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 理論建構概論 指導教授 許芳銘博士 報告人 陳渙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讀經教育  第一組:吳碧霞、陳鍾仁  第二組:吳雪華、謝濰萁  第三組:邱國峰、林佳玫. 不論上智下愚 成功的教育 讓每個孩子 都能成為最優秀的人才.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文案法. 第一节 文案法的特点和原则 一、文案法的特点和功能 1. 文案法的含义 文案法 (文案调查法)又称间接 调查法,是指通过收集各种历史和 现实的动态统计资料,从中摘取与 市场调查课题有关的数据信息,在 办公室内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方法 文案调查的对象是各种历史和现实 的统计资料.
仪 容. 一、化妆的技巧 眼部的化妆 唇部化妆 眉部化妆 鼻部化妆 根据脸型化妆 根据脸型选发型.
何仕仁 主任. 國立彰化高中數理資優班 柯承翰、柯宗賢、曾品祥 國立彰化高中數理實驗班 柯宗逸、辛百弘 國立彰化女中數理資優班 姚彤錦 國立彰化女中語文資優班 陳思穎 國立彰化女中數理實驗班 姚曉蓉.
我的心靈有氧體操 閱讀 ~ 分享人:陳秋媛 日期: 99/10/22 銘傳國中九十九學年度上學期閱讀研習.
第七课:电脑和网络. 生词 上网 vs. 网上 我上网看天气预报。 今天早上看了网上的天气预报。 正式 zhèngshì (报告,会议,纪录) 他被这所学校正式录取 大桥已经落成,日内就可以正式通车 落伍 luòw ǔ 迟到 chídào 他怕迟到,六点就起床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 新闻导语 二.新闻主体 三.新闻结构 四.角度选择.
企业培训师培训(上) 王 囤 副教授.
黄国文 中山大学 通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中的 语言学教学 黄国文 中山大学
中三選科— 文科.
對於學習不力學生的學習輔導經驗分享 張其清 新北市立新北高工 主任輔導教師.
公文寫作 演講人 高 文 民.
應用寫作與口語表達之一 報 導 文 學.
第五章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伦理道德不仅体现于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之中,而且和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联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经验交流与心得体会
高考主题讲座 高考语文 董 腾.
第六章 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顾客购买行为分析的模式 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和类型 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推論與自我提問 閱讀教學師資培訓研習營.
青年教师学术素养修炼与能力提升 易开刚 浙江工商大学 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要SHOW才會贏 教你在生活中學企劃 救國團總團部活動處 文耀忠.
Chapter 1 人類的探究與科學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防災教育管理與資源整合 主講者:康麗娟.
加油添醋話擴寫 日新國小 鄒彩完.
【家庭生活記趣 】 ▲幫忙製作相關標題 有▲記號,請美編設計找圖案.
大家好!.
岗位职务描述 企业培训师(一级)认证培训 主讲 孟志雄 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
數學解題王 ~從閱讀策略談起 分享者:吳祥銘老師.
研究結果的呈現.
案例研究报告撰写.
資2-6-3 能發現並討論問題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评价.
101學年度大學校院協助高中高職優質精進計畫/子計畫「產學創業企劃實務」
1、什么是工具?你能给“工具”下个定义吗? 2、您在工作、学习中都使用哪些工具? 3、您知道(或使用)的第一本工具书是什么?
國語演說的指導訓練與實務分享 桃園縣中原國小 王宣驊.
讀 報 活 動 報紙版面知多少.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如何準備新聞採訪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 老師:簡陳中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第1章 資訊管理研究概論.
“差异适应性”教学子模式之语文作文 改变一点点 吴家山第三中学 八年级语文组 张向华.
多元迴歸 Multiple Regression
从2008年度时尚先生看我们的时代精神方向.
學習行為觀察與評估 講 師:陳怡華.
新闻写作刍议.
罗湖区第二届智慧杯中学政治学科小课题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 通讯的采写.
离职流程精细化标准推进材料 人事行政处.
沿途风光讲解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服务与管理 W-1.
售楼处经理助理(招商部经理助理) 培训教材
新聞報導 一、什麼是新聞? 1、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2、大眾關切的事 3、讀者有興趣知道的事 4、接近性.
教案名稱: 社群網站的益處 本教案製作者:毛俞婷
架構行銷企劃立案 - 架構行銷及企劃案的撰寫之道 - 一頁企劃書的魅力與撰寫
結構方程模式 結構方程模式由測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及結構模型(structural model)所組成。
加油添醋話擴寫 鄒彩完.
Market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971研究方法課程第九次上課 認識、理解及選擇一項適當的研究策略
校園小記者.
食記書寫教學 授課教師: 何素月 師 授課TA: 四語四甲 楊育瑄.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Econometrics
工 作 分 析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田昕加.
971研究方法課程第六次上課必讀教材導讀 如何提出一個論文題目或研究問題
102-2金融法規(2~4) ~03..
南投縣106年度 結合家長會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
南投縣106年度 結合家長會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
面試Cosplay 2015/03/31 by江宜倩.
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 范錚強 mailto: Rev.
漁具與漁法(二).
神的帳幕在人間 Sandy 小五.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校园新闻写作实务 Reporter : 王琳 01 Designed By JUSTxcb.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2 理論建構概論 指導教授 許芳銘博士 報告人 陳渙鏘

Contents 理論的定義及目的 理論的構成 理論的分類 理論建構流程 理論評估 理論的概化 理論的擴充

理論的定義 理論的概念 理論的定義 精簡地組織知識(Organize Parsimoniously) 理論是在一組假設(或限制)情況下,對於多個概念之間相互關係的說明。(Bacharach ,1989) 精簡地組織知識(Organize Parsimoniously) 清楚地傳達重要的知識(Communicate Clearly)

理論扮演的角色 理論是實務運作的指引 理論能說明或解釋現實的現象 理論顯示出可以驗證的因果關係 心力降低(effort reduction)的理論 理論能說明或解釋現實的現象 理論顯示出可以驗證的因果關係 Gregor, S. (2006). “The Nature of Theory in Information System,” MIS Quarterly, 30(3), 611-642.

發展理論的目的 分析和敘述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現象的解釋 (explanation) 現象描述,分析構念之間的關係 普遍化程度、適用範圍 現象的解釋 (explanation) 事情如何、為何,以及何時發生 更清楚的理解,洞察到更深層的內情 現實事件的預測 (prediction) 依據前提(preconditions)來預測事情會如何發展 如物價與貨幣供需 解決問題的處方 (prescription) 如何按照理論的配方(recipe)去處理問題 Gregor, S. (2006).

理論的迷思 理論≠敘述(Description) 如何、何時、為什麼密度與浮力 理論不只是原始資料的分類(Categorization of Row Data) 理論不是類型學(Typology) 理論不是譬喻(Metaphor) 協助理論學者思考,發展命題或假設 機械(mechanism)組織與有機(organism)組織 未將此概念和其它概念結合,不能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理論不是萬能的 假設條件與適用狀況 必然性(deterministic)與或然性(probabilistic) 理論不是不切實際

理論的構成 由構念(constructs)和變項(variables)所組成的關係(relationships)系統 個人特質性別 理論邊界(boundary)或範圍 適用範圍或分析單位(unit of analysis) 有隱含的價值、時間或空間方面的假設

理論的構成 理論邊界或範圍=對時間、空間和價值觀的假設 高 構念 構面 命題 構念 構面 概化能力 假說 衡量變項 衡量變項 低 (修改自Bacharach,1989,P499)

理論要素 (1/3) 範圍(Scope)與假設(Assumption) 呈現方式(Means of Representation) 個人決策與組織決策 呈現方式(Means of Representation) 文字、數學、邏輯、圖片… 構念(constructs) 事物的屬性(properties of a thing) 可由幾個構面(dimension)所組成 組織特性: 包含組織文化、管理層級與架構、工作流程 使用IT的方式: 包含慣性、應用、改變

理論要素 (2/3) 構面(dimension) 變項(variables) 組成構念的次級概念 二階構念(second-order constructs) 不能直接或間接地觀察到,但可以藉由可觀察的性質(observables)來應用或理解的概念 變項(variables) 可觀察的實體,且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值(values) 構面的衡量指標(indicator) 資訊品質: 完整性、正確性、格式與即時性 關係的陳述(Statements of Relationship) 相關、因果、組成、條件… 命題:比較明確的概念性關係陳述 假說:將命題進一步操作化

理論要素 (3/3) 依照理論的目的而有所不同的要素 If X=cause, Y=Effect 因果關係(causal explanations) If X=cause, Y=Effect X and Y共變、X先Y後、有理論支持XY互為因果、XY之間的關係不是巧合的偽關係(spurious relationship) 可驗證的命題或假說 命題多半式進行陳述事或數學式的推演,不從事實證 假說具有試驗與拆測的性質,必須用實證觀察的資料支持或推翻假說 規範指示性說明 特別針對實務工作說明如何按照理論所指導的步驟來做,以解決實務上的問題

理論分類:依知識本質 規範性理論(normative theory) 實證性理論(positive theory) 人性本惡X理論 基於某些價值觀或前題所推導出來的陳述或關係 往往不需或無法做假說的檢定 人性本惡X理論 自然研究: 社會是複雜不可分割的整體 實證性理論(positive theory) 基於實務觀察與檢驗所建立的理論 往往要先建立假說,透過統計或其他科學方法推論是否成理 科學研究: 事實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理論分類:依理論構成 必然理論(確定性理論Deterministic Theory) 描述必然存在現象的定理(principles or laws) 自然科學理論 變異性理論(Variance Based Theory) 無法準確觀察,只能解釋到某一程度 社會科學 程序理論(Process Theory) 對事件演變程序的闡述與解讀(非因果)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專案管理階段模式

理論分類:依理論目的 分析型 解釋型 預測型 解釋與預測型 設計與行動型理論 說明現象是甚麼 (what is) E.g.財務比率(流動比率) 解釋型 說明現象是甚麼、如何發生、為何發生、或在哪裡發生 (what is, how, why, when, where) Theory for understanding No testable propositions 預測型 現象是甚麼,以即將來會如何 (what is and what will be) 提供預測語可驗證的命題,但不一定有因果 價格不變,晶片密度(運算能力)每十八個月會加倍(Moore’s Law) 解釋與預測型 說明現象是甚麼、如何發生、為何發生、在哪裡發生、以後會怎樣(says what is, how, why, when, where, what will be) Predictions, testable proposition, causal explanation 科技接受模式 設計與行動型理論 有助於系統開發與設計的原理原則 (how to do something)

理論的建構程序 通常包含 歸納法理論建構流程 假設(assumptions)、陳述(statements)、結論(conclusion)和它們之間的關係說明(命題、假說)。 歸納法理論建構流程 確定研究問題,界定範圍 建利概念性或理論的結構 將概念操作化,建立待驗證的假說 設計方法蒐集資料,檢定假說 分析檢驗做出結論 確定結論的適用範疇即可能限制

理論的建構程序 步驟一:找出理論概念 步驟二、闡述構念間的互動規則 步驟三、界定理論中各構念間的合理狀態範圍 步驟四、界定理論中合理的事件空間

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 被證明有罪之前,都是無辜的 被證明錯誤之前,理論都是無誤的 但每個理論必須有被證明錯誤的可能性 大部分理論無法被證明恆為真,只能被否證 該理論的描述對象是存在的 該理論的變項是可被衡量的

變項(variable)的可否證性 必須有操作性定義、可以衡量(可觀察) 變項確實可以用來觀察構念 效度validity 變項確實可以用來觀察構念 不連續noncontinuousness Organizational death? 信度reliability 每次測量結果不同

構念(construct)可否證性 清晰、簡潔 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同構面之變項高度相關) Evidenc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gathered in different ways all indicate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 區別效度(discriminate validity不同構變之變項不應具有高度相關性) One can empirically differentiate the construct from other constructs that may be similar, and that one can point out what is unrelated to the construct

關係(relationship)可否證性 邏輯適切性(logical adequacy) 不能同義反覆(non-tautological,不同構面其實是相同現象) 前因後果關係必須明確(不能有強烈依附關係) 生病越重體力越差 實證經驗的充分性(empirical adequacy,在現實世界是存在的) 可分析不只一個對象(橫斷面, not spatially bound) 分析對象出現在不同時點(縱斷面, permit longitudinal analysis)

實用性(Utility) 變項與構念的實用性 關係的實用性 解釋範圍,變項充分且簡潔 系統品質:可靠度、靈活度、整合性、可取得性、即時性 分析對象相關假設的明確性 假設越明確越實用 因果關係相關假設的明確性 構念間不能互為因果 成因足以導致結果的發生 涵蓋範圍和簡潔性 可用在較多的分析對象較佳 可以涵蓋五個假設的命題比只可以涵蓋兩個假設的命題好

實用性(Utility) 預測充分性 必須比隨機猜測好 觀察夠多數量後,所得到的結果 建立在命題與假設的建立(在一定時間內對幾個案子做觀察) 假設或命題越接近現實狀況,預測能力越好 必須比隨機猜測好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觀察夠多數量後,所得到的結果 Theory-based prediction 建立在命題與假設的建立(在一定時間內對幾個案子做觀察)

理論的評估 Falsifiability Utility Variables Measurement Issues Variable Scope Constructs Construct Validity Construct Scope Relationships Logical Adequacy Empirical Adequacy Explanatory Potential Predicative Adequacy The conceptual coherence of a theory (修改自Bacharach,1989,P502 )

概念相干性(conceptual coherence) Connectivity 新的理論是否連結起兩個或更多個已經存在的理論 Transformational 賦予舊的理論新的意義

理論的概化(Generaliability) 概化也稱為普遍化,表示一個組織(或一個情境)的研究發現可以有效地應用到其他組織(或另一個類似情境)的程度。 理論的概化能力 適用範圍/界線(Boundaries) 通用程度: 永遠適用(Always) 全部適用(All) 有時適用(Sometimes)

概化的層次 層次一的推論 層次二的推論 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如:樣本代表性 由樣本特性來推估母群體的特徵 研究結果在研究樣本以外的相同情境下仍然成立 如:樣本代表性 統計上的概化 層次二的推論 由母體特徵推斷到理論或對立的理論

理論的概化(Generaliability)

理論的概化 EE ET TE TT IT投資及資訊人員的規模生產力 有正向關係 資訊部門的規模會影響生產力 生產力概化為組織績效 TAM可以解釋美國ERP採用日本ERP也可以用TAM解釋 TT 期望不確認理論: 使用者期望影響滿意度+滿意度影響忠誠度使用者期望影響忠誠度

理論的概化

理論創新 理論擴充 新應用 新理論 新創意 科技接受模式(TAM)加入其他概念 交易成本理論用在組織分析用在電子商務及企業外包 個人化服務是常見研究問題,過去為由行為面的角度解釋 新創意 社群商務為新課題

理論的創新

擴充或借用其他理論注意事項 理論適配度 理論的歷史淵源 研究方法的選擇 理論效度 理論擴充或新理論要看是否提高解釋或預測能力 研究貢獻

理論複製層次 驗證(check of analysis) 重新分析資料 準確複製(exact replication) 概念延伸 實證概化 原始研究的資料與蒐集次級資料重新驗證 重新分析資料 用不同方法重新分析資料 (回歸、結構方程…) 準確複製(exact replication) 用不同樣本取代原始研究的樣本,原步驟進行 概念延伸 用原研究資料樣本,不同步驟或不同測量構面,看結論是否仍成立 實證概化 透過不同實證研究,去測試原始研究的結論可以被概化的程度 概化與延伸 不同研究步驟並投入不同目標樣本,來驗證原有的理論

同一問題,不同理論角度

資管常用理論 經濟面: 個人面: 社會面: 組織策略面: 系統應用面: 以經濟學為基礎探討科技導入或轉換所造成的成本、效益等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創新擴散理論、網路外部性理論、結構-行為-績效模式 個人面: 由使用者角度作為探討,以推敲使用者的意念與行為。 理性行為理論、科技接受模式、計畫行為理論、推敲可能性模式、資訊超載理論、使用與滿足理論、期望確認理論 社會面: 以社會學的角度作出發點,觀察影響個人使用科技的社會因素 社會認知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結構化理論 組織策略面: 組織制定決策及管理相關的理論 資源依賴理論、資源基礎理論、領導理論、權變理論 系統應用面: 含系統開發相關的理論 任務-科技是配模式、媒體豐富性理論、階段理論、系統理論

謝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