統誤差 造成試驗誤差太大,以致檢定不出 處理平均值間的差異。

【例2.2】今有A,B,C,D四種飼料進行養豬試驗,從四胎母豬中各取四隻體重相近的小豬進行試驗,飼養兩個月後得增重結果 如下 區 集 處理 I II III IV 和 平均值 ------------------------------------------------------- A 10 15 16 15 56 14.00 B 16 20 25 22 83 20.75 C 14 18 20 16 68 17.00 D 12 16 18 15 61 15.25 和 52 69 79 68 268

變方(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 四種飼料品質比較變方分析表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 區集(B) 3 93.5 31.167 28.05 3.86 處理(t) 3 103.5 34.500 31.05 3.86 誤差(E) 9 10.0 1.1111 總和(T) 15 207.0 四處理均值間品質有差異

各處理平均值差異比較 採用Fisher之LSD=1.69 A B C D 平均值 14.00 20.75 17.00 15.25 差異符號 a b c 結論:四種飼料品質間A與D沒差別,而皆比B,C品質差,而以B品質最好 。

【例2.3】某次茶葉品質競賽,有四位茶農參加,6位品評員(異質)進行評分,以自身配得結果 如下 A B C D (分 ) 1 67 78 82 88 2 75 80 79 90 3 70 77 80 84 4 66 72 70 79 5 78 82 80 86 6 69 76 84 89

變方(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 因品評員通常為異質材料(遺傳值、體質、生活環境均不同),故應採用雙向變方分析。 每一品評員為一區集。 各處理能隨機化,待遇相同,且可求隨機誤差(試驗誤差),可供統計分析之用。 變方分析表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區集(B) 5 249.3750 49.8750 6.25 2.9013 處理(t) 3 698.4583 232.8194 29.15 3.2874 誤差(E) 15 119.7917 7.9861 總計(T) 23 結論:四種茶葉品質間差異顯著 6位品評員確為異質材料(區集間差異顯著)

各處理平均值差異比較 採用Fisher之LSD=3.4776 A B C D 平均值 70.83 77.50 79.17 86.00 差異符號 a b c 結論:四種茶葉品質評分結果B與C沒差別且是 中等, A較差,而D最好 。

成對t值檢定(paired t test) 僅兩處理隨機完全區集設計(RCBD) 兩處理配對設計依試驗材料之特性有下列兩種配法 (1)同源配對 (2)自身配對

同源配對-安排兩處理之兩個試驗單位(動物或植物或土壤)要同種屬、同性別、同年齡與相近體重(或地力)。 I II III IV

【例2.3】由【例2.1】取A、B兩食品品質比較 Ⅰ Ⅱ Ⅲ Ⅳ 差平方和 兩食品間品質有差異 飼料 區集 和 平均 A 10 15 16 18 59 14.75 B 20 25 28 89 22.25 A-B -6 -5 -9 -10 -30 -7.50 差平方和 兩食品間品質有差異

自身配對 * 同一試驗單位(如人、大型動物 或植物)分成兩部位安排兩處理 *同一試驗單位在前後不同時間安 排兩處理

【例2.4】由【例2.2】以A與B兩茶葉品質比較如下 1 2 3 4 5 6 區集 和 平均 A 67 75 70 66 78 69 425 70.83 B 80 77 72 82 76 465 77.50 11 05 07 06 04 40 6.67 差平方和 A 與B兩茶葉品質有顯著差異

(三)拉丁方設計(Latin Square Design:LSD) (two-way Classification) 採用本設計條件 試驗材料為異質(包括時間、空間)但可明顯分成兩向區集 區集數必須等於處理數 參試處理在各向區集(行,列區集)中要隨機排列 試驗地之 地力或水分不均衡 區 集 (參試處理在各區及內隨機排列) 區集內試區之 地力相異 區集間試區之 Ⅰ Ⅱ Ⅲ 1 2 3 區集 本設計優點:有兩向區集變異時可剔除之,減少試驗誤差 缺點:試驗最複雜,限制最多,效率最低。

各處理在兩向區集中隨機排列法 以3×3拉丁方為例 各處理在兩向區集中隨機排列法 以3×3拉丁方為例 行號 1 2 3 B C A 1 2 3 A B C 列號隨機化 列號 2 1 3 C B A 行號隨機化 (應用方)

【例3.1】設今有A、B、C、D四種米飯(處理)品味比較,由四個人(材料為異質)在四天(時間為異質)中品嘗,以測定其米質是否有差別,而得如下評分(滿分為150分) 4×4拉丁方 1 2 3 4 人 和 天 D 130 B 110 C 114 A 123 477 C 143 A 125 D 104 482 B 124 D 115 A 124 C 120 483 4 A 140 C 119 D 113 B 98 470 537 469 461 445 1912 處理 A B C D 和 512 442 496 462 1912

變方(變異數)分析 雙向分析模式 假設檢定 各效應平方和 總平方和 SST= 列區集平方和SSR= 行區集平方和SSC= 處理平方和SSt= 誤差平方和SSE=SST-SSR-SSC-SSt=122.50

變方(變異數)分析表 結論:*不同天之米質評鑑結果相同 *不同人之米質評鑑結果不同 *四種米質評鑑結果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列區集R(天) 3 26.50 8.81 0.43 4.7571 行區集C(人) 1235.00 411.67 20.16 處理(t) 758.00 252.67 12.38 誤差(E) 6 122.50 20.42 總計(T) 15 2124 結論:*不同天之米質評鑑結果相同 *不同人之米質評鑑結果不同 *四種米質評鑑結果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

四處理平均值間差異比較 說明:A與C米質沒差異 B與D米質沒差異 A與C米質比B與D為佳 處理 A C D B 均值與差異符號 128a

【例3.2】設今有A、B、C、D四種飼料(處理)進行養豬試驗,各取四頭母豬所生四頭小豬(材料為異質),而各胎四頭小豬之體重又有明顯差別,故採用雙向區集控制胎別與體重之差異, 其設計圖及增重(公斤)如下: 4×4拉丁方 輕 中 重 最重 和 胎 別 1 B 16 A 10 C 14 D 12 52 2 D 16 C 18 A 15 B 20 69 3 A 14 B 25 D 18 A 16 79 4 D 20 B 22 C 16 72 66 73 64 272 處理 A B C D 和 55 83 68 66 272

變方(變異數)分析表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列區集R(胎別) 3 98.50 32.83 23.12 4.7571 行區集(體重) 11.50 3.83 2.697 處理(t) 99.50 33.17 23.36 誤差(E) 6 8.50 1.42 總計(T) 15 218.0 結論:*不同胎別間有差異 *不同體重間無差異 *四種飼料品質評鑑結果差異顯著

四處理平均值間差異比較 說明:D與C無差異,A,B與C,D間均有差異 以B飼料最佳 處理 A B C D 均值與差異符號 13.75a

(四)交叉設計或輪換設計(Cross-Over Design:COD) (two-way classification) 採用本設計條件 試驗材料為異質,且可明顯分成兩向區集,一向為材料變異,另一向為時間變異。 形同拉丁方設計,但材料(人)變異之區集數不受限制。 每個試驗單位(如人,大型動物)分不同時期重複使用,適合用於材料稀少或昂貴之試驗。 各處理要隨機安排於不同試驗時期,兩時期中間要有一定的休閒期(rest period or wash-out period),以免前期效應殘留於後期。

試驗設計圖 時期 I 時期 II

本設計優點 * 可剔除試驗材料(人、動物)及時期間的系統誤差 * 試驗材料可重複使用,適合於試驗材料稀少或昂貴的試驗 缺點:有殘效(residual effect or carry-over effect)發生時,試驗數據不能統計分析(殘效現象可以檢定出來)

【例4.1】今有安眠藥(以A表示)及安慰劑(placebo,以B表示)進行睡眠時間(小時)比較試驗,12位病人之試驗設計圖及睡眠時間如下 時期 1 2 3 4 5 6 人 Ⅰ A8.5 B4.8 A7.4 A8.6 B6.1 Ⅱ B7.0 A6.5 A6.0 B6.7 B7.2 A8.2 時期 7 8 9 10 11 12 人 Ⅰ B6.0 A6.8 B7.3 A6.6 A6.0 B6.2 Ⅱ A7.0 B5.9 A8.2 B4.9 A7.4 處理 A B 和 87.2 75.8 163

變方(變異數)分析 雙向分析模式 假設檢定 各效應平方和求法 總平方和 SST= 時期集平方和SSP= 個體集平方和SSS= 誤差平方和SSE=SST-SSP-SSS-SSt=3.0600

變方(變異數)分析表(two-way anova) 變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時期(P) 1 0.0150 0.05 4.9646 個體(S) 11 14.9483 1.3589 4.44 2.9700 處理(t) 5.4150 17.70 誤差(E) 10 3.0600 0.3060 總計(T) 23 結論:*時期間無差異,個體間有差異 *處理間有差異以A藥品睡眠時間 較長

由於本試驗僅有兩處理(A及B),故不用求Fisher的LSD值即可直接下結論。今 處理平均值間差異比較 由於本試驗僅有兩處理(A及B),故不用求Fisher的LSD值即可直接下結論。今 故A安眠藥比B安慰劑對病人睡眠時間為長。

四、結語 唯有經由試驗設計過程所獲得的數據(資料)才是良好可靠資料。 唯有熟悉試驗設計規則才易選對適合的統計分析法。 一般試驗設計除了前述四種基本設計法(CRD,RCBD,LSD,COD)外,尚有由此延伸之幾種設計法, 如 複因子設計,摺疊設計,裂區設計,簡方設計,部份複因子設計,效應曲面設計等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