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T、B淋巴细胞的发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平衡飲食保健強身 整理至簡體版,作者不可考。內容為 參加國際健康會議所發表的心得。. 人應該活多久 有人告訴我五六十歲就差不多了。 我在醫院工作四十年了,絕大部分病死的人是 很痛苦的。 我在美國遇見張學良,一進門見到他就大吃ㄧ驚, 他眼不花,耳不聾,很多人問他:少帥,您怎 麼能活這麼久? 他回答:不是我活的久,是他們活的太短了。
Advertisements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农林与工程系 讲授人:张晓燕 抗 体 ( antibody , Ab )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 抗体的概念 31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33 抗 体( antibody , Ab )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010 新聞局影視幕後人才培訓課程 電視節目的類型解析 講師:高光德教授. 電視節目主要類型  新聞氣象節目  體育節目  綜合娛樂節目.
揭日本人让人理解不了的20件事 今天先来看看日本人的自我剖析︰日本人的20个“为什么”?这“20个为什么”的内容来源于日本影视名人北野武所主持的一个节目。虽然不是网友来信中提出过的问题,但看看日本人自己对自己的分析,是挺有意思的。而且,仔细看看下面这“日本人的20个为什么”,会发现其实有些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毕竟汉字圈里的文化,是有共融之处的。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联合国提出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保健的三个里程碑 平衡饮食 有氧运动 心理状态.
凱琪的包裹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故事 藉由美國及荷蘭的兩位小女孩,因書信的往來而發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平衡飲食保健強身.
聚焦文化竞争力.
西方行政学说史 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概其要、析其理 ——议论文事实论据修改 昌平二中 王丽娟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悦”读,飞越 “考场” 心神飞越 温州中学 郑可菜.
岩層中的奧秘與寶藏.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亚洲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化道路: 体制改革的视角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II-1 Chap12 免疫系统之免疫分子.
第十一、十二章 抗体、疫苗与基因治疗.
免疫球蛋白.
共产党员致力 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 数据公司信息业务党支部 2013年6月.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简称B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一部分B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它们是长寿细胞),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项目建设进展 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贡献与示范 典型案例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屏東縣105年度 友善校園事務與輔導工作- 國中適性輔導工作專業知能研習(初階課程) 桌遊在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 之應用與連結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Immunoglobulin,Ig.
第九課 現代詩選 (ㄧ)再別康橋 (二)斷  章.
司法机关.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Molecular Genetics of Immunoglobulins
Antibody Molecules, Their Genes and B Cell Development
Chapter 8 T Cell Receptors,T Cell Development and TCR Repertoire
第十三章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表达.
第3讲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長虹虹頂新建工程 中鹿營造/ 宏林營造廠- 聯合承攬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第三章 免疫分子.
高中 E 形象 數位果子科技有限公司 程建嘉.
第十五章 Chapter 15 免 疫 耐 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台灣房價指數 台灣房屋 中央大學 2011年7月29日.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T、B淋巴细胞的发育 和 T、B淋巴细胞的发育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特点: 1. TB细胞都用其抗原识别受体识别抗原 2. 一种淋巴细胞仅表达一种抗原受体 B细胞:B cell receptor (BCR) T细胞:T cell receptor (TCR) 2. 一种淋巴细胞仅表达一种抗原受体

究竟什么样的病原微生物能够突破机体的天然免疫屏障并不能预料。为了能够防御所有可能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异性免疫应答系统必须能够识别所有可能的外来抗原物质,因此BCR和TCR必须形成一个巨大的抗原受体库。

人可以表达的抗原受体约为1012个,人的基因总数仅为3-5万个。 问题: 为什么人产生的抗体比他自身携带的总的基因数还要多?

内容: 一、BCR重排的发现及BCR胚系基因结构 二、产生BCR多样性的机制 三、TCR的基因结构和多样性的产生

一、 BCR重排的发现及其胚系基因结构

BCR或抗体由可变区和恒定区组成,其多样性是由可变区决定的。 可变区多样性是怎样产生的?

? 抗体多样性的两种假说: 体细胞突变假说 B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了突变,导致生成的BCR或者抗体变成许多种 基因片段重排假说 Dreyer和Bennett于1965年提出,即两个基因一条多肽链理论。他们认为BCR由两类基因片段组成,一类编码BCR的V区,一类编码BCR的C区。V区基因含有多个基因片段,只有其中一个片段与C区形成抗体。

Tonegawa的设想: BCR胚系基因 X X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 经过重排的基因

重排现象的 实验证明

对小鼠胚系DNA和骨髓瘤细胞V和C基因的DNA做序列分析,发现在重排后的V区和C区基因不是直接拼接在一起的,由此发现了J (joining)基因片段和D(diversity)基因片段。

人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图 l轻链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上,k轻链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重链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 V区基因和C区基因。V、D、J基因片段。 信号肽L(leader)将各条肽链导入内质网腔后被切去。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7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genetic principle for generation of antibody diversit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Cambridge, MA, USA Susumu Tonegawa(利根川进) b.1939

二、产生BCR多样性的机制

(1) 多样性机制之一:基因片段的重排

每条编码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的基因都由数个基因片段组成。 k链:40(Vk)x 5(Jk)= 200个Vk l链:30(Vl)x 4(Jl)= 120个Vl 重链:65(VH)x 27(DH)x 6(JH)= 11000个VH

基因片段重排方式: 12/23规则(12/23 rule) 重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 RSS): 七核苷酸-12/23核苷酸的随机序列-九核苷酸

(2) 多样性机制之二:重链轻链随机组合 k链:40(Vk)x 5(Jk)= 200个Vk l链:30(Vl)x 4(Jl)= 120个Vl 重链:65(VH)x 27(DH)x 6(JH)= 11000个VH 理论上将产生11000x(200+120)=3.5x106个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实际上要少一些。因为并不是所有的V基因都以同样频率使用,并不是所有的轻链重链配对都能成功。

(3)多样性机制之三:基因片段结合处的变化 仅仅通过基因重排和随机组合,理论上只能产生3.5x106个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实际上抗体的数目要远远多于这个数字。

抗体多样性主要由CDR体现,其中CDR3在三个高变区中的变化最大。CDR1和CDR2由V区基因编码,CDR3在轻链中是由V基因片段和J基因片段的连接处编码的,在重链中是由D基因编码的。

核苷酸在连接处的增加或者减少常常导致DNA的读框受到破坏,产生没有功能的抗体。 对重排后的基因和胚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发现V(D)J不是准确地连在一起的,在连接时增加和减少数个核苷酸,连接多样性(junction diversity)。 核苷酸在连接处的增加或者减少常常导致DNA的读框受到破坏,产生没有功能的抗体。

(4)多样性机制之四:体细胞突变 纯系三组BALB/c小鼠免疫抗原后对特异性抗体可变区的序列分析 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affinity maturation)

(5)重排和高突变的发育控制 重排:抗体基因片段在与抗原无关的情况下装配起来,这样的抗体对抗原具有低亲和力。 体细胞突变:一旦抗原被找到了,对该抗原具有低亲和力的B细胞就会发生体细胞突变,形成高亲和力的B细胞。

三、TCR的基因结构和多样性的产生

BCR和TCR都是识别抗原,那么TCR的基因结构和多样性的产生究竟是否和BCR相似呢?

(1)TCR和BCR的相似之处

TCR结构类似免疫球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有30-35%同源性。与BCR一样,两种TCR都含可变区和恒定区。

TCR结构与免疫球蛋白的Fab类似

TCR的胚系基因结构( b, g链基因在第7号染色体上, a, d链基因在第14号染色体上) TCR的基因的组成方式与免疫球蛋白基因基本一样。a链和g链基因类似轻链,有V和J基因片段。b链和d链基因类似重链,有VDJ基因片段。

TCR也是通过体细胞重排变为多样性的

TCR的重排的机制与免疫球蛋白一样,也具有7核苷酸和9核苷酸的重组识别信号,并遵守12/23碱基规则。

TCR也存在着等位排斥现象

(2)TCR和BCR的区别

TCR也具有连接多样性。因为TCR具有更多的J基因片段和更多的N区插入,TCR在连接处的变化更大。

编码TCR b链的D基因片段有两处,这样会增加其有效重排的机会

编码a链的J基因片段有多个,也会增加有效重排的机会

TCR没有分泌形式,总是膜蛋白

TCR最大的不同于BCR的地方是它不产生体细胞突变。 为什么? T细胞仅是识别细胞结合的抗原。这些抗原局部浓度很高,不需要T细胞的亲和力通过体细胞突变增加。 成熟的T细胞不能识别自身抗原,而体细胞突变后可能会产生自身反应性。和B细胞不一样,自身反应的T细胞可以直接引起疾病,因此T细胞不应该通过体细胞突变。

TCR在很多方面与BCR非常相似,也是通过体细胞重排变为多样性的,其重排机理与BCR一样。不过TCR和BCR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二者最大的不同是T细胞不发生体细胞突变,由此避免了由体细胞突变产生自身反应性T细胞。

T细胞和B细胞的发育

内容: 一、 B淋巴细胞的发育 二、 T淋巴细胞的发育

一、B淋巴细胞的发育

B细胞的生成

B细胞发育经历4个阶段

B细胞的发育过程 经耐受选择后移到周围淋巴器官 Naïve B细胞

B细胞的早期发育依赖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和B细胞生长因子)

B细胞发育过程中轻链重链的重排过程

在pre-B细胞阶段,重链、Iga和Igb、由l5和VpreB组成的替代轻链形成复合物

B细胞离开骨髓经由血流进入次级淋巴器官。 B细胞需要在次级淋巴器官的滤泡中生存,可能是由滤泡树状细胞提供生存信号的。 每天小鼠新生成的B细胞大约为总B细胞库的5-10%。B细胞库的细胞数量是基本恒定的。

B细胞的选择

如果骨髓中不成熟B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反应,那么细胞会发生凋亡或者变得没有反应性。

与成熟B细胞不同,不成熟的B细胞表面交连后会凋亡或者变得无反应性。

每天每只小鼠生成35x106个large pre-B细胞,但是仅有10-20x106个B细胞在骨髓中生成,成活的B细胞仅占pre-B细胞的一半。大量的不恰当的基因重排和自身反应B细胞在骨髓中被清除掉了。

如果骨髓中B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产生的BCR可以识别自身抗原,则这种BCR基因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重排,这种现象叫做受体修正(Receptor editing)。

受体修正的实验证明

B细胞群体的产生

B-2细胞发育过程总结

三、T淋巴细胞的发育

T细胞与B细胞的发育方式很相近。 T细胞也来自骨髓干细胞,不过T细胞不是在骨 髓而是在胸腺中发生基因重排并分化成熟的。 abT细胞只识别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T细胞 必须是自身抗原耐受的,这两项性质是通过阳性 和阴性选择来完成的。

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T细胞前体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胸腺中,不成熟的T细胞(胸腺细胞)经过重排、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发育成为成熟T细胞。

胸腺小叶的结构 胸腺皮质含不成熟的胸腺细胞,胸腺髓质含成熟的胸腺细胞。

上皮细胞组成的胸腺基质为胸腺细胞发育提供了微环境

T细胞前体进入胸腺,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分化,进入大量快速增殖期。 刚成年的小鼠的胸腺有1-2 x 108胸腺细胞,每天产生5 x 107新胸腺细胞,但是只有1-2 x 106细胞(大约3%)离开胸腺成为成熟T细胞,约98%的胸腺细胞在胸腺中凋亡了。

胸腺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标志 缺乏成熟T细胞的表面分子,TCR还未重排 少量gdT细胞,大量前abT细胞 在阳性选择过程中死亡 经过阴性选择

不同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处于胸腺的不同部位

a和b链的重排与胸腺细胞的发育阶段

T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胸腺细胞经过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才能成熟

阳性选择失败的细胞仅停留在双阳性阶段,3-4天之后在胸腺中死亡。

成熟的T细胞在外周遭遇APC递呈的相应抗原时,细胞活化。 发育中的胸腺细胞遭遇由胸腺基质细胞或骨髓细胞递呈的抗原时,胸腺细胞凋亡。这种选择称之为阴性选择。

为什么TCR与自身肽/自身MHC复合物的识别会导致两个结果,即阳性选择使胸腺细胞进一步成熟而阴性选择使细胞死亡?

决定胸腺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的亲合力假说(avidity hypothesis)

重点: B细胞和T细胞受体重排的异同 B细胞和T细胞发育过程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