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和Nobel物理奖 中科院高能所 黄涛 2013.11.18.于中国科技大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Advertisements

中国建筑特色 2013美国富布莱特项目 ——华文教师班暑期课 授课人:邵 英
基本粒子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數學是發明還是發現的 撰文 馬里奧.利維奧 (Mario Livio) 翻譯 郭凱聲.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宇宙起源----大爆炸学说 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 高能物理实验简介 结束语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M C A I 机械原理CAI 多媒体课件 张明勤 陈正文 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
宋词四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绪论 孙 肖 子.
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求职 雅虎口碑高级分析师 杨玲 2008年10月31日.
Physics and Electronic Science Department
Lecture 4 Higgs Boson in SM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诺贝尔奖及其由来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第一組成員 蕭毓文(1號) :內壢高中 范美珍(4號) :平鎮高中 林宏茂(6號) :中壢高中 林桂鳳(18號) :竹北高中
房地产企业(项目)银行融资 授信工作指引 2007年版.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第六届高能物理学会   理事会工作报告        桂林 .
卓越中心青年骨干年度工作报告 周 顺 高能所理论室 2015年11月22日.
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实验中学 陈春燕.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知行合一 俞熹 很熟,听了一年我的课,复旦,本来应该进清华。母校,很不紧张,厕所背。中学老师上课,你不来让你写检讨,大学老师怕你不来,给你写检讨。最怕三件事, 上课睡觉打呼噜,出去上厕所不回来,老师讲得好不鼓掌。 俞熹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光信息81 杨忠波
赝标和标量介子质量的SU(3)味对称性破缺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轻强子谱的实验研究 沈肖雁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08年6月23日.
宇宙物质起源? 陆 埮 中国科学院 紫金山天文台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我為什麼要學科學?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当代核物理实验发展趋向 CERN ATLAS探测器升级.
微观世界探索 高能物理研究所 杜东生 中科院高能所 杜东生.
A New State of Matter: Quark-Gluon Plasma
知行合一 --代近物绪论 俞熹
即将来临的粒子物理突破 李淼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AS
工作总结 & 研究计划 赵振华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5年5月22日.
Ch4/Hadron Structure.
Studies on Higgs with the Final Sates of WW and bb
New Physics Beyond SM: An Introduction
希格斯玻色子 搜捕上帝粒子 (上) 撰文 Mathieu Grousson 编译 全志钢.
强子谱研究前沿简介 邹冰松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四年級 中 文 科.
概念的学习 刘福球
Using the relativity principle, Einstein is able to derive that the energy of an object can be written as For v = c, the energy is infinite. Hence you.
“活学”,不要为了考试而学,“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Proton and Neutron are compositions of three quarks (uud and udd).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Outline QGP强子化过程中 夸克组合机制普适性的研究 答辩人 姚 涛 导 师 谢去病教授 山东大学 2009年5月27日.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報告人:資訊工程學系 許慶賢 系主任.
第一章 金融工程概述.
如果夸克的世界只是又一層更細微的翻版,那就沒有太大的意思。
中微子理论进展报告 周顺 (高能所理论室) 2014年11月21日, 北京.
中微子振荡的发现 中微子简史 太阳中微子 大气中微子 大亚湾实验 探索 我们身边看不见的存在 桂林高教会议  2017年8月24号
SUSY Phenomenology & Cosmic Connection
王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怀柔 强子物理与核物理前沿研讨会
指導老師:高文民 班級:微電三甲 學號:4A23A015 姓名:詹峻銓
Baryon meson.
Thanks 柳国丽 回顾一下 SM 的 EWSB: scalar Higgs field potential.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3/18 4/18 5/18 The Weak Nuclear Force       Tao Han iSTEP 2017.
杨 金 民 理论物理研究所 arXiv: , in PRD(R) arXiv: , in JHEP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light nuclei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和Nobel物理奖 中科院高能所 黄涛 2013.11.18.于中国科技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1—2013年获奖107届 *粒子物理在物理学中领先 占了物理学>1/3~40% *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占了物理学的1/2, *凝聚态物理占了物理学的1/3左右, *其他物理合起来占了物理学的1/6左右。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Nobel物理奖 Kobayashi-Maskawa)对称性破 缺起源的发现(1960,1973 ) Theory(5) 1979 Nobel物理奖Glashow-Weinberg-Salam规范场论统一弱、 电相互作用(1961,1967) 1999 Nobel物理奖 t’Hooft-Veltmen非 阿贝尔规范场重整化(1979) 2004 Nobel物理奖1973年 Gross-Wilczek-Politzer奠定了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基础。(1973 QCD渐近自由性质) 2008 Nobel物理奖Nambu- Kobayashi-Maskawa)对称性破 缺起源的发现(1960,1973 ) 2013 Nobel物理奖Englert-Higgs预 言了Higgs粒子(1964) Experiment(5) 1990 Nobel物理奖Friedman,Kendall,Taylor 发现夸克存 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 (1967-1968) 1976 Nobel物理奖Richter&丁肇中发现 了新粒子J/Ψ (1974 ) c quark 1995 Nobel物理奖Perl及发现了τ轻子 雷恩斯与C.考温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 子反中微子 (1975 ) 1984 Nobel物理奖Rubbia和Simon van der Meer 中间玻色子的发现 WZ(1983) 1988 Lederman, Schwartz和 Steinberger 中微子对称结构 2002 Nobel物理奖Davis、小柴昌俊(Koshiba)和贾科尼中微子振荡((1998)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发展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前期(1960-1966) SU(3)对称性分类, Quark model , weak interaction pheno-theory 标准模型建立和发展(1967-present) 1967 electro-weak standard model 1973 quantum chromodynamics 标准模型成功和突破(1998-present)

I.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前期(1960-1966) 强相互作用:六十年代 发现了大量强子态, 1960 PCAC Nambu, Gell-Mann-Levy 。 1961 SU(3) 八重态方案,对称性分类。 Neeman,Gell-Mann 1964年 Gell-Mann-Zweig提出Quark Quark model。 1964 Ω 发现, CP Violation

霍夫斯塔特 ,穆斯堡尔

质子、中子等强子是由三种夸克 (u、d、s)组成

质量公式预言 m- 1670 MeV 实验 m- 1672.45 0.29 MeV s s K0(ds) K+(us) K*0 K*+  +(ud) + 0 0 -(u d)  I3 - I3  K-(su) K0(sd) K*- K*0 自旋为0 自旋为1 uu-dd 0 = 2 (sss) △0 △- △+ △++ 0 *- *+ (ddd) (udd) (uud) (uuu) (dds) (uds) (uus) *- *0 (uss) (dss) - s I3 n(udd) p(uud) -(dds) 0 (uds) 0 + (uus) -(dss) 0(uss) 质量公式预言 m- 1670 MeV 实验 m- 1672.45 0.29 MeV

Weak interaction 低能四Femi子普适弱作用(V-A)型理论 中间玻色子W(100GeV) Nambo Spontanteous symmetry breaking Quark modelQuark current, current algebra Cabibbo angle, Glashow SU(2)xU(1) model GIM mechanismintroducing c quark

非阿贝尔规范场论 40年代末、50年代初建立量子电动力学--Abel规范场论。 杨振宁和R.L.Mills在1954年提出的非阿贝耳规范场论是量子场论的一个重要进展。规范场论具有定域的对称性,即当场的变换群的参数依赖于时空坐标 ,t时(各时空点的场作不同的变换),场的方程和所有物理量都保持不变。

II. 标准模型建立和发展(1967---) *弱电统一理论与描述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合在一起统称为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理论,这是廿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在标准模型中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是光子(γ),传递弱相互作用的是荷电中间玻色子(W+,W-)和中性中间玻色子(Z),传递强相互作用的是八种胶子(g)。 *夸克、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就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它们遵从的规律是标准模型理论。 规范场论是构筑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

1967 弱、电统一理论建立 Glashow-Salam-Weinberg model Non-Abelian Gauge Theory(SU(2)XU(1)) Spontanteous symmetry breaking Higgs mechanism t’ Hooft&Veltman’s renormalizable proof  1973 中性流 1979 Nobel Price 1983 W,Z

1967至1968年间,S.Weinberg和A.Salam在Glashow框架内提出了统一描述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的自发破缺规范场论模型,定域规范群SU(2)xU(1) 。 Higgs机制,由于对称性的自发破缺,系统中出现的零质量Goldstone玻色场会与相应的规范场的纵向自由度结合,使原来没有质量的中间玻色子获得静止质量并精确地预言了质量大小。同时Higgs场激发出的中性标量粒子称为Higgs粒子。

弱、电统一模型理论成功的关键点 通过引入真空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使得中间玻色子获得质量,还保持了理论的规范不变性和可重整性。 对称性自发破缺是指;虽然场的方程具有某种对称性,但是场方程的代表真空态的解不具有这种对称性,因而造成对称性破缺。(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最早是1960年Nambo 将铁磁系统和超导体中对称性破缺引入到微观粒子系统提出的)

Nambo首先认识到在某种相互作用形式下真空态可能不是唯一的,存在多个最低能量态,物理上称为简併真空态,此时可能发生真空对称性自发破缺,即物理真空只选取了多个简併真空的一个态。

按照Nambo-Goldstone定理,当连续对称性产生自发破缺时,系统中一定会出现零质量的Goldstone粒子。Goldstone粒子的数目取决于相互作用对称性的大小(G)和物理真空保畄对称性大小(H)之差。

1983年1月和6月Carlo Rubbia和Simon van der Meer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SPS) 的高能质子—反质子对撞的实验中发现的W±和Zo规范粒子。实验上测到的中间玻色子的质量与理论预言惊人地一致,这给予电弱统一理论以极大的支持,此后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实验精密检验从而使它成为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Carlo Rubbia和Simon van der Meer

1972年’t Hooft和Veltman提出维数正规化方法证明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采用维数正规化方法可以保持理论的规范不变性和洛仑兹不变性使得理论可重整化。这样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才能有效地计算微扰论的高阶修正结果。

标准模型理论极大成功

1988,美国Leon M.Lederman,Melvin Schwartz和Jack Steinberger)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muon neutrino

1974 Richter&Ting c-quark

1967-1968 深度非弹中的scaling。 Friedman,Kendall,Taylor 1990 Nobel Prize

标度无关性规律意味着大动量迁移下电子是与质子内许多无相互作用的自由点粒子相互作用。费曼(R 标度无关性规律意味着大动量迁移下电子是与质子内许多无相互作用的自由点粒子相互作用。费曼(R. Feynman)称质子内的这些点粒子为部分子(Parton)

实验上可以在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中精确地测量R值。早期及北京谱仪(BES)近几年来的实验都证实了“色”数Nc=3。

1973 Gross,Politzer,Wilczek Asymptotic freedomQCD 1973年(D.J.Gross ),(F.Wilczek)和(H.D.Politzer)提议了SU(3)色规范群下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可以作为强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其函数是负的, 具有反屏蔽性质,使得有效耦合常数 随着 增大而减小, 即渐近自由性质->量子色动力学理论。

1973年 Gross-Wilczek,Politzer奠定了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基础。证明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渐近自由性质。

渐近自由和夸克禁闭是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两个重要特点。 当能量Q2趋于无穷大时,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s(Q2)趋于零,定量地表达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性质。人们形象地将反映这特点的耦合常数称为跑动耦合常数。 跑动耦合常数 在能量Q2变小时逐渐增大以至于达到无穷大,由此可以定性地理解为什么夸克在强子内部而不能以自由状态分离出来,因为当两个夸克之间的距离增大时,跑动耦合常数变大,以至于耦合强度变为无穷大,这意味着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分开的距离增加而增加,使得夸克和胶子永远束缚在强子内部,人们形象地称此物理现象为“夸克禁闭” 跑动耦合常数随能量Q2增大而对数减小这一规律已得到一系列物理过程的实验结果证实。

令人不解的谜-Higgs粒子 LHC:Higgs-like CMS 125.3±0.4±0.5 GeV 1964年,比利时物理学家R.Brout和F.Englert首次提出粒子如何得到质量的理论,一个月后,英国物理学家P.Higgs也发表论文明确提出存在一个新粒子的概念。同年稍晚,G. Guralnik、C.Hagen和T. Kibble将这些概念整合成了一种更为现实的理论——这就是标准模型的前身。 1967年弱电统一模型建立后一直寻找Higgs粒子从低能到高能就是找不到,可标准模型必须有它存在产生质量,人们称它为”上帝粒子” 直至 2012.7.CERN LHC:Higgs-like CMS 125.3±0.4±0.5 GeV ATLAS 126.0±0.4 ±0.4 GeV

Large Hadron Collider @ CERN A machine for EWK Symmetry Breaking 2009年运行

ATLAS

今年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家P. Higgs和比利时物理学家F 今年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家P.Higgs和比利时物理学家F.Englert,以表彰他们对Higgs玻色子所做的预测(与Englert同时发表论文的R.Brout在2011年去世).

III.标准模型成功和突破

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美国科学家Davis、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多-贾科尼。

质量起源困扰 标准模型并不是基本理论而是更深层次(新能标)动力学规律下的有效理论。在标准模型中,不仅中间玻色子的质量是通过对称性破缺获得的,而且夸克和轻子的质量也是通过引入Higgs场汤川型耦合给出的。然而轻子和夸克的质量谱从电子伏特(eV)一直到180GeV(1GeV=10 eV),可以相差11个数量级,即使同一层次的夸克也从几MeV到180GeV,相差上万倍,其质量的起源困扰着高能物理学家们。这样宽广的质量谱很可能反映了有更深层次的物质结构。

自然界三大难题 物质结构 宇宙演化 生命起源

2006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这个奖更应该是算在粒子物理的头上,因为现代宇宙学的观测已经为粒子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全新的方向。

Mather Smoot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暗物质和暗能量 Stars and galaxies are only ~ 0.5% Neutrinos are ~ 0.3 –1% Rest of ordinary matter (electrons and protons) are ~ 5% Dark Matter ~ 23% Dark Energy ~ 72% Anti-Matter ~ 0% 迄今为止,粒子物理学仅能解释宇宙中物质的百分之几。 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探索和物理解释是对21世纪粒子物理学最严峻的挑战!

粒子物理学家也正在与宇宙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联手从天文观测和宇宙演化中发展新观念和新理论。 占宇宙大部分的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 23%是非重子的暗物质 72%的暗能量。 粒子物理学家也正在与宇宙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联手从天文观测和宇宙演化中发展新观念和新理论。

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条件 Sakharov (1960s) 存在改变重子数的相互作用 例如:大统一理论 C和CP变换都不守恒 早期宇宙中存在过对热平衡的偏离 三条件缺一不可

CP破坏是宇宙起源不对称的根源 宇宙起源是对称的 但可视宇宙的范围内没有反物质 1)遥远的反物质世界---没有证据 2)宇宙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不对称的变化 ---CP或CPT破坏的发生 现有标准模型的CP破坏大小不足以解释正反物质不对称

早期宇宙处于高度对称状态,粒子数和反粒子数相等遵从电荷共轭对称性 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 (6.1)×10^-10 小林和益川机制给出的CP破坏的起源给出的正反物质不对称远远小于10^-10。寻找新的CP破坏机制是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重要课题。

2011年Nobel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利用高红移超新星研究从观测上给出了宇宙加速膨胀证据的科学家,他们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aul Perlmutter,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Brian Schmidt和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dam Riess

超高能量:LHC, Higgs factory,ILC... 超高精度:Super-B,Super-Tau-C,.. 天上、地下观测实验 粒子物理学21世纪面临许多挑战: 标准模型 : 夸克禁闭, 质量起源 寻找新物理.... 宇宙: 暗物质, 暗能量, 反物质... 超高能量:LHC, Higgs factory,ILC... 超高精度:Super-B,Super-Tau-C,.. 天上、地下观测实验 宇宙学走向精密阶段

物理学毕竟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经过实验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揭示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本质的新理论也必须在新的实验结果推动下得以发展。 科学家们正在计划通过ILC和+-对撞机来实现超高能量的物理实验。 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发展非加速器物理实验并与天文观测相结合探讨自然界奥秘。最新的发展使得粒子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交叉发展联手解决面临的难题,最终揭示超出于标准模型新的物理规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