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学习主题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课堂小结
出席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特别纪念会议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团体照 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会旗 导入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法兰西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美利坚合众国 出席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特别纪念会议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团体照 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会旗 联合国会旗:1947年通过,由橄榄枝圆环围绕以北极为圆点的世界地图。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冷战结束后,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然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一方面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另一方面“多强”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仍将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 具体对象不同 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构成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作用和影响不同 两极中的“极”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 多极化中堪称一“极”的,主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极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多极化是指世界上出现了多极并存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
美国新型海军舰艇“西金斯”(Higgins 威廉·赖斯·西金斯上校)号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①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肯尼迪VS赫鲁晓夫;②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尼克松VS勃列日涅夫;③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里根VS戈尔巴乔夫。 美国——最强大的一极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的美国,由于具备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拥有世界最多的高科技人才,处于难以撼动的“一超”地位,是多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企图称霸世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首都”) 北约26个成员国(2007年):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首都”) 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为北约制定军事战略。实际上是把美国的军事战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基本原则,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经过5次扩大,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6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NMD) NMD全部组成:2处发射阵地、3个指挥中心、5个通信中继站、15部雷达、30颗卫星、250个地下发射井和250枚拦截导弹系统。美国弹道导弹防御(BMD)主要有两个计划: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总经费为1197亿~1227亿美元。美国认为,所有威胁不到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属于“战区弹道导弹”,只有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才是“战略弹道导弹”。因此,TMD是相对于防御“战略弹道导弹”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而言的。TMD强调的是保护美国在全球的军事设施(包括海军舰队),免遭导弹袭击。此外,TMD还要保护美国盟国和朋友的安全,所以TMD要在全球部署,包括美国舰队。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NMD)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由5大部分组成:预警卫星、改进的预警雷达、地基雷达、地基拦截弹和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预警卫星用于探测敌方导弹的发射。改迸的预警雷达NMD系统的“眼睛”,能预警到4000~4800千米远目标。地基雷达将地基拦截弹(NMD核心)导引到作战空域。
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 二战后的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处处表现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时期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表现出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欧盟出口的法国幻影2000战机 欧盟出口的 德国“豹Ⅱ”坦克 欧盟出口的英国“鹞”式战机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美国35% 西欧16% 其他49% 美国27% 西欧27% 其他46% 1993年 1965年 1993年11月,欧洲共同体更名“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欧盟(欧洲联盟)——强有力的一极 欧盟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区经济集团,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其扩大后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已成为多极中强有力的一极。欧共体改名为欧盟后也从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综合一体化,成为世界最富强的组织。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1970年世界博览会在日本大阪举行 日本——不容忽视的一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他们不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并极力争取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是多极中不容忽视的一极。
第六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 2004年11月29日,第六次中国、日本和韩国领导人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出席会议。三国领导人着重围绕中日韩合作的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中国(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上海浦东新区 中国新型歼击机(歼11) 中国(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上海浦东新区 中国海军旅沪级导弹驱逐舰 邓小平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10月1日) 中国——日益增强的一极 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1978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多极中影响日益增强的一极。
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第三届年会在北京、重庆举行 协会的宗旨和目标是尊重和支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发展成员国国家间和议会间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截止到2003年8月,成员国37个(巴林、不丹、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塞浦路斯、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约旦、基里巴斯、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黎巴嫩、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卡塔尔、韩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叙利亚、泰国、汤加、土其其、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第三届年会在北京、重庆举行 亚洲议会和平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Parliaments for Peace—AAPP)是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岛国及部分领土在亚洲的主权国家议会组成的地区性议会组织,于1999年9月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成立。2002年4月16日至19日,第三届年会在北京和重庆举行,主要议题是“和平与发展”。
1991年的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苏联正式解体,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俄罗斯——重要的一极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国,经济基础好,人口素质高,至今仍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科技实力。它继续作为一个统一的拥有足以毁灭美国的军事力量而存在,仍然是多极化力量中重要的一极。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独联体”) 原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 国家名称简称 宣布独立日期 加入独联体日期 立陶宛 1990.03.11 未加入 格鲁吉亚 1991.04.09 1993.10.22 俄罗斯 1991.07拥有主权 1991.12.08 爱沙尼亚 1991.08.20 拉脱维亚 1991.08.22 乌克兰 1991.08.24 白俄罗斯 1991.08.25 摩尔多瓦 1991.08.27 1991.12.21 阿塞拜疆 1991.08.30 乌兹别克斯坦 1991.08.31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1991.09.09 亚美尼亚 1991.09.23 土库曼斯坦 1991.10.27 哈萨克斯坦 1991.12.16 “独联体”徽标 “独联体”是国家之间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后来扩大到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外的12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已于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会议上宣布退出独联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独联体”) 1991年12月8日,俄、白、乌三国签署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原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25日,克里姆林宫易帜。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联解体。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 俄罗斯X-65巡航导弹 普京:俄罗斯第二任总统(1999.12.31~2008.5.7 1999.12.31出任俄联邦代总统 2000.3.26当选 5.7正式就职),俄罗斯第七任总理(1999.8.9~2000.5.7)、第十一任总理(2008.5.8~)。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 1952.10.7~ 俄联邦第二任总统 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五大国首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2000年9月7日)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英国首相布莱尔 美国总统克林顿 法国总统希拉克 俄罗斯总统普京 “一超”与“多强”并存 五大国首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2000年9月7日) 2000年9月6~8日,由中国倡议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综合国力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进程。“一超多强”格局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存在,其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五大力量的关系 分裂和对抗 竞争与合作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一超多强”之间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分裂和对抗 美国苏联“冷战”时期相互关系 竞争与合作 多极化“一超多强”相互关系 世界五大中心力量的主要组合:①经济上,北美、欧盟、东亚呈三足鼎立之势;②政治上,美欧俄和美中日两个三角分别在欧洲和亚太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① 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 欧洲联盟(欧盟) 日本 中国 俄罗斯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缓和,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世界各种力量仍在进行新的分化和组合,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在继续下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在科索沃弗尔波维奇农田发现北约投下的国际禁止使用的BLU-97A/B集束炸弹 科索沃(Kosovo)战争造成大批难民无家可归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Slobodan Milosevic 1941.8.20~2006.3.11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 科索沃战争由科索沃危机引发,危机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独立;1991年10月15日和11月20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和马其顿亦先后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样,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1992年3月至1995年11月21日,打得精疲力竭的各方在美国的干预下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空军基地签署代顿协议。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他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也图谋借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升级。 集束炸弹:把许多小型炸弹装在一起齐投或连续投掷的炸弹,又称子母炸弹。一颗集束炸弹的子炸弹数,少的几颗,多的几百颗。但是集束炸弹中众多子炸弹散布到周围后,有百分之三十的子炸弹不能正常爆炸,在爆炸后的几年里会对数平方公里范围内造成巨大的威胁。 威助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加之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严峻挑战。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涉”幌子,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轰炸。
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致三人牺牲 中国学生抗议美轰炸我驻南使馆 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从美国第39任总统詹姆斯·厄尔·卡特(James Earl Carter)当政期间开始兴起的。 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致三人牺牲 中国学生抗议美轰炸我驻南使馆 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严重侵犯中国主权。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
伊拉克战争(美伊战争、第三次海湾战争) 萨达姆·侯赛因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侯赛因被判处绞刑 Saddam Hussein 1937.4.28~2006.12.30 伊拉克前总统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侯赛因被判处绞刑 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2003.3.20~2003.4.9) 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美国大约200亿美元。2008年3月23日,驻伊美军死亡总数达到4000人。据有关方面统计,自美军入侵以来,伊拉克全国已有66万人丧生,其中平民占99%。 2003年3月20日10:35,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4月9日,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2月14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捕,2006年12月30日处以绞刑。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是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控制中东石油和意在暗算欧洲的一场不义之战。
八国首脑齐聚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八国集团峰会 2006年7月17日,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布)6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着重就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作了阐述。 八国首脑齐聚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八国集团峰会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①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霸权行径处处碰壁、屡屡受挫,表明多极力量对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②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200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由中、朝、美、韩、日、俄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愿望(漫画) 握(漫画) 200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由中、朝、美、韩、日、俄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1990年4月,美军方正式提出朝核问题,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2001年1月,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家。2003年8月,中国积极斡旋促成首轮六方会谈,确立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2008年6月26日,朝鲜向中国正式提交核计划申报书,并在27日炸毁宁边核冷却塔。之后,美国宣布着手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去除。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Mahmoud Ahmadi nejad 1956.10.28~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伊朗政治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2005年8月3日就任)。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Mahmoud Ahmadi nejad 1956.10.28~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 2002年伊朗被披露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2003年美国威胁要制裁伊朗,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全面合作。2004年伊朗开始与英法德谈判,暂停一切铀浓缩活动。2005年欧盟与伊朗核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2006年1月10日,正式启封核燃料研究设施。2007年3月1日,在伦敦举行六国(中、美、俄、英、法和德)会谈中,由于意见不一致,未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共识。
2006年全球发生武装冲突的国家和地区
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山崎实(Minoru Yamazaki):1912.12.1~1986.2.6。 现代国际恐怖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目前,有案可查的恐怖组织多达1000多个。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是全球最大的。 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日裔美籍建筑师山崎实(Minoru Yamazaki)设计,由七座建筑组成,最明显的是110层、楼高417米北塔(1972年完工)和415米南塔(1973年完工)的摩天大楼,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但此头衔很快被希尔斯大厦(Sears Tower 442.3米)取代。世贸中心的业主是纽约港务局。
“九一一”袭击事件中燃烧的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次通过劫持民航飞机冲撞世贸中心的自杀式恐怖袭击。这是继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外国势力对美国本土发动的首次袭击。事件中共有2986人死亡,包括世贸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受到袭击。
联合国反对恐怖主义 http://www.un.org/chinese/terrorism 联合国反对恐怖主义 http://www.un.org/chinese/terrorism 2001年9月11日,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主动寻求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在国际反恐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28日,联合国安理会第4385次会议通过第1373号决议,决定成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Counter Terrorism Committee-CTC)。
世界格局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世界格局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 1.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世界五大力量的关系 课堂小结 1.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世界五大力量的关系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1.“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在继续 2.多极力量对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加强 3.美国注重与各大国的协商、合作 4.美国不得不注重国际社会支持 世界格局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历史讲座:联合国与多极化 联合国官方网站:http://www.un.org
C B B 1.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是指( )。 ①欧盟 ②中国 ③俄罗斯 ④日本 ⑤加拿大 ⑥德国 学习测评 C 1.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是指( )。 ①欧盟 ②中国 ③俄罗斯 ④日本 ⑤加拿大 ⑥德国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3.当今世界的格局是( )。 A.“冷战”格局 B.“一超多强”格局 C.无极格局 D.单极格局 4.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B B 答: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世 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出 现了“一超”与“多强”并存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促 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因为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久维持。 两极格局;以苏联解体为标志。 5.20世纪是战争与和平相互交织的时代。请回答: (1)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这一格局为什么不能带来世界 永久和平? (2)当二战硝烟散尽,进入20世纪50年代,世界又形成了怎样的政 治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当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作为 跨世纪的一代,你有何美好祝愿? 6.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现在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 替的动荡时期。” (1)新、旧世界格局各指什么? (2)“交替的动荡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随着苏联解体,美国失去对手,一直无阻碍发展,成为世界的老大哥。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在普京的领导下也日益强盛。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欧共体改名为欧盟后也从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综合一体化,成为世界最富强的组织。从而形成交替的动荡时期——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因为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久维持。 两极格局;以苏联解体为标志。 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铸剑为犁,共享和平。 “新”指:多极化格局; “旧”指:两极化格局。
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哈希姆·萨奇在议会宣读独立宣言 科索沃总统法特米尔·塞伊迪乌发言 史海拾贝 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哈希姆·萨奇:1968年4月24日出生于南斯拉夫科索沃省德雷尼察地区。走过私、留过洋、扛过枪,独立科索沃的“国父”。 哈希姆·萨奇在议会宣读独立宣言 科索沃总统法特米尔·塞伊迪乌发言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临时自治政府总理哈希姆·萨奇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科议会以多数表决通过从塞尔维亚独立议案。此前多数欧盟国家与美国均支持科索沃迈向独立,但塞尔维亚及俄罗斯均表示反对。而联合国安理会就科索沃问题的磋商也未能获得突破。
结 束