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特質論 2012.12.10 指導者:蔡順良老師 組員:楊元傑、李承磬、陳儀潔、鄭又豪 PPT參考自:陳曉彥、賴珮瑄、周樂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變數與函數 大綱 : 對應關係 函數 函數值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應關係 蛋餅飯糰土司漢堡咖啡奶茶 25 元 30 元 25 元 35 元 25 元 20 元 顧震宇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變數與函數 下表是早餐店價格表的一部分: 蛋餅 飯糰 土司 漢堡 咖啡 奶茶.
單元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特質理論與五因素論 之研究與應用 原編輯者:黃昕寧,徐葦芸 補充者:梁瑞蘭,常家毓,施若婕,胡湘珍 人格心理學 蔡順良老師.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16PF测验.
第三章 创业者的性格测评——16PF测验 授课教师:赵荔.
行銷研究 單元二 行銷研究的程序.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Allport的人格理論.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二技).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實驗計畫資料分析作業解答 何正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四技).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人格心理學報告 -人格特質論 指導者:蔡順良老師 組員:呂俐葶、龔珮瑄、吳怡萱、李婉綾、周容安 參考PPT自:楊元傑、李承磬、陳儀潔、鄭又豪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指導老師: 蘇明俊 老師 組長:潘翠娥 組員:張惠雅 葉麗華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虛擬傢俱館 指導老師: 高玉芬 老師 組員: B 黃琪芳 B 蔡宜眞 B 林政緯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音樂學士 ※主修鋼琴: 師事: 林足芬、董學渝、林明慧…等多位老師 ※花蓮女中 ※國風國中 ※明義國小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6.1 動畫檔案的格式 6.2 建立合適的動畫元素.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一 可靠度問題.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主題研究架構.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營運模式.
生科背景學生就業力講演系列 (4) 講題:臨床試驗的推手:生科人可以做的比你想像得多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格心理學》特質論 2012.12.10 指導者:蔡順良老師 組員:楊元傑、李承磬、陳儀潔、鄭又豪 PPT參考自:陳曉彥、賴珮瑄、周樂鵑

目錄 性格特質論 特質的定義; Allport; Eysenck; Cattell 五大因素特質論 相關研究

什麼是特質 性格指的是個體行為、感覺、思考的一致模式。 即個體長時間(穩定性)在跨情境下行為傾向一致。 特質的三個主要功能:統括、預測、解釋。 行為能從內在因素來解釋,而不是因為情境造成。 特質對許多理論者來說有不同的意義。 Ex.正向包括了哪些面向? 高社交性,一直如此,穩定但不代表不會改變,很慢。

特質的基本假設 人們擁有稱為特質的一般傾向,以特定且一致的方式反應。 有強烈傾向以特定方式來行為的人,就描述他們擁有這些特質的程度較高;反之,則較低。 Ex.表現活潑=外向性高;不可信賴而健忘=低嚴謹性 所有特質論者皆同意,以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表現出的一般傾向,是性格的基本建構單位

行為與特質的連結 個體行為和特質有直接的對應關係。 與心理分析不同之處: 對於行為方式較外向或謹慎的人,他們就比其他人擁有更多該類特質。 行為觀察可能比較可信。 如果換成自陳式量表的話,可能就要看做答者的良知。 與心理分析不同之處: 自我報告較冷靜者,在現實中未必如此,可能是過於焦慮壓抑,才會說自己是冷靜的。

階層系統 人類行為和性格可組織為一階層系統 特定反應一般行為習慣一群傾向同時出現的習慣特質 特質層次 習慣反應層次 特定反應層次 社會性 活潑性 主動性 武斷性 興奮性 外向

習慣vs特質 習慣通常是指範圍較小,限定於某一特定情境的行為模式。 特質通常涵蓋多種習慣。 習慣的形成和個體的經驗、學習歷程有密切的關係。兩個具有相同特質的人,所擁有的習慣是可以不相同的。

Gordon W. Allport(1897-1967) 哈佛大學心理學者,其兄Floyd也是心理學者,兩人有合著。 重視人類行為的健康、組織面向,與機械論者持不同看法 與Freud的關鍵會面。 1937年出版<<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特質的定義 人格是一個人的心理生理系統所形成的內在動態的組織,它決定了他對於環境獨特的適應。 動態的組織:,隨著時間,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但非穩定不變。 心理生理系統:人格既非生理也非心理,而是兩者的融合。 決定:行為不是環境所決定,內在人格的影響。 對於環境獨特的適應:後將這句修改成「特有的行為和思想」。

對特質的看法 特質是構成人格的元素。 實際存在且奠基於神經系統中,代表了一般的性格傾向。並解釋了人們跨情境和時間裡功能運作的規律性。 特質由三種性質來界定:頻率、強度、涉及的情境範圍。 順從性高的人在廣泛的情境也都表現順從行為。 頻率和強度指的是什麼意思?

特質及特質種類的差異 特質是概括的、個人化的決定傾向,個體對於環境一致而穩定的反應。 心理狀態、活動是短暫,簡單且受外在情況影響的。 特質 溫和的 癡迷的 狂飲的 跋扈的 高興的 大叫的 信任的 憤怒的 偷窺的 膽怯的 鼓舞的 斜睨的 狡猾的 激動的 狂歡的

特質及特質種類的差異 首要特質(cardinal traits): 中心特質(central traits): 行為傾向在個人生活中普遍與突出,此特質幾乎影響所有行動。 中心特質(central traits): 表現的性格傾向所包括的情境範圍比首要特質小。 次級的內在行動傾向(secondary dispositions): 最不顯著、最不具概括性、最不穩定的內在行為傾向。 情境是重要的,可用來解釋人並非總是做一樣的行為。 特質可說明行為的穩定性,情境可解釋行為的多變性。

功能自主(functional autonomy) 指任何習得的動機系統中,其所含有的動力不是該習得系統發展時原有的動力,就可稱為功能自主。 為讀書而讀書,為工作而工作。 源於外在因素的活動轉變成內發性的 滿足自我意像(理想我) 這中間的轉變過程並沒有探討? Freud則以兒童期的驅力來解釋成人行為。

特則研究(idiographic research) 通則研究是研究一大群個體,研究者試圖描述出母群在某特上的不同。 特則研究重視個體獨特性。個案的172封信。 針對個人在不同量表上的得分作比較,為的是凸顯個人所擁有的特質類型,不是在各特質上相對於他人的位置。

對Allport的評論 學術貢獻: 首開性格心理學的課程,提出許多重要議題。 行為通常是許多特質合成的表現,是個人對該情境的選擇,而非僅對於情境的反應。 使性格心理學成為獨立的學科。 限制: 少以研究來確認具體的特質概念及存在效用。 特質是遺傳而來的,卻未能証實。 缺少心理歷程解釋行為。 缺少普遍性。

統我(proprium) 1.多數心理學者所謂的”ego”或”self”, 中譯「自我」。 2.每個人每天在做事、表現行為時, 所有的一個心理歷程:「是『我』在做這個」。 3.包括身體我感、自我認定、自尊心、自我的延伸、 自我形象、自我成為有理性的因應者、個人的自尊等。 文字來源:蔡順良老師

統我(Proprium) 統我(proprium) 名 稱 時 間 特 色 身體我感 (sense of bodily “me”) 名 稱 時 間 特 色 身體我感 (sense of bodily “me”) 出生後的第一年中 察覺到自己身體的存在,區辨何者為自己的一部分,何者不是。 自我的認定 (sense of self-identity) 兩歲左右 將名字和自己連結在一起,認定了自己的存在。 自尊心的表現 (sense of self esteem) 三歲左右 覺得自己很有本領,能夠表現自己的意見。 自我的延伸 (sense of self-extension) 四歲 將一些原來不屬於自己的事物,內入其自我系統,視為自己的一部分。 表格來源:蔡順良老師

名 稱 時 間 特 色 自我形象的出現 (the emergence of self-image) 四歲到六歲 根據別人的評語來評量自己,形成對自己的印象。 自我成為有理性的因應者 (emergence of self as a rational coper) 六歲到十二歲 發現自己能夠解決問題、運用思考。 個人目標的出現(emergence of propriate striving) 十二歲到青年期 建立了比較長期的目標,對於整個生命賦予了某些意義。 自我覺知的出現(emergence of self as a knower) 成年期 自我能覺知前面七個階段的發展,而將它們統整起來。

性格特質理論:因素分析 確認主要特質向度:因素分析 特質測量工具試題反應彼此的相關反映某一潛在因素的影響,其共變模式可以為因素分析所歸納。 性格特質理論者批評Frued等人倚重直覺,然而因素標籤和理論詮釋也不可能全然客觀。

性格特質理論:Cattell Cattell(1905-1998)的因素分析特質理論 表面特質和深源特質:Cattell的性格結構理論 先因素分析特質辭彙而得到表面特質,再因素分析實證資料而得到深源特質。 十六性格因素:是導致表面特質彼此相關的核心性格結構 能力特質:和運作效率相關 氣質特質:和情緒生活、行為特性相關 動力特質:和奮鬥、動機、所追求的目標相關

性格特質理論:Cattell 證據來源:生活紀錄、問卷和客觀測驗資料 生活紀錄資料:實際日常情境的表現(15) 問卷資料:是自陳資料或問卷回答(16性格因素) 客觀測驗資料:是對於小型模擬情境的反應(21) 構念效度:三種資料測量性格因素的結果應該一致 先質化再量化十分客觀,客觀測量資料的結果卻並未呼應生活紀錄和問卷資料的。

性格特質理論:Cattell 行為的穩定性和變動性 特質:是一般穩定的行動型態 心理狀態:是為特定情境所影響的情緒改變 角色:特定情境所扮演的角色會影響行為 性格因素導致行為的穩定性,「心理狀態」和「角色」二種情境因素導致行為的變動性。

性格特質理論:Cattell 評論因素分析特質理論 十六性格因素問卷受到廣泛的運用,然而繁瑣的十六性格因素不實用。 理論完全建構於特質測量和因素分析上,然而性格不一定可以化約為一批分數。

性格特質理論:Eysenck Eysenck(1916-1997)的三因素論 特質:Eysenck的性格結構理論 次級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因素)而歸納「精神病質」、「外向性」和「神經質」三大特質,並構成彼此直交(以表徵彼此無關)的三維空間。 精神病質:精神病質者無同理心 外向性:外向者尋求強烈的刺激 神經質:高神經質者情緒不穩定

性格特質理論:Eysenck 性格特質的生物基礎 外向和內向者大腦皮質易受激發的程度有所差異,是故行為的差異在於維持一定的激發水準。 主張高神經質者的自律神經系統對於壓力反應迅速,然而研究結果並未一致支持。

性格特質理論:Eysenck 外向性和社會行為 內向者進階課程表現較佳 內向者傾向獨處的渡假方法 外向者性交次數和伴侶人數較多 外向者較易受到暗示 外向者偏好涉及性交和攻擊的幽默,內向者偏好雙關語或俏皮話一類機智性幽默。

性格特質理論:Eysenck 心理疾病和行為改變 精神官能病患多半內向又高神經質,罪犯多半精神病質、外向又高神經質。 俱備生物基礎的遺傳只決定個體情緒和行為的傾向,實際的情緒和行為是遺傳和經驗交互作用的結果。

性格特質理論:Eysenck 評論三因素論 提出導致個別差異成因的證據,紮根於資料上的理論有驗證和修改的空間。 「衝動」和「焦慮」二種向度或許更適合解釋生理差異 神經質和精神病質缺乏一致的研究結果支持 創立自家期刊而為心理學界所孤立 三大向度難以完全解釋個別差異

目錄 性格特質論 五大因素特質論 O.C.E.A.N. 相關研究

Introduction 任何領域都需要對其研究對象進行分類。 在性格傾向或特質上的個別差異若能有一套共識的分類架構,研究者就可以探討特定範疇的特質,而不需去檢視成千個零散的特質來評估人們的個別差異。 目前許多研究者均同意, 人們的個別差異可以採用五個普遍的雙向度來加以組織。(Naumann, &Soto, 2008; Mc Crea & Costa, 2008) 人格的基本向度: 神經質(N)、外向性(E)、開放性(O)、友善性(A)、嚴謹性(C)。

OCEAN 開放性(O) 高分者特性 低分者特性 衡鑑主動追求經驗和體驗經驗的程度;以及對陌生事物的容忍性與探索能力。 好奇、興趣廣泛、創造性、獨創性、富想像力、非傳統性。 從俗性、重實際、興趣狹隘、缺乏藝術性、缺乏分析傾向。 嚴謹性(C) 高分者特性 低分者特性 衡鑑個人的組織性、堅毅性、可信賴性及目標取向行為的動機。 按部就班、可信賴、努力、自律、守時、細心、整潔、有雄心、有毅力。 漫無目的、不可信賴、懶散、粗心、散慢、意志薄弱、好逸樂

OCEAN 外向性(E) 高分者特性 低分者特性 衡鑑人際互動上的量與強度。對活動水平、尋求刺激或歡樂的能量等的評量。 主動、喜歡說話、長於社交、人際取向、樂觀、熱情。 保守、文靜、冷淡、工作取向、缺少活力、退縮。 友善性(A) 高分者特性 低分者特性 衡鑑個人在思想、情緒與行動上從同情到反對的連續向度中的人際取向程度。 心地善良、溫和、宅心仁厚、樂於助人、可信靠、正直。 好批評、粗暴、多疑、不合作、有報復心、殘忍、易怒、好支使他人。

OCEAN 神經質(N) 高分者特性 低分者特性 衡鑑適應良好─情緒不穩定性。能鑑定出容易心理抑鬱、不切實際的想法、過度慾求或衝動、不健全的因應反應者。 多慮、緊張、不安全感、慮病、情緒化、自卑。 鎮靜、放鬆、不易情緒化、堅強、有安全感、自我滿足。

支持五因素模式的研究: 自然用語中的特質分析 跨文化研究 問卷

對語言中的特質用語進行因素分析 基本字彙假說(fundamental lexical hypothesis) 分析一般人用以描述他人性格的日常用語來找出人格的基本單位。 1963年Norman就前人的研究資料蒐集大量成人相互評定的結果並做因素分析,得出五個主要的人格因素:Surgency, Agreeableness, Conscientiousness, Emotional Stability, Culture。 基本字彙假說(fundamental lexical hypothesis) 「人際互動中最重要的個別差異,會在世界上某些或是所有的語言中,形成共通的詞語。」(Goldberg, 1990)

跨文化研究:五因素特質向度具普遍性嗎? 跨文化研究→研究方法、語言翻譯問題 從各文化母語中取得性格描述詞語,而非將英文量表強加於不同文化團體上。 - 愈來愈多證據指出,雖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語言,但人們對性格特質上個別差異的看法近似於五因素特質觀點(De Raad et al., 1998) ,至少有3-5個因素,經常在不同文化、語言團體間被發現。

性格問卷中的五大因素特質 Paul Costa和Robert McCrae(1985)編製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 將大五性格特質的各因素區分為6個更具體的面向。(5因素×6面向×8小題=240)

性格問卷中的五大因素特質 大五性格量表(NEO-PI-R) 研究或臨床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NEO-PI-R的得分與其他性格問卷有相關存在,如:Eysenck的調查量表、Cattell的16P.F.,可整合Eysenck和Cattell的構念。並與其他不同理論取向發展的問卷有一致性。 自評或由他人評量皆可。s資料、o資料可發現同樣五因素;個體在五向度任一位置,不同觀察者間具良好一致性。

五大因素特質模型 1.五大因素特質並非描述性詞句的統合,而是實有其物,這些心理建構有對應的生理機制,每個人皆具有這些特質,只是程度上不同。 2.五大因素對個體的一生發展有直接影響力 (causal influence) 3.五個因素是所有個體普遍具有的基本性格傾向。 4.具生物基礎,行為差異來自神經結構、腦部化學機制等方面影響,不直接受環境影響。 (先天決定性格,而社會經驗幾乎不具影響力。)

待解議題 1.如何連結性格結構與性格動力歷程? 2.認為特質不受社會因素影響的看法與研究結果矛盾。 例如:離婚、犯罪、失業率上升 3.每個個體皆有五大特質,只是比例不同的假設在解釋群體差異(between person)時合適,但不一定適用於解釋特定個體行為(within person)。 Twenge (2002):美國1950 vs. 1990 由於離婚、犯罪、失業率上升與大家庭解組造成焦慮感上升。同時美國人外向性上升 Helson et al (2000, 2002) 發現同一批女性在1960大四時的人格特質與 2000特質不同。 主要的影響是來自女權運動,使女性對自我接受、支配、同理性增加

成長與發展 成年後的年齡差異 兒童與青少年的初步研究結果 長期針對同一群人使用相同的性格測量工具,進行於不同時間點的重複測量,結果顯示特質發展有相當的穩定性(Roberts &Del Vecchio,2000)。 中老年人在神經質、外向與開放性上得分較青春期與青年期者低,在友善性與嚴謹性的穩定度的較高(跨文化研究亦支持此點) 兒童與青少年的初步研究結果 莊耀嘉、李雯娣(2001)以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為樣本所進行的本土化研究則發現,教師所評定的兒童人格能夠吻合五大人格模型,但兒童所自評的人格則具有六大人格因素,另外男女童之人格因素也有差異。 美國也有研究發現兒童具有七大人格因素。 這樣的研究發現似乎意味著兒童的人格較成人而言更為複雜而尚未整合。

五因素論之應用 職業興趣:能有效預測工作表現? - 嚴謹特質和許多不同行業的工作表現之間,都一致呈現出關聯性(Barrick & Mount, 1991)。 - 性格與人們選擇的職業類型,以及在該行業中的表現皆有關聯(Roberts & Hogan, 2001)。 健康與長壽:嚴謹性可有效預測出長壽者 診斷與治療:有作為臨床診斷工具的價值。 優勢:適用於預測人們在心理與社會面向上的個別差異 限制:無法提出解釋心理病理的因果機制,也未提供治療方法。

對五大因素論的評論 特質論主張人的性格特質能維持長時間、不同情境中的穩定性。 個體的行為、感覺與思考究竟能有多一致? 人與情境的爭論: 1.人的行為在不同情境下是有變化且不一致的,能區辨不同情形,根據情況中的回饋來改變自己行動(Mischel, 1968)。 2.認為情境因素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遠比特質論者所認為的更重要(Bandura, 1999; Pervin, 1994)。

對五大因素論的評論 特質論主張人的性格特質能維持長時間、不同情境中的穩定性。 (1)貫時穩定性 (2) 跨情境一致性

對五大因素論的評論 貫時穩定性 比較不同年齡時的狀況,發現改變不大 不同時間點相比 - Mischel & Peake (1983) 大學生嚴謹性研究 - 學期中高嚴謹性學生,會持續到學期末。 原因: 1.遺傳性生物因素對人格特質的影響 2.人會形塑、選擇出能增強自身特質的環境

對五大因素論的評論 Mischel & Peake (1983) 大學生嚴謹性研究 學期中高嚴謹性學生,會持續到學期末。 跨情境一致性 評估在不同的情境中,由相同特質所導致的種種行為是否具有一致性。 Mischel & Peake (1983) 大學生嚴謹性研究 學期中高嚴謹性學生,會持續到學期末。 但在其他情境中未必有相同的行為。 在相似情境下的跨情境一致性會較高(Jackson & Paunonen, 1985)。 特質論者支持跨情境一致;情境論者重人隨情境而有所不同。

對五大因素論的評論 (1)科學觀察: 資料基礎 - 統計分析所得的客觀分數 - 多元文化資料 - 除自陳報告以外的資料 限制:極少使用深入研究,雖能得到主要特質分數,卻無法了解其內在心理動力狀態。

對五大因素論的評論 (2)理論完備性 優:建構特質的分類系統,說明特質差異如何預測人們的社會行為。 限制: 只關注母群中的個別差異,而非單一個人內在的心智生活。

對五大因素論的評論 (3)臨床應用: 優: 提供工具,預測人們在心理表現上的個別差異。 限制: 並未設計治療方法來改善心理狀態。

目錄 性格特質論 五大因素特質論 相關研究

近五年研究 De Feyter, T., Caers, R., Vigna, C., & Berings, D. (2012). Unraveling the Impact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and Mediating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2(4), 429-448. Panaccio, A., & Vandenberghe, C. (2012).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Mediating Rol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ive Stat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0(3), 647-658. Cevik, B. (2011). Personality Self-Perceptions of Turkish Music Pre-Service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Departmental 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29(3), 212-228. Steinmayr, R., Bipp, T., & Spinath, B. (2011). Goal Orientations Predict Academic Performance beyond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1(2), 196-200. Wille, B., De Fruyt, F., & Feys, M. (2010). Vocational Interests and Big Five Traits as Predictors of Job Instabilit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6(3), 547-558. Perkmen, S., & Cevik, B. (2010).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ervice Music Teachers'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 for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2(4), 415-425.

題目:Learning Styl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telligence as Predictors of College Academic Performance. 作者:Adrian Furnham (2012). 出處: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search, 10(3), 117-128.

大綱 大學生在入學時做了人格特質測驗、學習歷程調查、智力測驗,在學期結束看這些測驗對學業表現的預測力。

過去文獻 有很多文獻在探究學習歷程或人格特質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將學習歷程分為深度、成就、表面三類。 深度學習與學業成就有高相關。 嚴謹性與學業成就有高相關。 開放性與某些部份的學業成就正相關。

研究方法-研究1 178位心理系學生分別在入學前兩週做了Study Process Questionnaire、The NEO FFI、The Wonderlic Personnel Test(一般智力)、The Baddeley Reasoning Test (流體智力) 與一年後的成績比較。

研究方法-研究2 93名心理系學生,與研究1的測驗相似,但多測了兩個智力測驗, 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流體智力)與General Knowledge Test(結晶智力) 與兩年後三種學業成績(總成績、統計考試、導讀報告)。

結果 研究1: 嚴謹性和智力一樣都有顯著,但學習歷程並沒有顯著。 研究2: 總成績只與友善性正相關。 統計一般智力及流體智力正相關,與深度學習負相關。 導讀報告與結晶智力及流體智力正相關,與深度學習負相關。

結論與建議 證明了嚴謹性是人格特質中最有預測力的。 不同類型的成績會對應到不同類型的特質與智力,因此學科是要考慮到的。 智力是最好的預測因子,特別是流體智力。 深度學習負相關看起來很奇特,但這可能是與大學的測驗方式有關。相信它還是能預測研究為基礎的課程。 樣本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