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冊第六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Advertisements

第一冊第六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第十一課 老 子 選 李 耳.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
第一次月考考前總複習考 應二愛.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奇異恩典〞~陳進成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 以為大喜樂;因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 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
第一冊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 引 言. 1. 引 言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引 白银高新区国税局 纳税服务科 2016年5月.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内 容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操作 ● 项目会计核算中注意事项 ● 社会组织年检报告的填列 ● 社会组织评估中财务资产指标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初探逻辑推理 提高思维水平 ——《逻辑和语文学习》
列王紀下8章 啟示錄12章 書念婦人 婦人 死裡復活的兒子 被提的男孩子 七年饑荒 三年半大災難 非利士地 曠野 歸還房屋田地
佛教既是外來宗教, 為何盛行於中國?.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地有情 分享者:徐燦麗老師、 蘇娟玉老師 日期:2005年12月3日 P.1.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材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南山附中 熊菊珍 年 8 月 13 日.
桃花源记 八年级语文集备组 2016、1、8.
高中國文科差異化教學分科教材教法推廣研習
陶淵明 國中生七大提問.
桃園縣龜山鄉文欣國小 校園植物簡介 內庭區.
耶利米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志愿服务个案 张田吉
列王紀概覽.
南亚、中亚 要点·疑点·考点 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大部分在10°N~30 °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
張騫、班超通西域.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9) 林榮澤 博士
桃 花 源 記 2006/10/11 By 慕慧老師.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朝代接龙(排一排,把下列朝代按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10分)
会计电算化 录入期初余额 北京科技宏远有限公司总账系统启用日期有二种方案,一是2006年1月,二是2006年2月,其他初始设置完全一样,假定你是该公司会计主管,你选哪种方案?为什么?? ?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局势总是引起各方关注,特别是美国。为什么美国对台湾虎视眈眈?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斗兽场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
回忆与思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1 室外装饰设计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了室外装饰设计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外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概况,室外装饰设计与室外环境的关系、建筑装饰的细部设计以及店面装饰设计等内容。
進入桃花源前 進入桃花源後 出桃花源後 漁夫發現桃花源的經過(無心乍遇) 漁人在桃花源中的見聞 時人尋訪未果(有心規往) 空間主軸 主旨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北京一师附小 韩玉娟.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異端與異教 基督信仰.
耶利米书.
彌迦書 緒論.
課程簡介.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南國被擄( BC共分三批) 巴比倫帝國 猶大 巴比倫 猶大人被擄巴比倫.
地震 在板塊交接處,因岩層受到外力作用,相互 擠壓或張裂,易造成斷層錯動,同時釋出巨 大的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型式並藉由岩層傳
北國 亞述 巴比倫 南國 那鴻 以利亞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約珥 約拿 俄巴底亞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賽亞 以西結 南 彌迦
北国 亚述 巴比伦 南国 那鸿 以利亚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约珥 约拿 俄巴底亚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赛亚 以西结 南 弥迦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桃 花 源 记 电白电海中学 李英.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桃花源記 國二甲 徐育蓮 S
啟示錄精要 第六講 撒但的結局、審判 ﹝第廿章﹞.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對照系統》 第 九講 《道德經》的生命智慧

1. 引言

為什麼需要「對照系統」? 1.文化研究中必須「對比」才能掌握各文化的「共性」與「殊性」: 如台大學生vs.師大學生。當然不能執其極端:「自其異者〔…〕,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而觀之,則萬物一體也。」(莊子)  2.文學研究以「對比」→創造「反諷」 (irony) →產生美感: 「馬鳴風蕭蕭,落日照大旗。」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聲律啟蒙》: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1:1 老子與《道德經》的魅力 年代不明:公元前5、4、3世紀諸說。 1:1 老子與《道德經》的魅力 年代不明:公元前5、4、3世紀諸說。 《道德經》5250字,歷代註解約350 種,另有350種佚失;英譯本超過40 種。

1:1 老子與《道德經》的魅力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

1:2 本講問題 《道德經》作者思考生命課題的出 發點何在? 《道德經》思想中的生命觀之核心 理念是什麼? 1:2 本講問題 《道德經》作者思考生命課題的出 發點何在? 《道德經》思想中的生命觀之核心 理念是什麼? 《道德經》思想中的生命觀如何在 現實世界中落實? 古代道家生命觀與儒家生命觀的差 異何在?

2. 思考生命課題的 理論基礎與出發點

2:1 理論基礎:「天人合一」 1. 要義: 「自然界」與「人事界」是有機關 係,而非機械關係。 2:1 理論基礎:「天人合一」 1. 要義: 「自然界」與「人事界」是有機關 係,而非機械關係。 從「自然」(nature)中悟入「人文」 (culture)命題。 2. 文化史背景: 1) 遠古中華文化的「哲學的突破」, 改變「人與人」之關係,保存「人 與自然」之關係。

2:2 出發點: 觀「變」(change)以顯「常」 (permanence) 《道德經.23》: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體悟人的生命之有限性

台灣 88 水災(2009.08.08) 左上圖:台東知本金帥飯店倒塌 右上圖:水淹大街 右下圖:洪水沖垮橋樑

2:2 出發點: 觀「變」(change)以顯「常」 (permanence) 經驗世界 → 超越世界 「天地」 → 「道」

2:2 出發點: 觀「變」(change)以顯「常」 (permanence) 《道德經.25》:「道」不屬經驗世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問題(1):「真理」之「可語言性」 (Verbalizability)問題。   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問題(2) :「名」與 「實」的不相應性問題。

2:2 出發點: 觀「變」(change)以顯「常」 (permanence) 3. 《道德經.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從萬物中抽離而出,有「自主性」、「獨立性」,不在萬物之中。 問題:老子的哲學命題:「萬物皆在變遷之中」,是否有自我否定之元素?

2:2 出發點: 觀「變」(change)以顯「常」 (permanence) 《道德經.40》: 「反者道之動」 「道」的內容是「反」: A → -A

3. 生命的核心價值: 「無為」

3:1 「無為」釋義 人的自覺心不陷溺在外在事物的變 化之中: 「心」獲得自由、自主, 不被外境所轉。 「本質」不應受到 「形式」之限制

3:1 「無為」釋義 《道德經.64》: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 敗,無執故無失。」 ∴ 「無為」=「無執」 3:1 「無為」釋義 《道德經.64》: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 敗,無執故無失。」 ∴ 「無為」=「無執」 《道德經.43》:「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 《道德經.2》: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經.57》: 「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3:1 「無為」釋義 「無為」不是不做事(inactivity),而 是不執著 (指不被外在事物的變化所 綁票)→ 「心」獲得主體之自由

3:2 「無為」才能「無不為」 《道德經.48》: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3:2 「無為」才能「無不為」 (2)《道德經.38》: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3:2 「無為」才能「無不為」 (3)《道德經.3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漢初黃老政治哲學:〈天人相 3:2 「無為」才能「無不為」 (3)《道德經.3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漢初黃老政治哲學:〈天人相     感〉皇帝「無為」,漢成帝綏和    二年(7BC)成帝殺翟方進

3:2 「無為」才能「無不為」 (4)《道德經.3》: 「為無為﹐則無不治。」 問題:為什麼「為無為,則無不治」? 3:2 「無為」才能「無不為」 (4)《道德經.3》: 「為無為﹐則無不治。」 問題:為什麼「為無為,則無不治」? 是 “logical necessity” 或 “historical necessity”?  “virtue” vs. “achievement”?

3:2 「無為」才能「無不為」 生命中的自覺心永駐於「無為」 的境界中,才能主宰、支配現實 的經驗世界

3:3 「無為而無不為」如何可能? 問題:不執著於外物的「無為」的 「心」,能否轉動世界? Idealism (觀念論) 3:3 「無為而無不為」如何可能? 問題:不執著於外物的「無為」的 「心」,能否轉動世界?   Idealism (觀念論) ∵ (1)「內在範疇」與「外在範疇」 之運作邏輯不同。 (2) 「心靈世界」與「物質世界」 之本質不同。

4. 生命核心價值 在世界的實踐

4:1 生命「自我」之安頓: 「守柔」 《道德經.52》:「守柔曰強。 」 《道德經.4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4:1 生命「自我」之安頓: 「守柔」 《道德經.52》:「守柔曰強。 」 《道德經.4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道德經.76》: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 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4:1 生命「自我」之安頓: 「守柔」 《道德經.78》: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道德經.40》: 「弱者道之用。」

4:1 生命「自我」之安頓: 「守柔」 6. 以「柔」、「弱」作為安 頓「自 我」之原則 以「水」作隱喻 孔子川上之嘆 老子 4:1 生命「自我」之安頓: 「守柔」 6. 以「柔」、「弱」作為安 頓「自 我」之原則 以「水」作隱喻 孔子川上之嘆 老子 宗喀巴(1357-1419) 印度聖哲阿底峽(Atisha)在11(1042)世紀入藏

4:2 「自我」與「他者」之互動:「不爭」 《道德經.8》: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夫唯不爭,故無尤。」

4:2 「自我」與「他者」之互動:「不爭」 《道德經.66》: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 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 」 4:2 「自我」與「他者」之互動:「不爭」 (3)《道德經.68》: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 」

4:2 「自我」與「他者」之互動:「不爭」 (4)《道德經.81》: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4:2 「自我」與「他者」之互動:「不爭」 為什麼「不爭」? 因為「反者道之動」。 所以,人應依萬事萬物之運作原理 與萬事萬物相處。 4:2 「自我」與「他者」之互動:「不爭」 為什麼「不爭」? 因為「反者道之動」。 所以,人應依萬事萬物之運作原理 與萬事萬物相處。 問題(1) :原理與人心之關係? 問題(2):萬物有「分殊之理」 vs. 「共同之理」?

5. 理想世界之建構

5:1 「小國寡民」 《道德經.80》: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 5:1 「小國寡民」 《道德經.80》: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 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5:2 老子的理想國成為「永恆的鄉愁」 公元前221年:「六王畢,四海一」 陶淵明(365-427): 〈桃花源記〉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1.社會階層的變動、尚賢政治與寒素的躍昇: 政治結構的改變: 封建氏族 → 郡縣 經濟:莊園 → 工商 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 任德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2.戰爭的頻繁: 戰爭頻仍 春秋1211次―→戰國468次 因為戰國時代: 列國兼併 鐵製兵器 戰爭方式的改變 所以戰國時代的戰爭更為激烈。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3. 新階級的形成: 將領 春秋: 孫武(535-?B.C.):《孫子兵法》吳王闔閭十三篇。 戰國: 孫臏(生卒年不詳) 秦昭王(在位於306-251B.C.)破趙長平,又進攻邯鄲 信陵君魏無忌(?~243B.C.)、楚春申君黃歇(314-238B.C.)救趙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遊士:蘇秦、張儀 4. 社會價值觀的建立→任俠風氣的形成 《史記‧遊俠列傳》戰國四公子:孟嘗、春申、平原、信陵。 蘇秦衣錦還鄉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5:3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針對戰國時代之政治的針砭 技術之進步 戰爭之頻繁 封建邦國之邁向帝國 人民從西周封建體制中解放而出, 以新獲的自由編織秦漢帝國體制之 「不自由」

6. 結論

6:1 老子的生命智慧 在自然中讀出人文涵義: 觀變以知常 「心」不滯於物才能役物: 主體不被外物所轉,才能以 「道」御物。 6:1 老子的生命智慧 在自然中讀出人文涵義: 觀變以知常 「心」不滯於物才能役物: 主體不被外物所轉,才能以 「道」御物。 「無為」才能「無不為」

「心靈自由」與「外在建制 或世界秩序」之不可分割性 兩者之不可互相化約性 6:2 問題:「心」與「世界」之關係 「心靈自由」與「外在建制 或世界秩序」之不可分割性 兩者之不可互相化約性 如何在兩者互動中獲得動態的平 衡?

6:3 老子與孔孟生命智慧的對比 老子:觀賞世界美學精神 2. 孔孟:介入並轉化世界憂患 意識經世精神

思考問題 老子是不是一位政治哲學家 ?為什麼? 您認為老子如果生在21世紀, 他對當前國際政治有何評論? 為什麼?

關鍵字 反者道之動 無為而無不為 守柔 不爭 小國寡民

閱讀作業 黃俊傑:《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 第6講,頁105-118。 《道德經》全書 陶淵明:〈桃花源記〉

陶淵明:〈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概念圖

授課內容摘要

無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