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广东海丰仁荣中学  徐新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黄鹤楼送别 油小 杨思娟. 孟浩然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dvertisements

古诗鉴赏 — 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1.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考纲要求 写什么?怎样写?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一、交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使文章情景交融;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四、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五、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环境描写。 其作用:
虞 美 人 李 煜.
杜甫 (?12—770 ).
高考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归类.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 杜甫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乱世杜甫 中原未得平安报, 醉里眉攒万国愁。.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诗歌自由创作及鉴赏 第二小组制作 组长:黄彩丽 组员:麦晓璇、陈淑敏、 许泳毅、林少劝、 郑晓红、沈丽莎、 冯招弟.
诗歌赏析 ——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主讲:佛山市高明区荷城中学 刘天年.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开启诗. 开启诗 语不惊人死不休 ——走进杜甫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渊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更是数不胜数。哪个时代又是经典中的经典呢?——唐朝。这是一个一个传奇的时代,更有千千万万传奇的人物,时代造英雄,这两周以来我们一同走进杜甫——他的诗既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又不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如此厚重的诗句.但总的来说,他是伤感的.他忧国忧民,他借古咏今,他奋力入仕想为大唐王朝尽一份薄力……我们走进杜甫这颗伟大的心灵,感受他的意气风发,感受他的悲凉苦楚,同他一起颠
诗歌中思乡的句子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词五首.
理解诗意的切入点.
旷世才女 李清照.
读懂古典诗词.
1.春的消息.
诗歌鉴赏练习评 析 潮州金山中学 高三级 李 燕.
诗歌押韵的规律 作者:临川一小 杨联根.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主讲人:吴桂华 工作单位:汕头市金禧中学.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制作人:油田一中 葛昕.
诗歌鉴赏 第五讲 内容情感主旨.
走进诗词中的春天 天河中学黄冰.
江 雪 柳宗元.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古诗鉴赏.
近 体 诗 学 习 目 标 学 海 导 航 登 高 八 首(之三).
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小桥流水人家.
诗配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
酬赠诗四首.
感性的表现 登 高 理性的把握.
课外自读.
考试说明: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安阳市第二十中学 路 鹏.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鉴赏诗歌的形象.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2011年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
第十一课 谈学习.
登高 唐 杜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课文朗读 课题解说 课文简析 比较阅读.
Double Ninth Festival 九九重阳节.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语文园地二.
高考复习 诗歌鉴赏法 普兰店市第六中学语文组曲家伟
登鹳雀楼.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创作了有《春望》、《江南逢李龟年》、《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 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生词 คำศัพท์ 宋词 sòngcí ฉือในสมัยราชวงศ์ซ่ง 词人 círén นักประพันธ์ “ฉื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秋兴八首 (其一).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古代诗歌鉴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广东海丰仁荣中学  徐新建

诗歌的综合分类 唐以前的(《诗经》、《楚辞》、汉乐府) 古体诗 五言绝句:《静夜思》、《江雪》 绝句 五言律诗:《春望》、《过故人庄》 律诗 唐以后的文人仿古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五言绝句:《静夜思》、《江雪》 绝句 七言绝句:《回乡偶书》、《凉州词》 五言律诗:《春望》、《过故人庄》 古诗 律诗 诗歌 七言律诗:《登高》 近体诗 小令:《浣溪沙》 词 中调:《定风波》 长调:《望海潮》 小令:《天净沙·秋思》 曲(散曲) 套曲:《班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现代诗(自由诗)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或事物。 人物形象: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 2诗人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一般即“意象”。

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怎么塑造的? 烘托 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特定的环境烘托人物形象 (1)寒冷、寂静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景物形象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柳,谐音“留”,有挽留之意,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因此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①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 ②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流水 ①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 ②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④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思归写得含蓄而婉转。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整体形象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理解关键词语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一“闹”字而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

(二)鉴赏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类。    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江 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江  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解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夔州,有人认为作于江陵,当以后者为是。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诗即作于此间。诗题作《江汉》,近乎无题,大概漂泊流徙中,已无心拟题。杜甫这时已五十六岁,长期飘零,历尽艰辛,北归无望,生计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自然颇多感慨。尽管如此,诗人忠魂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句解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首联)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颔联)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颈联)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尾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准备一些诗歌,下节课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课后完成<<四十五分钟作业和单元评估>>中的诗歌赏析题. 谢谢和作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1、忧国忧民 一、结合已学的诗歌,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 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超尘脱俗 5、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5、生活杂感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理解不同题材的古诗所表达的不同内容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古诗按题材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还乡诗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2、不能曲解 1、不能拔高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张? 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人的愿望,表现出文学创作要创新发展的主张。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厌世态度和一种绝望情绪。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这首曲子全篇有情有景,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厌世态度和一种绝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