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建 筑 史 08.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Advertisements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3 、口答 ( 1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 7 ,十位上是 6 , 这个数是( )。 ( 2 )一个数,百位上是 1 ,十位、个位上都 是 0 ,这个数是( )。 1 、读数: 43 、 55 、 67 、 100 、 91 2 、写数:五十二、八十九、四十、七十三、一百.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体积 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 杨泳茹.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世界三大宗教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姚灿城).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丰富的图形世界(2).
两晋与南朝.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10.2 立方根.
中国建筑史 ——宗教建筑.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WEBSITE PROPOSAL.
月 年 日 执教者:吕国平.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双语学校 陈 曦.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数学模型实验课(三) 插值与三维图形.
6B冊 趣味活動 認識立體圖形中的頂、棱和面 柱體的頂、棱和底邊 錐體的頂、棱和底邊.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AC、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EF与AD、BC交于E、F两点,OE与OF,相等吗?为什么?
1.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菱形.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线段的有关计算.
正方形 ——计成保.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西藏 Tibet.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用计算器开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体积.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2 埃及的金字塔 ——苏教版第十一册 执教者:王尧尧.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流传到世界上不少国家,被称为“东方魔板”,它是用七块不同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木板构成图形的游戏。
討論.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在羅馬的日子.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數學界的變形金剛→ 『定位板』 文昌國小 羅馥華 高翠穗.
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找 因 数.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第十二讲 密码执行(上).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7的乘法口诀 新乡市凤泉区宝山路小学 孙继霞.
生活中的几何体.
H a S = a h.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 国 建 筑 史 08

宗教、祭祀建筑 一、佛教建筑

宗教、祭祀建筑 一、佛教建筑 思考:佛教建筑发展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佛教建筑营造演变过程: 建塔、立寺、开窟、造像

佛教徒依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之制,白天游方说法,晚上回山林禅定。 早期印度佛教修行方法: 一、佛教建筑 佛教徒依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之制,白天游方说法,晚上回山林禅定。 早期印度佛教修行方法: 早期印度佛寺的布局形式: 中心塔形 中心塔型的布局源于印度佛教早期不设佛像,信徒以塔作为尊崇对象,因而形成以塔为中心,以廊庑或院墙围成院落的布局形式和信徒绕塔礼拜的行为方式。

塔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浮屠,就是指佛塔。

源于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 思考:塔源于中国吗? 一般人都把塔視為中國傳統建築的代表之一。然而,塔的誕生地卻不在中國,而是在印度。塔在中國的歷史也不長,在公元68年的東漢時代,才出現第一座塔。   公元前五、六世紀時,印度的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當佛祖釋迦牟尼圓寂之後,人們便修造了一種覆缽式的建築物,以埋葬他的遺骸舍利。這種半圓形的建築物,梵文叫作「窣 堵波」,最初的譯名有佛圖、浮屠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浮屠,就是指佛塔。   後來,人們根據梵文「佛」字的音韻「布達」,造出了一個「荅」字,再加上一個「土」字旁,表示墳冢的意思。這樣,「塔」這個字就恰當地表達了它既有埋藏舍利的功能,也有古印度建築的風格。

思考:在中国,所有的塔都与佛教有关系吗? 塔,是一種帶有濃烈宗教色彩的建築物,與佛教的傳入中國和發展密不可分。雖然在全國各地也有很多與佛教關係不大的文峰塔、風水塔,但無論在數量上和藝術水平上,都跟佛塔有很大距離。

文峰塔 文峰塔是风水学说发展而出现的建筑,与佛教无关。主要用于祈祷文运昌盛,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又称文昌塔。 《相宅经纂》中说:“凡都、省、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宜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 文峰塔的样式来自于佛塔,多采用楼阁式塔或密檐式塔的外形,大的可以登临,小的则为实心。建筑材料以砖为多见。有些地方的文峰塔塔内还供有文昌帝君,这就综合了文昌阁的作用。

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文峰塔建于建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元、明、清均经修古代被称为“南北丛林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其塔身为五层楼阁密檐式建筑,从下至上逐层增大,呈伞状。

思考: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塔的种类

不论是哪一种佛塔,原则上都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份所构成,中国的楼阁式佛塔往往建有地宫 塔的构成: 塔基、塔身和塔剎

一、塔 根據《長阿含經》,釋迦牟尼佛涅槃火化以後,所得的舍利平分為八,“時拘舍尸國人得舍利分,即於其土起塔供養。波婆國人、遮羅國、羅摩伽國、毘留提國、迦維羅衛國、毗舍離國、毗舍離國、摩竭國阿闍世王等,得舍利分已,各歸其國,起塔供養。香姓婆羅門持舍利瓶歸起塔廟,畢?村人持地燋炭歸起塔廟。當於爾時,如來舍利起於八塔。”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佛教建築的歷史悠久。在印度,主要的佛教建築可分為僧院和佛塔兩大類。僧院是指出家僧侶居住的地方,佛塔則為信徒禮拜的對象,故佛塔乃佛教的神聖建築。 窣堵波本義墳塚,在印度為了要表揚君主或聖賢的德望,人們往往在他們的遺骨上建立窣堵波,這個習俗早在印度的史前時代就已存在,《俱梨吠陀》(Rg Veda)即曾提到窣堵波,故知塔的觀念並非佛教所獨創。 约在公元前270年, 印度历史上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阿育王,登上了孔雀帝国的王位,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几年的帝王生涯,古印度因着他而建成了一个疆域空前的大帝国,佛法因着他而有了第三次大集结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当时,佛像的制作与膜拜并未盛行,唯一最能代表佛陀的以佛舍利莫属,阿育王便下令挖掘“八王”修建的佛骨合利塔,取出舍利,重分力八万四千份,以八万四千个宝盒盛装,再造八万四千座宝塔供养,供世人膜拜… 從此以後,塔遂成為佛教徒頂禮膜拜的對象、佛教的神聖建築,佛塔信仰也逐漸展開。 佛塔信仰的起源應與舍利崇拜有著密切關係

跟殿堂、樓閣、亭榭、廊廡、城垣、陵墓、園林等中國傳統古建築相比,塔的出現時間最晚。 佛教传入期——汉 跟殿堂、樓閣、亭榭、廊廡、城垣、陵墓、園林等中國傳統古建築相比,塔的出現時間最晚。 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最先是在上層社會中流傳。 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公元68年,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寺——白马寺在洛陽建成。同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名塔──白馬寺塔,也宣告竣工。 由於年代久遠,當年的實物早已不存。現時洛陽的白馬寺內也有一座密檐式磚塔,名為齊雲塔,共13層,高35米,是金代(公元1175年)時期的建築,並非原來的白馬寺塔

《魏书》卷一百十四·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阁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 中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 《魏书》卷一百十四·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阁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 西域式:以佛塔为中心之方形庭院平面。 白马寺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座佛寺建筑应该是东汉永平七年建于洛阳的白马寺,据传汉明帝夜梦天人,遂遣吏赴西域求法,当他们陪同天竺高僧回到洛阳时,暂时就住在了鸿胪寺——专门接待外国来使的地方,第二年,另建住所。因天竺高僧是西方来客,所以仍保留了寺的称呼,又因传说东汉时所建的白马寺早已荡然无存,但根据《魏书》卷一百十四释老志中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阁,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可以看出,白马寺寺院布局是以佛塔为中心的方形庭院平面布局。这说明,中国佛教建筑的雏形是来自西域的,在没有佛教建筑文化基础的情况下,接受外来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建筑模式。 驮着佛经的马是白马,因此定名“白马寺”。 北魏时期在《洛阳伽蓝记》和《魏书·释老志》,以及南朝梁时《弘明记》中所载《理惑论等记述》: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项有白光,飞绕殿庭。白天召问群臣,大臣傅毅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于是汉明帝派人出使天竺(今印度)求佛法。这些人行至大月氏(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遇到了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蓝,于是邀请二位高僧前来中国传佛法。当摄摩腾和竺法蓝二位高僧来到洛阳之合,汉明帝先安排他们住在鸿爱莫能助胪寺里,并为他们在雍门外新建佛寺。此后,塔便在中国广泛地发展起来。

寺庙总体布局采用中式木塔与印度传统塔院寺布局; 全塔采用土木结构体系。 中西建筑式样的结合——浮屠寺 汉末笮融在徐州兴建浮屠寺。 《后汉书》卷一百三·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 历史上关于楼阁式木塔的最早文字记载; 历史上关于佛寺造像的最早文字记载; 寺庙总体布局采用中式木塔与印度传统塔院寺布局; 全塔采用土木结构体系。 此浮图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应是中国楼阁式木塔的萌芽。 所谓“上累金盘”,即在上层用金属按印度窣堵波式样制成的相轮,相轮层数有一、二、三、四直至十三层;所谓“下为重楼”就是下层用中国原有的所谓“望仙楼”多层楼阁式木结构为塔身,成为寺的中心,在佛祠里还用铜塑佛像,遍体涂以黄金,披着锦彩的袈裟。睢宁下邳八景之一的九镜塔即是笮融所建佛祠之一,塔上九面铜镜即塔刹上的铜盘,除宝塔外还有大雄宝殿及山下湖边长廊。 经三国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建寺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建筑活动之一,这与统治阶级大力提倡是息息相关的。南朝建康有五百多所佛寺,北魏统治范围内就有佛寺三万多所遍及城市和乡村,北魏洛阳就有一千三百多所佛寺,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了当时洛阳的四十多所重要佛寺,其规模最盛者当数灵太后胡氏于北魏熙平元年516所立永宁寺,永宁寺塔是笮融浮屠寺发展的更高阶段。

目前对汉代建筑所知甚少,未见有实物,仅为文字、石刻画像、织物图案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佛寺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的佛寺,仅北魏洛阳就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佛寺。 佛教繁盛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佛寺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的佛寺,仅北魏洛阳就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佛寺。 现存我国著名石窟如:云冈、龙门、天龙山、敦煌等,都始建于这一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佛寺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的佛寺,仅北魏洛阳就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佛寺。不仅在城市,广大的乡村也建造了很多佛寺,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就有建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的记载。

佛寺建筑进一步中国化的代表——永宁寺 永宁寺——北魏洛阳最大的佛寺 北魏最大的佛寺——洛阳永宁寺,塔院式布局 当时,洛阳最大的佛寺是永宁寺。据《洛阳迦蓝记》记载,该寺平面为:前为寺门,门内建塔,塔后建佛殿。依旧是“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突出佛塔,但总体布局却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方式,此时,佛寺建筑已开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整体形制上进一步中国化,为以后佛寺建筑形制打下了基础。 永宁寺的平面采取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前有寺门,门内建塔,塔北为佛殿,四周绕以围墙。塔作为教徒崇拜的对象而立于寺的中央,是位于三层台基之上的九层方塔,成为寺的主体。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

塔中心16根木柱组成坚实的中心柱束,四角各由6根柱子组成转角支撑结构。 永宁寺塔:9层木塔 面阔进深均为:9间 全塔为土木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塔中心16根木柱组成坚实的中心柱束,四角各由6根柱子组成转角支撑结构。 关于永宁寺塔的高度,各种文献记载不一,北魏杨衒之撰著的《洛阳伽蓝记》称:“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身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云:“浮图下基方十九丈,自露盘下至地四十九丈。”《魏书释老传》则说:“永宁寺浮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参照考古发掘资料,一般认为《水经注》所记塔高四十九丈是相对可靠的数据,如取北魏前尺折合今27.9公分计算,四十九丈当折136.71米,相当于当今45层高的摩天大厦,高度是应县木塔的2,2倍。如此之高的佛塔曾是何等壮观,难怪当年“离京百里已遥见之”。建造这样高的木塔,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即使在今天只使用土木等自然材料重建亦绝非易事,那么,对1500年前的建筑工程技术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木塔自建成到焚毁存世仅16年,其轰然从天而坠时如凤凰涅槃般的惨烈和无奈。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瞬间化作焦土,以畸形狂热礼佛的北魏王朝也仿佛在验证“塔毁国败”的预言,在永宁寺塔轰然倒地的当年亦分裂为东、西魏。

佛寺建築“中國化”的过程 早期古塔: 東漢——南北朝;多为塔院型 代表:洛陽白馬寺塔    唐代以后:佛寺建築以佛殿為中心。 唐初,佛教律宗創始人道宣(公元596—667年)在《戒壇圖經》中明確提出,以佛殿为中心的佛寺建筑形制。塔的位置就發生變化:開始時,塔、殿並列,左右相對;繼之,塔在殿後;再繼之,塔被排出寺外,建在寺旁、寺後,或另建塔院。

塔的演变 結合期、高峰期、延續期

早期印度佛塔 Stupa(窣堵波、浮屠、佛图) 早期印度佛塔: 塔基:圆形 塔身:覆钵状 塔顶:神祠和伞盖 桑奇佛塔——世界尚存的最老佛塔

结合期——楼阁式塔 时间:東漢至南北朝

《魏書‧釋老志》上說:「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從一級至三、五、七、九。」這就是在當時中國流行的重重木構樓閣式建築之上,再立印度的窣堵波,形成了最基本的佛塔形式──樓閣式塔。 印度的塔形與中國的樓閣式建築等巧妙結合,既體現了佛的顯赫與尊貴,又適應了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需要。   這就是中國古塔發展的第一個歷史時期,從東漢至南北朝,時間大約五、六百年。

结合期——楼阁式塔 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樓閣在中國已經很普遍,當與印度傳來的「窣堵波」相給合,便產生樓閣式塔。   它是中國古塔中出現時間最早、體量最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這類古塔多用木、石、磚、鐵、銅、琉璃等材料建造。 樓閣式塔有如下主要特徵: (一)同樓閣一樣,樓閣式塔的層間距離較大,塔內的樓層    數目,一般與塔層相等。有的內設暗層,樓層數目多    於塔層。 (二)每層均有門、窗、立柱、額枋和斗拱,內有樓梯、樓 板,外有平座、欄杆。 (三)除石刻和銅、鐵樓閣式塔外,一般均可攀登遠眺。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 后大殿 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是一座纯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总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最古与最完整之纯木构古塔,也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 释迦塔 寺院为“前塔后殿”布局 钟楼鼓楼 山门遗址

应县木塔 平面: 木塔为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内外槽,底层出一圈副阶周匝。

应县木塔 立面、剖面: 外观为五层六檐,塔身内槽5层,外槽因添加4个平座暗层而呈现9个结构层。整体结构为殿阁型构架。

应县木塔 优良的结构特性: 1、采用八角形平面,比正方形平面减少5%的风压,有利于抗风性能的增加; 2、采用底层副阶直径30.27米,外槽直径23.69米的大尺度,使塔的总体比例偏于粗壮,有利于高宽比的稳定; 3、采用内外槽双层套筒式平面和结构,意味着把中心塔柱扩大为内柱环,大大增强了塔的整体刚度; 4、采用殿阁型构架,由塔身各层斗拱和平座斗拱组成9个铺作层,形成9道强有力的刚性环;

优良的结构特性: 5、在平座暗层内添加立柱、斜撑,把平座柱网与其上下铺作层联结成整体框架,使4个暗层变成4个刚性层; 6、合理安排门窗、楼梯; 7、尽量少用大料,多用小料。短柱小料有利于减轻了塔身自重 8、加固了底层的最薄弱环节,将荷载最大、柱身最高的底层内外槽柱用厚2.8米的砖土墙包砌,起到稳定底层柱网的作用。

高峰期——种类繁多 唐、宋、遼、金,是中國古塔發展的高峰期。   在此期間,中國古塔的建造不但數量多,在材料上,也由以木料為主發展到以磚、石為主。在造型上,樓閣式塔、密檐式塔、亭閣式塔的建造達到了高潮,花塔、寶篋印經塔也相繼出現。塔的平面,由原來的四方形,逐步發展了六角形、八角形和圓形,既增強了塔的穩定度,也方便了人們在塔上的多角度眺覽。  此外,鐵、琉璃等材料也開始用於建塔。   這一時期,大約延續了七百來年。

密檐式塔 這是中國古塔中體量較大的一種,辽、金是它的盛期。跟樓閣式塔相比,一般有如下特徵: (一) 塔身的第一層和塔下的須彌座,都比較高大。具有佛教內容的雕刻圖案等,都集中在這裡。 (二) (三) (四) 第二層以上的塔身比較矮小,多为密檐5-15层(一般为7-13层,用单数)。塔檐緊密相連,一般不設門窗。有的虽有门窗,但仅作采光、通风之用。 塔内一般为实心,不能登临眺望。 密檐式塔的建造多在北方,南方仍以楼阁式塔为主。

密檐式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中国密檐式塔现存的最早实例,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塔顶重修于唐。 平面为12边形,有密檐15层,高40米。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

新知识 塔刹:佛塔顶部的装饰,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是“冠表全塔”和塔上最为显著的标记。“刹”来源于梵文,意思为“土田”和“国”,佛教的引申义为“佛国”。 从结构上说,塔刹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古塔。它由刹座、刹身、刹顶和刹杆组成。

刹座:位于塔身之上,上承塔刹,一般为须弥座形、仰莲瓣形、忍冬花叶形或素平台座。有的刹座内还设有刹穴,以存舍利、佛像、佛经或其他供品。 刹身:由刹杆和套于杆上的圆环——相轮及华盖等组成。相轮为单数,现最多者为十三级,是作为塔的一种仰望标志,以起敬佛礼佛的作用。 刹顶:由仰月、宝珠或火焰宝珠等构件组成,位于塔刹顶部。 刹杆:多用木、铁制成,纵贯全刹,有的还直入塔身,以增加其稳固程度。

中國古塔中出現時間較早的一種。它們的特點是: 单层塔(亭阁式塔) 中國古塔中出現時間較早的一種。它們的特點是: (一) 塔身為亭形,外觀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 (二) 多為單層,有的在頂上加建一個小閣。 (三) (四) 塔內設龕,以供奉佛像或墓主塑像。 多为平民百姓捐資修建的佛塔、高僧墓塔 宋代以後,由於花塔、喇嘛塔的出現,亭閣式塔的建造日益衰落。僧塔也多採用喇嘛塔形。早期的亭閣式塔多用木料建造,現存實物則多為磚石塔。 樓閣式塔雖然很雄偉,但由於工程浩大,只有帝王和高官富商才有能力興建。而平民百姓捐資修建的佛塔、高僧墓塔,多為這種較小型的亭閣式塔

山東历城神通寺四門塔: 现存最早的亭阁式塔。 全由石建,最迟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 平面方型,每面宽7.38米,每面中央各开一圆形拱门,塔室中有方形塔心柱,柱四面皆刻雕像。塔檐挑出叠涩5层,然后上收成四角攒尖顶,最上层置花蕉叶相轮,全塔高13米,风格朴素简洁。

新知识 叠涩: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

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

两塔中,西塔为道凭法师墓塔,建于北齐。全塔高2 两塔中,西塔为道凭法师墓塔,建于北齐。全塔高2.22米,塔平面方形,置于三层方形台基之上,南侧有圆券型火焰门,门侧立方倚柱。其余三面塔壁素平。 东塔形制与西塔基本一致,尺度稍小。

新知识 石作:石作 stonework 中国古代建筑中建造石建筑物、制作和安装石构件和石部件的专业。

《营造法式》中将石雕手法分为四等 ①剔地起突──类高浮雕,但是浮雕主体在石刻表面突起较高,最高点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浮雕底面亦可不在一个平面上。高低起伏大,层次多,类似半圆雕,如故宫保和殿御路石刻中的龙纹。

故宫保和殿御路石刻中的龙纹

②压地隐起──即浅浮雕,地下凹,在一个平面。母题突起,高出石面不多,最高凸点均在一平面上;

③减地平钑(se)──是一种平板式的浮雕,地下凹在一个平面上,母题突出表面也在一个平面上。

④素平 ─ ─ 在光平的表面上雕阴线花纹,另一种看法认为,即指光平的表面。

花塔 又称华塔,是造型独特的佛塔,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单层亭阁式塔身,上部为圆锥形塔冠,塔冠密布着各種繁複花紋。其裝飾內容有:巨大的花瓣,密布的佛龕,以及佛、菩薩、天王、力士、獅、龍、象、魚等佛教题材,表现的是佛教华严宗莲华藏世界。 华塔的“华”字取自“华严宗”的塔之意。   

华严宗莲华藏世界 印度佛教经典《华严经》在东晋时期 传入中国,法藏为武则天宣讲华严,大得宠信,正式开创了华严宗,盛唐时期大盛。敦煌石窟中,唐代根据《华严经》内容绘制大量壁画,画中绘一大海,浮现一朵大莲花,花中心为毗卢舍那佛,周围有小城几十座,每一座小城代表“如微尘数”的一个小“世界”,整体就是“莲花藏世界”所谓“佛刹微尘数世界”。 华塔具有多重莲瓣和小塔的巨大塔顶,就是这种“世界”的立体表征,与壁画的区别只是把一座座小城改为一座座小塔。塔刹处最高较大的小塔就是毗卢舍那佛所居。

“世”“界” “世界”一 词源于佛经。 世:时间的迁流,过去、现在、未 来,三世。 界:空间的划分,东西南北上下, 十方。 一小世界: 日月围绕着须弥山运转,日月照临的范围,即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名为一小世界。

世界中央有一须弥山,耸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周围有九山、八海环绕,形成一个须弥世界。 第八持边山和第九铁围山之间的海洋,四方有四大洲,名为须弥四洲, 东边是东胜神洲,南边是南赡部洲,西边是西牛贺洲,北边是北俱卢洲。 地球位于南赡部洲——阎浮提,有日月星辰悬挂于空中,日月回绕于须弥山周围。 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号称佛国,这四座山就是九华,五台,峨嵋,普陀,管领这四座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等四位大士;故九华礼地藏王,称为大愿,五台礼文殊,称为大智,峨嵋礼普贤,称为大行,普陀礼观音,称为大慈,领域也很分明。

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因此,小世界应该不是太阳系本身,而应该是银河系。接着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 也就是说一千个银河系,算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谓之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谓之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并且画出了图形。接下去讲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    再接下去,佛陀讲了,若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标出十个世界海,它们都与华藏世界海相等,并且指出:‘广说者不可穷尽。’说十方包括上下,早知地球是悬在虚空中,且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悬空的。 而且在《华严经》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华藏世界品更是专门、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无限宇宙之构成。回转形世界。江河形世界。旋流形世界。轮辋形世界。

此類古塔,是由裝飾樓閣式、密檐式塔的塔身以及亭閣式塔的頂部發展出來的,是古塔由質樸到華麗、由實用到單純崇拜發展的結果。就花塔而言,登高眺覽、導航引渡等實用功能,已經完全消失,成了純粹的藝術品。 花塔的出現和建造時間,主要在宋、遼、金時期。全國現存的實物不多,僅得十餘座。 代表:河北正定廣惠寺花塔

河北正定廣惠寺花塔

延续期 元、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塔發展的延續期。在此期間,中國古塔的建造在技術上和材料上,並沒有什為重大的突破。   在塔形上,隨著喇嘛教的傳播,瓶形的喇嘛塔開始出現。明代以後,底座高大的、仿照印度佛陀伽耶金剛寶座塔形式而來的金剛寶座塔也相繼出現,並誕生了一批此兩種造型的名塔,諸如北京的北海白塔、妙應寺白塔、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以及西藏的江孜貝根曲登塔和拉薩布達拉宮達賴喇嘛靈塔等。   此外,與佛教的傳播無關的文峰塔、風水塔,也在各地開始建造,並且數量不少。 這一時期,大約延續了六、七百年。

喇嘛塔:又名覆缽式塔、藏式塔。是中國現存數量較多的一種古塔。 特點:塔身為一個巨大的半圓形覆缽,上置塔剎,下設須彌座。   半圓形的覆缽式塔身,保持了印度古塔墳塚的性質和原形。元代以前,中國古塔的建造以樓閣式、密檐式、亭閣式塔為主。元代時,這種保留印度古塔式樣的覆缽式塔,從尼泊爾再度傳入中國,並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這是由於喇嘛教在元代得到廣泛傳播所致。高僧圓寂後,也多以此類古塔埋葬舍利。 代表:北京的北海白塔、妙應寺白塔

北海白塔

北京妙應寺白塔

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檐下绘画装饰生动

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又名菩提塔、十萬佛塔,俗稱八角塔。位於西藏自治區江孜縣白居寺內。   它是西藏佛塔中規模最宏大、建築結構與藝術造型均極為突出的一座古塔。全塔有門108扇,佛殿、佛龕、佛堂77間,泥、銅、金佛像和壁畫中的神像共10萬餘尊,有「塔中寺」之稱。此塔將漢、藏、尼泊爾的建築和裝飾藝術集於一身,非常珍貴。 建於明代永樂十二至二十一年(公元1414—1423年)。塔的平面為十字折角形,佔地面積2,200多平方米;九層,高40米。塔座為四角八方形,五層,逐層內收,為樓閣式。塔身為圓柱形,直徑20米,高12米;內有佛殿4間;四正面闢門,餘四面設小窗。塔剎碩大,裝飾富麗。

金刚宝座式塔 從佛教的意義上說,此類古塔屬於佛教密宗,以五方佛為供奉對象。   特點:有一個高大的台座,中設梯級,可以上達;台座上建造五塔,中塔較為高大,四角的塔較為矮小;各座塔的須彌座上,分別雕刻著大象、獅子、孔雀、金翅鳥王等動物圖案,象徵著金剛界五部主佛,即五方佛。   中國現存的十多處金剛寶座塔,均建造於明代以後。但從敦煌壁畫來看,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它的雛形。四川彭縣的金剛寶座塔雖然建於清末,但塔座低矮,主塔高大,四塔矮小,保持了印度此類佛塔的風格。

五方佛 在佛教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 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chu)(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这就是极为有名的“五方佛”的来历。

北京正觉寺塔

位於北京動物園北的真覺寺內。用磚和漢白玉石砌築,總高17米,建成於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是仿照印度佛陀迦耶的金剛寶座式塔的樣子興建的。建塔的目的,是為了放置西域高僧班迪達大國師向明成祖進貢的金身五方佛像。   塔的基座為方形,高7.70米。基座南、北兩面闢券門,內有梯道直達座頂。基座上建塔五座,均為密檐式塔。中塔高大,十三層。其餘四塔略小,十一層。 塔座和五塔上布滿了雕刻。其中,有金剛界五部主佛的坐騎形象,以及佛、菩薩、羅漢、天王、菩提樹、金剛杵、法輪、花瓶、佛足跡、八寶等,內容非常豐富。

代表:河北省定州市的開元寺料敵塔,便有這種作用。 塔的作用 塔原本是埋藏佛舍利的建築,但在二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塔的功能在不斷擴展,大體上有下列五種主要用途。  1、埋葬、保存、供奉舍利。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作用。它保持了印度佛塔的原始功能。 2、觀察敵情,防禦並攻擊敵人。建於邊界或拉鋸地區的古塔,大多兼用於軍事。 代表:河北省定州市的開元寺料敵塔,便有這種作用。   

3、導航引渡、指示津梁(即橋梁)。 立於江河湖海岸邊的古塔,多兼作航標和路標。位於錢塘江轉折處的杭州六和塔,在古時便曾起著燈塔的作用。 4、登高望遠、觀賞風景和點綴河山、美化環境。 在瞭望敵情和觀景賞景方面,樓閣式塔的作用更為明顯,因為這類塔大多建有挑出塔身之外的平台,形成週繞迴廊,人們可以走出塔身之外遠眺。

塔的材料 古塔的建築材料種類很多,凡可用於建造和裝飾房屋的材料,如土、木、石、磚、陶瓷、琉璃、鐵、銅、金、銀、珠寶等,均可用於建塔。   從古塔的發展歷史來看,東漢至南北朝時期,中國古塔的建築是以木料為主。木結構的可塑性雖然很強,但也有很多缺陷,不僅易遭蟲蛀,而且易為火所毀,故此留存後世的數量不多。 代表:山西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唯一的純木構大塔。 由於建築技術的進步,從隋、唐開始,多用磚、石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