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课程演示文稿 安徽工业大学:刘立平 2001年3月
导 论 研究对象: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主要参考书 研究内容
研 究 内 容(课程结构) 货币的基本概念(1) 利率决定与利率结构理论(2,3)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4,5) 货币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理论(6,7) 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理论(8,9) 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10) 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理论(11,12)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理论(13) 货币与经济增长理论(1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分析理论(15)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货币金融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西方宏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这些经济过程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理论,也是有关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理论体系。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它是研究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的理论。主要侧重于有关货币理论流派的学术观点(思想)的介绍和评析,因而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主要参考书目 [美]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托马斯(Lloyd B. Thomas):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盛松成、施兵超等:现代货币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 胡海鸥: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章 货币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货币的出现 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 第三节 货币的功能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五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本章小结
第一节 货币的出现 物物交换的主要缺点 货币交换的优点 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 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的潜力 第一节 货币的出现 物物交换的主要缺点 很难建立双方欲望的一致 商品的比价随着交换系列的延伸而增加 难于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 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贮藏手段 正是因为“物物交换”的上述缺点,必然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货币交换的优点 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 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的潜力 为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基础 促成商品跨时间交换
易货经济与货币经济中价格数量的比较
易货经济中的交易成本 寻求成本:产生于寻求可能的交易对象 机会成本:将资源用于迂回交易过程时所失去在其他方面投资的收益 直接成本:来自于实际进行的交换活动 货币出现以后,不仅消除或降低了“物物交换”的缺点与交易成本,而且拓宽了人类的生产、消费、贸易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福利。
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 19世纪中叶英国的“通货之争” 典型定义: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 19世纪中叶英国的“通货之争” 典型定义: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西方几个影响较大的理论关于货币的定义 可见,从传统的狭义货币定义转变为相当广义的货币定义,就是将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拓展至价值贮藏功能。
通 货 之 争 通货学派的观点:只有金属货币和银行券才构成货币,其它各种信用工具都不是货币。 银行学派的观点:不仅金属货币和银行券是货币,而且活期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应属于货币范畴,因为它们同样发挥交换媒介的功能。
几个影响较大的货币定义 佩塞克和萨文:货币 主要包括商品货币、不兑 现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 纽伦和布特尔:货币 应包括通货和起着交换 媒介作用的金融资产。 弗里德曼与施瓦兹: 货币应包括公众所持有的 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全部存 款,即活期存款、定期存 款和储蓄存款等。 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货币 定义:不仅包括传统意义 上的货币供给,而且包括 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所创造的所有的短期流动 资产。
第三节 货币的功能
1、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是把货币与诸如股票、债券或房产之类资产区分开来的主要功能。 货币是经济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东西:它降低了交易成本,像润滑剂一样,能使经济更为迅捷地运行,并由此鼓励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商品发挥货币有效功能的一般条件: 易于标准化,使人们能很简单地确认其价值。 被广泛接受。 能够分割,便于“找零”。 易于携带。 不会很快变质。
2、计算单位 这是指: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用它来计算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货币发挥此项功能的主要好处: 减少了商品价格的数目,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息,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都知道潜在的贸易机会在哪里,进而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
3、价值贮藏 指:货币可作为一种超越时间的购买力贮藏。 任何形式的货币,均具有价值贮藏的功能,但具有价值贮藏功能的东西,却未必都是货币。 流动性:一种金融资产转换为货币而不会使持有人遭受损失的难易与快慢的程度。 货币是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资产。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的高低,因为它的价值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一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包括: 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一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包括: 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金准备制度等。 货币支付方式的发展: 商品货币(贵金属)----纸币----支票----电子货币(资金调拨电子系统 EFTS)
电子资金转帐系统(EFTS) EFTS: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 支票系统仍不会很快消失: 支票可以提供人们认为有用的收据和支付记录 EFTS内在的法律和安全问题
第五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大多数经济学家定义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标准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第五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大多数经济学家定义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标准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分析,可以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变动,考察各种具有不同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央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央行调控货币。
本 章 小 结(1) 货币是在购买商品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货币有三个基本功能:交易媒介、计算单位和价值贮藏。货币作为交易媒介,降低了交易成本,鼓励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摆脱了物物交换中需求双重巧合的困境。货币作为计算单位,减少了标价的数量,降低了交易成本。货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发挥使买卖分离的作用,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往往会受到削弱。
本 章 小 结(2) 货币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除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之外,货币制度主要建立在贵金属上。纸币的引进降低了运送货币的成本,支票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的货币制度正在向电子货币制度迈进。 货币层次划分的基础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金融资产能否迅速转换成现金而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称为变现能力。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转手的次数不同,形成的购买力不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