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逻辑和证明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证明方法 离散数学─逻辑和证明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回顾 谓词逻辑 谓词,量词,论域 谓词的否定与嵌套 逻辑等价 逻辑推理 有效论证形式 推理规则与及用推理规则来论证 有关谓词逻辑的论证
内容提要 引言 直接证明 反证法 分情形证明 等价性证明 存在性证明 唯一性证明 寻找反例 数学与猜想
引言 定理(theorem) 证明(proof) 定理证明中可以使用的陈述: 表明陈述(定理)为真的有效论证。 (当前)定理的前提 能够被证明为真的陈述,通常是比较重要的陈述。 证明(proof) 表明陈述(定理)为真的有效论证。 定理证明中可以使用的陈述: (当前)定理的前提 已经证明的定理(推论、命题、引理) 公理(假定) 术语的定义 猜想(conjecture)
引言 定理的陈述(举例) 如何理解 如何证明 如果xy,其中x和y是正实数,那么 x2y2。 定理的陈述为:x (P(x) Q(x)) 先证明,对论域中的任一元素c, P(c) Q(c) 再使用全称生成,得到x (P(x) Q(x))
直接证明 定义 定理:若n是奇数,则n2是奇数。 整数n是偶数,如果存在一个整数k使得n=2k;整数n是奇数,如果存在一个整数k使得n=2k+1。 备注:一个整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 定理:若n是奇数,则n2是奇数。 任意给定一个奇数n,存在一个整数k ,n=2k+1 n2=2(2k2+2k)+1 n2是奇数 所以,对任意奇数n,n2是奇数。 n (Odd(n) Odd(n2))
反证法 原理 pq ¬q¬p 证明框架 ¬q ¬p 所以,p q 成立
反证法(举例) 若3n+2是奇数,则n是奇数。 //直接证明的设想不奏效。 假设结论不存立(¬q) n是偶数,存在一个整数k使得n=2k 3n+2是偶数 (¬p) 因此,若3n+2是奇数,则n是奇数 (p q)
归谬法 原理 q ¬qF 证明框架 ¬q r¬r 所以,q 成立
归谬法(举例) There is no rational number whose square is 2. Proof Extra hypothesis: (p/q)2=2, and p,q are integers which have no common factors except for 1. Then, p2=2q2 p2 is even p is even p2 is multiple of 4 q2 is even q is even p,q have 2 as common factor contradiction
反证法(广义) 原理 证明框架 p1 ... pn q ¬q p1 ... pn F ¬q, p1, ..., pn 矛盾 (比如p1 ¬ p1) 所以, p1 ... pn q
分情形证明 原理 证明框架 p1 ... pn q (p1 q) ... (pn q) p1 q …
分情形证明(举例) 当n是一个正整数,且n4时,(n+1)33n。 当n是一个整数时,有n2n。 (x+y)r < xr+yr, 这里x, y是正实数, r是0<r<1的实数. 不失一般性,假设x+y=1. x < xr, y < yr x+y < xr+yr (x+y)r < xr+yr
等价性证明 原理 证明框架 [ p1p2…pn] [( p1p2) ( p2p3) …( pnp1)] p1 p2
存在性证明 证明目标 构造性证明 非构造性证明 x P(x) 存在这样的正整数,有两种方式表示为正整数的立方和。 1729=103+93=123+13 非构造性证明 存在无理数x和y 使得x y是有理数 y2=2,x= y y,x y=(y y) y=y2=2 若x是无理数, x和y即为所求;否则,y和y即为所求。
唯一性证明 证明目标 举例,设a0, ax+b=c有唯一的解。 x (P(x) y (yxP(y) ) x P(x) y z (P(y) P(z) y = z) 举例,设a0, ax+b=c有唯一的解。
寻找反例 原理 举例 x P(x) x P(x) 每个正整数都是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3 每个正整数都是三个整数的平方和 7 每个正整数都是四个整数的平方和?
证明中的错误 以下证明“2=1”,错在哪里? a=b 假设a和b是两个相等的正整数 a2=ab 两边乘以a a2-b2=ab-b2 两边减去b2 (a-b) (a+b) = (a-b) b (a+b) = b 两边除以(a-b) 2b = b 2 = 1
数学与猜想(费马大定理) Pierre de Fermat (1601-1665), France Fermat’s Last Theorem (1637) (费马大定理) xn+yn=zn (n2, xyz0)没有整数解 Andrew Wiles (1953- ), Oxford, England 1994/1995完成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约10年时间) 椭圆曲线理论
数学与猜想(哥德巴赫猜想) Goldbach Conjecture(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 欧拉版本(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欧拉版本(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a+b”猜想 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 1966年陈景润(1933-1996)证明了“1+2”猜想
数学与猜想(四色猜想) Four Color Theorem Proposed by in Francis Guthrie 1852 Proven in 1976 by Kenneth Ira Appel (1932-, New York) and Wolfgang Haken (1928-, Berlin) Percy John Heawood (1861-1955, Britain) proved the five color theorem in 1890
世界数学难题 Hilbert’s problems (23), ICM’1900, Paris Millennium Prize Problems(7) by the 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in 2000 1. P versus NP problem 2. Hodge conjecture 3. Poincaré conjecture (solved by Perelman) 4. Riemann hypothesis 5. Yang–Mills existence and mass gap 6. Navier–Stokes existence and smoothness 7. 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conjecture
Grigori Perelman (1966-, Russian) In November 2002, Perelman posted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eprints to the arXiv, ... He declined to accept Fields Medal award in 2006 Millennium Prize award in 2010
作业 教材内容:[Rosen] 1.6—1.7节 课后习题: 见课程主页或者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