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從機械美學到科技文化
未來主義‧號召秩序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機械化本身不等於機械崇拜 號召秩序與純粹主義 合理化精神 超現實主義與「非理性」 國際風格
機械美學 擴張傳統的審美觀 機械美學的運作 〈機械式芭蕾〉 標準化特質 爵士年代
現代主義的分裂 科技產品和藝術品的差別 現代主義近程的兩大方向 包浩斯 藝術實踐與生產性 普遍美與去個人化
包浩斯學院
反烏托邦‧錄影藝術 秩序與和諧的建立 勞力剝削與疏離 媒介傳遞的訊息顛覆了媒介本身 白南隼與激浪派 單向的管道
科技的崇高性‧虛擬實境 愉悅與嫌惡、恐懼與美好 間接溝通的模擬 衍生藝術 藝術中的被動與互動 數位化的「他我」誕生
機械人形化‧科技文化 人性化與去人性化 文化置換與新科技 慾望驅使著科技 科技造成的人際關係轉變
第五、六章 秩序的召喚 現代藝術大師
秩序的召喚 虛幻、詩意與夢的語言 大模仿的時代 現代主義運動的詬病 客觀的相關性與詩的趣味 新客觀主義
〈 Pillars of Society, George Grosz,1926〉
秩序的召喚 攝影的矛盾 意義與美學之間的取捨 垃圾桶畫派與德穆斯 超現實主義的反現代 恩斯特與基里訶
〈The Elephant Celebes , Max Ernst, 1921〉
〈Musen , Giorgio de Chirico, 1917〉
秩序的召喚 米羅--非個人化的普遍真理 達利v.s馬格利特 馬蒂斯v.s畢卡索 貝克曼的沉默張力 雕刻與超現實主義
〈Sunrise in er eyes, Joan Miro〉
〈The Lovers, Rene Magritte,1928〉
〈The night , Max Beckmann, 1918-19〉
現代藝術大師 波納爾、馬蒂斯與畢卡索 蒙德里安—畫相同的畫 雷捷—熱誠與適應性 賈科米提的塑像 藝術作品—矛盾與涵括的性質 克利—藝術的雙重性
〈Pink Nude, Henri Matisse 〉
〈Three Women, Fernand Leger,1921 〉
〈Head of man, Paul Klee,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